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八 (5)
卷之八 (5)
1. 崩漏論治
崩者血暴下成塊,如山塚崒崩。漏者經綿延不止,如漏卮難塞。《素問》曰:陰虛陽搏謂之崩。又曰:陰絡傷則血內溢,蓋血行絡中,匯於衝脈。沖為血海。非陽盛搏陰,致損內絡則不至橫決而下。且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凡憂思怒勞,激動五志之火,皆能損絡,使衝任任主胞胎失守,致經血暴注,久而不止,謂之崩中。
《良方》亦謂婦人崩中,由臟腑虛,衝任亦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或陽搏陰,熱傷衝任,血得熱則流溢,甚至昏僕。其脈疾小為順,洪大為逆。大法當調補脾胃。《濟陰綱目》曰:崩漏屬氣虛,不能約制,則宜補氣,其為熱乘者,則涼血。不當混言調補脾胃,嘗析而言之,有臟腑及衝任陽虛者,有臟腑及衝任陰虛者,有陰虛兼陽亢者,有初損臟腑,久崩久漏,屢傷衝任,以致絡虛不能攝血者。概言調脾胃,尚未切中窾要。
昔東垣治崩,亦言大補脾胃,升降氣血,以氣血為脾胃所生,且衝脈隸在陽明耳。經既明言絡傷血溢,得不堤防約束,為之彌縫其隙乎。如阿膠、雞血藤膏、赤石脂、紫石英等。惟血中有滯氣,臍腹隱痛者,不宜驟用固澀,變成腫脹,須參經旨,通因通用。用益母、香附、澤蘭、白芍、延胡索、海螵蛸、歸尾等。
和其氣而血自調。按《產寶》分陰崩陽崩,受熱而赤,謂之陽崩;受冷而白,謂之陰崩。赤屬血熱,白屬氣虛。然崩中日久,則為白帶,如此直須補攝。用杜仲、續斷、芡實、牡蠣、沙苑子、菟絲子等。勿令延至髓枯精竭。宜人參、熟地黃、杞子、茯神、鹿膠、五味、蓯蓉、當歸等。
藥用大劑,填塞下元。
東垣論氣陷血脫,法當升舉。
立齋論崩之患,或因脾虛不能攝血,或因肝火迫血妄行;或暴怒傷肝,血熱沸騰;或脾經鬱火,血不歸經;或悲傷心包,血乃下脫。治法,脾經虧損者,六君子湯加芎、歸、柴胡。脾氣虛陷者,補中益氣湯加酒炒白芍。肝經有火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梔、丹皮,怒火傷肝者,小柴胡湯加山梔、丹、芍。
肝經風熱者,加味逍遙散。思郁傷脾者,歸脾湯加山梔。悲傷心包者,四君子湯加柴、梔、升麻。故先哲論下血,須用四君子湯收功,所謂血脫益氣也。凡大脫血後,急用獨參湯。其發熱咳嗽脈數,乃元氣虛弱假熱之象,尤當加用人參之類調補脾元。以無形之氣,生有形之血,所謂陰從陽長也。
若脈虛大,察其有胃氣,受補則可救,不可誤投寒涼,復傷生氣。其治因怒血崩,面青黃或赤,為肝木製脾土。以小柴胡湯合四物湯。治肝脾鬱火,血崩乳腫脅痛,逍遙散加酒炒龍膽、山梔。再用歸脾湯加山梔、貝母。治崩症,身熱頭暈,食少吐痰,用八味丸而愈。後因勞役復發,脈洪大,按之微弱,此無根之火,內虛寒,外假熱,用十全大補湯一劑漸減。又服八味丸愈。
其崩久脾胃虛寒,肢冷腹痛,先用附子理中湯,再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愈。過服寒涼,腹悶煩躁,脈洪而虛,急用八珍湯加炮姜。以溫補之,緩則不救。
元禮論崩中,或清或濁,或純下瘀血,甚則頭目昏暈,四肢厥冷,並宜膠艾湯、咽震靈丹。佐以三灰散,或以童便煎理中湯。血崩腹痛,人疑惡血未淨,及見血色瘀晦,愈信惡血,不敢止截。豈知經血出絡,一停即成黯色,未必盡為瘀熱,又焉知瘀之不為虛冷乎!且瘀而腹痛,血行則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則痛止。
宜芎歸湯加熟附、乾薑各五分。止其血而痛自止。武叔卿以此非崩久氣脫者不可用。
《千金》治崩淋帶下,用小牛角䚡散。若積冷崩中,去血不止,腰背痛,四肢重,虛極者,大牛角䚡散。《本經》云:牛角䚡下瘀血閉血。女人帶下血崩,燔之酒服。寇宗奭疏云:燒灰,主婦人血崩便血血利。虛人以獨參湯,保元湯送下。崩中去血不斷,用角腮鹿茸散。崩中赤白,或如豆汁,伏龍肝湯。
《醫通》治崩漏過多,補瀉不應者,用牛角腮煅存性,酒服二三錢。虛寒血色稀淡者,牛角腮同鹿茸煅服,尤妙。崩漏經年不止者,用蓮房五枚燒存性,香附二兩炒黑,為細末。空心陳酒下二錢。風入胞門,忽下鮮血者,一味防風丸、旋覆花湯下。崩漏初起,不問虛實,荊芥四物湯。
肝經虛熱,奇效四物湯。因怒動血,養血平肝散。勞心過度,柏子仁湯。漏下傷胎,膠艾四物湯。脾虛惡食,當歸芍藥湯。血脫氣陷,益胃升陽湯。赤白崩帶,艾附湯。虛寒崩漏不止,丁香膠艾湯。崩漏漸成虛羸,鹿茸散。崩中諸藥不愈,牡蠣丸。年高而崩者,法在不治。凡崩症,多用醋炒荊芥、升麻,醋能收斂故也。
五灰、十灰諸散,藥用煅炒者,紅見黑則止也。紅為火象,黑為水色。血症多兼黑藥,水能遏火之義。或用鹿茸丸。
景岳治血熱妄行,保陰煎,或加減一陰煎。火盛迫血,徙薪飲加續斷、丹參。脾腎虛寒,兼嘔兼溏瀉而畏寒,理陰煎,或理中湯。脾腎陰氣不固,固陰煎,或秘元煎。陽虛脫陷,四維散。血脫氣竭,獨參湯,或當歸補血湯。血滑不禁,龍骨散加人參。血臭脈滑者多火,宜從清涼。血腥清寒,脈細者多虛,必須溫補。
景岳又云:血崩來如潮湧,明是熱勢妄行,然又不可用寒治。蓋寒則血凝,而熱鬱於內,治宜清補,兼為升提,血自循經,經自攝血,而又不可驟止也。宜地黃、阿膠、白芍、麥冬、桑耳灰、木耳灰之屬。久則多虛寒,又宜溫補脾胃。
《女科纂要》云,崩宜理氣、降火、升提。漏宜養氣補火,或兼制火。凡崩漏不可多用寒涼,致傷脾胃,不能攝血歸源,是速其危也。
白話文:
崩漏的治療
崩,是指血突然大量流出,形成血塊,就像山崩一樣。漏,是指經血持續不斷,像漏水的容器難以堵住。《黃帝內經》說:「陰虛陽盛,就會導致崩漏。」又說:「陰絡受損,血就會流出體外。」這是因為血在經絡中運行,匯集到衝脈,衝脈是血海。如果不是陽氣過盛衝擊陰絡,導致內絡受損,就不會血崩。而且,心主管血,脾統攝血,肝儲藏血,凡是憂愁思慮、發怒勞累,都會激發五臟的火氣,損傷經絡,使衝脈和任脈(主管胞宮)失去控制,導致經血大量流出,久流不止,這就叫做崩中。
《良方》也說,婦女的崩中,是因為臟腑虛弱,衝脈和任脈也虛弱,不能約束經血。或者陽氣過盛衝擊陰血,熱邪傷害衝任二脈,血遇到熱就會溢出,嚴重時甚至會昏倒。脈搏快而細小是順症,洪大是逆症。治療大法應當調理脾胃。《濟陰綱目》說,崩漏屬於氣虛,不能約束經血,就應該補氣;如果是熱邪引起的,就要涼血。不能籠統地說調理脾胃,要仔細分析,有的是臟腑和衝任陽虛,有的是臟腑和衝任陰虛,有的是陰虛兼陽亢,有的是先傷臟腑,久病崩漏,多次損傷衝任,導致經絡虛弱不能攝血。如果籠統地說調理脾胃,就沒有抓住重點。
以前,李東垣治療崩漏,也說要大補脾胃,升舉氣血,認為氣血是由脾胃生成的,而且衝脈也屬於陽明經。經文既然已經明確說了是經絡損傷導致血溢,難道不應該防禦約束,修補經絡的空隙嗎?所以可以用阿膠、雞血藤膏、赤石脂、紫石英等藥物。如果血中有瘀滯,肚臍腹部隱隱作痛,就不宜馬上用固澀的藥物,以免變成腫脹,必須參考經文的旨意,運用通因通用的原則。可以用益母草、香附、澤蘭、白芍、延胡索、海螵蛸、當歸尾等藥物。
調和氣血,血自然就會調順。《產寶》將崩分為陰崩和陽崩。受熱而血色赤紅的,稱為陽崩;受寒而血色淡白的,稱為陰崩。赤紅色屬於血熱,白色屬於氣虛。然而崩中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白帶,這樣就應該用補法和收攝的方法治療。可以用杜仲、續斷、芡實、牡蠣、沙苑子、菟絲子等藥物。不要讓病情發展到精髓枯竭的程度。可以用人參、熟地黃、枸杞子、茯神、鹿膠、五味子、肉蓯蓉、當歸等藥物。
用大劑量的藥物,填補下元。
李東垣認為氣虛下陷、血脫,治療方法應當升舉。
朱丹溪認為,崩的病因,有的是因為脾虛不能攝血,有的是因為肝火迫血妄行;有的是因為暴怒傷肝,導致血熱沸騰;有的是因為脾經鬱火,血不歸經;有的是因為悲傷傷心包,導致血脫下泄。治療方法,脾經虧損的,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柴胡;脾氣虛陷的,用補中益氣湯加酒炒白芍;肝經有火的,用四物湯加柴胡、山梔子、丹皮;因怒火傷肝的,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丹皮、白芍;
肝經風熱的,用加味逍遙散;思慮過度傷脾的,用歸脾湯加山梔子;悲傷傷心包的,用四君子湯加柴胡、梔子、升麻。所以,前人論述下血,必須用四君子湯收功,這就是所謂的血脫益氣。凡是大量失血後,要急用獨參湯。如果出現發熱、咳嗽、脈搏加快,那是元氣虛弱的假熱現象,更應該加用人參之類的藥物調理脾元,用無形的氣,來生有形的血,這就是所謂的陰從陽長。
如果脈搏虛大,要觀察是否有胃氣,如果能夠接受補益,就可以救治,不可誤用寒涼藥物,再次損傷生氣。如果因發怒導致血崩,面色青黃或赤紅,這是肝木克制脾土的表現。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治療肝脾鬱火、血崩、乳房腫痛、脅痛,用逍遙散加酒炒龍膽草、山梔子。再用歸脾湯加山梔子、貝母。治療崩症,身體發熱、頭暈、食欲不振、吐痰,用八味丸可以治癒。後來因勞累再次發作,脈搏洪大,按下去卻很微弱,這是無根之火,內部虛寒,外部假熱,用十全大補湯一劑漸漸減輕,再服用八味丸治癒。
如果崩漏日久,導致脾胃虛寒,四肢冰冷、腹痛,先用附子理中湯,再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可以治癒。如果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導致腹部悶脹、煩躁,脈搏洪大而虛,要急用八珍湯加炮姜來溫補,如果延誤就會有危險。
元禮認為,崩中流出的血有清有濁,有的是純粹的瘀血,嚴重的會導致頭暈眼花、四肢冰冷,都應該用膠艾湯、咽震靈丹,輔以三灰散,或者用童子尿煎理中湯。血崩腹痛,人們懷疑是瘀血沒有排乾淨,看到血色瘀黑,更加相信是瘀血,不敢止血。豈不知經血流出經絡,一停下來就會變成暗色,未必都是瘀熱,又怎麼知道瘀血不是因為虛寒呢?而且,因為瘀血而腹痛,血流通了就不痛;因為崩漏而腹痛,血止住就不痛了。
應該用川芎當歸湯加熟附子、乾薑各少量,止住血,疼痛自然會停止。武叔卿認為,如果不是崩漏日久氣虛脫陷的人,不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千金方》治療崩漏帶下,用小牛角䚡散。如果積寒導致崩漏,血流不止,腰背疼痛,四肢沉重,虛弱到極點的,用大牛角䚡散。《本經》記載,牛角䚡可以化解瘀血閉塞。婦女帶下血崩,燒成灰用酒送服。寇宗奭解釋說,燒成灰,可以治療婦女的血崩、便血、血痢。虛弱的人用獨參湯、保元湯送服。崩中失血不止的,用角腮鹿茸散。崩中血色赤白,或者像豆汁的,用伏龍肝湯。
《醫通》治療崩漏過多,補瀉都不見效的,用牛角腮煅燒後研末,用酒送服少量。如果虛寒血色稀淡的,用牛角腮與鹿茸一起煅燒後服用,效果更好。崩漏經年不止的,用蓮房五枚燒成灰,香附二兩炒黑,研成細末,空腹用陳酒送服少量。風邪侵入胞門,突然流出鮮血的,用一味防風丸、旋覆花湯送服。崩漏初起,不論虛實,用荊芥四物湯。
肝經虛熱的,用奇效四物湯。因發怒導致血動的,用養血平肝散。勞心過度的,用柏子仁湯。漏下損傷胎氣的,用膠艾四物湯。脾虛食欲不振的,用當歸芍藥湯。血脫氣陷的,用益胃升陽湯。赤白崩帶的,用艾附湯。虛寒崩漏不止的,用丁香膠艾湯。崩漏漸漸導致虛弱的,用鹿茸散。崩中用各種藥物都治不好的,用牡蠣丸。年紀大了而發生崩漏的,按醫理已經難以治癒。凡是崩症,多用醋炒荊芥、升麻,醋可以收斂。
五灰、十灰等散劑,藥物都用煅炒,是紅色的藥物看到黑色的就止血了。紅色代表火象,黑色代表水色。血症大多用兼有黑色的藥物,是用水來抑制火的意思。或者用鹿茸丸。
張景岳治療血熱妄行,用保陰煎,或者加減一陰煎。火盛迫血,用徙薪飲加續斷、丹參。脾腎虛寒,兼有嘔吐、腹瀉、怕冷的,用理陰煎,或者理中湯。脾腎陰氣不固的,用固陰煎,或者秘元煎。陽虛脫陷的,用四維散。血脫氣竭的,用獨參湯,或者當歸補血湯。血滑不止的,用龍骨散加人參。血腥味重、脈搏滑數的多是火,應該用清涼的藥物治療。血腥味淡、脈搏細弱的多是虛,必須用溫補的藥物治療。
張景岳又說:「血崩來勢洶湧,明顯是熱勢妄行,但是又不能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因為寒涼會使血凝結,而熱邪鬱積在內部,治療應該用清補的藥物,同時兼顧升舉,血自然會按照經絡運行,經絡自然會攝血,而且也不能立即止血。可以用地黃、阿膠、白芍、麥冬、桑耳灰、木耳灰之類的藥物。時間久了,多會轉變成虛寒,又應該溫補脾胃。」
《女科纂要》說,崩應該理氣、降火、升提。漏應該養氣補火,或者兼顧制火。凡是崩漏,不可過多使用寒涼藥物,以免損傷脾胃,導致脾胃不能攝血歸源,是加快病情惡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