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6)

1. 崩漏脈候

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數盛者死。漏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許,脈急疾者死,遲者生。尺脈急而弦大,風邪入少陰經。女子漏下赤白,脈浮者死。凡五臟俱虛,五色雜下,謂之五崩:肺虛色白如涕,心虛色赤如絳,脾虛色黃如爛瓜,肝虛色青如藍,腎虛色黑如肝血。

白話文:

月經不正常,持續不斷地出血,如果脈象細小虛弱又帶有滑脈,通常是能痊癒的;如果脈象快速而強盛,則表示病情危急。月經不正常,出血量大,每天流失好幾升的血,如果脈象急促且快,通常是會死亡的;如果脈象遲緩,通常是能痊癒的。如果尺脈急促又弦而有力,表示有風邪入侵了少陰經。女性月經不正常,有赤白帶下,如果脈象浮散,則表示病情危急。當五臟都虛弱時,可能會出現各種顏色的出血,這稱為五崩:肺虛時,會流出像鼻涕一樣的白色分泌物;心虛時,會流出像深紅色一樣的血;脾虛時,會流出像腐爛瓜果一樣的黃色分泌物;肝虛時,會流出像藍色一樣的分泌物;腎虛時,會流出像肝臟血一樣的黑色分泌物。

2. 附方

〔脾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氣虛〕,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血虛〕,四物湯,見一卷中風。

〔怒火〕,小柴胡湯,見一卷溫。

〔血熱〕,加味逍遙散,見一卷火。

〔思郁〕,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益氣〕,四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補火〕,八味丸,見一卷中風。

〔虛寒〕,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

〔虛寒〕,附子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煩躁〕,八珍湯,見一卷中風。

〔崩中〕,膠艾四物湯,見本卷調經。

〔肢厥〕,震靈丹,禹餘糧,赤石脂,紫石英,代赭石(各四兩)入淨鍋中,鹽泥封固,煅研。入乳香,沒藥,辰砂(各一兩),五靈脂(二兩),米糊丸。

〔止澀〕,三灰散,棕灰,絹灰,血餘炭

〔厥冷〕,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補血〕,芎歸散,川芎,當歸

〔寒崩〕,小牛角䚡散,牛角䚡(一枚燒赤),鹿茸,禹餘糧,當歸,乾薑,續斷(各二兩),阿膠(三兩),烏鰂骨,龍骨(各一兩),赤小豆(六合),為末,溫酒調服方寸匕。

〔積冷〕,大牛角䚡散,牛角䚡,乾薑,當歸,續斷,龍骨,禹餘糧,生地,桑耳,白朮,赤石脂,礬石,人參,附子,蒲黃,防風

〔不止〕,角䚡鹿茸散,牛角䚡,鹿茸,當歸,續斷,阿膠,甘草,地榆,丹參,地黃,川芎,赤石脂,龜甲,柏子仁

〔嘔痛〕,伏龍肝湯,見四卷痢。

〔鮮血〕,旋覆花湯,見二卷痰飲。

〔初崩〕,荊芥四物湯,即四物湯加荊芥、條芩、香附各一錢,水煎。一方加地榆,一方並加阿膠、艾葉。

〔虛熱〕,奇效四物湯,四物湯加阿膠,名婦寶丹。此再加艾葉、黃芩炒各一錢。

〔因怒〕,養血平肝湯,歸,芍,香附(各二錢),青,柴,芎,地(各八分),甘草(五分)

〔勞心〕,柏子仁湯,柏子仁,香附,川芎,鹿茸(酒蒸焙),茯神,當歸(各錢半),續斷(二錢),阿膠,遠志(各一錢),炙草(五分),加姜煎。

〔脾虛〕,當歸芍藥湯,黃耆(錢半),白朮,蒼朮,當歸,白芍(各一錢),陳皮,熟地(各五分)生地,炙草(各三分),柴胡(二分),水煎。

〔脫血〕,升陽益胃湯,見七卷便血。

〔崩帶〕,艾附湯,艾葉,制香附

〔漏水〕,丁香膠艾湯,當歸(錢二分),芍,地(各三分),川芎,丁香(各四分),艾葉(一錢),阿膠(六分),水煎。

〔虛脫〕,鹿茸散,鹿茸(酥炙,一兩),龍骨,鱉甲(酥炙),熟地,白芍,白石脂,烏鰂骨(炙黃),續斷(各二兩),蓯蓉(一兩),

〔虛脫〕,鹿茸丸,鹿茸(燎去毛,酥炙),赤石脂,禹餘糧(各一兩),當歸,地黃,續斷(各二兩),附子,艾葉,柏葉(各五錢),為末酒糊丸。

〔固澀〕,牡蠣丸,牡蠣火煅,研細,醋調丸。再煅紅研細,用醋調艾末熬成膏,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固澀〕,五灰散,蓮蓬殼,黃絹,血餘,百草霜,棕皮(俱燒灰),山梔,蒲黃(俱炒),黑墨,血竭,為細末調服,或煉蜜為丸。米飲下五十丸。

〔固澀〕,十灰散,黃絹,馬尾,藕節,艾葉,赤松皮,蒲黃,蓮蓬殼,油發,棕櫚,綿花(俱燒灰),研細,醋煮,米汁為丸。

〔血熱〕,保陰煎,見五卷痙。

〔血熱〕,加減一陰煎,見四卷怔忡。

〔火盛〕,徙薪飲,見七卷淋濁。

〔脾腎〕,理陰煎,見二卷咳嗽。

〔滑泄〕,固陰煎,見二卷脫。

〔不固〕,秘元煎,見四卷三消。

〔陽虛〕,四維散,見三卷飲食。

〔氣虛〕,獨參湯,人參一味煎。

〔氣血〕,當歸補血湯,黃耆(炙一兩),當歸(酒洗二錢),水煎服。

〔血滑〕,龍骨散,龍丹(煅),當歸,制香附(各一兩),棕毛灰(五錢),為細末。每服四錢,空心米湯下。

白話文:

[脾虛],用六君子湯,詳細內容見《一卷中風》篇。

[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詳細內容見《一卷中風》篇。

[血虛],用四物湯,詳細內容見《一卷中風》篇。

[怒火],用小柴胡湯,詳細內容見《一卷溫病》篇。

[血熱],用加味逍遙散,詳細內容見《一卷火病》篇。

[思慮過度],用歸脾湯,詳細內容見《二卷勞瘵》篇。

[補氣],用四君子湯,詳細內容見《一卷中風》篇。

[補火],用八味丸,詳細內容見《一卷中風》篇。

[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詳細內容見《一卷中風》篇。

[虛寒],用附子理中湯,詳細內容見《一卷中風》篇。

[煩躁],用八珍湯,詳細內容見《一卷中風》篇。

[崩漏],用膠艾四物湯,詳細內容見本卷調經篇。

[四肢厥冷],用震靈丹,配方:禹餘糧、赤石脂、紫石英、代赭石各四兩,放入乾淨鍋中,用鹽泥密封,煅燒後研磨成粉。再加入乳香、沒藥、辰砂各一兩,五靈脂二兩,用米糊製成藥丸。

[止澀],用三灰散,配方:棕櫚灰、絹灰、血餘炭。

[厥冷],用理中湯,詳細內容見《一卷中風》篇。

[補血],用芎歸散,配方:川芎、當歸。

[寒性崩漏],用小牛角䚡散,配方:牛角䚡(燒紅)、鹿茸、禹餘糧、當歸、乾薑、續斷各二兩,阿膠三兩,烏賊骨、龍骨各一兩,赤小豆六合,研磨成粉,用溫酒調服一匙。

[積冷],用大牛角䚡散,配方:牛角䚡、乾薑、當歸、續斷、龍骨、禹餘糧、生地、桑耳、白朮、赤石脂、礬石、人參、附子、蒲黃、防風。

[不止],用角䚡鹿茸散,配方:牛角䚡、鹿茸、當歸、續斷、阿膠、甘草、地榆、丹參、地黃、川芎、赤石脂、龜甲、柏子仁。

[嘔吐腹痛],用伏龍肝湯,詳細內容見《四卷痢疾》篇。

[便血鮮紅],用旋覆花湯,詳細內容見《二卷痰飲》篇。

[初起崩漏],用荊芥四物湯,即四物湯加荊芥、黃芩、香附各一錢,用水煎煮。另一個方子加地榆,還有一個方子加阿膠、艾葉。

[虛熱],用奇效四物湯,即四物湯加阿膠,名為婦寶丹。此方再加艾葉、炒黃芩各一錢。

[因怒氣],用養血平肝湯,配方:當歸、白芍、香附各二錢,青皮、柴胡、川芎、生地各八分,甘草五分。

[勞心],用柏子仁湯,配方:柏子仁、香附、川芎、鹿茸(用酒蒸後烘乾)、茯神、當歸各一錢半,續斷二錢,阿膠、遠志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加薑片一起煎煮。

[脾虛],用當歸芍藥湯,配方:黃耆一錢半,白朮、蒼朮、當歸、白芍各一錢,陳皮、熟地各五分,生地、炙甘草各三分,柴胡二分,用水煎煮。

[脫血],用升陽益胃湯,詳細內容見《七卷便血》篇。

[崩漏帶下],用艾附湯,配方:艾葉、製香附。

[漏水],用丁香膠艾湯,配方:當歸一錢二分,白芍、生地各三分,川芎、丁香各四分,艾葉一錢,阿膠六分,用水煎煮。

[虛脫],用鹿茸散,配方:鹿茸(用酥油炙烤,一兩),龍骨、鱉甲(用酥油炙烤),熟地、白芍、白石脂、烏賊骨(炙黃)、續斷各二兩,肉蓯蓉一兩。

[虛脫],用鹿茸丸,配方:鹿茸(去除絨毛後用酥油炙烤)、赤石脂、禹餘糧各一兩,當歸、地黃、續斷各二兩,附子、艾葉、柏葉各五錢,研磨成粉,用酒調糊製成藥丸。

[固澀],用牡蠣丸,配方:牡蠣煅燒後研磨成粉,用醋調成丸。再煅燒成紅色後研磨成粉,用醋調艾葉末熬成膏,混合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

[固澀],用五灰散,配方:蓮蓬殼、黃絹、血餘、百草霜、棕皮(都燒成灰),山梔、蒲黃(都炒過),黑墨、血竭,研磨成細粉後調服,或者用蜂蜜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五十丸。

[固澀],用十灰散,配方:黃絹、馬尾、藕節、艾葉、赤松皮、蒲黃、蓮蓬殼、油髮、棕櫚、棉花(都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醋煮過,用米汁製成藥丸。

[血熱],用保陰煎,詳細內容見《五卷痙病》篇。

[血熱],用加減一陰煎,詳細內容見《四卷怔忡》篇。

[火氣旺盛],用徙薪飲,詳細內容見《七卷淋濁》篇。

[脾腎虛],用理陰煎,詳細內容見《二卷咳嗽》篇。

[滑脫],用固陰煎,詳細內容見《二卷脫證》篇。

[不固],用秘元煎,詳細內容見《四卷三消》篇。

[陽虛],用四維散,詳細內容見《三卷飲食病》篇。

[氣虛],用獨參湯,配方:單獨用人參煎煮。

[氣血不足],用當歸補血湯,配方:炙黃耆一兩,酒洗當歸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血滑],用龍骨散,配方:煅燒過的龍丹、當歸、製香附各一兩,棕毛灰五錢,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空腹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