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2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5)

1. 冬溫脈案

明晨嗽煩悉定,胸脅痛平,舌苔浮潤矣。越三日,因心事棖觸,午寒晡熱,氣粗語譫,脈弦大而浮,舌心干,唇齒燥。予謂脈易得汗,但須救液以清心胃燔灼。先用生地、天冬、麥冬、犀角、花粉、石斛、蓮子心等。再診胃脈大,舌心無潤,用石膏、知母、竹葉、生白芍、二冬等,脈候乃平,汗出熱退七八。逾日舌尖再見干絳,印堂發出紅斑,仍屬心陽熾盛。

隨用生地、鮮藕、阿膠(另化)、菖蒲、元參、丹參、天冬,防其熱陷心營。二服舌尖潤,紅斑較淡。後用生地、阿膠、生鱉甲、丹皮、白芍、青蒿等,汗徹身涼,調理而平。

白話文:

第二天早晨,咳嗽、煩躁都消失了,胸脅疼痛也好了,舌苔變得濕潤。三天后,因為心裡煩惱,中午覺得冷,下午則發熱,呼吸粗重,說胡話,脈象弦大而浮,舌頭中間乾燥,嘴唇乾燥。我判斷脈象容易出汗,只要補充體液就能清熱,先用生地黃、天冬、麥冬、犀角、花粉、石斛、蓮子心等藥。再次診察,脈象仍然很大,舌頭中間還是沒有濕潤,於是用石膏、知母、竹葉、生白芍、沙參、麥冬等藥,脈象才平穩下來,汗出熱退七八成。隔天,舌尖又出現乾燥紅腫,印堂也出現紅斑,這還是心陽亢盛的表現。

於是接著用生地黃、鮮藕、阿膠(另外熬化)、菖蒲、玄參、丹參、天冬,防止熱邪侵犯心臟。服用兩劑藥後,舌尖濕潤了,紅斑也淡了。之後再用生地黃、阿膠、生鱉甲、丹皮、白芍、青蒿等藥,汗出全身感到涼爽,調養後病情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