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附方

〔未膿〕,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膿成〕,大黃牡丹湯,大黃,芒硝(各一錢半),栝蔞,丹皮,桃仁(各二錢半),一方有冬瓜仁。服下有膿即出,無即下血。

〔寒症〕,牡丹皮散,參,耆,苓,丹,薏,芷,歸,芎,天麻,桃仁(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寒症〕,內托十宣散,參,耆,歸,芎,防,芷,桔,樸,桂,草,為末調,以酒下(三錢)。

〔未成〕,通腸飲,忍冬藤,歸尾,角刺,花粉,乳,沒,芷,薏,草,或用黃占、礬為丸。

〔未成〕,大黃煎,大黃,朴硝(各一錢),丹皮,白芥子,桃仁(各二錢),下後,以參耆補托。

〔已成〕,太乙膏,見六卷胃脘痛。

〔潰後〕,排膿散,耆,歸,防,芷,蔞,翹,草,銀花,甲片(各一錢),

〔膿滯〕,薏苡仁湯,薏苡,蔞仁(各三錢),丹皮,桃仁(各三錢),

〔血瘀〕,四物延胡湯,當歸,延胡(各一錢),芎,芍,生地(各五分),桃仁,紅花,牛膝(各七分)水煎。

〔峻補〕,參耆地黃湯,參,耆,苓,地,丹,萸肉,山藥,姜,棗

白話文:

[未化膿],使用桃仁承氣湯,請參考第一卷的瘟疫篇。

[已化膿],使用大黃牡丹湯,成分包含:大黃、芒硝(各約5.6公克),栝蔞、丹皮、桃仁(各約9.4公克),有的方子會加入冬瓜仁。服用後如果化膿就會排出,如果沒有膿就會排出血。

[屬於寒症],使用牡丹皮散,成分包含:人參、黃耆、茯苓、丹皮、薏苡仁、白芷、當歸、川芎、天麻、桃仁(各約3.8公克),肉桂、甘草(各約1.9公克),木香(約1.1公克)。

[屬於寒症],使用內托十宣散,成分包含:人參、黃耆、當歸、川芎、防風、白芷、桔梗、厚朴、肉桂、甘草,磨成粉末後,用酒送服(約11.3公克)。

[尚未化膿],使用通腸飲,成分包含:忍冬藤、當歸尾、皂角刺、花粉、乳香、沒藥、白芷、薏苡仁、甘草,有的方子會使用黃占、明礬做成藥丸。

[尚未化膿],使用大黃煎,成分包含:大黃、朴硝(各約3.8公克),丹皮、白芥子、桃仁(各約7.5公克),服用後,再用人參、黃耆來補氣托毒。

[已經化膿],使用太乙膏,請參考第六卷的胃脘痛篇。

[潰破之後],使用排膿散,成分包含:黃耆、當歸、防風、白芷、栝蔞、連翹、甘草、銀花、穿山甲片(各約3.8公克)。

[膿液淤積],使用薏苡仁湯,成分包含:薏苡仁、栝蔞仁(各約11.3公克),丹皮、桃仁(各約11.3公克)。

[血瘀],使用四物延胡湯,成分包含:當歸、延胡索(各約3.8公克),川芎、白芍、生地(各約1.9公克),桃仁、紅花、牛膝(各約2.6公克),用水煎煮服用。

[大補],使用參耆地黃湯,成分包含:人參、黃耆、茯苓、熟地黃、丹皮、山茱萸肉、山藥、生薑、紅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