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三 (3)
卷之三 (3)
1. 腫脹脈案
姜氏,五旬余,腹膨中空,外繃急,食入不加脹,頭眩耳鳴,口乾舌硬,溺赤沫,便艱,足重墜,脈沉微。症屬三焦濕鬱生火,《內經》亦謂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諸病跗腫,皆屬於火。若鬱熱不除,遂成鼓脹不治。用山梔、大腹皮、黃柏、知母(俱酒炒)、生地、麥冬、丹皮、赤苓、冬瓜皮、車前子。數服已效。後去黃柏、丹皮,加海金砂、萆薢,服得安。
眭嫗,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今脘中食入作飽,腑氣不司下行,醫用流氣之劑,更致腰痛帶下吐瘀,診脈右關沉微。經所謂濁氣在上則生䐜脹也。藥以辛溫通陽泄濁為宜。製半夏、砂仁殼、枳殼、益智仁、韭子、茯苓、陳皮、栝蔞皮、穀芽、杜仲、煨姜。數服諸症俱除。
紀氏,先因右脅痛,繼而脘腹滿悶,食入脹加。腑氣失降,實由肝失疏泄。左關脈不甚弦,右寸近滑,恐屬妊兆。泄肝通腑,仍不礙胎為穩。椒目、砂仁殼、茯苓、栝蔞皮、杏仁、陳皮、木香。數服而平。
趙,童年色萎腹蠱,脈疾寒熱,無汗溺澀。以腎氣湯治。牛膝、益智仁、車前子、茯苓、薏米、熟地、牡蠣。數服病減,加參、桂、砂仁殼。服愈。
張,小腹乃肝腎部分、脹滿溺澀,已屬下焦氣化失司。今通大腹腫硬如石,脈右弦大,左虛澀,症屬單脹。治宜通陽,勿用守補。黨參、茯苓、牛膝炭。沙苑子。益智仁(煨)、杞子炭、沉香(磨汁)。數服溺爽脹寬。
張,黃疸積年不愈,近成單脹,腹堅滿,食減便瀉,乃氣不化水。然神脈頹弱,難挽之疴。姑用牡蠣、薏仁、茯苓、車前子、茵陳、砂仁殼。益智仁、牛膝、桂心。腹軟溺利。伊兄復請,終以沉疴辭之。
本,陰水腹大,腫硬如石,脈緩肢冷囊腫。用腎氣湯。桂心(五分)、附子(三分)、蒸牛膝(二錢)、車前子(一錢)、茯苓(三錢)、大腹皮(錢半)。椒目(二十粒)。八服囊濕如淋,腹軟溺利,加乾薑、山藥(研末)。大腹皮(煎湯),泛丸。以通陽崇土防水而安。
張,脅痛脹,少腹腫硬,誤服攻蕩劫劑,脹劇,氣注睪丸,脈沉小,右弦澀,乃肝失疏泄,氣鬱留濁。治先理肝以泄濁,厚朴(七分)、小茴香、青皮(各錢二分)、枳殼(錢半)、茯苓、橘核(各二錢)、大腹皮(三錢)、延胡(八分)、椒目(二十粒)、車前子(三分)。四服脅痛疝墜俱止。
但腹右硬痛不任偏臥,食不加脹,二便如常,按脈論症,單脹何疑。然病因臟損,治在通攝兼施。厚朴(五分)、枳殼(錢半)、牡蠣、茯苓(各三錢)、歸鬚、橘核(各二錢)、牛膝(一錢)、桂心(三分)。四服症平。後仿腎氣丸,用牛膝、車前、桂心、茯苓、山藥、當歸、牡蠣、白芍、萸肉,蜜丸。
白話文:
腫脹脈案
姜氏,五十多歲,腹部膨脹像空了一樣,摸起來緊繃,吃東西後腹部脹感並沒有增加,頭暈耳鳴,口乾舌燥,小便顏色深且有泡沫,大便困難,腳沉重,脈象沉弱。症狀屬於三焦濕熱鬱結,《內經》也說各種腹部脹大都屬於熱證,各種腳腫也都是熱證。如果濕熱不除,就會發展成鼓脹難治。用山梔子、大腹皮、黃柏、知母(都用酒炒)、生地黃、麥冬、丹皮、赤苓、冬瓜皮、車前子。服藥幾劑後見效。後來去掉黃柏、丹皮,加上海金砂、萆薢,服藥後病情穩定。
眭氏,脾的功效是升舉,升舉則身體強健;胃的功效是下降,下降則氣機調和。現在脘腹飽脹,腸胃氣機不能下降,醫生用了行氣的藥物,反而導致腰痛、白帶、嘔吐瘀血,診脈發現右關脈沉弱。經書上說濁氣在上就會產生鼓脹。用藥宜辛溫通陽,泄去濁氣。用了半夏、砂仁殼、枳殼、益智仁、韭菜子、茯苓、陳皮、栝樓皮、穀芽、杜仲、煨薑。服藥幾劑後諸症都消失了。
紀氏,之前右脅疼痛,接著脘腹脹滿悶痛,吃東西後脹感加重。腸胃氣機不能下降,是因為肝氣疏泄失常。左關脈不很弦數,右寸脈略滑,可能懷孕了。治療要疏肝通腑,但也要注意保護胎兒。用了椒目、砂仁殼、茯苓、栝樓皮、杏仁、陳皮、木香。服藥幾劑後病情好轉。
趙氏,童年時面色萎黃,腹部脹滿,脈象迅速變化,時寒時熱,無汗,小便不利。用腎氣湯治療,藥物包括牛膝、益智仁、車前子、茯苓、薏苡仁、熟地黃、牡蠣。服藥幾劑後病情減輕,又加了人參、桂枝、砂仁殼。服藥後痊癒。
張氏,小腹部是肝腎的部位,脹滿小便不利,已經屬於下焦氣化失常。現在腹部腫大堅硬像石頭一樣,脈象右邊弦大,左邊虛弱澀滯,症狀屬於單純的脹滿。治療應該通暢陽氣,不要用溫補的藥物。用了黨參、茯苓、炭炮牛膝、沙苑子、煨益智仁、炭炮杞子、沉香(磨汁)。服藥幾劑後小便通暢,腹部脹滿減輕。
張氏,黃疸多年未愈,最近發展成單純的腹部脹滿,腹部堅硬滿脹,食慾減退,大便稀溏,這是氣機不能化水所致。但精神脈象衰弱,很難治療。姑且用牡蠣、薏苡仁、茯苓、車前子、茵陳、砂仁殼、益智仁、牛膝、桂枝。腹部柔軟,小便通利。其兄再次求醫,最終因病情嚴重而拒絕治療。
本氏,腹部積水,腹部腫大堅硬像石頭一樣,脈象緩慢,肢體冰冷,陰囊腫脹。用腎氣湯治療,藥物包括桂枝(五分)、附子(三分)、蒸牛膝(二錢)、車前子(一錢)、茯苓(三錢)、大腹皮(一錢半)、椒目(二十粒)。服藥八劑後陰囊濕潤像小便一樣,腹部柔軟,小便通利,又加了乾薑、山藥(研末)、大腹皮(煎湯),製成丸劑服用。目的是通暢陽氣,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張氏,脅肋疼痛脹滿,少腹部腫大堅硬,誤服攻伐的藥物,脹滿加劇,氣血衝擊到睪丸,脈象沉細,右邊弦澀,這是肝氣疏泄失常,氣機鬱結,濁氣留滯。治療先要疏理肝氣,泄去濁氣,用了厚朴(七分)、小茴香、青皮(各二分)、枳殼(一錢半)、茯苓、橘核(各二錢)、大腹皮(三錢)、延胡索(八分)、椒目(二十粒)、車前子(三分)。服藥四劑後脅肋疼痛和疝氣疼痛都停止了。
但是腹部右側堅硬疼痛,不能側臥,吃東西後脹感沒有增加,二便正常,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是單純的腹部脹滿沒有疑問。但是病因是臟腑損傷,治療應該同時兼顧通利和調理。用了厚朴(五分)、枳殼(一錢半)、牡蠣、茯苓(各三錢)、當歸尾、橘核(各二錢)、牛膝(一錢)、桂枝(三分)。服藥四劑後症狀好轉。後來仿照腎氣丸的藥方,用牛膝、車前子、桂枝、茯苓、山藥、當歸、牡蠣、白芍、吳茱萸肉,製成蜜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