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

1. 附方

〔久勞〕,調營養胃湯,參,朮,陳,苓,歸,芍,麥,五味,二地,黃耆,山藥,遠志,山萸,鴨血蜜煎。

白話文:

如果長時間勞累,用調養胃氣的湯藥。黨參、白術、陳皮、茯苓、當歸、芍藥、麥冬、五味子、山茱萸、鴨血,用蜂蜜煎服。

〔郁勞〕,歸脾湯,人參,焦術,茯神,棗仁,龍眼(各二錢),炙耆(錢半),當歸,遠志(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薑,棗,水煎。

白話文:

「鬱勞」可以用歸脾湯治療,材料包括人參、焦術、茯神、棗仁、龍眼(各二錢)、炙耆(一錢半)、當歸、遠志(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生薑、紅棗,一起用煎煮。

〔房勞〕,鹿胎丸,鹿胎煮,熟地(八兩用人乳粉、山藥各一兩拌蒸),菟絲子(十兩,酒煮),杞子(八兩,乳浸),制首烏(六兩,乳浸曬),人參(四兩),金石斛(六兩,酒炒),巴戟(五兩,酒炒),黃耆(五兩,酥炙),黃蒿膏丸。

〔補中〕,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房事過度〕鹿胎丸、鹿胎煮、熟地(八兩以人乳粉、山藥各一兩拌蒸),菟絲子(十兩,酒煮),杞子(八兩,以乳浸泡),制首烏(六兩,以乳浸泡並曬乾),人參(四兩),金石斛(六兩,酒炒),巴戟(五兩,酒炒),黃耆(五兩,酥炙),黃蒿膏丸。

〔補中〕,[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積勞〕,十四味建中湯,參,耆,桂,附,朮,草,歸,芍,芎,地,苓,夏,麥冬,蓯蓉,薑,棗

白話文:

〔積勞〕,服用十四味建中湯,人參、黃耆、肉桂、附子、白術、草果、當歸、芍藥、川芎、生地黃、茯苓、半夏、麥冬、肉蓯容、生薑、紅棗。

〔暑勞〕,清暑益氣湯,見一卷暑。

〔酒勞〕,葛花解酲湯,見一卷濕。

白話文:

中暑

清暑益氣湯(見《傷寒論》卷一,名為暑也)

酒醉

葛花解醒湯(見《傷寒論》卷一,名為濕)

〔童勞〕,麥煎散,赤苓,歸,朮,地,草,柴胡,鱉甲,小麥,石膏,常山,乾膝,大黃,末四味慎用。

〔女勞〕,逍遙散,見一卷火。

白話文:

〔童勞〕,麥煎散,澤瀉,當歸,白朮,生地黃,茅根,柴胡,鱉甲,小麥,石膏,蚤休,乾地黃,大黃,後四味慎用。

女勞

逍遙散

見到一捲火(指藥方中含有附子)。

〔女勞〕,補血養陰丸,歸,芍,丹,地,麥,味,牛膝,杞子,青蒿,鱉甲,川斷,茯苓,益母膏丸。

白話文:

【婦女養生】,補血養陰丸,當歸,芍藥,丹參,生地,麥冬,味子,牛膝,枸杞,青蒿,鱉甲,川斷,茯苓,益母膏丸。

〔情勞〕,清離滋坎丸,六味丸料,加二冬,生地,當歸,白芍,知母,黃柏,白朮,甘草,吐血加山藥、蓮子,咳加枇杷葉、貝母、栝蔞,痰加橘紅,熱加骨皮,嗽加五味,怔忡加遠志、棗仁,遺精加龍骨、牡蠣,咽瘡加甘草、桔梗,痰喘加蘇子,久咳加阿膠、五味、紫菀、麥冬。

白話文:

「情勞」:

使用清離滋坎丸。六味丸的原料加上麥冬、生地黃、當歸、白芍、知母、黃柏、白朮、甘草。吐血時加入山藥、蓮子。咳嗽時加入枇杷葉、貝母、栝蔞。痰多時加入橘紅。發熱時加入骨皮。咳嗽時加入五味。怔忡時加入遠志、棗仁。遺精時加入龍骨、牡蠣。咽喉發炎時加入甘草、桔梗。痰喘時加入蘇子。久咳時加入阿膠、五味、紫菀、麥冬。

〔虛熱〕,八珍湯,見一卷中風。

〔虛熱〕,聖愈湯,參,耆,芎,歸,二地

白話文:

虛熱

使用八珍湯,見於《傷寒論》卷一的中風篇。

虛熱

使用聖愈湯,藥材包括人參、黃耆、川芎、當歸、生地黃、熟地黃。

〔血熱〕,人中白丸,歸,芍,二地,人中白,白朮,鱉甲,青蒿,羚羊角,阿膠,百部膏丸。

白話文:

【血熱】,人中白丸,生地黃,白芍,熟地黃,人中白,白術,鱉甲,青蒿,羚羊角,阿膠,百部膏丸。

〔潮熱〕,參苓建中湯,參,苓,歸,芍,陳,草,桂枝,半夏,麥冬,前胡,細辛

白話文:

潮熱症狀可以使用參苓建中湯治療,裡頭包含人參、茯苓、生地黃、白芍、陳皮、甘草、桂枝、半夏、麥冬、前胡、細辛。

〔骨蒸〕,鱉甲散,柴胡,鱉甲,知母,秦艽,當歸,烏梅,青蒿,地骨皮,早晚服。

白話文:

骨蒸:

方劑:鱉甲散,柴胡,鱉甲,知母,秦艽,當歸,烏梅,青蒿,地骨皮。

用法:早晚服。

〔骨蒸〕,河車丸,紫河車,人中白,秋石,五味,人參,阿膠,人乳,地骨,鱉甲,銀柴胡,以百部、青蒿、童便、陳酒熬膏為丸。

白話文:

「[骨蒸]病」使用的河車丸,以紫河車、人中白、秋石、五味、人參、阿膠、人乳、地骨、鱉甲、銀柴胡為原料,再以百部、青蒿、童便、陳酒熬膏製成丸劑。

〔骨蒸〕,二仙膠,鹿膠,龜膠,人參,杞子

〔口乾〕,生脈散,見一卷暑。

〔健脾〕,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骨蒸

二仙膠、鹿膠、龜膠、人參、杞子

口乾

生脈散(請參閱卷一:暑症)

健脾

六君子湯(請參閱卷一:中風)

〔嗽血〕,清安膏,麥冬,生地(各十兩),橘紅(三兩),桔梗,甘草,貝母(各二兩),龍眼,苡仁(各八兩)薄荷(五錢),

〔滋液〕,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咳嗽吐血】,清安膏,麥冬、生地黃(各十兩),橘紅(三兩),桔梗、甘草、貝母(各二兩),龍眼、薏苡仁(各八兩),薄荷(五錢)。

滋液

六味丸,參閱第一卷《中風》。

〔勞嗽〕,噙化丸,玉露霜,柿霜,貝母,百合,茯苓,海石,秋石,甘草,薄荷,硼砂(少許),蜜丸。

白話文:

(勞嗽、肺癆)含服化痰丸,用玉露霜、柿霜、貝母、百合、茯苓、海石、秋石、甘草、薄荷、硼砂(少量)、蜂蜜製成丸劑。

〔嗽痰〕,立效方,蔞,杏,桔,貝,五味子,款冬,天冬,蔥白,川椒(每歲一粒),共為末,納豬肺中,荷葉包蒸,五更服。

白話文:

(止咳化痰)立效配方:將芥菜,杏仁,桔梗,牡蠣肉,五味子,款冬花,天冬,蔥白,花椒(每歲一粒)共研成細末,放入豬肺中,用荷葉包好蒸熟,在五更天服用。

〔陽虛〕,六味回陽飲,參,附,薑(各二錢),熟地(五錢),當歸(三錢),草(一錢),汗加黃耆,泄加白朮、烏梅。

白話文:

(陽氣虛弱)陽虛,服用六味回陽飲,包括人參、附子、生薑(每味二錢),熟地(五錢),當歸(三錢),草果(一錢)。出汗的人加入黃耆,泄瀉的人加入白朮、烏梅。

〔陽虛〕,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虛寒〕,八味丸,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陽虛 理中湯(見《傷寒論》卷一中風)

虛寒 八味丸(見《傷寒論》卷一中風)

〔肺痿〕,太平丸,二冬,二母,二地,杏,桔,歸,款冬,阿膠,蒲黃,薄荷,京墨,麝,蜜丸。

白話文:

【肺痿】,太平丸、天冬、麥冬、黃芪、杏仁、桔梗、當歸、款冬花、阿膠、蒲黃、薄荷、京墨、麝香,煉蜜為丸。

〔肺痿〕,白鳳膏,白鴨(一隻),元棗(二升),參苓平胃散(一升),陳酒(一瓶),將鴨頂血滴酒內飲,再去鴨毛及肚雜,拭淨,將棗去核,每棗納參苓平胃末,入鴨腹,麻線扎定,砂鍋內煨,將酒三次添入,以干為度,共搗為丸。煎人參湯下。

〔嗽喘〕,都氣丸,六味丸加五味子。

白話文:

肺結核:將生白鳳膏、生白鴨一隻、大棗二升、參苓平胃散一升、陳酒一瓶一起搗碎成丸,用人參湯送服。

  1. 準備生白鳳膏、生白鴨一隻、大棗二升、參苓平胃散一升、陳酒一瓶。

  2. 將鴨血滴入酒中飲用。

  3. 清理鴨毛和內臟,擦乾淨。

  4. 將棗核去除,每個棗中放入參苓平胃散末,填入鴨腹中。

  5. 用麻線將鴨口紮緊。

  6. 將鴨子放入砂鍋中煨煮,分三次加入陳酒,直到鴨肉乾透為止。

  7. 將鴨肉和藥材一起搗碎成丸。

  8. 用人參湯送服藥丸。

〔咳嗽喘鳴〕,【通氣丸】,六味丸加五味子。

〔勞嗽〕,潤肺膏,羊肺,杏仁,肺霜,蛤粉(各一兩),真酥(一兩),此與白鳳膏,葛可久方也。

〔脾血〕,酸棗仁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治療)勞嗽(症狀為)潤肺膏,羊肺、杏仁、肺霜、蛤粉(各一兩),真酥(一兩),這與白鳳膏一起使用,是葛可久的方子。

脾臟失血

酸棗仁湯(方劑名稱)

詳見中風一卷。

〔心血〕,養心湯,耆,歸,二茯,川芎,半夏(各一兩),柏子仁,棗仁,遠志,五味,人參,桂心(各五錢),炙草(一錢),為散,煎服五錢。

白話文:

〔心血〕,養心湯,人參、當歸、白茯苓、川芎、半夏(各一兩),柏子仁、棗仁、遠志、五味子、人參、桂心(各五錢),炙草(一錢),研成粉末,煎服五錢。

〔肝血〕,柴胡疏肝湯,香附,柴胡,陳皮,芎,芍,枳,草

白話文:

肝血不足:柴胡疏肝湯,由柴胡、香附、陳皮、芎、芍、枳、草等藥材組成。

〔腎血〕,坎離既濟丹,二地,二冬,二茯,歸,芍,參,五味,萸,杞,蓯蓉,黃柏,遠志,棗仁,丹,蜜丸。

〔胃血〕,犀角地黃湯,見一卷溫。

白話文:

(補腎血),坎離既濟丹,生地黃,熟地黃,二冬,二茯苓,歸,芍,人參,五味子,杜仲,枸杞子,淫羊藿,黃柏,遠志,棗仁,丹參,蜜丸。

胃血

犀角地黃湯,見〔一卷溫〕。

〔殺蟲〕,紫金錠,茨菇,五倍,大戟,辰砂,雄黃,麝香

〔殺蟲〕,蘇合香丸,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殺蟲劑:

  1. 紫金錠:一種由金屬元素組成的中藥,具有殺蟲、消炎等功效。

  2. 茨菇:一種水生植物,其根莖可入藥,具有清熱、利濕、殺蟲等功效。

  3. 五倍:一種草本植物,其根莖可入藥,具有殺蟲、消炎等功效。

  4. 大戟:一種草本植物,其根莖可入藥,具有瀉下、殺蟲等功效。

  5. 辰砂:一種礦物,其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殺蟲、消炎等功效。

  6. 雄黃:一種礦物,其主要成分為硫化砷,具有殺蟲、消毒等功效。

  7. 麝香:一種動物香料,其來源於雄性麝鹿的香腺囊,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

〔補虛〕,養營湯,參,苓,朮,草,地,芍,歸,味,耆,志,陳,桂,薑,棗,水煎。

白話文:

〔補虛〕,養營湯。人參、茯苓、白術、當歸、生地黃、芍藥、熟地黃、巴戟天、五味子、山茱萸、陳皮、桂枝、生薑、紅棗,水煎服。

〔鬼疰〕,十疰丸,雄黃,巴霜(各一兩),人參,細辛,附子,麥冬,皂角,桔梗,川椒,甘草(各五錢),蜜丸。

白話文:

[鬼魅纏繞的症狀],十疰丸,雄黃,巴霜(各一兩),人參,細辛,附子,麥冬,皁角,桔梗,川椒,甘草(各五錢),加蜜做成丸劑服用。

〔殺蟲〕,桃奴丸,桃奴(七個另研),玳瑁(鎊細一兩),安息香(一兩),同熬成膏。另以辰砂,犀角(各五錢),琥珀,雄黃(各三錢),麝香,冰片,牛黃(各二錢),桃仁(十四個),共研細,和膏為丸芡子大,封固陰乾,每次一丸,參湯下。

白話文:

〔殺蟲〕,桃奴丸。將桃奴(需七個,另行研磨)、玳瑁(搗碎成末,約一兩)、安息香(一兩)加入鍋中熬煮,直至熬成膏狀。另外,將辰砂、犀角(各五錢)、琥珀、雄黃(各三錢)、麝香、冰片、牛黃(各二錢)、桃仁(十四個)研磨成細粉,與熬好的膏狀物混合在一起,搓成芡子般大小的丸藥,並將丸藥置於容器中,密封好讓其在陰涼處晾乾。每次服用一丸,用參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