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痢症論治

小建中湯。一種陰虛下血發熱,煩渴至夜轉劇者,急宜救液存陰。阿膠丸、阿膠梅連丸、黃連阿膠丸。下痢漸減,津液枯燥,肛門澀滯者,豬臟湯。痢後便秘後重,由氣虛下陷者,升其陽則陰自降。補中益氣湯加防風。膿血稠黏,挾熱後重,煩渴脈洪者,白頭翁湯。濕熱下痢後重者,升陽除濕湯。

風邪傷衛,後重不除者,三奇散。虛滑而後重者,痢後不減,真人養臟湯。虛滑而腑陽向衰者,桃花湯加人參。裡急仍不得便,屬氣滯,蘇子降氣湯。裡急頻見汙衣者,為氣脫,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肉果。洞瀉不止,真人養臟湯。下利大孔痛,火因瀉陷,升其氣則痛自定,補中益氣湯。

〔噤口痢〕乃熱氣自下衝上而犯胃口,腸中傳導,皆逆阻似閉。宜人參、石蓮、石菖蒲、竹茹、茯苓、麥冬、粳米。丹溪用人參、石蓮、黃連濃煎,加薑汁沖服。但得下咽便開,如胃虛嘔逆,治中湯加丁香。肝邪乘脾嘔逆,吳茱萸湯加丁香、白芍、青皮、黃連、烏梅肉。久痢噤口不食,非大補胃氣,兼行津液,不能開。

香砂四君湯加扁豆、薏仁、藿香、煨葛根、粳米。得胃氣一醒思食,宜獨參湯,少加橘皮。

〔休息痢〕屢止屢發,經久不愈,訶黎勒丸。因兜澀太早,積滯未清者,香連丸加茯苓、枳實。因飲食失節者,香連丸加楂肉、神麯。因中氣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因臟寒虛滑者,大斷下丸。

〔風痢〕純下青沫,蒼朮防風湯。寒痢白如鴨溏,腸鳴痛墜不甚,理中湯、訶子肉湯。暑痢面垢煩冤,燥渴引飲,薷苓湯。濕痢身重腹滿,紅黑混濁,除濕湯。脾濕血痢,蒼朮地榆湯。氣痢下如蟹沫,氣痢丸。疫痢時邪傳染,一方相似,人參敗毒散加減。蠱蛀毒痢,血如雞冠,烏梅丸。

蟯蟲痢蟲形極細,從穀道溢出,以雄黃銳散納下部,內服蕪荑丸。瘧後痢,痢後瘧,東坡薑茶飲。瘧痢齊發,補中益氣湯加減。洞瀉不止,厥逆,附子理中湯。胎前赤白痢,連理湯加膠艾。胎前痢,產後未止,最危。駐車丸,伏龍肝湯加減。

〔協熱下利〕由上受溫暑濕熱之邪,循募原下陷腸胃,或血水,或黏膩,皆濕熱傳化,宜用分消,清熱利濕。如厚朴、黃芩、茯苓、滑石、豬苓、澤瀉、廣皮、扁豆,甚則加黃連。

凡治痢與治瀉異,水瀉由清濁不分,可利小便。痢則邪毒膠滯,津液枯澀,大忌分利,且痢久必傷腎,腎陰虧,宜滋液。黑地黃丸、六味地黃丸。腎陽虛,宜益火,如四神丸,及沉香、桂、附、益智。以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也。故痢久先溫脾,不應,即溫腎。丹溪以先瀉後痢為脾傳腎,為賊邪,難治;先痢後瀉為腎傳脾,為微邪,易愈。故治痢以脾腎為要。

噤口痢由熱氣自下上衝而犯胃口,腸中傳導,皆逆阻似閉,宜清解熱毒。如黃連、酒炒黃芩、白芍、石蓮肉、廣皮、銀花、楂肉、木香汁。又方,五穀蟲焙黃研末,黑糖拌勻,新汲水送下,即愈。

白話文:

痢症論治

小建中湯適用於陰虛、下血、發熱、煩渴,且夜間症狀加重的患者,需急救體液,滋養陰液。阿膠丸、阿膠梅連丸、黃連阿膠丸也適用於此類情況。若下痢逐漸減輕,但津液乾燥,肛門澀滯,則可用豬臟湯。痢疾痊癒後便秘,且症狀加重,是由於氣虛下陷所致,需提升陽氣,則陰氣自然下降,可用補中益氣湯加防風。膿血稠黏,伴隨發熱、症狀加重、煩渴、脈洪者,可用白頭翁湯。濕熱下痢症狀加重者,則用升陽除濕湯。

風邪侵犯衛氣,症狀加重未除者,可用三奇散。下痢虛滑,症狀加重,且久治不愈者,可用真人養臟湯。下痢虛滑,腑陽衰弱者,可用桃花湯加人參。裡急後重,無法排便,屬於氣滯者,可用蘇子降氣湯。裡急腹痛頻頻污染衣物,屬於氣虛脫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肉果。持續不斷的腹瀉,可用真人養臟湯。下痢時肛門劇痛,是由於火邪導致瀉痢而氣陷所致,提升元氣則疼痛自愈,可用補中益氣湯。

噤口痢是熱邪由下向上衝犯胃口,腸道傳導阻滯,表現為似閉非閉的狀態。宜用人參、石蓮、石菖蒲、竹茹、茯苓、麥冬、粳米。丹溪翁常用人參、石蓮、黃連濃煎,加薑汁沖服。只要能下嚥,症狀就能改善。若胃虛嘔逆,可用治中湯加丁香。肝邪犯脾,嘔逆者,可用吳茱萸湯加丁香、白芍、青皮、黃連、烏梅肉。久痢噤口不食者,必須大補胃氣,兼顧滋養津液才能改善。

香砂四君湯加扁豆、薏仁、藿香、煨葛根、粳米,可以改善。一旦胃氣恢復,想吃東西了,可用獨參湯,少加橘皮。

休息痢是指反覆發作,久治不愈的痢疾,可用訶黎勒丸。若因收澀過早,積滯未清者,可用香連丸加茯苓、枳實。因飲食失節者,可用香連丸加山楂肉、神曲。因中氣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因臟腑虛寒,下痢稀薄者,可用大斷下丸。

風痢是指下痢呈青色泡沫狀,可用蒼朮防風湯。寒痢下利如白鴨糞,腸鳴、腹痛、墜脹不甚者,可用理中湯、訶子肉湯。暑痢表現為面色晦暗、煩躁、口渴引飲者,可用薷苓湯。濕痢表現為身重、腹滿、大便紅黑混濁者,可用除濕湯。脾濕血痢,可用蒼朮地榆湯。氣痢下利如蟹沫狀,可用氣痢丸。疫痢因時邪傳染所致,用方與其他痢疾相似,可用人參敗毒散加減。蠱毒痢,大便如雞冠狀,可用烏梅丸。

蟯蟲痢是指蟲形極細小的蟯蟲從肛門溢出,可用雄黃銳散外敷下部,內服蕪荑丸。瘧疾後發生痢疾,或痢疾後發生瘧疾,可用東坡薑茶飲。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持續不斷的腹瀉伴隨厥逆,可用附子理中湯。妊娠期赤白痢,可用連理湯加阿膠艾葉。妊娠期痢疾,產後仍未痊癒,情況最危急,可用駐車丸、伏龍肝湯加減。

協熱下利是由於上焦感受溫熱濕邪,循經絡下傳腸胃,大便或呈血水樣,或黏膩,均屬濕熱所致,宜分消清熱利濕。可用厚朴、黃芩、茯苓、滑石、豬苓、澤瀉、廣皮、扁豆,嚴重者可加黃連。

治療痢疾與治療泄瀉不同,泄瀉是清濁不分,可以利小便。痢疾則是邪毒膠著,津液枯澀,忌用峻利之品,而且久痢必傷腎,腎陰虧虛,宜滋養體液。可用黑地黃丸、六味地黃丸。若腎陽虛,則需益火,可用四神丸,以及沉香、桂枝、附子、益智仁。因為腎與胃相通,開竅於二陰,所以久痢先溫脾,若無效則溫腎。丹溪翁認為先瀉後痢是脾傳腎,屬外邪,難治;先痢後瀉是腎傳脾,屬微邪,易治。所以治療痢疾以脾腎為要。

噤口痢是由於熱邪由下向上衝犯胃口,腸道傳導阻滯,表現為似閉非閉的狀態,宜清解熱毒。可用黃連、酒炒黃芩、白芍、石蓮肉、廣皮、金銀花、山楂肉、木香汁。另有一方,將五種穀物蟲焙黃研末,用黑糖拌勻,用新汲水送服,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