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六 (2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5)

1. 腹痛脈候

陰弦腹痛,細小緊急,皆腹痛。濡滑為痰飲,短滑為宿食。芤澀為死血,沉伏為氣滯。尺脈緊,臍下痛。弦急,小腹痛,痛甚者,脈必伏。大為病久,細小而遲者易治;實大堅疾,緊數浮長者,難治。大痛而喘,人中黑者,死。陰弦或緊,宜溫,沉弦滑實,可下。

白話文:

  • 陰弦腹痛:

  • 細小而緊急的脈象,都屬於腹痛。

  • 脈象濡滑的是痰飲引起的腹痛,脈象短滑的是宿食引起的腹痛。

  • 脈象芤澀的是死血引起的腹痛,脈象沉伏的是氣滯引起的腹痛。

  • 尺脈緊:臍下痛。

  • 弦急:小腹痛,疼痛劇烈者,脈搏必然沉伏。

  • 脈象大:病情已久,脈象細小而遲緩者易治;脈象實大堅疾,緊數浮長者,難治。

  • 腹痛劇烈而喘息,人中發黑者,死亡。

  • 陰弦脈或緊,宜溫補;沉弦滑實脈,可下瀉。

2. 附方

〔溫中〕,香砂理中湯,理中加木香砂仁

白話文:

〔溫中〕,香砂理中湯,理中加上木香、砂仁。

〔健運〕,香砂六君湯,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

〔消導〕,香砂枳朮丸,見本卷頭痛。

〔消導〕,保和丸,見二卷痰飲。

〔溫通〕,排氣飲,見三卷積聚。

〔辛泄〕,吳茱萸湯,見三卷嘔吐。

〔甘緩〕,小建中湯,桂,芍,姜,草,棗,飴

白話文:

健運 香砂六君湯:六君子湯加上木香、砂仁。

消導 香砂枳朮丸:參考本卷頭痛的解說。

消導 保和丸:參考第二卷痰飲的解說。

溫通 排氣飲:參考第三卷積聚的解說。

辛泄 吳茱萸湯:參考第三卷嘔吐的解說。

甘緩 小建中湯:桂枝、芍藥、生薑、甘草、大棗、飴糖。

〔厥陰〕,當歸四逆湯,歸,桂,芍,辛,草,通草,棗

白話文:

厥陰:當歸四逆湯,組成是由當歸、肉桂、芍藥、細辛、草果、通草、蜜棗組成。

〔少陰〕,真武湯,見二卷喘。

〔霍亂〕,藿香正氣散,見一卷中風。

〔和解〕,六和湯,見一卷暑。

〔火鬱〕,清中湯,見本捲心痛。

〔痰熱〕,大棗,夏,陳,苓,草

〔熱厥〕,金鈴子散,見三卷郁。

〔氣鬱〕,七氣湯,見二卷咳嗽。

白話文:

〔少陽〕,〔真武湯〕 治療第二卷所述的喘息。

〔霍亂〕,〔藿香正氣散〕 治療第一卷所述的中風。

〔和解〕,〔六和湯〕 治療第一卷所述的署病。

〔火鬱〕,〔清中湯〕 治療本卷所述的心痛。

〔痰熱〕 使用大棗、夏枯草、白扁豆、茯苓、甘草治療。

〔熱厥〕,〔金鈴子散〕 治療第三卷所述的鬱症。

〔氣鬱〕,〔七氣湯〕 治療第二卷所述的咳嗽。

〔行氣〕,五磨飲四磨飲見二卷哮,此去人參,加枳實、木香、白酒磨,名五磨飲。

白話文:

治療氣滯的中藥飲劑。五磨飲方劑,在第二卷哮喘病中介紹過四磨飲,五磨飲是在四磨飲中加上人參、枳實、木香、白酒研磨製得。

〔血鬱〕,手拈散,見本捲心痛。

白話文:

血鬱

手拈散:見本捲「心痛」條。

〔和營〕,芍藥甘草湯,芍,草,脈緩傷水,加桂枝生薑。脈洪傷氣,加黃耆大棗。脈澀傷血,加當歸

白話文:

〔和營〕 指以益氣養血、和營調氣的方法治療。

芍藥甘草湯:芍藥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脈緩傷水:脈緩弱無力,傷於水濕。加入桂枝、生薑,以溫通氣血、化解水濕。

脈洪傷氣:脈洪大,傷於氣虛。加入黃耆、大棗,以益氣補中。

脈澀傷血:脈澀滯不暢,傷於血虛。加入當歸,以補血養血。

〔血虛〕,大營煎,見三卷關格。

〔氣血〕,理陰煎,見二卷咳嗽。

〔絡瘀〕,失笑散,見本卷胃脘痛。

〔補陰〕,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宣絡〕,旋覆花湯,旋覆,新絳,蔥

〔通瘀〕,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症。

〔積聚〕,木香檳榔丸,見三卷積聚。

白話文:

血虛 大營煎,詳見第三卷關格。

氣血 理陰煎,詳見第二卷咳嗽。

絡瘀 失笑散,詳見本卷胃脘痛。

補陰 六味丸,詳見第一卷中風。

宣絡 旋覆花湯,旋覆,新絳,蔥

通瘀 桃仁承氣湯,詳見第一卷疫症。

積聚 木香檳榔丸,詳見第三卷積聚。

〔熱積〕,阿魏丸連翹黃連(各五錢),山楂阿魏(各一兩),醋煮阿魏糊丸,白湯下。

白話文:

〔熱積〕,阿魏丸、連翹、黃連(各五錢),山楂、阿魏(各一兩),將阿魏用醋煮成糊狀丸狀,用白開水送服。

〔跌傷〕,復元活血湯,見二卷吐血。

白話文:

摔傷

復元活血湯(見二卷吐血方)

〔酒積〕,曲糵丸,神麯,麥芽,枳實,白朮

白話文:

  • 酒積:它是將米飯蒸熟後,加入酒麴,放入酒缸中,發酵後得到的淡黃色液體。

  • 曲糵丸:它是將酒糟、米糠和藥物混合在一起,然後搓成丸狀。

  • 神麯:它是將米飯蒸熟後,加入酒麴,然後在溫暖的環境中發酵製成的。

  • 麥芽:它是將大麥浸泡後,讓它發芽,然後乾燥而成。

  • 枳實:它是枳樹的果實。

  • 白朮:它是白朮植物的根莖。

〔經閉〕,玉燭散四物湯加,大黃芒硝甘草

白話文:

〔經閉〕,使用玉燭散,四物湯中加入大黃、芒硝、甘草。

〔傷脾〕,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痞結〕,柴胡疏肝散,見二卷勞瘵。

〔肝火〕,左金丸,黃連,吳萸

〔蟲動〕,理中安蛔散,見三卷嘔吐。

〔蛔厥〕,烏梅丸,見三卷嘔吐。

白話文:

傷脾

參閱《傷寒論》第二卷的「歸脾湯」。

痞結

參閱《傷寒論》第二卷的「柴胡疏肝散」。

肝火

服用「左金丸」、「黃連」和「吳萸」。

蟲動

參閱《傷寒論》第三卷的「安蛔散」。

蛔厥

參閱《傷寒論》第三卷的「烏梅丸」。

〔疝痛〕,立效散,楂肉(一兩),川楝子茴香(鹽水炒),枳實,茅朮,香附,山梔(薑汁炒),青皮(醋炒。各五錢),吳萸(三錢),為末,每服五錢。

白話文:

疝痛,立效散:

山楂肉(一兩),川楝子,茴香(鹽水炒制),枳實,茅術,香附,山梔子(薑汁炒制),青皮(醋炒制,均各五錢),吳茱萸(三錢),研製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

〔腸癰〕,大黃湯,丹皮,栝蔞(各三錢),桃仁,大黃,芒硝(各二錢),

白話文:

腸癰:

大黃湯:

丹皮、栝蔞(各三錢),桃仁、大黃、芒硝(各二錢)。

丹皮:具有涼血清熱、活血化淤、通便的作用。

栝蔞:具有清熱化痰、涼血止渴、通便的作用。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作用。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

芒硝: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

〔腸癰〕,牡丹散,見本卷胃脘癰。

〔腸癰〕,排膿散,見一卷肺癰。

〔中惡〕,蘇合香丸,見一卷中風。

〔六郁〕,越鞠丸,見三卷郁。

〔利濕〕,平胃散,術,樸,陳,草

〔降火〕,逍遙散,見一卷火。

〔除痰〕,二術二陳湯,見二卷痰飲。

白話文:

腸癰

牡丹散 參看本卷「胃脘癰」條。

腸癰

排膿散 參看第一卷「肺癰」條。

中惡

蘇合香丸 參看第一卷「中風」條。

六鬱

越鞠丸 參看第三卷「鬱」條。

利濕

平胃散 方劑,茯苓、白術、陳皮、澤瀉

降火

逍遙散 參看第一卷「火」條。

除痰

二術二陳湯 參看第二卷「痰飲」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