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14)
卷之一 (14)
1. 暑症脈候
暑脈虛而微弱,或虛大而散,或隱伏。仲景以弦細芤遲為傷暑。皆虛類也。《活人書》曰:中暑與熱病相似,但熱病脈盛,中暑脈虛,以此辨之。
白話文:
夏季,患者脈象虛弱微弱,或虛大而散,或隱伏不明顯。仲景認為,脈象弦細微弱而遲緩的是傷暑的表現。這些都屬於脈象虛弱的類型。《活人書》說:中暑的表現與熱病相似,但熱病的脈象旺盛,中暑的脈象虛弱,可以以此加以區分。
2. 附方
〔開痞〕,半夏瀉心湯,見前溫。
白話文:
開痞
半夏瀉心湯(見前《溫病條辨》)
〔清熱〕,桂苓甘露飲,肉桂,茯苓,豬苓,白朮,澤瀉,名五苓散。加石膏、滑石、寒水石,名桂苓甘露飲。
白話文:
【清熱】,桂苓甘露飲,由肉桂、茯苓、豬苓、白朮、澤瀉組成,合稱為五苓散。加入石膏、滑石、寒水石,就稱為桂苓甘露飲。
〔中暍〕,白虎湯,見前中風。
〔瀉暑〕,天水散,見前溫。
〔除痰〕,二陳湯,見前中風。
〔調中〕,藿香正氣散,見前中風。
〔涼血〕,犀角地黃湯,見前溫。
白話文:
〔中暍〕,[白虎湯],見前中風。
〔瀉暑〕,[天水散],見前溫熱病。
〔除痰〕,[二陳湯],見前中風。
〔調中〕,[藿香正氣散],見前中風。
〔涼血〕,[犀角地黃湯],見前溫熱病。
〔滋陰〕,三才湯,天冬,地黃,人參,名三才湯。再加麥冬、生地黃,蜜丸。名人參固本丸。
〔滋液〕,復脈湯,見前中風。
白話文:
[滋陰],三才湯,天冬、地黃、人參,名為三才湯。再加入麥冬、生地黃,製成蜜丸。有名的人參固本丸。
〔生津解渴〕,復脈湯,見前面中風條。
〔濕熱〕,蒼朮石膏湯,即蒼朮白虎湯,見前中風。
白話文:
濕熱症的蒼朮膏湯,就是蒼朮白虎湯,見於前述中風條目。
〔生津〕,玉女煎,見前溫。
〔宣竅〕,至寶丹,見前中風。
〔清心〕,牛黃丸,見前溫。
白話文:
生津:玉女煎,參閱之前溫熱病相關內容。
宣竅:至寶丹,參閱之前中風相關內容。
清心:牛黃丸,參閱之前溫熱病相關內容。
〔開閉〕,紫雪丹,黃金十兩,或真金葉,煮取汁一斗,去金。入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五兩,以四味搗入前汁,煮五升,去渣。入烏犀角鎊、羚羊角鎊、木香、沉香研各五錢,元參、升麻各一兩六錢,甘草八錢,丁香搗一錢,以八味入前汁,煮取一升六合,去渣。
白話文:
製作〔開閉〕紫雪丹,需要黃金十兩,或者真金葉,煮沸後取出汁液一斗,然後去除金。加入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五兩,將這四種藥材搗碎後放入前面的汁液中,煮沸後取五升,過濾去除渣滓。再加入烏犀角粉末、羚羊角粉末、木香、沉香研磨成粉末,各五錢;元參、升麻各一兩六錢;甘草八錢;丁香搗碎一錢。將這八種藥材放入前面的汁液中,煮沸後取一升六合,過濾去除渣滓。
入芒硝、焰硝各二兩,入前汁中,微火煎,以柳木槌攪不住手,候熬至七合半,傾入盆中,半日欲凝,入硃砂研細水飛五錢,麝香當門子研一錢二分,攪勻,候結成霜紫色,鉛罐收貯,每服一分至二分,冷水或薄荷湯下。能治一切實火閉結,狂越躁亂,口舌生瘡。
〔回陽〕,參附湯,人參,附子
白話文:
加入芒硝和焰硝各40克,倒入先前的汁中,用文火煎熬,用柳木槌不停攪拌,直到熬成原先的七分之一,倒入盆中,半天後將要凝固時,加入研磨成細末的水飛硃砂12.5克,研磨成粉末的麝香6克,攪拌均勻,一直等到凝結成為霜紫色,放入鉛罐中存放。每次服用1-2克,用冷水或薄荷湯送服。能夠治療一切實火閉結、狂躁不寧、口舌生瘡等症狀。
回陽
參附湯
材料:人參、附子
〔補潤〕,兩儀膏,人參,熟地,熬膏,白蜜收。
白話文:
潤補劑:取兩儀膏、人參、熟地熬成膏,再加入白蜜收成。
〔除濕〕,四苓散,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加桂,名五苓散。
〔冒暑〕,香薷飲,見前中風。
白話文:
除濕
四苓散: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若加桂枝,則稱為「五苓散」。
冒暑
香薷飲:請參閱之前的「中風」章節。
〔滌飲〕,消暑丸,半夏,茯苓,甘草,薑汁糊丸。
白話文:
〔滌飲〕,消暑丸,半夏、茯苓、甘草,用薑汁將藥丸糊成丸子。
〔傷暑脈虛〕,清暑益氣湯,黃耆,人參,白朮,蒼朮,神麯,青皮,陳皮,甘草,麥冬,五味子,當歸,黃柏,澤瀉,升麻,葛根,薑,棗,
白話文:
傷暑脈虛
清暑益氣湯
黃耆:補氣固表,益氣升陽。
人參:補氣益精,生津止渴。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蒼朮:燥濕健脾,祛風除濕。
神麯:益氣健脾,化濕醒脾。
青皮:理氣化痰,疏肝解鬱。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麥冬:養陰潤肺,清熱生津。
五味子:斂肺止咳,補腎益氣。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煩。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化痰。
升麻:升陽舉陷,解毒透疹。
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
薑:溫中散寒,解表發汗。
棗:益氣補血,健脾養胃。
〔襲寒〕,消暑十全飲,香薷(一錢半),扁豆,厚朴,蘇,朮,赤茯,藿香,木香,檀香(各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暑天襲來造成的感冒:
解暑十全飲:
香薷(一錢半)、扁豆、厚樸、蘇、術、赤茯、藿香、木香、檀香(各一錢)、甘草(五分)。
〔食傷〕,六合湯,香薷,厚朴,扁豆,甘草,赤茯,藿香,砂仁,木瓜,人參,半夏,杏仁,薑,棗
白話文:
〔食傷〕,六合湯:香薷、厚朴、扁豆、甘草、赤茯苓、藿香、砂仁、木瓜、人參、半夏、杏仁、生薑、紅棗
〔清燥〕,麥冬湯,石膏,知母,茯苓,白芍,山梔,竹茹,麥冬,白朮,扁豆,人參,陳皮,烏梅,蓮子,甘草
白話文:
-
【清燥】,麥冬湯:
-
石膏:具有清熱解毒,清熱除煩,生津止渴之效。
-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
-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
-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之效。
-
山梔: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效。
-
竹茹:具有清熱除煩,化痰止咳之效。
-
麥冬:具有養陰生津,清熱潤肺之效。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
-
扁豆:具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濕之效。
-
人參:具有補氣固脫,生津益血之效。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
-
烏梅: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之效。
-
蓮子:具有清熱養心,益氣補脾之效。
-
甘草:具有止咳化痰,養陰緩急之效。
-
整體而言,麥冬湯具有清熱燥濕,養陰生津之效,適合治療熱病傷陰,津傷燥熱之證。
〔夾暑〕,大順散,乾薑,杏仁,官桂,甘草
白話文:
夾暑:
症狀:夾暑是指在夏季,由於暑熱過盛而導致中暑,同時又夾雜著濕邪,表現為頭昏沉、頭痛、胸悶、口渴、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治療:大順散。大順散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清暑化濕、解表散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夾暑。
組成:乾薑、杏仁、官桂、甘草。
-
乾薑:性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止嘔、降逆等功效。
-
杏仁:性微苦、甘,涼,歸肺、大腸經。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清熱生津等功效。
-
官桂:性大熱、辛,歸脾、腎、命門經。具有溫陽散寒、益氣壯陽、止痛、通脈等功效。
-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和中緩急、清熱解毒等功效。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用溫開水沖服。每日一劑,連服3-5天。
功效:大順散具有清暑化濕、解表散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夾暑引起的頭昏沉、頭痛、胸悶、口渴、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內傷〕,冷香飲子,生附子,草果,橘紅,甘草(各一錢),薑(五片),水煎冷服。
白話文:
〔內傷〕,冷香飲湯:生附子、草果、橘紅、甘草(各一錢),生薑(五片),用冷水煎服。
〔溫里〕,漿水散,肉桂,附子,乾薑,甘草(各五錢),良薑,半夏(各二錢五分),漿水即淡醋,調藥末,每服一錢。
白話文:
〔溫裏〕,漿水散,肉桂、附子、乾薑、甘草(各五錢),良薑、半夏(各二錢五分),漿水即淡醋,調藥末,每次服用一錢。
〔暑痿〕,黃連解毒湯,見前溫。
〔保肺〕,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
白話文:
暑痿
黃連解毒湯,見前面「溫病」條目。
保肺
生脈散,〔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
〔暑厥〕,二香散,香附,香薷(各二錢),蘇葉,蒼朮,陳皮(各一錢),厚朴,扁豆,甘草(各五分),木瓜(二片),蔥,薑
白話文:
〔暑厥〕,二香散,香附、香薷(各兩錢),蘇葉、蒼朮、陳皮(各一錢),厚朴、扁豆、甘草(各五分),木瓜(兩片),蔥、薑。
〔暑風〕,人參羌活散,二活,二胡,參,苓,芎,草,枳殼,桔梗(各六分),天麻,地骨,薄荷(各三分),
白話文:
暑風症可用人參羌活散治療,配方為:羌活、獨活各二錢,人參、茯苓、川芎、防風各六分,枳殼、桔梗各六分,天麻、地骨皮、薄荷各三分。
〔胃實〕,大小承氣湯,見前溫。
〔寒厥〕,理中湯,見前中風。
〔回陽〕,四逆湯,生附子,乾薑,甘草,蔥,冷服。
〔暑瘵〕,六味湯,見前中風。
〔氣虛〕,補中益氣湯,見前中風。
〔久瀉〕,玉龍丸,硫黃,硝石,滑石,明礬,水丸。
白話文:
胃實,大承氣湯(見前溫方)。
寒厥,理中湯(見前中風方)。
回陽,四逆湯,生附子、乾薑、甘草、蔥,冷服。
暑瘵,六味湯(見前中風方)。
氣虛,補中益氣湯(見前中風方)。
久瀉,玉龍丸,硫黃、硝石、滑石、明礬,製成水丸服用。
〔暑瀉〕,解暑三白散,茯苓,白朮,澤瀉(各二錢),薑(三片),燈心(二十莖)
〔瀉煩〕,香樸飲,香薷,厚朴,扁豆,甘草,赤茯,澤瀉,陳皮,木瓜,半夏,人參,烏梅,蘇葉,薑,棗
白話文:
[暑瀉],解暑三白散。
藥方:茯苓、白朮、澤瀉(各二錢),生薑(三片),燈草(二十莖)。
服用方法:將茯苓、白朮、澤瀉研成細末,與生薑、燈草一同煎服。
本方劑名為香樸飲,具有緩解煩熱、消暑的作用。
組成
- 香薷:清熱祛濕
- 厚朴:溫胃散寒,化痰止咳
- 扁豆:健脾和胃
- 甘草:補氣健脾,調和諸藥
- 赤茯苓:利水消腫
- 澤瀉:利尿
- 陳皮:理氣健脾
- 木瓜:消食化積
- 半夏:化痰止嘔
- 人參:補氣健脾
- 烏梅:斂酸止汗
- 蘇葉:理氣,化痰止咳
- 生薑:溫中散寒
- 大棗:補氣血
〔理中〕,連理湯,理中湯加茯苓、黃連。
〔止瀉〕,桂苓丸,肉桂,茯苓,蜜丸。
白話文:
(理中)湯,是連理湯加上茯苓、黃連。
止瀉
桂苓丸
組成: 肉桂、茯苓
製法: 研磨成粉,加蜂蜜製丸。
〔祛暑〕,縮脾飲,砂仁(錢半),草果,烏梅,香薷,甘草(各一錢),葛根,扁豆(各七分),薑(五片)
白話文:
【祛暑】:
縮脾飲:
砂仁(半錢),草果、烏梅、香薷、甘草(各一錢),葛根、扁豆(各七分),薑(五片)。
〔濕溫〕,清燥湯,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甘草,當歸,麥冬,五味子,生地,升麻,豬苓,神麯,柴胡,蒼朮,黃柏,澤瀉,黃連,陳皮
白話文:
【濕溫】,清燥湯:
- 人參:補氣益血,提振精神。
- 黃耆:補氣固表,增強免疫力。
- 白朮:健脾燥濕,止瀉。
- 茯苓:健脾化濕,利尿消腫。
- 甘草:補氣健脾,調和諸藥。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麥冬: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 五味子:補益氣陰,斂汗固精。
- 生地: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 升麻:升陽舉陷,解表散寒。
- 豬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 神麯:健脾化濕,益氣補虛。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退燒。
- 蒼朮:健脾燥濕,祛風止痛。
-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澤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 黃連:清熱解毒,燥濕止瀉。
-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