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六 (29)
卷之六 (29)
1. 附方
〔陽虛〕,腎氣丸,見二卷虛損。
白話文:
陽虛
腎氣丸(見《醫宗金鑑》卷二「虛損」)
〔陰虛〕,鹿茸丸,鹿茸(烙去毛),菟絲子(各一兩),硫黃(五錢),為末,以羊腎兩對酒煮爛,去膜,研如泥,和丸,鹽酒湯下。
白話文:
鹿茸丸(適用於陰虛)
材料:
- 鹿茸(去除毛髮)一兩
- 菟絲子一兩
- 硫磺五錢
做法:將鹿茸、菟絲子、硫磺研磨成粉末。將羊腎兩對用酒煮爛,取出後去除薄膜,磨成泥狀,與粉末混合,做成丸狀。
服用方法:以鹽酒湯送服。
〔陰虛〕,六味地黃湯,見一卷中風。
〔陰虛〕,滋陰大補丸,見五卷痿。
白話文:
陰虛
用滋陰大補丸滋養陰氣,記載於五卷中的痿證部分。
六味地黃湯
見於一卷中的中風部分。
〔陽虛〕,無比山藥丸,熟地,萸肉,牛膝,茯神,巴戟,澤瀉,赤石脂(各一兩),杜仲,菟絲子,山藥(各三兩),肉蓯蓉(四兩),蜜丸,酒下三錢。
〔氣痛〕,小續命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陽虛
藥方:
- 熟地: 一兩
- 萸肉: 一兩
- 牛膝: 一兩
- 茯神: 一兩
- 巴戟: 一兩
- 澤瀉: 一兩
- 赤石脂: 一兩
- 杜仲: 三兩
- 菟絲子: 三兩
- 山藥: 三兩
- 肉蓯蓉: 四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適量蜂蜜製成丸劑。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以酒送服。
**功效:**補益元陽、溫腎壯陽、散寒除濕、活血化瘀。
氣痛
小續命湯
見於《中風一卷》。
〔濕寒〕,薑附湯,炮附子,苓,朮,草,樸,蒼朮,杜仲,牛膝,乾薑,淡薑,棗
白話文:
(濕寒):
薑附湯
組成:
- 炮附子
- 茯苓
- 白朮
- 草果
- 厚朴
- 蒼朮
- 杜仲
- 牛膝
- 幹薑
- 淡薑
- 大棗
作用:
溫中散寒,利水除濕。
主治:
寒濕引起的腹痛、腹瀉、水腫、關節疼痛等。
〔外用〕,摩腰膏,川附尖,川烏尖,南星(各二錢半),硃砂,雄黃,樟腦,丁香(各一錢半),乾薑(一錢),麝香(五分),為末,蜜丸龍眼大,以薑汁化開,擦腰間。《醫通》有蜀椒,無硃砂,云以膏蘸手掌,每日飽後用一丸,烘熱摩腰痛處,即以帛束定,少頃熱如火。
白話文:
外用:
- 摩腰膏的配方是:川附尖、川烏尖、南星(各2.5錢),硃砂、雄黃、樟腦、丁香(各1.5錢),乾薑(1錢),麝香(0.5錢)。
-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龍眼大小的丸劑。
- 使用時,將丸劑用薑汁化開,擦在腰部疼痛處。
- 根據《醫通》的記載,摩腰膏還可以加入蜀椒,但不加入硃砂。
- 使用方法:每天飯後,將膏狀物塗抹在手掌上,取一丸摩腰膏,用熱水烘熱,然後按摩疼痛部位,並在疼痛部位用布條固定。不久之後,疼痛部位就會有灼熱感。
〔濕痛〕,滲濕湯,見一卷中風。
〔濕痛〕,腎著湯,見一卷濕。
〔濕風〕,羌活勝濕湯,見一卷濕。
〔濕風〕,獨活寄生湯,見一卷濕。
〔濕熱〕,當歸拈痛湯,見一卷濕。
白話文:
濕痛可用滲濕湯治療,見於中風篇;腎著湯可用於治療濕痛,見於濕篇;濕風可用羌活勝濕湯或獨活寄生湯治療,見於濕篇;濕熱可用當歸拈痛湯治療,見於濕篇。
〔熱痛〕,甘豆湯,黑豆(二合),甘草(二錢),續斷(二錢),天麻(一錢),加薑,水煎。
白話文:
(治療)發炎疼痛,甘豆湯,黑豆(兩合),甘草(兩錢),續斷(兩錢),天麻(一錢),加薑,水煎。
〔降火〕,滋陰八味丸,(六味丸加知、柏,各酒炒。)
〔閃挫〕,復元通氣散,見本捲心痛。
〔血瘀〕,四物湯,地,芍,歸,芎
〔氣滯〕,烏藥順氣散,見一卷中風。
〔氣滯〕,八味順氣散,見一卷中風。
〔肝氣〕,柴胡舒肝散,見二卷勞瘵。
〔痰注〕,導痰湯,見一卷中風。
〔傷力〕,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降火,用滋陰八味丸,其中六味丸加入知母和柏子仁,各用酒炒。閃挫,用復元通氣散,見本捲心痛部分。血瘀,用四物湯,包含地黃、芍藥、當歸、川芎。氣滯,用烏藥順氣散,見一卷中風部分。氣滯,用八味順氣散,見一卷中風部分。肝氣,用柴胡舒肝散,見二卷勞瘵部分。痰注,用導痰湯,見一卷中風部分。傷力,用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部分。
〔傷力〕,青娥丸,骨脂,杜仲,等分為末,以核桃肉研膏,加煉蜜為丸,每酒下四錢。
白話文:
【治療筋骨勞損】,青娥丸、骨脂、杜仲等藥材份量相同,磨成粉末,加入研磨成膏狀的核桃肉,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狀,每次以酒送服四錢。
〔和肝〕,調肝散,半夏(一兩),官桂,木瓜,歸,芎,牛膝(各五錢),細辛,石菖蒲,棗仁,炙草(各三錢),每服四錢,加薑五片,棗二枚,水煎。
白話文:
〔調理肝臟〕,調肝散,處方:半夏(一兩),官桂、木瓜、當歸、紅花、牛膝(各五錢),細辛、石菖蒲、棗仁、炙草(各三錢),每次服四錢,加入薑五片,大棗二枚,水煎服。
〔腎虛〕,二至丸,桂,附,杜仲,骨脂,鹿茸,鹿角膠,麋茸,青鹽,糊丸。
白話文:
(腎虛)的治療方劑:二至丸,由桂枝、附子、杜仲、骨脂、鹿茸、鹿角膠、麋茸、青鹽等中藥材組成,糊丸服用。
〔腎虛〕,立安丸,牛膝,杜仲,故紙(各四兩),黃柏,茴香(各二兩),蜜丸,每服五錢,空心鹽酒湯下。
〔血閉〕,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白話文:
【腎虛】,使用立安丸,牛膝、杜仲、故紙(各四兩),黃柏、茴香(各二兩),做成蜜丸,每次服用五錢,空腹時用鹽酒湯送服。
血閉
桃仁承氣湯
見方書《傷寒論》第一卷。
〔風襲〕,牛膝酒,羌,芎,草,地骨,五加,薏仁,牛膝(各一兩),海桐皮(二兩),生地(十兩),酒二斗浸。
白話文:
風襲:牛膝酒,將羌活、川芎、荊芥、地骨皮、五加皮、薏苡仁、牛膝(各一兩),海桐皮(二兩),生地黃(十兩)用二斗酒浸泡。
〔補火〕,八味丸,見一卷中風。
〔補腎〕,補髓丹,即上青娥丸加鹿茸。
〔傷寒〕,麻黃湯,麻,桂,杏,草
白話文:
補腎
補髓丹,即上青娥丸加上鹿茸。
補火
八味丸,請參閱第一卷中風。
傷寒
麻黃湯
成分:麻,桂,杏,草
〔風濕〕,柴胡湯,羌活(錢半),蒼朮,柴,桂,歸,芎,草(各一錢),獨活,紅曲(各五分),防風,防己(各三分),
白話文:
【風濕】,柴胡湯:羌活(半錢),蒼朮、柴胡、桂皮、當歸、川芎、甘草(各一錢),獨活、紅曲(各五分),防風、防己(各三分)。
〔腎虛〕,七味丸,見一卷中風。
〔濕痰〕,二陳湯,見一卷中風。
〔濕痰〕,二妙丸,見一卷濕。
〔熱痛〕,虎潛丸,見一卷中風。
〔補中〕,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腎虛
七味丸 見於《中風論》第一卷
濕痰
二陳湯 見於《中風論》第一卷
濕痰
二妙丸 見於《濕論》第一卷
熱痛
虎潛丸 見於《中風論》第一卷
補中
補中益氣湯 見於《中風論》第一卷
〔血寒〕,舒筋三聖散,當歸,肉桂,延胡,為末,每服五錢。
白話文:
「血寒」時,可以服用舒筋三聖散來治療。
舒筋三聖散的藥材包括當歸、肉桂和延胡。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
〔風襲〕,安腎湯,骨碎補,萆薢(俱炒),牛膝,桃仁,海桐皮,當歸,桂心,檳榔(各五分),赤芍,附子,川芎,枳殼(各三分),薑,棗煎。
白話文:
【風襲】,安腎湯,骨碎補,萆薢(均炒過),牛膝,桃仁,海桐皮,當歸,桂心,檳榔(各五分),赤芍,附子,川芎,枳殼(各三分),用薑和棗煎服。
〔寒濕〕朮附湯,見五卷濕。
〔風濕〕,除濕羌活湯,見一卷中風。
〔腳氣〕,瓜萸散,見五卷腳氣,即木萸湯。
〔濕熱〕,活絡丹,見五卷痹。
〔風濕〕,虎骨四斤丸,見五卷痿。
白話文:
寒濕:朮附湯(配方見於《醫方集解》五卷濕症篇)。
風濕:羌活湯(配方見於《醫方集解》一卷中風篇)。
腳氣:瓜萸散(見於《醫方集解》五卷腳氣篇,又稱木萸湯)。
濕熱:活絡丹(配方見於《醫方集解》五卷痹症篇)。
風濕:虎骨四斤丸(配方見於《醫方集解》五卷痿症篇)。
〔虛熱〕,鹿茸四斤丸,虎骨四斤丸去附子、虎骨,加,鹿茸二具,菟絲子,熟地,杜仲
〔挾濕〕,換骨丹,見五卷鶴膝風。
白話文:
〔虛熱〕,以四斤鹿茸丸、去除附子和虎骨的四斤虎骨丸,加入兩具鹿茸、菟絲子、熟地和杜仲。
夾雜濕氣,換骨丹,見五卷鶴膝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