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六 (31)
卷之六 (31)
1. 身痛論治
一身盡痛,凡傷寒、傷暑、傷濕、霍亂、陰毒,及一切寒濕、濕熱、內傷、寒熱、氣血經脈不和諸症,皆有之。如傷寒發熱,身痛拘急,脈浮緊。麻黃湯,或九味羌活湯。汗後身仍痛,脈沉遲。桂枝加人參湯。中暑傷氣,自汗身痛,神倦脈虛。清暑益氣湯。中濕身痛,身重不能轉側,脈細緩。
白話文:
全身疼痛,凡是傷風、中暑、受濕、霍亂、害毒,以及所有寒濕、濕熱、勞損、寒熱、氣血經脈不合的病症,都有可能出現。例如傷寒發熱,身體疼痛屈急,脈搏浮快又緊。可以使用麻黃湯,或者九味羌活湯。出汗後身體仍然疼痛,脈搏沉緩遲澀。可以使用桂枝加人參湯。中暑傷氣,自汗身體疼痛,精神疲倦脈搏虛弱。可以使用清暑益氣湯。中濕身體疼痛,身體沉重、不能翻身側臥,脈搏細緩。
在表,除濕湯。里,五苓散。霍亂吐瀉身痛,口渴溺少,脈伏。五苓散。陰毒身痛如被杖,面青咽痛,脈沉細而疾。升麻鱉甲湯。寒濕相搏,但頭汗出,背強身痛,脈沉澀。甘草附子湯。風濕相搏,一身盡痛,脈虛浮而澀。除濕蠲痹湯。濕熱相搏,遍身煩痛,脈滑而疾。當歸拈痛湯。
白話文:
在體表,使用除濕湯。在體內,使用五苓散。霍亂吐瀉、全身疼痛、口渴小便少,脈搏微弱。使用五苓散。陰毒導致的身體疼痛,好像被人用棍子打過,臉色青紫、咽喉疼痛,脈搏沉細而快速。使用升麻鱉甲湯。寒濕交加,只有頭部出汗,背部僵硬、全身疼痛,脈搏沉澀。使用甘草附子湯。風濕交加,全身疼痛,脈搏虛浮而澀。使用除濕蠲痹湯。濕熱交加,遍身煩痛,脈搏滑而快。使用當歸拈痛湯。
內傷勞倦,兼風濕身痛,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防風。寒熱身痛,胸脅不舒,肝血虛而火鬱,加味逍遙散。渾身走注作痛,或經脈牽引,但行氣活血。三痹湯。凡肢節痹痛屬火,身體沉重屬濕,拘急屬寒,腫屬濕,遊走不定屬風,痛在一處,如冰冷屬痰,下體痛而溺少,宜分利。五苓散。
白話文:
-
內傷勞倦,兼有風濕身痛,可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羌活、防風。
-
寒熱身痛,胸脅不舒,肝血虛而火鬱,可用加味逍遙散。
-
渾身走注作痛,或經脈牽引,但行氣活血。三痹湯。
-
凡肢節痹痛屬火,身體沉重屬濕,拘急屬寒,腫屬濕,遊走不定屬風,痛在一處,如冰冷屬痰,下體痛而溺少,宜分利。五苓散。
下體腫痛,脈浮,自汗惡風,宜泄濕,兼實表。防風黃耆湯。尤宜察其兼症而審治之。
白話文:
下半身腫脹疼痛,脈象浮或浮滑,怕冷流汗,應該讓濕氣散發出去,且體表較紮實。可以使用防風黃耆湯。更應觀察其合併的症狀,並仔細診治。
2. 身痛脈候
傷寒六脈俱緊,為太陽表症。身如被杖,脈沉緊,為陰毒。發汗後,脈弦遲,身痛,為氣血不和。一身關節盡痛,而脈沉弦,為中濕。肢體重痛,微腫,汗出惡風,關節不利,不可轉側,脈緩為風濕。遍身痛,脈弦小,或滑大,為氣血虛損。
白話文:
-
傷寒時六脈皆緊,這是太陽經的表證。
-
身體好像被杖打過一樣,脈象沉且緊,這是陰毒。
-
發汗後,脈象弦而遲,身體疼痛,這是氣血不和。
-
全身關節都疼痛,脈象沉而弦,這是中濕。
-
四肢疼痛劇烈,微腫,汗出惡風,關節不靈活,不能翻身,脈象緩,這是風濕。
-
全身疼痛,脈象弦而小,或滑而大,這是氣血虛損。
3. 附方
〔傷寒〕,麻黃湯,麻,桂,杏,草
〔傷寒〕,羌活湯,見五卷破傷風。
白話文:
傷寒
麻黃湯 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傷寒
羌活湯 參閱第五卷的破傷風
〔傷寒〕,桂枝加人參湯,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人參
白話文:
治療傷寒的桂枝加人參湯,含有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以及人參。
〔中暑〕,清暑益氣湯,見一卷暑。
〔中濕〕,除濕湯,見一卷中風。
〔霍亂〕,五苓散,見一卷溫。
白話文:
中暑
清暑益氣湯
詳見《一卷暑》
中濕
除濕湯
詳見《一卷中風》
霍亂
五苓散
詳見《一卷溫》
〔陰毒〕,升麻鱉甲湯,升麻,鱉甲,當歸,甘草,川椒,雄黃
白話文:
[陰毒],升麻鱉甲湯,升麻、鱉甲、當歸、甘草、川椒、雄黃。
升麻:具有升發、解毒、通竅的作用,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中暑等症。
鱉甲: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骨折等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用於治療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甘草: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氣喘、瘡瘍腫毒等症。
川椒: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殺蟲的作用,用於治療胃寒腹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等症。
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作用,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蟲蛇咬傷等症。
本方合用,具有升發解毒、清熱活血、補益脾胃的作用,用於治療陰毒、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
〔寒濕〕,甘草附子湯,草,附,芍藥
〔風濕〕,除濕蠲痹湯,見五卷痹。
〔濕熱〕,當歸拈痛湯,見一卷濕。
〔內傷〕,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肝火〕,加味逍遙散,見一卷火。
〔走注〕,三痹湯,見五卷痹。
〔泄濕〕,防己黃耆湯,見一卷濕。
白話文:
寒濕
- **甘草附子湯:**草烏、附子、芍藥
風濕
- **除濕蠲痹湯:**見〈痺證〉第五卷
濕熱
- **當歸拈痛湯:**見〈濕證〉第一卷
內傷
- **補中益氣湯:**見〈中風〉第一卷
肝火
- **加味逍遙散:**見〈火證〉第一卷
走注
- **三痹湯:**見〈痺證〉第五卷
泄濕
- **防己黃耆湯:**見〈濕證〉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