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腸鳴論治

腸虛則鳴,寒氣相搏,或火激其水,腸亦鳴。經曰: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宜六君子湯加炙耆,或補中益氣湯。又曰:脾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香砂六君子湯加神麯。又曰:腸中雷鳴,上衝胸,邪在大腸。半夏瀉心湯。又曰:土鬱之發,腸鳴而為數後。平胃散加茯苓、半夏、木香。

白話文:

如果腸胃虛弱就會腸鳴,原因可能是寒氣相撞,或火氣激發了水,腸胃也會腸鳴。經典中記載:人體的中氣不足,就會讓腸胃痛苦地鳴叫。這時候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炙耆,或補中益氣湯。經典中還記載:脾虛會導致腹脹腸鳴,而且消化不良。可以服用香砂六君子湯加神麯。經典中還記載:腸鳴作響,會衝上胸部,這可能是大腸有邪氣。可以服用半夏瀉心湯。經典中還記載:如果人體的脾胃鬱結,就會腸鳴。這時候可以服用平胃散加茯苓、半夏、木香。

又曰:熱淫所勝,病腹中腸鳴,氣上衝胸。葶藶木香散。如臟寒有水,理中湯加桂、苓、車前。胃寒泄瀉,智半湯。下氣暫止復鳴,益中湯。火激動其水,二陳湯加芩、連、山梔。

白話文:

此外,如果是熱毒侵襲所導致的,症狀會有腹中腸鳴,氣往上衝到胸口。可以使用葶藶木香散來治療。如果是臟腑虛寒、有水氣的情況,可以使用理中湯加上桂枝、茯苓、車前子來治療。如果是胃寒導致的腹瀉,可以使用智半湯來治療。如果是服藥後,症狀暫時停止,但又復發,可以使用益中湯來治療。如果是肝火擾動了水氣,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黃芩、黃連、山梔子來治療。

2. 附方

〔氣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升舉〕,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氣虛

六君子湯(收錄於《卷一中風》)

升舉

補中益氣湯(收錄於《卷一中風》)

〔飧泄〕,香砂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

白話文:

〔腹瀉〕,使用香砂六君子湯,在六君子湯中加入木香和砂仁。

〔胸痞〕,半夏瀉心湯,見一卷溫。

〔土鬱〕,平胃散,朮,樸,陳,草

白話文:

胸痞

方劑: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論》卷一,具有溫熱性質。

土鬱

方劑:平胃散,出自《傷寒論》卷二,具有樸實、陳舊、辛草等特點。

〔熱淫〕,葶藶木香散,二苓,朮,澤,桂,為五苓散,再加,葶藶,木香,木通,滑石,甘草

〔臟寒〕,理中湯,參,朮,薑,草

白話文:

〔熱淫〕,用葶藶木香散,再加上茯苓、白朮、澤瀉、桂枝,組成五苓散,再加入葶藶、木香、木通、滑石、甘草。

臟寒

理中湯(配方:黨參與桂枝、乾薑、白芍)

含有黨參、茯苓、乾薑、草果等材料。

〔泄瀉〕,智半湯,益智仁,半夏(各五分),蒼朮(四錢),防風(二錢),朮,芍,苓(各一錢),加薑煎。

白話文:

洩瀉,使用智半湯治療,藥方組成有益智仁、半夏(各五分)、蒼朮(四錢)、防風(二錢)、白術、芍藥、茯苓(各一錢),加入生薑煎煮即可。

〔下氣〕,益中湯,參,朮,芩,連,薑,枳,草

〔動痰〕,二陳湯,陳,夏,苓,草

白話文:

降氣

  • 益中湯:參、術、芩、連、薑、枳、草

化痰

  • 二陳湯:陳、夏、苓、草

3. 大小腸癰論治

小腸在臍之左,關元穴屬小腸。患癰則左腿不能伸。大腸在臍之右,天樞穴屬大腸。患癰則右腿不能伸。部位雖分,為病相似,治亦略同,故《金匱》、《千金》概名腸癰也。其症小腹痞腫,按之痛,小便數似淋,發熱,時自汗出,復惡寒,身皮甲錯,腹皮急如腫狀,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桃仁承氣湯。脈洪數者膿已成,大黃牡丹湯。

白話文:

小腸位於肚臍的左側,關元穴屬於小腸,患有癰瘍時,左腿無法伸直。大腸位於肚臍的右側,天樞穴屬於大腸,患有癰瘍時,右腿無法伸直。雖然部位不同,但疾病的症狀相似,治療方法也大致相同,因此《金匱要略》和《千金要方》都將此類疾病概括為腸癰。

症狀包括小腹部腫脹疼痛,小便頻繁且疼痛,發熱,有時出汗,但又怕冷,皮膚乾燥粗糙,腹部皮膚緊繃腫脹,脈搏遲緩緊繃時,膿液尚未形成,可以服用桃仁承氣湯治療。脈搏洪大且頻繁時,膿液已經形成,可以服用大黃牡丹湯治療。

膿從瘡出,或有出臍者,惟大便下膿血者自愈。按小便數似淋,或小便出膿血者,為小腸癰。大便出膿血者,為大腸癰。膿從臍中出者,為盤腸癰,多不治。此症總因濕毒瘀血,結滯腸內而成。其始發熱惡寒,小腹滿痛,反側不便,或腿縮難伸,即腸癰確候。其腹皮急,按之濡,不煩渴者,屬陰寒。

白話文:

膿液從瘡口流出,或有從肚臍流出者,只有大便中帶膿血者能自愈。依據小便頻繁伴有淋病的症狀,或小便帶膿血者,為小腸癰。大便帶膿血者,為大腸癰。膿液從肚臍流出者,稱為盤腸癰,多數難治癒。這種疾病總是由濕熱、毒邪、瘀血,互相留滯在腸道內而形成。其發病初期,出現發燒畏寒、小腹脹滿疼痛、翻滾難以平臥,或者腿部攣縮難以伸展,就是腸癰的明確症狀。腹部皮膚繃緊,按壓時感覺濕潤,沒有煩渴症狀者,屬於寒症。

牡丹散、內托十宣散。其小腹痞堅,按之痛而煩熱者,屬結熱。大黃牡丹湯。或脈遲緊,則膿尚未成,急解毒,通腸飲,或大黃煎。若脈滑數,則膿已成,宜排膿,太乙膏、排膿散。如脈洪數,小腹脹痛,不食溺澀,為膿壅滯,宜疏通,薏苡仁湯排之。有瘀血,小腹硬痛,四物延胡湯。

白話文:

  1. 牡丹散、內託十宣散:如果患者小腹堅硬腫脹,按壓時疼痛並伴有煩熱,則屬於結熱證,可以使用大黃牡丹湯治療。

  2. 急解毒、通腸飲、大黃煎:如果患者脈搏遲緩緊澀,則膿液尚未形成,需要緊急解毒,可以使用急解毒湯、通腸飲或大黃煎治療。

  3. 太乙膏、排膿散:如果患者脈搏滑數,則膿液已經形成,需要排膿,可以使用太乙膏或排膿散治療。

  4. 薏苡仁湯:如果患者脈搏洪數,小腹脹痛,不思飲食,小便困難,則屬於膿液壅滯證,可以使用薏苡仁湯治療。

  5. 四物延胡湯:如果患者小腹硬痛,伴有瘀血,可以使用四物延胡湯治療。

若腹濡痛,時下膿,由元氣虛,宜排膿藥中兼補益,丹皮散。或潰後痛甚,淋膿不止,由氣血大虧,須峻補,參耆地黃湯。凡患腸癰者不可驚,驚則腸斷而死。坐臥轉側宜徐緩,飲食不宜過飽,庶可保生。

白話文:

如果腹部疼痛,並且出現膿液,是由於元氣虛弱引起的,應在排膿藥中加入補益藥物,如丹皮散。或者在膿腫潰瘍後,疼痛劇烈,膿液淋漓不止,是由於氣血虧損嚴重引起的,需要大補元氣,可以使用參耆地黃湯來治療。患有腸癰的人不要驚慌,驚慌會導致腸斷而死。坐臥轉側應該緩慢,飲食不宜過飽,這樣才能保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