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6)

1. 痢症論治

如法制服,以上三方,如婦人有胎,去桃仁、紅花、檳榔服。

一忌溫補早。痢起於濕熱蘊積,膠滯腸胃,宜清熱邪,導滯氣,行瘀血,其病即去。若用參、術等溫補藥,則熱愈盛,氣愈滯,血亦凝,邪何由去。

一忌大下。痢因邪熱膠滯,用疏通則愈。若用大承氣湯下之,膠滯未去,徒傷胃氣,損元氣耳。正氣傷損,邪氣不可除,壯者猶可,弱者危矣。

一忌發汗。痢發寒熱,頭目痛眩,由內毒熏蒸,自內達外,非表邪也。若發汗,則風劑燥熱,愈助熱邪,正虛於外,邪熾於內,鮮不斃矣。

一忌分利。痢因熱邪膠滯,津液枯澀,若用五苓等分利其水,則津液愈枯,枯澀愈甚,纏綿不止。第清熱導滯,則痢自愈,而小便自清。安用分利為?利小便為治水瀉之良法,以之治痢,則大乖矣。

白話文:

痢症論治

按照方法治療,以上三種藥方,如果婦女懷孕,就要去掉桃仁、紅花、檳榔再服用。

首先,忌諱早期溫補。痢疾是由於濕熱積聚,阻塞腸胃引起的,應該清熱解毒,疏導滯氣,運行瘀血,這樣病才能好。如果使用人參、白術等溫補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熱症更盛,氣機更滯,血液更凝固,邪氣怎麼能去除呢?

其次,忌諱峻下。痢疾是因為邪熱阻塞,使用通便的藥物就能痊癒。如果使用大承氣湯瀉下,阻塞還沒去除,反而傷了胃氣,損傷元氣。正氣受損,邪氣就無法去除,身體強壯的人或許還能承受,虛弱的人則很危險。

再次,忌諱發汗。痢疾發熱,頭痛頭暈目眩,是因為內毒熏蒸,從內向外,不是表邪。如果發汗,則風寒藥物會加重燥熱,更加助長熱邪,正氣虛弱於外,邪氣熾盛於內,很少能活下來。

最後,忌諱利尿。痢疾是因為熱邪阻塞,津液枯竭,如果使用五苓散等利尿藥物,則津液更加枯竭,病情更加嚴重,反覆發作不停。只要清熱導滯,痢疾自然痊癒,小便自然清澈。為什麼還要利尿呢?利尿是小便不利的水瀉良方,用它來治療痢疾,那就完全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