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七 (14)
卷之七 (14)
1. 便血論治
(腸風,臟毒附)
便血與痢血異,便血宿疾,痢血新邪,兼有膿雜。與腸風臟毒尤別。便血火淫,腸風風淫,臟毒濕熱淫,兼積毒。便血由腸胃火傷,陰絡血與便下,治分血之遠近虛實新久,不可概行涼血澀血。《金匱》以先便後血為遠血,黃土湯。先血後便為近血,赤小豆當歸湯。其血色鮮稠為實熱迫注,多醇酒厚味釀成,約營煎、地榆丸。
色浠淡為脾胃虛寒,歸芍異功散加炮姜。色瘀晦為陽衰不攝。因中寒食冷,氣滯血凝必腹痛嘔瀉,附子理中湯倍炮姜。思傷心脾,氣不統血,或年衰病久,歸脾湯。惟初起血中伏火,用桂圓肉、包鴉膽子肉十枚,勻兩包,四五服效。若未止,用劉寄奴五錢,松蘿茶一錢,烏梅肉一枚,煎服效。
久而氣陷血脫,補中益氣湯。血滑不止,舉元煎下玉關丸。若面色萎黃,下元虛憊,加味六君子湯,下斷紅丸,或十全大補湯去茯苓,加防風。其結陰便血,脈必虛澀,系厥陰肝血內結,陽失統運,滲入腸間。諸家謂陰寒內結,非也。遵《醫通》補中益氣湯,倍黃耆,加炮姜。
宿有血症,因感濕熱,血下紫黑,乃濕毒腸澼。升陽益胃湯。凡便血及腸風服藥不效,山楂子散。大便燥結,肛頭血出,熟地一兩蒸食。
〔腸風〕血清色鮮,遠射四散如篩,風性疏也,經言: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加減四物湯加秦艽,虛者人參胃風湯。腸風夾濕,下如豆汁。或瘀紫,升陽除濕防風湯,有熱加黃連、當歸、甘草。若濕熱內蘊,下血腹滿,槐花散。初起血熱,槐花飲。久則兼夾寒濕,厚朴丸。
血滑不止,惜紅煎。脾脈浮緩,土虛風濕交乘,加味六君子湯,十全大補湯。腸風兼瀉,米豆散。
〔臟毒〕血濁而色暗,系濕熱蘊毒,輕者豬臟丸,重者臟連丸。酒毒釀濕熱下血,聚金丸。若肛門血射如線,或點滴不止,為痔血,秦艽白朮丸去皂角、枳實、澤瀉。加槐花、生地黃蜜丸。痔與痢血,另詳本門。
白話文:
[便血論治]
便血跟痢疾的血不一樣,便血是舊病,痢疾是新發的邪氣,而且通常會混雜膿液。它們跟腸風、臟毒的情況更不同。便血是因為火熱過盛,腸風是因為風邪過盛,臟毒是因為濕熱過盛,而且還會累積毒素。便血是因為腸胃火熱損傷,陰絡中的血跟著大便一起排出。治療要根據出血的遠近、虛實、新舊來區分,不能一概用涼血止血的方法。《金匱要略》認為,先排便後出血是遠血,用黃土湯治療;先出血後排便為近血,用赤小豆當歸湯治療。如果血色鮮紅濃稠,這是實熱迫使血液外流,多是因為飲酒過多、吃油膩厚味食物引起的,可以用約營煎、地榆丸來治療。
如果血色稀薄清淡,這是脾胃虛寒,可以用歸芍異功散加炮姜來治療。如果血色瘀黑晦暗,這是因為陽氣衰弱無法攝血,多是因為中焦虛寒、飲食生冷導致氣滯血瘀,一定會伴隨腹痛、嘔吐、腹瀉,可以用附子理中湯加倍炮姜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思慮過度損傷心脾,導致氣虛無法統攝血液,或是因為年老體衰、久病導致,可以用歸脾湯治療。剛開始出血,體內有伏火時,可以用桂圓肉和包鴉膽子肉各十枚,混合包成兩包,服用四五次就會有效。如果還沒止住,可以用劉寄奴五錢、松蘿茶一錢、烏梅肉一枚,煎煮服用,效果很好。
如果出血久了,導致氣虛下陷、血脫,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如果血流不止,可以用舉元煎搭配玉關丸來治療。如果臉色萎黃,下元虛弱,可以用加味六君子湯搭配斷紅丸,或者用十全大補湯去掉茯苓,加入防風來治療。如果出現大便乾燥、小便出血,而且脈象虛弱澀滯,這是因為厥陰肝經的血在體內凝結,陽氣失去了統攝的功能,血液滲入腸道所致。有些醫家認為這是因為陰寒凝結在體內,其實不對。應該遵從《醫通》的說法,用補中益氣湯,加倍黃耆,加入炮姜來治療。
如果本身就有出血的毛病,又因為感受濕熱,導致血色紫黑,這是因為濕毒侵襲腸道造成的。可以用升陽益胃湯來治療。凡是便血和腸風用藥效果不好的,可以用山楂子散來治療。如果大便乾燥,肛門出血,可以用熟地一兩蒸熟吃。
[腸風] 腸風的出血,血色清亮鮮紅,像篩子一樣向外噴射,這是風的疏散特性的表現。《黃帝內經》說:「風邪久留於體內,就會形成腸風泄瀉。」可以用加減四物湯加入秦艽來治療,虛弱的人可以用人參胃風湯來治療。腸風夾雜濕氣,會排出像豆汁一樣的液體,或是瘀紫色的血,可以用升陽除濕防風湯來治療。如果有熱,就加入黃連、當歸、甘草。如果體內濕熱蘊積,導致出血、腹脹,可以用槐花散來治療。剛開始出血是血熱,可以用槐花飲來治療。如果久病兼有寒濕,可以用厚朴丸來治療。
如果血流不止,可以用惜紅煎來治療。如果脾脈浮緩,是土虛、風濕交雜,可以用加味六君子湯或十全大補湯來治療。腸風兼有腹瀉,可以用米豆散來治療。
[臟毒] 臟毒的出血,血色渾濁暗沉,是因為濕熱蘊積毒素造成的。情況輕微的可以用豬臟丸來治療,嚴重的可以用臟連丸來治療。如果是飲酒導致濕熱下血,可以用聚金丸來治療。如果肛門出血像線一樣噴射,或者滴滴答答不止,這是痔瘡出血,可以用秦艽白朮丸去掉皂角、枳實、澤瀉,加入槐花、生地黃做成蜜丸來治療。痔瘡和痢疾出血的情況,另外會在本篇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