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八 (2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7)

1. 附方

〔消散〕,真人活命飲,見五卷鶴膝風。

白話文:

消散,真人活命飲,見五卷鶴膝風。

〔清消〕,金銀花酒,金銀花(五兩),甘草(一兩),煎好入酒,分三服。

白話文:

〔清消〕,金銀花酒,金銀花(250公克),甘草(50公克),煎好後加入酒中,分三次服用。

〔疏散〕,荊防敗毒散,見一卷疫。

白話文:

疏散

荊防敗毒散,見於《一卷疫》。

〔和解〕,清熱消風散,柴,耆,翹,陳,角刺,蒼朮紅花(各一錢),芎,草,防,歸,芍,芩,花粉,銀花(各五分),

白話文:

【和解湯】,清熱散風止痛:柴胡、黃耆、元參、陳皮、角刺、蒼朮、紅花(各 1 錢);川芎、木香、防風、生地黃、芍藥、黃芩、花粉、銀花(各 5 分)。

〔表裡〕,內疏黃連湯,梔,荷,翹,芩,桔,歸,芍,連,木香檳榔(各一錢),大黃(二錢),甘草(五分)加蜜一匕,水煎。

白話文:

【表裡雙解】,內服黃連湯,用梔子、荷葉、翹蒿、黃芩、桔梗、當歸、芍藥、連翹、木香、檳榔(各一錢),大黃(二錢),甘草(五分)加蜜一匙,用水煎服。

〔生津〕,竹葉石膏湯,見一卷傷風。

白話文:

生津

竹葉石膏湯:見於《傷寒論》,主治傷風。

〔化毒〕,內消散,二母,乳,沒,銀,夏,花粉,白芨,甲片,角刺(各一錢),水酒煎。

白話文:

化解毒素:內服散劑,包含兩種母乳、乳香、沒藥、銀粉、夏枯草、花粉、白芨、甲片、角刺(各一錢),以水和酒煎煮。

〔解毒〕,護心散綠豆粉(一兩),乳香(三錢),辰砂,甘草(各一錢),研細。每服二錢,開水調,日二次。

白話文:

[解毒],護心散,需要綠豆粉(一兩)、乳香(三錢)、辰砂、甘草(各一錢),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開水調和,每天服用兩次。

〔護膜〕,蠟礬丸,黃蠟(一兩),白礬(一兩二錢),熔化,入雄黃(錢二分),琥珀(研一兩),白礬(一錢),攪勻,作丸如桐子大,硃砂一錢為衣,每服二三十丸。

白話文:

「護膜丸」的配方是:黃蠟一兩、白礬一兩二錢,先將黃蠟融化,再加入雄黃(二分錢重)、琥珀(研磨成粉末一兩)、白礬(一錢),攪拌均勻,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外層塗上一層硃砂粉,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

〔消托〕,托裡消毒散,見本卷乳。

白話文:

(消託)裡面的[消毒散],請參閱本卷乳(房)篇。

〔潰毒〕,透膿散,生耆(四錢),甲片(一錢),芎(三錢),歸(二錢),角刺(錢半),水煎。

白話文:

潰膿散,是治療膿瘡的方劑。

  • 生耆(四錢):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的功效。
  • 甲片(一錢):烏龜殼,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退火的功效。
  • 芎(三錢):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 歸(二錢):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角刺(錢半):鹿角尖,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將這些藥材一起水煎,即可服用。

〔消散〕,醒消丸,乳,沒(各一兩),麝香(一錢半),雄精(五錢),共研和,黃米飯一兩搗丸。酒下三錢,醉蓋取汗。

白話文:

(治療)消散病,用醒消丸,當歸、乳香、沒藥(各僅一兩)、麝香(一錢半)、雄精(五錢),研磨成末混合均勻,加入黃米飯一兩搗成丸子。用酒服用三錢,喝醉後蓋上被子取汗。

〔潰膿〕,代刀散,角刺,黃耆(各一兩),草,乳(各五錢),每酒下三錢。

白話文:

〔潰膿〕,可以使用代刀散,角刺,黃耆(各一兩),草,乳(各五錢),每次用酒送服三錢。

〔敷毒〕,如意金黃散,大黃,樸,芷,星,陳,柏,草,姜,黃,花粉,蒼朮,或蜜、蔥汁及酒調敷。

白話文:

「敷毒」:

使用如意金黃散來敷患處,其組成為:

  1. 大黃:具有瀉火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

  2. 樸:殼具有健脾益氣、解毒消腫的功效。

  3. 芷:根莖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4. 星:根莖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5. 陳:根莖具有破瘀散結、活血止痛的功效。

  6. 柏:根莖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的功效。

  7. 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8. 姜: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

  9. 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10. 花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11. 蒼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

可以使用蜂蜜、蔥汁或酒來調和如意金黃散,然後敷在患處。

〔貼毒〕,五龍膏,五龍草(即烏蘞),銀花,豨薟草,車前草,陳小粉,等分,上四味用鮮者,搗爛,加飛鹽三分,貼。

白話文:

【貼敷用以排毒】五龍膏,五龍草(就是烏蘞),銀花,豨薟草,車前草,陳小粉,等分,上面四味藥,用新鮮的,搗碎,加上飛鹽三分,敷貼患處。

〔敷毒〕,真君妙貼散,蕎麵(五斤),硫黃(十斤研),白麵(五斤),用清水拌,捍成薄片,曬乾,用時再研,水調貼。

白話文:

【敷毒】,真君妙貼散,蕎麥粉(五斤),硫磺(十斤研磨),白麵粉(五斤),用清水拌勻,捍成薄片,曬乾,使用時再研磨,用水調成糊狀敷貼。

〔氣血〕,托裡養營湯,參,耆,術,歸,芍,芎(各一錢),熟地(二錢),五味,麥冬,甘草(各五分),姜(三片),棗(一枚),煎。

白話文:

補氣養血的藥方:

用黨參、黃耆、白朮、當歸、芍藥、川芎(各一錢),熟地(二錢),五味子、麥冬、甘草(各五分),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成藥湯。

〔根散〕,鐵桶膏銅綠(五錢),明礬(四錢),膽礬(三錢),五倍子(炒一兩),白芨(五錢),輕粉,鬱金(各二錢),麝香(三釐),研細,以米醋於杓內漫火熬,調藥末一錢,塗瘡根上。

白話文:

〔根散〕,以鐵桶將膏,銅綠(五錢),明礬(四錢),膽礬(三錢),五倍子(炒一兩),白芨(五錢),輕粉,鬱金(各二錢),麝香(三釐),研磨成細粉,再用米醋於杓子內慢慢熬煮,調和藥末一錢,塗抹在瘡根上。

〔毒滯〕,托裡消毒散,參,耆,術,歸,芍,苓,芎(各一錢),銀花,白芷(各七分),翹,草(各五分)

白話文:

【毒滯】,託裡消毒散。

人參、黨參、白術、當歸、芍藥、茯苓、川芎(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連翹、草果(各五分)。

〔毒滯〕,托裡散,栝蔞(一個),歸,芍,耆,草(各一兩五分),熟地,皂角刺,花粉,銀花(各一兩),每用五兩,以酒五杯,入瓷器內,厚紙封,隔水煨香,服。

白話文:

【毒滯】:託裡散

藥方:栝蔞一兩,當歸一兩五分,芍藥一兩五分,黨參一兩五分,甘草一兩五分,熟地一兩,皁角刺一兩,花粉一兩,銀花一兩。

用法:每次服用五兩,將藥材放入瓷碗中,加入五杯酒,用厚紙封口,隔水燉煮至藥香四溢,即可服用。

〔補氣〕,托裡黃耆湯,參,耆,歸,冬,味,遠志

白話文:

【補氣】使用託裡黃耆湯,成分包括人參、黃耆、當歸、冬蟲夏草、五味子、遠志。

〔氣血〕,參耆托裡散,見本卷乳症。

〔氣血〕,八珍湯,見一卷中風。

〔補氣〕,四君子湯,參,苓,術,草

白話文:

氣血

服用參耆託裡散。詳見本卷乳症。

氣血不足

服用八珍湯。詳見一卷中風。

補氣

服用四君子湯。成份:人參、茯苓、白術、炙草

〔潰痛〕,內補黃耆湯,耆,麥冬(各一兩),參,地,苓,草(各七分),歸,芍,芎,桂,遠志(各五分)姜,棗

白話文:

潰痛:內服黃耆湯,黃耆、麥冬(各一兩),人參、生地、茯苓、草果(各七分),當歸、芍藥、川芎、桂枝、遠志(各五分),加上生薑、紅棗煮湯。

〔搽敷〕,乳香定痛散,乳,沒(各二錢),寒水石(煅),滑石(各四兩),片腦(一分),為末,搽患上。

白話文:

〔擦敷〕,乳香定痛散,乳香、沒藥(各二錢),寒水石(煅燒過)、滑石(各四兩),冰片(一分),研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處。

〔和血〕,四物湯,地,芍,歸,芎

〔補陰〕,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和血

四物湯:生地黃、芍藥、當歸、川芎

補陰

六味丸:詳見第一卷中風條

〔陰疽〕,陽和湯,熟地(一兩),白芥子(二錢),鹿角膠(三錢),桂心,炮姜,麻黃(各五分),甘草(一錢),又一方:麻,桂,姜,三味為丸。

白話文:

【陰疽】,用陽和湯治療,組成如下:熟地黃(一兩),白芥子(二錢),鹿角膠(三錢),桂心、炮薑、麻黃(各五分),甘草(一錢)。另外一方:麻黃、桂枝、乾薑,三味藥研成細末,製成丸劑。

〔溫托〕,人參養營湯,見二卷勞瘵。

〔溫補〕,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溫補類

  • 人參養營湯:見第二卷,用於肺結核。
  • 十全大補湯:見第一卷,用於中風。

〔毒陷〕,托裡溫中湯附子,炮姜(一錢),益智,丁香沉香,木香,茴香,羌,陳,草(各一錢),加薑、棗。

白話文:

【治療毒陷】,採用託裡溫中湯,方劑成分包括:附子、炮姜(一錢)、益智、丁香、沉香、木香、茴香、羌活、陳皮、草(各一錢),另外再加入薑和棗。

〔半陰半陽〕,沖和湯,參,陳(各二錢),耆,術,歸,芷(各錢半),苓,芎,乳,沒,角刺,銀花,甘草節(各一錢),水酒各半煎。

白話文:

【半陰半陽】,沖和湯,人參、陳皮(各兩錢),黃芪、白朮、當歸、川芎(各一錢半),茯苓、白芷、乳香、沒藥、角刺、金銀花、甘草節(各一錢),水和酒各一半煎服。

〔下潰〕,替針丸,乳香,白丁香巴豆,青鹼(各五分),水調,點瘡上,以鹼水潤之,勿令其干。

白話文:

下潰:

取替針丸、乳香、白丁香、巴豆、青鹼,各五分,用開水調和,點在瘡口上,並用鹼水潤濕瘡口,不要讓瘡口乾燥。

〔洗藥〕,豬蹄湯,苓,芷,歸,芍,獨,草,蜂房(各五錢),豬蹄(一隻,煮汁去蹄去油),取清湯,入藥一兩煎,去渣溫洗。

白話文:

洗藥:用豬蹄湯,加上苓、芷、歸、芍、獨、草、蜂房(各五錢),豬蹄一隻,煮出清湯,放入藥材一兩煎煮,去除渣滓,溫熱後用來清洗。

〔不斂〕,神異膏,耆,杏,元參(各一兩),麻油二斤煎至黑。入蛇蛻(五錢),蜂房(一兩),男發(一團),再煎至黑,去渣,下黃丹十二兩,慢火煎收,臨用攤貼。

白話文:

〔不斂〕是一種神奇的藥膏,由耆草、杏仁、元參(各一兩)、麻油二斤一起煎煮至發黑。加入蛇蛻(五錢)、蜂房(一兩)、男子的頭髮(一團),繼續煎煮至發黑,去除渣滓,加入黃丹十二兩,用小火煎煮收膏,使用前攤開敷貼。

〔內托〕,內托黃耆丸,即托裡黃耆湯。

〔口渴〕,加減八味丸,見六卷喉症。

〔生津〕,五味子湯,參,麥,味,陳,草

〔血虛〕,聖愈湯,見二卷勞瘵。

〔陰虛〕,當歸補血湯,見本卷崩漏。

〔氣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腎瀉〕,二神丸,見三卷飲食。

白話文:

〔口渴〕,〔加減八味丸〕,見六卷喉症。

〔生津〕,〔五味子湯〕,參、麥、味、陳、草

〔血虛〕,〔聖愈湯〕,見二卷勞瘵。

〔陰虛〕,〔當歸補血湯〕,見本卷崩漏。

〔氣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腎瀉〕,〔二神丸〕,見三卷飲食。

〔脾虛〕,八仙糕山藥,人參(各六兩),粳米,糯米(各七升),白蜜(一斤),白糖(二兩半),蓮肉,芡實茯苓(各六兩),研細和勻。蒸糕火烘,白湯服。

白話文:

【脾虛】

八仙糕、山藥、人參(各六兩)

粳米、糯米(各七升)

白蜜(一斤)

白糖(二兩半)

蓮肉、芡實、茯苓(各六兩)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均勻混合後蒸製成糕點,利用火烘乾,再用白湯服用。

〔補中〕,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補中

[補中益氣湯],載於《中風論》卷一。

〔虛寒〕,參附湯,參,耆,術(各三錢),姜,附,陳,草,歸(各二錢),升,柴(各五分),

白話文:

虛寒:

參附湯:人參、黨參、白術(各三錢),生薑、肉桂、陳皮、當歸(各二錢),升麻、柴胡(各五分)。

〔腐爛〕,貝葉膏,麻油(一斤),血餘(一團),文火熬化,去渣,入白蠟一兩,熔化候溫,以棉紙翦塊三張,於油蠟內蘸之。貼瓷器幫上,用時揭貼患處。

白話文:

腐爛:貝葉膏、麻油(一斤)、血餘(一團),用文火加熱熬化,去掉渣滓,加入一兩白蠟,加熱熔化至溫熱,將棉紙剪成三塊,在油蠟中蘸一下。貼在瓷器藥瓶上,需要時揭開敷在患處即可。

〔斂口〕,生肌散,木香,輕粉(各二錢),黃丹,枯礬(各五錢),為末,以豬膽汁拌勻,曬乾再研細,摻患處。

白話文:

【斂口散】是一種治療傷口、幫助皮膚生肌的散劑。

配方:木香、輕粉(各二錢),黃丹、枯礬(各五錢)。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豬膽汁拌勻,曬乾後再次研磨成細粉,備用。

使用方法:將藥粉撒在患處。

〔生新〕,腐盡生肌散,兒茶,乳,沒(各三錢),冰片(一錢),麝香(二分),血竭三七(各三錢),為末摻之,或以豬脂油(半斤),黃蠟(一兩),熔化,加前七味調膏貼。

白話文:

任何新的傷口,可用腐盡生肌散。

材料:

  • 兒茶3錢
  • 乳3錢
  • 沒3錢
  • 冰片1錢
  • 麝香2分
  • 血竭3錢
  • 三七3錢

作法:

  1. 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混合均勻。

  2. 將豬脂油和黃蠟融化。

  3. 將藥粉加入融化的油蠟中,攪拌均勻至膏狀。

  4. 將藥膏塗抹於傷口處。

〔摻藥〕,生肌定痛散,生石膏(一兩,研以甘草湯飛五七次),辰砂(三錢),冰片(二分),硼砂(五錢),共研,摻患處。

白話文:

(藥品混合)生肌定痛散,生石膏(一兩,研磨後用甘草湯反覆沖洗五至七次),硃砂(三錢),冰片(二分),硼砂(五錢),一起研磨,混合後敷在患處。

〔定痛〕,輕乳生肌散,石膏(煅,一兩),血竭(五錢),乳香,輕粉(各四錢),冰片(一錢),有水加龍骨、白芷各一錢。不收口加炙雞內金一錢,研末摻之。

白話文:

〔定痛散〕,輕粉散生肌。

成分:煅石膏(一兩)、血竭(五錢)、乳香、輕粉(各四錢)、冰片(一錢)。

如有水腫,加入龍骨、白芷各一錢。

如果傷口沒有收口,加入炙雞內金一錢,研成末藥粉末。

〔生肌〕,絳珠膏,乳,沒,白蠟,血竭,兒茶,珍珠(各三錢),冰片(一錢),麝香(五分),輕粉,硃砂(各二錢),血餘(五錢),黃丹(二兩),雞子黃(十個),大麻子肉(八十一粒),麻油(十兩),熬膏攤貼。

白話文:

〔生肌膏〕,絳珠膏、乳香、沒藥、白蠟、血竭、兒茶、珍珠(各三錢),冰片(一錢),麝香(五分),輕粉、硃砂(各二錢),血餘(五錢),黃丹(二兩),雞蛋黃(十個),大麻子肉(八十一粒),麻油(十兩),熬成膏藥塗抹患處。

〔生肌〕,玉紅膏,白芷(五錢),甘草(一兩二錢),歸身(二兩),血竭,輕粉(各四錢),白占(二兩),紫草(二錢),麻油(一斤),先將上三味及紫草熬枯,細絹濾清,再入血竭,次白占,次輕粉熬。

白話文:

〔生肌〕,玉紅膏,白芷(五錢),甘草(一兩二錢),當歸身(二兩),血竭,輕粉(各四錢),白芨(二兩),紫草(二錢),麻油(一斤),先將以上三味藥材和紫草一起熬煮至乾枯,用細絹布過濾後放清淨,再放入血竭,接著放入白芨,最後放入輕粉一起熬。

〔膏貼〕,太乙膏,見六卷胃脘痛。

白話文:

膏貼

太乙膏,詳見於《六卷奇方》的胃脘痛篇。

〔諸毒〕,加味太乙膏,地,芍,歸,芷,元參,肉桂,大黃,木鱉子(各二兩),槐枝柳枝(各十尺),以麻油五斤將藥浸油內,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大鍋內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淨藥渣,將油秤准,用細絹袋將油又濾入鍋,熬血餘一兩,至血餘浮起,以柳枝挑看似膏。

白話文:

〔諸毒〕,加入藥物的太乙膏,生地、芍藥、當歸、白芷、元參、肉桂、大黃、木鱉子(各二兩),槐枝、柳枝(各十尺),用五斤麻油先浸泡藥物,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放入大鍋中,以小火熬至藥渣乾枯浮起為止。趁熱用布袋濾掉藥渣,將油稱重,再用細絹袋將油濾入鍋中,熬出血餘一兩,至血餘浮起為止,用柳枝挑起查看,若成膏狀即可。

熔化淨油一斤,入飛過黃丹六兩五錢,再熬再攪,俟鍋內先發青煙,後起白煙,膏成住火,滴水中軟硬得中,下阿膠切片三錢,化盡。次下乳、沒各四錢,輕粉四錢,攪勻,傾入水中,銅勺內化攤貼。

白話文:

將一斤融化的淨油倒入鍋中,加入六兩五錢的飛過黃丹,然後不斷熬煮和攪拌,等到鍋中先冒青煙,後冒白煙,膏狀物形成後熄火,將其滴入水中,軟硬適中,然後加入切成薄片的阿膠三錢,融化至完全溶解。接著加入乳香和沒藥各四錢,以及四錢的輕粉,攪拌均勻後,倒入水中,用銅勺化開並均勻塗抹在需要敷貼的部位。

此膏治發背癰疽,一切惡瘡,濕痰流注,筋骨痛,湯火刀傷,及遺精白帶,俱貼臍下。臟毒腸癰,亦可丸服。諸瘡癤血風癩癢,諸藥不止,並皆效驗。

白話文:

這種藥膏可以治療背部膿瘡、一切惡性瘡癤、濕痰流注、筋骨疼痛、湯火刀傷,以及遺精白帶,都可以貼在肚臍下方。臟毒腸癰,也可以丸服。各種瘡癤血風癩癢,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癒的,這種藥膏都可以有效治療。

〔膏貼〕,萬應膏,川烏,草烏,生地,白蘞,白芨,象皮,官桂,歸,芍,羌,獨,芷,草,苦參,土木鱉,穿山甲烏藥,元參,大黃(各五錢),上十九味,用香油五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候日數足,入大鍋內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布袋濾去渣,將油秤准,每油一斤兌澱粉半斤,以桃柳枝攪,以黑如漆,明如鏡,滴水成珠為好,薄紙攤貼。

白話文:

【膏貼】,萬應膏,川烏,草烏,生地,白蘞,白芨,象皮,官桂,歸,芍,羌,獨,芷,草,苦參,土木鱉,穿山甲,烏藥,元參,大黃(各五錢),上面這十九種藥物,用五斤香油浸泡。春季浸泡五天、夏季浸泡三天、秋季浸泡七天、冬季浸泡十天,等到浸泡的天數足夠,放入大鍋內用慢火熬煮,直到藥物枯萎浮起為止。熄火一會兒,用布袋過濾去除渣滓,將油稱準,每斤油兌半斤澱粉,用桃柳枝攪拌,以黑如漆,明如鏡,滴水成珠為好,用薄紙攤開貼。

此膏治一切癰疽、發背、對口諸瘡,痰核、流注等毒,貼之其效如神。

白話文:

此膏藥用於治療一切癰疽、發背、口瘡等瘡病,以及痰核、流注等毒症,敷貼後效果神速。

發汗散毒一切皆治〕,萬靈丹,茅朮(八兩),荊,防,麻,羌,辛,芎,歸,草,川烏,草烏(湯泡去皮),石斛全蠍天麻,首烏(各一兩),雄黃(六錢),上十六味研細,煉蜜為丸,重三錢,硃砂為衣,瓷瓶收貯。

白話文:

用於發汗解毒治療所有疾病的萬靈丹。用茅朮(八兩)、荊條、防風、麻黃、羌活、辛夷、川芎、生地黃、草烏(用熱水泡去皮)、石斛、全蠍、天麻、首烏(各一兩)、雄黃(六錢)等十六味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煉成丸劑,每個丸劑重三錢,用硃砂做藥衣,放入瓷瓶中貯藏。

此丹治癰疽、疔毒、對口、發頤,風寒濕痹,及一切流注、附骨疽、鶴膝風、破傷風及癱瘓等症。用蔥白九個煎湯,調服一丸。蓋被出汗為效。

白話文:

這種藥丸可以治療癰疽、毒瘡、對口瘡、腮腺炎,風寒濕痹的關節炎,以及一切流注、附骨瘡、鶴膝風、破傷風和癱瘓等疾病。用九個蔥白煎湯,調和一丸藥丸服用。蓋被而出汗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