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八 (7)
卷之八 (7)
1. 崩漏脈案
杭氏,崩漏日久,近添腹痛。醫疑孀居氣悒失調,用失笑散破血中氣滯,加阿膠、歸、芍熄風和營。究竟腹痛未止,淋瀝益加,血如豆汁。晡時神倦火升,陰絡既傷,奇脈不固,虛陽易炎,左部虛不受按,右部浮大少力。治宜固攝衝任,兼鎮虛陽。赤石脂(二錢)、五味(五分)、龍骨(煅)、丹皮(各錢二分)、杜仲(鹽水炒)、熟地(砂仁蒸)、白芍、山藥(俱炒。
各二錢)、釵石斛、茯神(各三錢)、蓮子(十五粒)、雞血藤膏(二錢)、四服淋痛已止。去石脂、龍骨,加杞子(焙,一錢五分)、龜甲心(炙,三錢),虛火亦除。衝任為奇經,崩久不止,必固奇經之藥,雞血藤膏用以引入陰絡也。
鄒氏,五旬外暴崩成塊,暈絕而蘇,脈虛芤。此虛風擾動陰絡也。用阿膠(三錢)水煨服,血止。仍用熟地、茯神、白芍、荊芥(醋炒黑)、續斷、杞子、甘草(炙黑)、烏梅,取甘酸化陰熄風之旨,尋愈。
貢氏,小水閉澀,服導赤散加歸尾、赤芍、赤苓、牛膝,得利。尺脈猶堅搏,知必經閉血瘀為患,逾旬寒熱腹痛,暴崩紫黑成塊,繼而鮮紅如注,後則淡紅如水,或紅白相間,淋瀝匝月不止,頭暈脘痞,粥飲不入,神憊肢冷,脈細欲絕。此陽衰不能攝陰,滑而將脫也。急用四維散加半夏、砂仁、茯神,脈症乃定,後用大補湯而安。
吳氏,胎漏半產已匝月,崩帶未止。用補氣攝血之劑,猶淋瀝不斷,延至怔忡不安,腰腿痠痛,《脈訣》所謂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髓枯也。急須攝固奇經,仿徐之才澀以止脫意,用金鎖匙丹。龍骨(煅研)、牡蠣(醋煅研)、茯神、遠志(炒)、赤石脂(研)、杞子(酒焙),加杜仲、棗仁(俱炒)、烏梅,一服漏止,怔忡亦減。又加減前方而安。
王氏,七七之期,經斷半載,忽又崩淋不已,雖血海虧虛,但宜續、杜攝血,兼艾、附調氣足矣。醫輒以棕灰、黑蒲黃止澀,乃至小腹脹滿硬痛拒按,頭疼脘痞,熱渴心煩,小水短澀,脈左弦右數,此絡瘀阻痹攻痛。宜主理瘀,佐通絡,乃奇經治法,非失笑散決津煎之比。
五靈脂、鬱金汁(各八分)、牛膝、栝蔞、橘絡(各錢半)、延胡、桃仁、赤芍、木通(各一錢)、當歸鬚、降香末(各二錢),三服瘀行腹軟。但口乾微渴,頭仍不清,必由液虛風動。改用阿膠、甘菊(炒)、麥冬,石斛、荊芥(醋炒)、棗仁、茯神、白芍、蓮子、龍眼肉,血止,諸症亦退。又下白帶,為氣虛陷。
用黨參、玉竹、茯苓、續斷、杜仲(鹽水炒)、生地炭、芡實、杞子(俱焙),三服全愈。
許氏,中年血脫,延為帶濁,必衝任脈虛。夫沖為血海,任主擔受,而衝脈隸於陽明,陽明先衰,胃納不旺,致血海不固,擔任失司,此淋漏根由也。近則食後脘腹不爽,或暖腐宵脹,必由脾腎陽虛。治法攝陰先在益陽,以崇生氣,以納穀味。且脈來左右緩弱,溫通為宜。
製附子(三分)、益智仁(煨八分)、沙苑子、白芍、歸身、製半夏(各二錢)、破故紙、杞子(俱焙)、烏鰂骨(醋炙)、續斷(酒炒。各一錢半)、胡桃肉(二枚)、煨姜(三錢),三服漏止食進,去附子、故紙、半夏,加芡實、杜仲、菟絲子(俱炒),又數服乃固。
包氏,經閉疑胎,血下每謂胎漏,忽然崩注,雜下脂膜甚多,身熱頭暈,面赤心煩,咳嘔綠沫。上咳則下漏,嘔作暈頻,湯飲不納,急用煨薑汁止嘔,咳逆定,神漸蘇。脈虛小而數,沉候如無,兩尺空空,顯非胎象。良由起居不時,生冷失節,氣血阻滯,一時暴下陰虛,陽失依附,變化內風,眩冒嘔逆,如風翔浪翻,當知陰虛陽搏,崩漏乃成。
血海空乏,虛陽升逆,乃氣不攝血之咎,況陰從陽長,宜宗立齋、景岳兩先生治法,斂陽以攝陰。用洋參(焙)、茯神、白芍(炒。各三錢)、炮姜(一錢)、五味(五分)、製半夏、焦白朮、甘草(炙黑)、續斷、杜仲(鹽水炒各二錢),二服漏止熱退。稍惡寒,陽氣尚虛,前劑加制川附(五分),遂愈。
謝氏,天癸當斷之年屢患崩漏,近兼利血白帶,頭震耳鳴,項麻面赤。症由任帶兩虧,火升風煽,致心神浮越,怔悸不安。治以鎮陽攝陰,務使陽下交陰,陰上戀陽,震麻暫已。再血海存貯,陰絡不傷,下元重振,專在靜攝。勿以操持擾動厥陽,則宵寤汗泄漸安矣。熟地、山藥、五味(焙)、杞子(焙)、龜板、龍骨、阿膠、牡蠣(煅研)、杜仲(鹽水炒)、龍眼肉,數服甚適。
去龍骨、牡蠣、杜仲,加羚羊角、丹皮、白芍、茯神、蓮子、芡實、續斷等熬膏,即用阿膠收,小麥煎湯和服。漸愈。
王氏,崩漏成帶,至小溲如泔如涕,髀骨痛,腰膝酸。從未餌藥,勢必瀝枯髓液,延成不治。近又春溫氣泄,身熱食少,口渴頰紅,液涸陽升,脈右弦左弱,急攝陰固下。熟地(炒)、阿膠(烊)、石斛(各二錢)、洋參(三錢)、麥冬、茯神、赤石脂(各錢半)、白芍、杜仲(青鹽炒)、甘杞子、續斷(各三錢),加蓮、棗煎。數服症漸減,去石脂再服。
又去阿膠,加芡實、山藥(俱炒,各三錢),又數十服得效。
魏氏,經阻暴崩,疑為胎漏,按脈無孕象,乃聚瘀日久致患,曾經調治得安。今暑濕令行,頭暈嘔惡,晡後骨蒸,寤不成寐,忽又暴崩,脈虛疾。症屬內因,必由陽明脈虧,木火乘侮,是以貫膈犯巔,震及血海,血海一空,則骨骱生熱。治宜和陽安胃,佐以鎮絡。嫩桑葉、甘菊(炒)、天麻、白芍、釵斛、棗仁、茯神、牡蠣(煅研)、海螵蛸(醋炙)、橘紅、半夏曲(炒)、續斷,數服諸症悉平。惟左關尺芤弱,乃肝腎陰傷。
用熟地、萸肉、山藥、白芍(俱炒)、茯苓、杜仲(鹽水炒)、海螵蛸、鱉甲(俱炙)、阿膠(烊),數十服得痊。又接服雞血藤膏而經固。
白話文:
杭氏:崩漏持續很久,最近又加上腹痛。醫生懷疑是因為寡居心情抑鬱導致氣血失調,所以用了失笑散來活血化瘀、疏通氣機阻滯,再加入阿膠、當歸、白芍來熄風調和營血。但腹痛沒有停止,滴滴答答的出血反而更嚴重,血像豆汁一樣。下午的時候精神疲憊、虛火上升,陰經絡脈已經受損,奇經八脈不穩固,虛陽容易上炎,左邊的脈象虛弱到不能按壓,右邊的脈象浮大但無力。治療應該以固攝衝任二脈為主,同時鎮住虛浮的陽氣。使用了赤石脂、五味子、煅龍骨、丹皮、杜仲(鹽水炒)、熟地(砂仁蒸)、白芍、山藥(炒)、釵石斛、茯神、蓮子、雞血藤膏等藥物,服用四劑後滴瀝疼痛就停止了。之後去除赤石脂和龍骨,加入枸杞子(焙)和炙龜甲心,虛火也消退了。衝任二脈是奇經八脈,崩漏久治不止,一定要用固攝奇經的藥物,雞血藤膏是用來引藥進入陰絡的。
鄒氏:五十多歲的婦人,突然發生崩漏,血塊很多,昏厥後又醒來,脈象虛弱而空。這是虛風擾動陰絡所致。用了阿膠用水煎煮後服用,血就止住了。接著又用了熟地、茯神、白芍、荊芥(醋炒黑)、續斷、枸杞子、甘草(炙黑)、烏梅等藥,目的是以甘酸味滋養陰液、熄滅內風,慢慢就痊癒了。
貢氏:小便不暢,服用導赤散加上當歸尾、赤芍、赤茯苓、牛膝後,小便通暢了。但尺脈仍然堅實有力,知道是因為經閉血瘀導致的病患。過了十多天,開始發冷發熱、腹痛,突然發生崩漏,流出紫黑色的血塊,接著又流出像注水般的鮮紅色血液,後來則是淡紅色的水樣血,或者紅白相間,滴滴答答地流了一個月都沒停,頭暈、胃部脹悶,吃不下粥,精神疲憊、四肢冰冷,脈象細微快要消失。這是陽氣衰弱不能固攝陰血,血滑脫即將脫落的表現。緊急使用了四維散加上半夏、砂仁、茯神,脈象和症狀才穩定下來,之後再用大補湯才痊癒。
吳氏:流產後一個月,崩漏帶下都沒有停止。用了補氣攝血的藥物,還是滴滴答答地流個不停,拖延到出現心悸不安、腰腿痠痛。《脈訣》說崩漏久了就會導致白帶漏下不止,骨髓也枯竭了。必須要趕快固攝奇經,模仿徐之才用收澀的方法止血,用了金鎖匙丹。龍骨(煅研)、牡蠣(醋煅研)、茯神、遠志(炒)、赤石脂(研)、枸杞子(酒焙),加上杜仲、酸棗仁(炒)、烏梅,服用一劑後崩漏就止住了,心悸也減輕了。之後再加減調整前方就痊癒了。
王氏:七七四十九歲時停經了半年,突然又發生崩漏,雖然是因為血海虧虛,但應該用續斷、杜仲來攝血,加上艾葉、附子來調氣就行了。醫生卻用了棕櫚灰、黑蒲黃來止血,導致小腹脹滿、硬痛、拒絕按壓,頭痛、胃部脹悶、發熱口渴、心煩、小便短少澀痛,脈象左邊弦脈、右邊數脈,這是因為絡脈瘀阻不通導致的疼痛。應該以活血化瘀為主,輔以疏通經絡,這才是治療奇經的方法,而不是用失笑散那種峻猛的活血藥。用了五靈脂、鬱金汁、牛膝、栝蔞、橘絡、延胡索、桃仁、赤芍、木通、當歸鬚、降香末,服用三劑後瘀血運行,腹部變軟了。但還是口乾、輕微口渴,頭還不清醒,一定是因陰液不足、內風擾動所致。改用阿膠、甘菊(炒)、麥冬、石斛、荊芥(醋炒)、酸棗仁、茯神、白芍、蓮子、龍眼肉,血就止住了,各種症狀也消退了。之後又出現白帶,這是因為氣虛下陷。用了黨參、玉竹、茯苓、續斷、杜仲(鹽水炒)、生地炭、芡實、枸杞子(焙),服用三劑後就完全痊癒了。
許氏:中年婦人失血,拖延成帶下病,肯定是衝任二脈虛弱。衝脈是血海,任脈主導擔當,衝脈又隸屬於陽明經,陽明經先衰弱,導致胃的消化功能不好,血海就不能固攝住血液,任脈也失去正常的擔當作用,這就是淋漓不止的根本原因。最近又出現吃完飯後胃腹不舒服,或者有腐臭味、夜間腹脹,這一定是脾腎陽虛所導致。治療方法應該以攝取陰血為先,更重要的是補益陽氣,增強身體的生發之氣,讓胃能消化食物。而且脈象左右都緩慢無力,應該用溫通的方法來治療。用了製附子、益智仁(煨)、沙苑子、白芍、當歸身、製半夏、破故紙、枸杞子(焙)、烏賊骨(醋炙)、續斷(酒炒)、胡桃肉、煨姜等藥物,服用三劑後崩漏停止,食慾也恢復了。之後去掉附子、故紙、半夏,加入芡實、杜仲、菟絲子(炒),又服用了幾劑後才鞏固痊癒。
包氏:停經,懷疑是懷孕,但每次出血都說成是胎漏,突然又發生崩注,夾雜著很多像脂肪一樣的膜狀物,發熱頭暈、臉色紅、心煩、咳嗽嘔吐綠色的泡沫。上面咳嗽就會下面漏血,嘔吐時暈眩頻繁,水都喝不進去,趕快用煨薑汁來止嘔,咳嗽停止後,精神漸漸恢復。脈象虛小而數,按下去好像沒有,兩尺脈空空,明顯不是懷孕的徵兆。這是因為生活起居沒有規律,吃了太多生冷食物,導致氣血阻滯,一時之間大量失血導致陰虛,陽氣失去依附而產生內風,眩暈嘔吐,像風吹浪打一樣,應該知道這是陰虛陽亢的表現,崩漏也因此形成了。血海空虛,虛陽上逆,都是因為氣虛不能攝血造成的,況且陰氣是隨著陽氣生長的,應該遵循李東垣、張景岳兩位先生的治療方法,斂陽以攝陰。用了西洋參(焙)、茯神、白芍(炒)、炮薑、五味子、製半夏、焦白朮、甘草(炙黑)、續斷、杜仲(鹽水炒)等藥,服用兩劑後崩漏停止,發熱也退了。之後稍感怕冷,是陽氣還是不足,在原方中加上制川附子,就痊癒了。
謝氏:到了應該停經的年紀,卻多次發生崩漏,最近又合併血性白帶,頭震耳鳴、脖子麻木、臉色發紅。這是因為任脈和帶脈都虧虛,火氣上升、風邪煽動,導致心神浮越,心悸不安。治療應該用鎮住陽氣、攝取陰血的方法,務必讓陽氣下交陰液,陰液上戀陽氣,震麻的症狀才能暫時停止。只要血海有儲存,陰絡沒有受損,下焦元氣就會重新振作,重要的是要靜養攝息。不要操勞,擾動了虛陽,那麼夜間盜汗就會漸漸好轉。用了熟地、山藥、五味子(焙)、枸杞子(焙)、龜板、龍骨、阿膠、牡蠣(煅研)、杜仲(鹽水炒)、龍眼肉,服用幾劑後效果很好。之後去掉龍骨、牡蠣、杜仲,加入羚羊角、丹皮、白芍、茯神、蓮子、芡實、續斷等藥熬成膏,再用阿膠收膏,用小麥煎湯送服,就漸漸痊癒了。
王氏:崩漏變成帶下,甚至小便像淘米水一樣黏稠,大腿骨痛,腰膝痠軟。從來沒有吃藥治療過,這樣下去一定會耗盡精髓,拖成不治之症。最近又因為春季氣溫升高,導致身體發熱、食慾不佳、口渴臉頰發紅,陰液枯竭、陽氣上浮,脈象右邊弦脈、左邊弱脈,趕快用固攝陰液、穩固下焦的方法治療。用了熟地(炒)、阿膠(烊)、石斛、西洋參、麥冬、茯神、赤石脂、白芍、杜仲(青鹽炒)、枸杞子、續斷,加上蓮子、紅棗煎服。服用幾劑後症狀逐漸減輕,之後去掉赤石脂再服用。之後又去掉阿膠,加入芡實、山藥(炒),又服用幾十劑才見效。
魏氏:停經後突然發生崩漏,懷疑是胎漏,但把脈後沒有懷孕的徵兆,是淤血積聚很久導致的病患,之前經過治療已經痊癒。現在夏天濕熱,導致頭暈嘔吐,下午發熱、夜間失眠,突然又發生崩漏,脈象虛弱而快。這是屬於內因導致的病症,一定是因為陽明經脈虧虛,肝木火邪上乘,所以會導致胸膈不適、影響頭部,波及到血海,血海一空,就會骨頭發熱。治療應該以調和陽氣、安養胃氣為主,輔以鎮靜經絡。用了嫩桑葉、甘菊(炒)、天麻、白芍、釵石斛、酸棗仁、茯神、牡蠣(煅研)、海螵蛸(醋炙)、橘紅、半夏曲(炒)、續斷等藥,服用幾劑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只有左關脈和尺脈空虛無力,這是肝腎陰虛的表現。用了熟地、山茱萸、山藥、白芍(炒)、茯苓、杜仲(鹽水炒)、海螵蛸、鱉甲(炙)、阿膠(烊),服用幾十劑後就痊癒了。之後又服用雞血藤膏來鞏固月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