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八 (34)
卷之八 (34)
1. 發背搭手論治
(蓮子發,蜂窩發,竟體疽附)
白話文:
蓮子發:蓮子發芽 蜂窩發:蜂窩組織炎 竟體疽附:全身布滿疽瘡
背文正脊,分上中下三發,俱屬督脈經。上發背生天柱骨下,是火毒傷肺,其形橫廣如肚。中發背生背心,正對前心,是火毒傷肝,其形中闊,兩頭有尖如瓜。下發背生腰中,正對前臍,是火毒傷腎,其形平漫如龜。初起皆如粟米,焮痛麻癢,寒熱拘急,宜隔蒜灸。以知痛為度,則毒氣隨火而散。
白話文:
脊背上長出的瘡一般分上中下三部,都屬於督脈經絡。上部瘡生在天柱骨下方,是由於火毒損傷肺引起的,它的形狀橫寬像肚子一樣。中部瘡生在背部中央,正好對著胸前的心臟位置,是由於火毒損傷肝臟引起的,它的形狀中間寬闊,兩端尖銳像瓜。下部瘡生在腰部,正好對著腹部的肚臍,是由於火毒損傷腎臟引起的,它的形狀平平漫漫像烏龜。這些瘡初起時都像粟米那麼大,灼痛麻癢,寒熱交替,肌肉拘急,宜隔蒜灸。灸到感覺疼痛時就停止,這樣火毒就會隨著灸火而散去。
有表症者,寒熱無汗,荊防敗毒散汗之。有里症者,溺澀便閉,內疏黃連湯下之。兼表裡症者,神授衛生湯雙解之,以減瘡勢。其紅腫痛甚,脈洪數有力,熱毒症也,易治。漫腫赤痛,色黯作渴,脈洪數無力,陰虛症也,難治。若不腫不痛,或漫腫色黯,脈微細者,氣虛症也,尤難治。
白話文:
有明顯外感症狀者,發寒發熱不發汗,可用荊防敗毒散發汗。有明顯內熱症狀者,小便不通、大便不通,可以用內疏黃連湯通下。同時有外感和內熱症狀者,根據實際症狀,選用神授衛生湯綜合治療,以減輕瘡勢。如果瘡腫發紅劇痛,脈搏洪數有力,是熱毒症,容易治療。瘡腫漫延發紅作痛,顏色暗淡口渴,脈搏洪數無力,是陰虛症,難以治療。如果既不腫也不痛,或瘡腫漫延顏色暗淡,脈搏微細,是氣虛症,尤其難治。
瘡頂發一頭,或二頭,紅腫高突者為癰,屬陽,宜清涼消毒。如焮痛發熱,脈數者,內消散、托裡散。如腫硬疼痛,脈實者,活命飲、五香連翹湯。若初起一頭如粟,不腫不赤,悶痛煩躁,渴飲便秘。四五日間,瘡頭不計其數,瘡口各含如粟狀,如蓮蕊,積日不潰。數日後瘡頭迸出,通結一衣,揭去又結,色紫黯者為疽,屬陰,宜溫補托裡。
白話文:
如果瘡頂發出一個或兩個頭,紅腫高突,這是癰,屬於陽證,宜用清涼解毒的藥方。如果有灼熱疼痛、發熱,脈搏快速的症狀,可以使用「內消散」或「託裡散」。如果腫脹硬痛,脈搏有力的症狀,可以使用「活命飲」或「五香連翹湯」。若一開始只有一個如粟米大的瘡頭,沒有腫脹或發紅,只有悶痛、煩躁、口渴和便祕的症狀,在四五天內,瘡頭會增多,每個瘡口都像粟米狀,像蓮花蕊一樣,積聚起來不潰爛。幾天後,瘡頭會破裂,膿液連成一片,擦去後又會結痂,顏色紫暗,這是疽,屬於陰證,宜溫補託裡。
如氣血兩虛,往來寒熱者,托裡當歸湯。不能起發,不能腐潰者,托裡養營湯。將潰時腳根走散不收束者。四圍以鐵桶膏塗之。已潰後,腐肉不去者,外貼巴膏化之。潰後仍痛,宜兼消托者,內服托裡消毒散。如膿稀不稠,或膿成不潰,腐肉化遲者,內服托裡散加參、耆、肉桂。
白話文:
-
如果氣血虛弱,時常感到寒熱往來,應用託裡當歸湯。
-
如果瘡腫不能發作,不能潰爛,使用託裡養營湯。
-
當瘡腫即將潰爛時,腳跟周圍散開而不收斂,使用四圍塗上鐵桶膏。
-
瘡腫已經潰爛後,腐肉不去除,在外貼巴膏化解腐肉。
-
瘡腫潰爛後仍然疼痛,宜兼用消託法,內服託裡消毒散。
-
如果膿液稀少,或者膿液形成但不潰爛,腐肉化解緩慢,內服託裡散加人參、黃耆、肉桂。
惡寒形寒,或不收斂,系陽氣虛者,十全大補湯。晡熱內熱,或不收斂,系陰血虛者,四物湯加參、術。如作嘔噦,或不收斂,系胃氣虛者,六君子湯加炮薑。食少體倦,或不收斂,系脾氣虛者,補中湯加茯苓、半夏。小便頻數,煩躁作渴,系腎陰虧者,加減八味丸。余按諸瘡總論治法。
白話文:
身體發冷、怕冷或無法收斂,是陽氣虛造成的,可用十全大補湯治療。下午發熱、內熱或無法收斂,是陰血虛造成的,可用四物湯加入人參、白術治療。如果有嘔吐、噁心的症狀或無法收斂,是胃氣虛造成的,可用六君子湯加入炮製過的薑治療。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或無法收斂,是脾氣虛造成的,可用補中湯加入茯苓、半夏治療。小便頻繁、煩躁口渴,是腎陰不足造成的,可用加減八味丸治療。其他情況則根據瘡瘍總論的治法來治療。
上搭手生肩下肺俞穴,脊骨第三節,傍開一寸半。屬膀胱經,偏左屬肝,偏右屬肺,由氣鬱痰熱,凝結而成。初宜神授衛生湯雙解之,次以逍遙散消之,兼以六郁湯調之。中搭手生脊旁膏肓穴,脊骨第四節,傍開三寸。屬膀胱經,由怒火而生。初宜三香連翹飲散之,次以清氣飲消之。
白話文:
上臂後方搭手的部位,生長在肩下肺俞穴上,在脊骨的第三節,向外一寸半的地方,屬於膀胱經。接近左邊的是屬於肝臟,接近右邊的是屬於肺臟,是因氣體鬱結、痰液過多,凝結而成。初期宜用神授衛生湯來雙重分解,其次用逍遙散來消除,再用六鬱湯來調理。
中臂後方搭手的部位,生長在脊骨旁膏肓穴上,在脊骨的第四節,向外三寸的地方,屬於膀胱經。是由於肝火旺盛而產生。初期宜用三香連翹飲來分解,其次用清氣飲來消除。
氣血虛,不即潰腐者,參耆托裡散補之。下搭手生腰傍肓門穴,脊骨第十四節,傍開三寸。亦屬膀胱經,由腎經虧,熱熾而成。初宜活命飲解毒,次以內托黃耆散托毒,次服地黃湯滋陰。潰後治法同前。又有生脊背及兩肋,形似蓮蓬,名蓮子發,屬膽膀胱經火毒。生肩後及脊傍,形似蜂房,名蜂窩發,由脾經蘊熱。
白話文:
如果氣血虛弱,但是沒有立即潰爛壞死,可以使用人參、黃耆來補益氣血。
可以在下腹部、腰部旁的肓門穴,以及脊骨第十四節旁三寸處進行針灸。
這些穴位都屬於膀胱經,是因爲腎經虧虛,熱氣熾盛而造成的。
一開始應該服用活命飲來解毒,接著服用內託黃耆散來排毒,最後服用地黃湯來滋補陰液。
潰爛之後的治療方法與前面相同。
另外,如果背部和兩肋出現類似蓮蓬的形狀,叫做蓮子發,屬於膽經和膀胱經的火毒。
如果肩後和脊旁出現類似蜂窩的形狀,叫做蜂窩發,是由脾經蘊熱造成的。
高腫半背,若頭尖向上,屬心火熱極,防毒火內攻,若形長尺許,根橫滿背,名竟體疽,急服黃連消毒飲,以清心解毒。余按前法治之。
白話文:
背上高聳的腫脹物,像頭部尖端向上,這是心臟的火熱極度旺盛,要防止毒火內攻;腫脹物長度一尺多,根部橫跨整個背部,叫做「竟體疽」,要趕快服用黃連消毒飲,用來清心解毒。我按照前面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