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附方

〔脾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飲癖〕,五苓散,見一卷溫。

〔酒癖〕,保和丸,見二卷痰飲。

〔茶癖〕,星術丸,星,術,青,陳

〔面積〕,阿魏丸,酒浸阿魏,肉桂,莪朮,麥芽,神麯,萊菔子,青皮,白朮,乾薑(各五錢),百草霜(三錢),巴霜(三七粒),糊丸,薑湯下。

〔肉積〕,小阿魏丸,阿魏,山楂(各一兩),黃連(六錢),連翹(五錢),醋糊為丸。

〔菜積〕,桂香丸,肉桂,麝香,飯丸。

〔小腹〕,茴香丸,蘆巴(八錢),小茴香(六錢),巴戟,川烏(各二錢),川楝肉(四錢),茱萸(五錢),酒糊丸,鹽酒湯下。

〔蟲積〕,妙應丸,附子四個,去皮臍刓孔,入硇砂一兩七錢麵裹煨,蓽茇、故紙、青皮各三兩半,糊丸,薑、陳皮湯下。

〔血積〕,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寒積〕,附子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痰積〕,導痰湯,見一卷中風。

〔疳積〕,肥兒丸,胡黃連,神麯,麥芽(各五錢),檳榔(一錢),肉蔻(二錢),使君子(二錢半),木香(一錢),蒸餅為丸。

〔肝脾〕,歸脾丸,見二卷勞瘵。

〔火鬱〕,蘆薈丸,蘆薈,川連,胡黃連,木香,青皮,蕪荑(各五錢),歸,陳,苓(各一兩半),炙草(七錢),米糊丸。

〔憂鬱〕,六郁湯,見本卷郁。

〔腎虛〕,腎氣丸,見二卷虛損。

〔外治〕,阿魏膏,羌活,獨活,元參,官桂,赤芍,甲片,生地,猳鼠矢,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紅花(五錢),土木鱉(二十個),用麻油煎,去渣,下黃丹五錢煎。再入芒硝,阿魏,乳香,沒藥(各五錢),再入蘇合油(五錢),麝香(三錢),調勻成膏,取兩許攤貼紅緞上,正當痞塊,用熱熨斗熨之。

〔外治〕,琥珀膏,大黃,朴硝(各一兩),為末,大蒜搗膏,和勻,作片貼之。一方,加麝香五分,名硝黃膏。

〔外治〕,水紅花膏,紅蓼子(二錢),大黃,朴硝,山梔,石灰(各一錢),酒酵(六錢),共搗成膏,以布攤貼,熨斗熨之。

〔外治〕,三聖膏,石灰半斤為末,瓦器炒令淡紅,少頃,下大黃末一兩,候熱退,入桂心末五錢,略炒,入米醋熬成膏。以紙攤貼。

〔初積〕,烏白丸,烏梅肉,生薑(各四兩),白礬,半夏(各二兩),搗勻火焙,入,神麯,麥芽,青皮,陳皮,蓬朮,丁香皮,大腹子(各一兩),酒糊丸。

〔久積〕,木香檳榔丸,大黃(四兩),黑醜,黃芩(各二兩),木香,檳榔,黃連,枳殼,當歸,香附,青皮,陳皮,蓬朮,黃柏(各一兩),水泛丸。

〔積熱〕,通元二八丹,黃連(八兩),白芍,當歸,生地,烏梅(各五錢),雄豬肚一個,入藥末於內,線縫,蒸熟搗丸。薑湯下。

白話文:

[附方]

脾虛:服用六君子湯(方劑詳見卷一中風篇)。

飲癖:服用五苓散(方劑詳見卷一溫病篇)。

酒癖:服用保和丸(方劑詳見卷二痰飲篇)。

茶癖:服用星術丸(藥材:星、術、青、陳,用量未明)。

面積:服用阿魏丸(阿魏、肉桂、莪朮、麥芽、神麴、萊菔子、青皮、白朮、乾薑各五錢,百草霜三錢,巴霜三七粒,用糊做成丸藥,以薑湯送服)。

肉積:服用小阿魏丸(阿魏、山楂各一兩,黃連六錢,連翹五錢,用醋糊做成丸藥)。

菜積:服用桂香丸(肉桂、麝香,用飯做成丸藥)。

小腹脹痛:服用茴香丸(蘆巴八錢,小茴香六錢,巴戟、川烏各二錢,川楝肉四錢,茱萸五錢,用酒糊做成丸藥,以鹽酒湯送服)。

蟲積:服用妙應丸(附子四個(去皮臍,磨孔),硇砂一兩七錢(麵裹煨),蓽茇、故紙、青皮各三兩半,用糊做成丸藥,以薑、陳皮湯送服)。

血積:服用桃仁承氣湯(方劑詳見卷一疫病篇)。

寒積:服用附子理中湯(方劑詳見卷一中風篇)。

痰積:服用導痰湯(方劑詳見卷一中風篇)。

疳積:服用肥兒丸(胡黃連、神麴、麥芽各五錢,檳榔一錢,肉蔻二錢,使君子二錢半,木香一錢,用蒸餅做成丸藥)。

肝脾虛弱:服用歸脾丸(方劑詳見卷二勞瘵篇)。

肝火鬱結:服用蘆薈丸(蘆薈、川連、胡黃連、木香、青皮、蕪荑各五錢,歸、陳、苓各一兩半,炙甘草七錢,用米糊做成丸藥)。

憂鬱:服用六郁湯(方劑詳見本卷郁證篇)。

腎虛:服用腎氣丸(方劑詳見卷二虛損篇)。

外治(痞塊):服用阿魏膏(羌活、獨活、元參、官桂、赤芍、甲片、生地、猳鼠矢、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紅花五錢,土木鱉二十個,用麻油煎,去渣,下黃丹五錢煎。再入芒硝、阿魏、乳香、沒藥各五錢,再入蘇合油五錢,麝香三錢,調勻成膏,取適量攤貼於紅緞上,敷於痞塊處,用熱熨斗熨之)。

外治(其他):服用琥珀膏(大黃、朴硝各一兩,研末,與大蒜搗成的膏混合,製成藥片貼敷。另一方可在其中加入麝香五分,名為硝黃膏)。

外治(其他):服用水紅花膏(紅蓼子二錢,大黃、朴硝、山梔、石灰各一錢,酒酵六錢,搗成膏,以布攤貼,熨斗熨之)。

外治(其他):服用三聖膏(石灰半斤研末,用瓦器炒至淡紅色,稍涼後加入大黃末一兩,待溫度下降後,加入桂心末五錢,略炒,再用米醋熬成膏,以紙攤貼)。

初積:服用烏白丸(烏梅肉、生薑各四兩,白礬、半夏各二兩,搗勻火焙,加入神麴、麥芽、青皮、陳皮、蓬朮、丁香皮、大腹子各一兩,用酒糊做成丸藥)。

久積:服用木香檳榔丸(大黃四兩,黑醜、黃芩各二兩,木香、檳榔、黃連、枳殼、當歸、香附、青皮、陳皮、蓬朮、黃柏各一兩,用水泛丸)。

積熱:服用通元二八丹(黃連八兩,白芍、當歸、生地、烏梅各五錢,雄豬肚一個,將藥末放入豬肚內,縫合,蒸熟後搗成丸藥,以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