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附方

〔發汗〕,紫萍散,紫背浮萍一味,曬乾研末,每服三錢,以黑豆淋酒,臨臥調服取汗,弱者間二三日再服。

〔攻蕩〕,涼膈散,見一卷中風。

〔表裡〕,雙解散,見一卷疫。

〔肺風〕,樺皮散,樺皮(四兩,炒灰),荊芥穗(二兩),炙草(五錢),枳殼(四兩),杏仁(二兩),每服四五錢。

〔上體〕,醉仙散,胡麻,牛蒡,蔓荊,枸杞(俱炒。各一兩),白蒺藜,苦參,防風,花粉(各五錢),為末。每用一兩五錢,入輕粉二錢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晨午各一服。服至五七日,齒縫中出臭涎,令人如醉,下盡惡物,病根乃去。一方多乳香、沒藥、麝香、全蠍、蛤粉、大楓子、藿香等味。

〔下體〕,再造散,鬱金,角刺(各五錢),大黃(制一兩),白牽牛(取頭末,半生半炒,六錢)為末,酒下五錢。

〔上下〕,必勝散,檳榔,角刺(各五錢),大黃(制一兩),白牽牛(取頭末,半生半炒,六錢),甘草(生熟各半二錢),輕粉(二錢),為末,分七服,糖五匙,薑汁五匙,調服。

〔疹塊〕,防風通聖散,荊,防,歸,芍,芎,術,苓,梔,桔草,連翹,麻黃,薄荷,大黃,芒硝,石膏,滑石,蔥

〔氣血〕,八珍湯,見一卷中風。

〔兩補〕,聖愈湯,見二卷勞瘵。

〔洗浴〕,白玉蟾浴湯,蒼耳子,馬鞭草,防風,荊芥,紫蘇,苦參,銀花,白芷,遍地香,澤蘭

〔外治〕,白玉蟾擦藥,白芷,草烏,南星,杏仁,半夏,大楓子,白芨,白蘞,蛇床子,等分為末,薑片擦之。

〔血燥〕,四物湯,地,芍,歸,芎

〔血虛〕,養營湯,見二卷勞瘵。

〔氣陷〕,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風熱〕,胡麻散,胡麻(兩半),苦參,荊芥,首烏(各八錢),威靈仙,防風,菖蒲,牛蒡,甘菊,蔓荊子,白蒺藜(炒),炙草(各六錢),每服三錢。

〔風熱〕,祛風丸,耆,枳,防,芍,杞,草,地骨皮,生地,熟地,蜜丸。

〔風毒〕,羌活當歸散,歸,芎,羌,防,荊,芩,翹,芷,草,黃連,牛蒡子,升麻(各一錢),水煎。

〔血熱〕,當歸飲,歸,芎,地,芍,荊,防,蒺藜(各錢半),耆草,首烏(各一錢),水煎。

〔血燥〕,加味逍遙散,見一卷火。

〔肺風〕,消風散,見二卷失音。

〔肢攣〕,換肌散,白花蛇,黑花蛇(酒浸。各三兩),地龍,當歸,細辛,白芷,天麻,蔓荊,威靈仙,荊芥,菊花,苦參,紫參,沙參,木賊草,白蒺藜,不灰木,甘草,天冬,赤芍,九節菖蒲,定風草,首烏,胡麻,草烏(炮去皮臍),川芎,蒼朮,木鱉子(各一兩),研末,每服五錢,溫酒調下。

〔肝火〕,梔子清肝湯,柴,梔,丹(各二錢),歸,芍,苓,芎,牛蒡(各七分),水煎。

白話文:

[附方]

**發汗:**紫萍散:取紫背浮萍曬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黑豆泡酒,臨睡前調服,服用後取汗。體質虛弱者,可隔二三日再服用。

**攻蕩:**涼膈散:詳見卷一《中風》篇。

**表裡:**雙解散:詳見卷一《疫》篇。

**肺風:**樺皮散:取樺皮(四兩,炒成灰)、荊芥穗(二兩)、炙甘草(五錢)、枳殼(四兩)、杏仁(二兩),每次服用四五錢。

**上體:**醉仙散:胡麻、牛蒡、蔓荊、枸杞(以上均炒熟,各一兩)、白蒺藜、苦參、防風、花粉(各五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兩五錢,加入輕粉二錢拌勻,每次服用一錢,用茶水送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服用五到七日後,齒縫中會排出臭涎,讓人感覺像喝醉一樣,排出體內污物後,病根即可消除。另一方劑則加入乳香、沒藥、麝香、全蠍、蛤粉、大楓子、藿香等藥物。

**下體:**再造散:鬱金、角刺(各五錢)、大黃(制備好的,一兩)、白牽牛(取頭部末端,半生半炒,六錢),研磨成粉,用酒送服五錢。

**上下:**必勝散:檳榔、角刺(各五錢)、大黃(制備好的,一兩)、白牽牛(取頭部末端,半生半炒,六錢)、甘草(生甘草和炙甘草各半,共二錢)、輕粉(二錢),研磨成粉,分成七次服用,每次服用時加入糖五匙、薑汁五匙調服。

**疹塊:**防風通聖散:荊芥、防風、當歸、芍藥、川芎、蒼朮、茯苓、梔子、桔梗、連翹、麻黃、薄荷、大黃、芒硝、石膏、滑石、蔥白。

**氣血:**八珍湯:詳見卷一《中風》篇。

**兩補:**聖愈湯:詳見卷二《勞瘵》篇。

**洗浴:**白玉蟾浴湯:蒼耳子、馬鞭草、防風、荊芥、紫蘇、苦參、金銀花、白芷、遍地香、澤蘭。

**外治:**白玉蟾擦藥:白芷、草烏、南星、杏仁、半夏、大楓子、白芨、白蘞、蛇床子,等量研磨成粉,用薑片蘸藥粉擦拭患處。

**血燥:**四物湯:當歸、芍藥、川芎、熟地黃。

**血虛:**養營湯:詳見卷二《勞瘵》篇。

**氣陷:**補中益氣湯:詳見卷一《中風》篇。

**風熱:**胡麻散:胡麻(一半)、苦參、荊芥、何首烏(各八錢)、威靈仙、防風、菖蒲、牛蒡子、甘菊、蔓荊子、白蒺藜(炒)、炙甘草(各六錢),每次服用三錢。

**風熱:**祛風丸:黃耆、枳殼、防風、芍藥、枸杞子、甘草、地骨皮、生地黃、熟地黃,製成蜜丸。

**風毒:**羌活當歸散: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黃芩、連翹、白芷、甘草、黃連、牛蒡子、升麻(各一錢),水煎服。

**血熱:**當歸飲:當歸、川芎、生地黃、芍藥、荊芥、防風、白蒺藜(各一錢半)、黃耆、何首烏(各一錢),水煎服。

**血燥:**加味逍遙散:詳見卷一《火》篇。

**肺風:**消風散:詳見卷二《失音》篇。

**肢攣:**換肌散:白花蛇、黑花蛇(酒浸,各三兩)、地龍、當歸、細辛、白芷、天麻、蔓荊子、威靈仙、荊芥、菊花、苦參、紫參、沙參、木賊草、白蒺藜、不灰木、甘草、天冬、赤芍、九節菖蒲、定風草、何首烏、胡麻、草烏(炮製去皮臍)、川芎、蒼朮、木鱉子(各一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溫酒調服。

**肝火:**梔子清肝湯:柴胡、梔子、丹皮(各二錢)、當歸、芍藥、茯苓、川芎、牛蒡子(各七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