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附方
〔心脾〕,七福飲,見三卷郁。
〔氣血〕,大補元煎,見一卷中風。
〔滋陰〕,左歸飲,見二卷虛損。
〔補陽〕,右歸飲,見二卷虛損。
〔三陰〕,大營煎,見三卷關格。
〔三陰〕,理陰煎,見二卷咳嗽。
〔心火〕,二陰煎,見本卷癲狂。
〔心火〕,加減一陰煎,生地,白芍,麥冬(各二錢),熟地(三錢),知母,地骨皮(各一錢),甘草(七分),
〔思郁〕,逍遙散,見一卷火。
〔思郁〕,益營煎,見本卷癇。
〔痰火〕,溫膽湯,見一卷溫。
〔寒痰〕,薑朮湯,姜,術,苓,夏,桂,草,棗
〔消痰〕,硃砂消痰飲,膽星(五錢),硃砂(二錢半),麝香(二分),為末,薑湯下。
〔心火〕,安神丸,見二卷汗。即硃砂安神丸。又名黃連安神丸。
〔血虛〕,四物安神湯,二地,歸,芍,參,術,茯神,棗仁,黃連,柏子仁,麥冬,竹茹,烏梅,辰砂
〔勞神〕,清鎮湯,茯神,棗仁,遠志,菖蒲,石蓮,當歸,生地,貝母,麥冬
〔心火〕,天王補心丹,見一卷火。
〔安心〕,養心湯,見二卷勞瘵。
〔不臥〕,棗仁湯,參,耆,歸,苓,陳草,棗仁,遠志,蓮子,茯神,姜,棗
〔思煩〕,養營湯,參,耆,歸,芍,遠志,棗仁,茯神,木香,柏子仁
〔憂鬱〕,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氣結〕,加味四七湯,夏,樸,蘇,草赤苓,茯神,遠志,菖蒲,姜,棗
〔痰火〕,參胡溫膽湯,溫膽湯加,人參,柴胡,麥冬,桔梗,甘草,香附,姜,棗
〔痰火〕,金箔鎮心丸,見本卷癲狂。
〔水悸〕,茯苓甘草湯,苓,桂,草,姜,若再加半夏,名半夏茯苓湯。
〔水凌〕,五苓散,見一卷溫。
〔痰侵〕,導痰湯,見一卷中風。
〔通治〕,加味安神丸,地,芍,歸,芎,陳,貝,連,草,茯神,麥冬,遠志,棗仁,蜜丸,辰砂為衣。
〔卑惵〕,人參養營湯,見二卷勞瘵。
〔去痰〕,控涎丹,見二卷痰飲。
〔驚魘〕,遠志丸,見本卷癇症。
〔虛風〕,獨活湯,羌,獨,苓,夏,參味,辛,草,前胡,沙參,棗仁,烏梅,姜
〔肝虛〕,珍珠母丸,珍珠母(研細,七錢五分),當歸,熟地(各一兩五錢),人參,棗仁,柏子仁,犀角,茯苓(各一兩),沉香,龍齒(各五分),煉蜜為丸。
〔多夢〕,鎮心丹,棗仁,茯苓,茯神,麥冬,五味,肉桂,人參,熟地,龍齒,天冬,遠志,山藥,車前,硃砂,蜜丸。
〔心跳〕,琥珀養心丹,琥珀,龍齒,遠志,菖蒲,茯神,人參,棗仁,生地,當歸,黃連,柏子仁,硃砂,牛黃,豬心血和丸。
〔神虛〕,妙香散,見二卷衄。
〔思煩〕,清心補血湯,參,苓,歸,芍,芎,地,麥,味,陳,梔,草,棗仁
〔痰擾〕,加味定志丸,茯苓(三兩),遠志,菖蒲(各二兩),人參(一兩),琥珀,鬱金(各五錢),薑汁糊丸,辰砂為衣。
白話文:
[附方]
[心脾],七福飲,參考第三卷的「郁」篇。
[氣血],大補元煎,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滋陰],左歸飲,參考第二卷的「虛損」篇。
[補陽],右歸飲,參考第二卷的「虛損」篇。
[三陰],大營煎,參考第三卷的「關格」篇。
[三陰],理陰煎,參考第二卷的「咳嗽」篇。
[心火],二陰煎,參考本卷的「癲狂」篇。
[心火],加減一陰煎,組成:生地黃、白芍藥、麥門冬(各六克),熟地黃(九克),知母、地骨皮(各三克),甘草(二克多)。
[思郁],逍遙散,參考第一卷的「火」篇。
[思郁],益營煎,參考本卷的「癇」篇。
[痰火],溫膽湯,參考第一卷的「溫」篇。
[寒痰],薑朮湯,組成:生薑、白朮、茯苓、半夏、桂枝、甘草、大棗。
[消痰],硃砂消痰飲,組成:膽南星(十五克),硃砂(七點五克),麝香(零點六克),磨成粉末,用薑湯送服。
[心火],安神丸,參考第二卷的「汗」篇,也就是硃砂安神丸,又名黃連安神丸。
[血虛],四物安神湯,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白芍藥、人參、白朮、茯神、酸棗仁、黃連、柏子仁、麥門冬、竹茹、烏梅、辰砂。
[勞神],清鎮湯,組成:茯神、酸棗仁、遠志、菖蒲、石蓮子、當歸、生地黃、貝母、麥門冬。
[心火],天王補心丹,參考第一卷的「火」篇。
[安心],養心湯,參考第二卷的「勞瘵」篇。
[不臥],棗仁湯,組成:人參、黃耆、當歸、茯苓、陳皮、甘草、酸棗仁、遠志、蓮子、茯神、生薑、大棗。
[思煩],養營湯,組成:人參、黃耆、當歸、白芍藥、遠志、酸棗仁、茯神、木香、柏子仁。
[憂鬱],歸脾湯,參考第二卷的「勞瘵」篇。
[氣結],加味四七湯,組成:半夏、厚朴、蘇葉、甘草、赤茯苓、茯神、遠志、菖蒲、生薑、大棗。
[痰火],參胡溫膽湯,在溫膽湯的基礎上加入:人參、柴胡、麥門冬、桔梗、甘草、香附、生薑、大棗。
[痰火],金箔鎮心丸,參考本卷的「癲狂」篇。
[水悸],茯苓甘草湯,組成:茯苓、桂枝、甘草、生薑,如果再加入半夏,就稱為半夏茯苓湯。
[水凌],五苓散,參考第一卷的「溫」篇。
[痰侵],導痰湯,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通治],加味安神丸,組成:生地黃、白芍藥、當歸、川芎、陳皮、貝母、黃連、甘草、茯神、麥門冬、遠志、酸棗仁,用蜂蜜製成藥丸,外裹辰砂。
[卑惵],人參養營湯,參考第二卷的「勞瘵」篇。
[去痰],控涎丹,參考第二卷的「痰飲」篇。
[驚魘],遠志丸,參考本卷的「癇症」篇。
[虛風],獨活湯,組成:羌活、獨活、茯苓、半夏、人參、五味子、細辛、甘草、前胡、沙參、酸棗仁、烏梅、生薑。
[肝虛],珍珠母丸,組成:珍珠母(研成細粉,二十二點五克),當歸、熟地黃(各四十五克),人參、酸棗仁、柏子仁、犀角、茯苓(各三十克),沉香、龍齒(各二克),用煉蜜製成藥丸。
[多夢],鎮心丹,組成:酸棗仁、茯苓、茯神、麥門冬、五味子、肉桂、人參、熟地黃、龍齒、天門冬、遠志、山藥、車前子、硃砂,用蜂蜜製成藥丸。
[心跳],琥珀養心丹,組成:琥珀、龍齒、遠志、菖蒲、茯神、人參、酸棗仁、生地黃、當歸、黃連、柏子仁、硃砂、牛黃,用豬心血調和製成藥丸。
[神虛],妙香散,參考第二卷的「衄」篇。
[思煩],清心補血湯,組成:人參、茯苓、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陳皮、梔子、甘草、酸棗仁。
[痰擾],加味定志丸,組成:茯苓(九十克),遠志、菖蒲(各六十克),人參(三十克),琥珀、鬱金(各十五克),用薑汁調和製成藥丸,外裹辰砂。
[心跳],蕊珠丸,組成:豬心血(三十克),硃砂(三十克),干青靛花(一匙),將豬心血與靛花混合均勻,再加入硃砂調和成丸,用茶水送服。
[腎恐],人參散,組成:人參、枳殼、桂心、甘菊、茯神、山茱萸、五味子、枸杞子(各二十二點五克),柏子仁、熟地黃(各三十克),用酒送服六克。
[心恐],定志丸,參考本卷的「癲狂」篇。
[胃恐],四君子湯,組成:人參、茯苓、白朮、甘草。
[陽虛],八味丸,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膽恐],補膽防風湯,組成:防風(三十克),人參(二克多),細辛、甘草、川芎、茯神、獨活、前胡(各二點四克),磨成粉末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