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2)
卷之一 (2)
1. 附方
〔攝精〕,秘元煎,遠志,山藥,芡實,棗仁(各炒),金櫻子(各二錢),白朮,茯苓(各錢半),炙草,人參(各一錢),五味(十四粒),水煎。
〔通攝〕,雙補丸,鹿角膠,人參,茯苓,苡仁,熟地,蓯蓉,當歸,石斛,黃耆,木瓜,五味子,菟絲子,覆盆子(各一兩),沉香,澤瀉(各五分),麝香(一錢),
〔補瀉〕,大補地黃丸,見一卷燥。
〔補攝〕,左歸飲,見二卷虛損。
〔補攝〕,大補元煎,見一卷中風。
〔益大〕,加減腎氣丸,熟地(二兩),丹皮,澤瀉,茯苓,山藥,山萸,五味,鹿茸(各一兩),肉桂,沉香(各五錢),蜜丸,空心服。
〔益火〕,右歸飲,見二卷虛損。
〔補固〕,鹿茸丸,麥冬(二兩),鹿茸,熟地,黃耆,五味,雞內金,蓯蓉,故紙,牛膝,山萸,人參(各七錢五分),地骨,茯苓,元參(各五錢),蜜丸。
〔強中〕,石子薺苨湯,黑大豆(一升,煮汁去渣入豬腎一個煮汁),入薺苨,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花粉,甘草(各二兩),分三服,水煎。
〔下消〕,加減八味丸,八味減附子,加五味。
〔消癉〕,玉泉丸,花粉,葛根(各一兩五錢),人參,麥冬,烏梅草(各一兩),生耆,炙耆(各五錢),蜜丸。
〔酒渴〕,烏梅木瓜湯,烏梅,木瓜(各二錢),麥芽,草果,甘草(各一錢),姜(五片)
〔蟲渴〕,苦楝子湯,苦楝根皮(一握,切焙),麝香(少許)水煎。
〔煩渴〕,理中丸,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附方]
攝精:秘元煎方劑包含遠志、山藥、芡實、棗仁(各炒)、金櫻子(各二錢)、白朮、茯苓(各一錢半)、炙甘草、人參(各一錢)、五味子(十四粒),水煎服。
通攝:雙補丸方劑包含鹿角膠、人參、茯苓、薏苡仁、熟地黃、肉蓯蓉、當歸、石斛、黃耆、木瓜、五味子、菟絲子、覆盆子(各一兩)、沉香、澤瀉(各五錢)、麝香(一錢)。
補瀉:大補地黃丸,詳見一卷燥症篇。
補攝:左歸飲,詳見二卷虛損篇。
補攝:大補元煎,詳見一卷中風篇。
益大:加減腎氣丸方劑包含熟地黃(二兩)、丹皮、澤瀉、茯苓、山藥、山茱萸、五味子、鹿茸(各一兩)、肉桂、沉香(各五錢),製成蜜丸,空腹服用。
益火:右歸飲,詳見二卷虛損篇。
補固:鹿茸丸方劑包含麥冬(二兩)、鹿茸、熟地黃、黃耆、五味子、雞內金、肉蓯蓉、阿膠、牛膝、山茱萸、人參(各七錢五分)、地骨皮、茯苓、玄參(各五錢),製成蜜丸。
強中:石子薺苨湯方劑包含黑大豆(一升,煮汁去渣後加入一個豬腎同煮取汁)、薺苨、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花粉、甘草(各二兩),分三次服用,水煎服。
下消:加減八味丸,以八味丸為基礎,減去附子,加入五味子。
消癉:玉泉丸方劑包含花粉、葛根(各一兩五錢)、人參、麥冬、烏梅(各一兩)、生黃耆、炙黃耆(各五錢),製成蜜丸。
酒渴:烏梅木瓜湯方劑包含烏梅、木瓜(各二錢)、麥芽、草果、甘草(各一錢)、生薑(五片)。
蟲渴:苦楝子湯方劑包含苦楝根皮(一握,切片焙乾)、麝香(少許),水煎服。
煩渴:理中丸,詳見一卷中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