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附方
〔通治〕,藿香散,藿香,蒼朮,陳,樸,苓,夏
〔通治〕,回生散,藿香,廣皮(各五錢),
〔脹嘔〕,平胃散,術,樸,陳,草
〔氣逆〕,神香散,丁香,白蔻
〔寒濕〕,和胃飲,姜,樸,陳,草
〔利濕〕,五苓散,見一卷溫。
〔感涼〕,胃苓湯,見一卷中風。
〔痰嘔〕,二陳湯,陳,夏,苓,草
〔調氣〕,丁香散,丁香(五分),藿香,枇杷葉(各二錢),姜(一片)
〔感寒〕,藿香正氣散,見一卷中風。
〔生冷〕,六和湯,見一卷暑。
〔傷暑〕,黃連香薷飲,見一卷中風。
〔傷暑〕,五物香薷飲,見一卷中風。
〔暑濕〕,二香散,見一卷中風。
〔傷濕〕,除濕湯,見一卷中風。
〔轉筋〕,木瓜湯,木瓜(二錢),茴香(六分),茱萸(錢半),甘草(三分),姜(五片),
〔腹痛〕,木瓜建中湯,桂,芍(各錢半),草(一錢),飴糖(二匙),姜,棗加木瓜二錢半、柴胡一錢。
〔食滯〕,香砂枳朮丸,木香,砂仁,枳殼,白朮
〔情郁〕,七氣湯,見二卷咳嗽。
〔陰盛〕,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厥冷〕,四逆湯,見一卷暑。
〔脈微〕,漿水散,見一卷暑。
〔泄濕〕,天水散,見一卷溫。
〔煩渴〕,麥門冬湯,麥冬(二錢),陳,夏,術,苓(各一錢),小麥(半合),參,草(各五分),烏梅(一個),姜(三片)
〔虛煩〕,參胡三白湯,人參(五分),苓,術,歸,芍,陳,麥,柴梔,草(各八分),五味(三分),烏梅(一個)
〔散滯〕,排氣飲,見三卷積聚。
〔溺澀〕,冬葵子湯,冬葵子,滑石,香薷(各二兩),木瓜(一枚),每服五錢。
〔便秘〕,厚朴湯,厚朴,枳殼,良薑,檳榔,朴硝(各七錢五分),大黃(二兩),每服三錢。
〔脾虛〕,藿香安胃散,藿香,人參,陳皮(各一錢),丁香(五分),姜(十片)
白話文:
[通用方劑]
- 藿香散: 包含藿香、蒼朮、陳皮、厚朴、茯苓、半夏。
- 回生散: 包含藿香、廣陳皮(各五錢)。
[脹氣嘔吐]
- 平胃散: 包含白朮、厚朴、陳皮、甘草。
[氣逆]
- 神香散: 包含丁香、白豆蔻。
[寒濕]
- 和胃飲: 包含生薑、厚朴、陳皮、甘草。
[利濕]
- 五苓散: (配方見第一卷溫病篇)。
[感受風寒]
- 胃苓湯: (配方見第一卷中風篇)。
[痰多嘔吐]
- 二陳湯: 包含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調理氣機]
- 丁香散: 包含丁香(五分)、藿香、枇杷葉(各二錢)、生薑(一片)。
[感受寒邪]
- 藿香正氣散: (配方見第一卷中風篇)。
[因生冷食物引起不適]
- 六和湯: (配方見第一卷暑病篇)。
[中暑]
- 黃連香薷飲: (配方見第一卷中風篇)。
- 五物香薷飲: (配方見第一卷中風篇)。
[暑濕]
- 二香散: (配方見第一卷中風篇)。
[感受濕邪]
- 除濕湯: (配方見第一卷中風篇)。
[轉筋(腿抽筋)]
- 木瓜湯: 包含木瓜(二錢)、茴香(六分)、吳茱萸(錢半)、甘草(三分)、生薑(五片)。
[腹痛]
- 木瓜建中湯: 包含桂枝、芍藥(各錢半)、甘草(一錢)、飴糖(二匙)、生薑、大棗,另加木瓜二錢半、柴胡一錢。
[食積]
- 香砂枳朮丸: 包含木香、砂仁、枳殼、白朮。
[情緒抑鬱]
- 七氣湯: (配方見第二卷咳嗽篇)。
[陰氣過盛]
- 理中湯: (配方見第一卷中風篇)。
[手足冰冷]
- 四逆湯: (配方見第一卷暑病篇)。
[脈象微弱]
- 漿水散: (配方見第一卷暑病篇)。
[祛濕]
- 天水散: (配方見第一卷溫病篇)。
[口渴煩躁]
- 麥門冬湯: 包含麥門冬(二錢)、陳皮、半夏、白朮、茯苓(各一錢)、小麥(半合)、人參、甘草(各五分)、烏梅(一個)、生薑(三片)。
[虛弱煩躁]
- 參胡三白湯: 包含人參(五分)、茯苓、白朮、當歸、芍藥、陳皮、麥冬、柴胡、梔子、甘草(各八分)、五味子(三分)、烏梅(一個)。
[疏散積滯]
- 排氣飲: (配方見第三卷積聚篇)。
[小便不暢]
- 冬葵子湯: 包含冬葵子、滑石、香薷(各二兩)、木瓜(一枚),每次服用五錢。
[便秘]
- 厚朴湯: 包含厚朴、枳殼、良薑、檳榔、朴硝(各七錢五分)、大黃(二兩),每次服用三錢。
[脾虛]
- 藿香安胃散: 包含藿香、人參、陳皮(各一錢)、丁香(五分)、生薑(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