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17)
卷之一 (17)
1. 濕症脈候
傷濕之脈細濡,濕熱之脈緩大。浮緩濕在表,沉緩濕在裡。濕脈沉細,與痙脈相似,而症不同,濕則身痛,痙則身不痛。弦緩為風濕相搏,身痛脈沉為中濕,脈浮為風濕,虛澀為寒濕,濕流關節,一身盡痛。脈沉而細,為中濕,為濕痹。濕溫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
白話文:
-
傷濕的脈象細小而濡潤,濕熱的脈象緩慢而洪大。浮緩的脈象是濕邪在表,沉緩的脈象是濕邪在裡。
-
濕脈沉細,與痙脈相似,但症狀不同,濕則身痛,痙則身不痛。
-
弦緩的脈象是風濕相搏,身痛脈沉的是中濕,脈浮的是風濕,虛澀的是寒濕,濕邪流竄關節,全身都會疼痛。
-
脈沉而細,是中濕,也是濕痹。
-
濕溫的脈象,陽脈濡潤而虛弱,陰脈細小而急促。
2. 附方
〔寒濕〕,實脾飲,白朮,茯苓,甘草,厚朴,大腹子,草蔻,木香,木瓜,附子,炮薑,棗
白話文:
寒濕體質,服用實脾飲,可祛除脾臟的濕氣,是由白朮、茯苓、甘草、厚朴、大腹子、草蔻、木香、木瓜、附子、炮薑、棗等藥材組成。
〔風濕〕,勝濕湯,羌活,防風,蒼朮,甘草,黃連,黃柏,豬苓,澤瀉
〔宣竅〕,至寶丹,見前中風。
白話文:
主治:風濕病
湯藥:勝濕湯
藥材:
- 羌活
- 防風
- 蒼朮
- 甘草
- 黃連
- 黃柏
- 豬苓
- 澤瀉
宣竅
至寶丹(見前中風方)
〔經絡〕,獨活寄生湯,獨活,桑寄生,熟地,人參,茯苓,牛膝,杜仲,秦艽,白芍,當歸,細辛,防風,甘草
白話文:
【藥方名稱】:獨活寄生湯
【組成藥材】:獨活、桑寄生、熟地、人參、茯苓、牛膝、杜仲、秦艽、白芍、當歸、細辛、防風、甘草。
【功效】:補氣活血、通絡止痛。
【主治】:風寒濕痺、四肢拘攣、疼痛。
〔風濕〕,羌活勝濕湯,羌活,獨活(各一錢),川芎,藁本,防風,甘草(各五分),蔓荊子(三分),
白話文:
〔風濕〕,羌活勝濕湯,羌活、獨活(各一錢),川芎、藁本、防風、甘草(各五分),蔓荊子(三分)。
〔夾風〕,防風湯,防風,葛根,羌活,秦艽,桂枝,甘草,當歸,杏仁,黃芩,赤苓,薑,酒煎。
白話文:
【夾風】,用防風湯治療,藥方中含有防風、葛根、羌活、秦艽、桂枝、甘草、當歸、杏仁、黃芩、赤苓、生薑,用酒煎服。
〔夾寒〕,加減五積散,苓,夏,陳,草,麻黃,白芷,川芎,當歸,乾薑,桔梗,赤芍,蒼朮,厚朴
白話文:
夾寒:加入五積散、茯苓、夏枯草、陳皮、草果、麻黃、白芷、川芎、當歸、乾薑、桔梗、赤芍、蒼朮、厚朴等藥材。
〔外因〕,除濕羌活湯,見前中風。
〔風濕〕,神朮散,見前傷風。
白話文:
〔外因〕
濕邪:【羌活湯】(配方請參照上方連結),詳見前「中風」條目。
〔風濕〕
風濕:【神朮散】(配方請參照上方連結),詳見前「傷風」條目。
〔惡風〕,防己黃耆湯,防己,白朮,黃耆,甘草,薑,棗
〔濕熱〕,清熱滲濕湯,黃柏,黃連,茯苓,澤瀉,蒼朮,白朮,甘草
白話文:
【怕吹風】服用防己黃耆湯,方劑:防己、白朮、黃耆、甘草、薑、棗
濕熱體質,適合飲用清熱滲濕湯。湯中包含黃柏、黃連、茯苓、澤瀉、蒼朮、白朮和甘草等成分,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
〔濕滯〕,小分清飲,茯苓,澤瀉,豬苓,薏仁,枳殼,厚朴
〔內因〕,五苓散,見前溫。
白話文:
(濕滯)【症狀】,服用【小分清飲】,成分有茯苓、澤瀉、豬苓、薏仁、枳殼、厚朴。
〔內因〕
五苓散,見前溫。
〔發黃〕,茵陳蒿湯,茵陳,大黃,梔子
〔熱渴〕,桂苓甘露飲,見前暑。
白話文:
【發黃】,茵陳蒿湯,茵陳、大黃、梔子
治療黃疸,用茵陳蒿湯。茵陳蒿、大黃、梔子。
【熱渴】,桂苓甘露飲(見前篇夏季)。
〔外因〕,當歸拈痛散,二術,二苓,人參,羌活,葛根,升麻,當歸,知母,苦參,防風,茵陳
白話文:
〔外因〕:
當歸拈痛散:當歸、拈痛散(一種中藥方劑)
二術:白術、蒼朮
二苓:茯苓、澤瀉
人參:人參
羌活:羌活
葛根:葛根
升麻:升麻
當歸:當歸
知母:知母
苦參:苦參
防風:防風
茵陳:茵陳
〔導水〕,神芎丸,黃連,黃芩,川芎,大黃,薄荷,滑石,牽牛,水丸。
白話文:
(引導水):神芎丸、黃連、黃芩、川芎、大黃、薄荷、滑石、牽牛、水丸。
〔理脾〕,六君子湯,見前中風。
〔化痰〕,異功散,見前中風。
〔陰虛〕,虎潛丸,見前中風。
〔濕火〕,二妙丸,黃柏,蒼朮
白話文:
理脾
**六君子湯:**見前中風。
化痰
**異功散:**見前中風。
陰虛
**虎潛丸:**見前中風。
濕火
二妙丸:
- 黃柏
- 蒼朮
〔溫利〕,七味滲濕湯,蒼朮,白朮,茯苓,炮薑,丁香,橘紅,炙草
〔溫補〕,理中湯,見前中風。
白話文:
〔溫利〕,七味滲濕湯的處方:蒼朮、白朮、茯苓、炮薑、丁香、橘紅、炙草。
溫補:理中湯,詳見前中風條。
〔寒濕〕,除濕湯,六君子湯加藿香、蒼朮、大腹皮。
白話文:
(感冒)寒濕,除濕湯,六君子湯加藿香、蒼朮、大腹皮。
〔寒瀉〕,升陽除濕湯,升麻,柴胡,神麯,澤瀉,豬苓,蒼朮,陳皮,甘草,麥芽,益智,半夏
白話文:
寒瀉:升陽除濕湯
- 升麻:辛味溫暖,升陽解表,散風止痛。
- 柴胡:苦辛平,疏肝解鬱,退熱止痛。
- 神麯:甘平,健脾和胃,利水消腫。
- 澤瀉:甘淡微鹹,利尿消腫,清熱除濕。
- 豬苓:甘淡性平,利尿消腫,清熱祛濕。
- 蒼朮:苦辛溫燥,燥濕健脾,化痰止瀉。
- 陳皮:苦辛溫散,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甘草:甘溫補益,緩急止痛,和中調和。
- 麥芽:甘平,健脾消食,回乳消脹。
- 益智:苦平,健脾益氣,益智聰明。
- 半夏:辛溫,化痰散結,燥濕清熱。
〔腎虛〕,腎著湯,炮薑,茯苓,白朮,甘草,如溺赤便溏,加蒼朮、陳皮、丁香。
白話文:
【腎虛】,可以用腎著湯來治療,組成包括:炮薑、茯苓、白朮、甘草。
如果出現小便赤黃,大便溏薄的情況,可以加入蒼朮、陳皮、丁香。
〔溫散〕,加味五苓散,五苓散加羌活。
〔暑濕〕,六和湯,見前暑。
〔濕溫〕,蒼朮白虎湯,見前中風。
〔傷濕〕,白朮酒,白朮(一兩),酒(三盞),煎一盞。
〔腹滿〕,苓薑朮桂湯,苓,薑,朮,桂
〔體虛〕,清燥湯,見前暑。
白話文:
溫散
- 五苓散加上羌活
暑濕
- 六和湯(見前述「暑」的方劑)
濕溫
- 蒼朮白虎湯(見前述「中風」的方劑)
傷濕
- 白朮酒:白朮(一兩)加上酒(三盞),煎煮至剩下三盞
腹滿
- 苓薑朮桂湯:苓、薑、朮、桂
體虛
- 清燥湯(見前述「暑」的方劑)
〔酒濕〕,葛花解酲湯,葛花,砂仁,蔻仁,木香,青皮,陳皮,人參,白朮,茯苓,神麯,乾薑,豬苓,澤瀉
白話文:
【酒醉】,葛花解酲湯:
葛花、砂仁、蔻仁、木香、青皮、陳皮、人參、白朮、茯苓、神曲、乾薑、豬苓、澤瀉。
〔除濕〕,平胃散,見前中風。
〔脾濕〕,胃苓湯,見前中風。
白話文:
除濕
平胃散:見中風前面的條目。
脾濕
胃苓湯:見中風前面的條目。
〔止瀉〕,蒼朮丸,茯苓,蒼朮,厚朴,白芍,炙草,川椒,茴香,破故紙,糯米粥丸。
〔濕痰〕,二陳湯,見前中風。
白話文:
(治療腹瀉方):蒼朮丸,藥材有茯苓、蒼朮、厚朴、白芍、炙草、川椒、茴香、破故紙,用糯米粥為丸劑。
濕痰
二陳湯(見前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