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六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1)

1. 胃脘痛脈案

房叔,胃脘痛,脈細澀,服香砂六君子湯去白朮,加煨薑、益智。痛定後,遇勞復發,食鹽炒蠶豆,時止時痛。予謂昔人以諸豆皆閉氣,而蠶豆之香能開脾,鹽之咸能走血,痛或時止,知必血分氣滯,乃用失笑散,一服痛除。

白話文:

房叔患有胃脘痛,脈搏細而澀。服用香砂六君子湯,去白朮,加煨薑、益智。疼痛停止後,勞累後復發,吃炒蠶豆,有時疼痛停止,有時疼痛加劇。我認為,古人認為各種豆類都能閉氣,而蠶豆的香味能開脾,鹽的鹹味能活血,所以疼痛有時會停止。知道這一定是血分氣滯,於是用失笑散,一服藥疼痛就消失了。

巢氏,素有胃氣,或用溫胃之劑,不效,延至痛引背脅,脈短澀。予謂短為宿食,澀為氣中血滯,宜㽲痛無已也。用延胡、五靈脂(酒炒)、當歸、紅曲、降真香末,痛止。

白話文:

巢氏,一開始就有胃氣不和的症狀,試過服用溫胃的藥方,但沒有效果。後來疼痛蔓延到背部和胸脅,脈象短而澀。我認為脈象短是胃中有宿食,脈象澀是因為氣血瘀滯,應該會一直痛下去。於是使用延胡索、五靈脂(用酒炒過的)、當歸、紅曲、降真香粉等藥物,疼痛才停止。

史,脘痛日久,血絡亦痹,理用辛通。當歸鬚、延胡索、橘絡、香附、枳殼、降香、鬱金汁,服效。

白話文:

史某,脘腹疼痛日久,血脈也瘀阻不通,治療原則應採用辛溫通暢的方法。當歸鬚、延胡索、橘絡、香附、枳殼、降香、鬱金汁等藥,服用後有效果。

張,操勞傷陽,脈遲小,胃口隱痛,綿綿不已,治用辛溫理氣。製半夏、良薑、金橘皮、茯苓、檀香、歸鬚、韭子(炒研),一啜痛止。

白話文:

張某,因操勞過度而傷了陽氣,脈象遲緩而細小,胃部隱隱作痛,疼痛綿綿不斷,治療方法是用辛溫藥物來理氣。藥方包括製半夏、良薑、金橘皮、茯苓、檀香、歸鬚、韭子(炒研),服用後疼痛立止。

薛,痛久熱鬱,口乾內煩,不宜香燥劫液,詢得食痛緩,知病在脾之大絡受傷,由忍飢得之。甘可緩痛,仿當歸建中湯法。炒白芍(二錢半)、當歸(錢半)、炙草(一錢)、豆豉(炒,錢半)、橘白(八分)、糯稻根鬚(五錢)、飴糖(熬,三錢沖),數劑痛定。常時食炒粳米粥,嗣後更與調養胃陰。

杏仁、麥冬、白芍、當歸、蔞仁、半夏(青鹽炒),南棗。數服痛除。

白話文:

薛,疼痛已久,熱氣鬱結,口乾煩熱,不宜使用辛香燥熱的藥物劫奪體液。詢問後得知吃東西時疼痛會減輕,知道疾病的根源在於脾的大絡受到損傷,是由於忍饑挨餓引起的。甘味可以緩解疼痛,仿效當歸建中湯的方法。炒白芍(二錢半)、當歸(錢半)、炙草(一錢)、炒豆豉(錢半)、橘白(八分)、糯稻根鬚(五錢)、熬製的飴糖(三錢沖),幾劑藥後疼痛平息。平時吃炒粳米粥,後來又給予滋陰養胃的藥物調理。

杏仁、麥冬、白芍、當歸、蔞仁、半夏(青鹽炒)、南棗。服藥多次,疼痛即可消除。

2. 脅痛論治

肝脈布脅,膽脈循脅。肩下曰膊,膊下曰臑,臑對腋,腋下曰胠,胠下曰脅,脅後曰肋,肋下曰季肋,俗名肋稍,季肋下為腰。故脅痛皆肝膽為病,而膽附於肝。凡氣血食痰風寒之滯於肝者,皆足致痛。氣鬱者,大怒氣逆,或謀慮不遂,皆令肝火動甚。清肝湯、小龍薈丸。血瘀者,跌撲閃挫,惡血停留,按之痛甚。

白話文:

肝的經脈分佈在脅肋部,膽的經脈循行在脅肋部。肩膀以下稱爲膊,膊以下稱爲臑,臑對着腋下,腋下稱爲胠,胠以下稱爲脅,脅的後方稱爲肋,肋以下稱爲季肋,俗稱肋稍,季肋以下爲腰。所以脅痛大多是肝膽疾病所致,而膽附屬於肝。凡是氣血、食痰、風寒等滯留在肝中的,都足以引起疼痛。氣鬱的人,大怒後氣機逆亂,或者謀慮不順,都會導致肝火旺盛。治療方法:清肝湯、小龍薈丸。血瘀的人,跌打損傷,瘀血停留,按壓疼痛劇烈。

復元活血湯。痰痛者,痰飲流注其經,嗽則氣急。控涎丹,以二陳湯下,或白芥子湯。食積者,食滯脅下,有一條扛起。消食丸。風寒者,外感之邪,留著脅下,小柴胡湯加桔梗、枳殼。左痛多留血,右痛為肝邪入肺,為氣,痰食亦在右。風寒則不論左右,脅痛多實,不可輕用補肝,致令肝脹。

白話文:

復元活血湯。痰痛的人,痰飲流注在經絡中,咳嗽就會氣急。服控涎丹,用二陳湯送服,或服白芥子湯。食積的人,食物停滯在脅肋下方,有一條硬塊。服消食丸。風寒的人,外感之邪,停留在脅肋下方,服小柴胡湯加桔梗、枳殼。左邊疼痛多為血瘀,右邊疼痛是肝邪侵犯肺,為氣,痰食也在右邊。風寒則不論左右,脅痛多為實證,不可輕易使用補肝的藥物,以免導致肝臟脹滿。

亦有虛痛者,補肝散。怒傷者,香附湯。郁傷者,逍遙散。初痛在經,久必入絡。經主氣,絡主血,有營絡虛寒,得食痛緩者。辛溫通絡,甘緩補虛。當歸桂枝湯。有肝陰虛者,熱痛嗌乾,宜涼潤滋液。三才湯加柏子仁、白芍。有液虛風動者,脅氣動躍,宜滋液熄風。復脈湯去桂、薑。

白話文:

虛痛者,可用補肝散。怒傷肝者,可用香附湯。鬱傷肝者,可用逍遙散。疼痛一開始在經絡上,時間一長就會進入血脈。經絡主氣,血脈主血,有的營絡虛寒,吃東西疼痛就緩解了。辛溫藥材可以打通血脈,甘緩藥材可以滋補虛寒。可用當歸桂枝湯。有的肝陰虛,熱痛、咽喉乾澀,應該用涼潤滋液的藥物。三才湯加柏子仁、白芍。有的液虛風動者,脅部氣體運行活躍,應該用滋液息風的藥物。復脈湯去桂、薑。

有鬱熱脹痛者,宜苦辛泄降。川楝子、黃連、山梔、鬱金、降香末。有因怒勞,致氣血皆傷,肝絡瘀痹者,宜辛溫通絡。旋覆花湯加歸鬚,小茴、新絳、延胡、青蔥管。有痞積攻痛者,宜辛散通瘀。桃仁、鯪鯉甲、乳香、沒藥、丹皮、歸鬚、牡蠣粉、澤蘭。有氣逆嘔涎,由脅攻胃者,用酸泄和肝。

白話文:

  1. 如果有鬱熱脹痛,應該用苦辛瀉降法。川楝子、黃連、山梔、鬱金、降香末。

  2. 如果是因為生氣勞累,導致氣血都受損,肝絡阻塞不通,宜用辛溫通絡法。旋覆花湯加歸鬚、小茴、新絳、延胡、青蔥管。

  3. 如果有痞積攻痛,應該用辛散通瘀法。桃仁、鯪鯉甲、乳香、沒藥、丹皮、歸鬚、牡蠣粉、澤蘭。

  4. 如果有氣逆嘔涎,由脅攻胃,用酸泄法和肝。

木瓜、白芍、金橘皮、棗仁、橘葉、代赭石。按《內經》治肝,不外甘緩、辛散、酸瀉三法。凡脅痛,藥忌剛燥,以肝為剛臟,必以柔濟之,乃安也。

白話文:

木瓜、白芍、金橘皮、棗仁、橘葉、代赭石。根據《內經》記載,治療肝臟病變的方法,不外乎是甘甜緩和、辛辣疏散、酸性瀉下的這三種方法。凡是發生脅痛的,藥物應該避免剛烈燥熱,因為肝臟是屬於剛強的臟器,一定要用柔和的方法來調治,才能使它安寧。

丹溪曰:肝苦急,是木氣有餘,急食辛以散之。用川芎、青皮、醋炒。又曰,肝火盛,兩脅痛,不得伸舒。先以琥珀膏貼患處,以薑湯下當歸龍薈丸,最妙。咳引脅痛,宜舒肝氣。用青皮、枳殼、香附、白芥子之類。兩脅走痛,控涎丹。

白話文:

丹溪說:肝屬苦味而且性情急躁,說明肝氣過盛,應吃辛味食物來散發。使用川芎、青皮、醋炒著吃。又說,肝火旺盛,兩脅疼痛,身體不能伸展。先用琥珀膏貼在患處,用薑湯送下當歸龍薈丸,最有效。咳嗽引發脅痛的,應該舒緩肝氣。使用青皮、枳殼、香附、白芥子之類的藥物。兩脅遊走疼痛的,使用控涎丹。

《正傳》曰:凡脅痛,皆肝木有餘。小柴胡湯加川芎、青皮、芍藥、龍膽草,甚者加青黛、麝香。凡性急多怒之人,常患腹脅痛。小柴胡湯加川芎、青皮、白芍,下龍薈丸甚效。

白話文:

《正傳》說:凡是肋骨疼痛,都是肝木旺盛。小柴胡湯加川芎、青皮、芍藥、龍膽草,嚴重的再加青黛、麝香。凡性情急躁容易生氣的人,經常會得肋骨疼痛。小柴胡湯加上川芎、青皮、白芍,再吃龍薈丸,效果很好。

《入門》曰:肝熱鬱,則脅必痛,發寒熱,脅痛似有積塊,必是飲食太飽,勞力所致。當歸龍薈丸。肝氣實,脅痛者,煩燥不安臥,小柴胡湯加川芎、白芍、當歸、青皮、龍膽草。肝氣虛,脅痛者,悠悠不止,耳目䀮䀮善恐,四物湯加柴胡、青皮。

白話文:

《入門》中說:肝臟熱鬱結,則脇肋必定會疼痛,發冷發熱,脇肋疼痛像是積聚了腫塊,這一定是由於飲食過飽、勞累所導致。服用當歸龍薈丸就能治療。肝氣實證,出現脇肋疼痛,煩躁、不安定、難以入睡,服用小柴胡湯,並加川芎、白芍、當歸、青皮、龍膽草。肝氣虛證,出現脇肋疼痛,疼痛連續不斷,耳目昏沉,容易恐懼不安,服用四物湯,並加柴胡、青皮。

《醫鑑》曰:脅痛必用青皮醋炒,煎服,末服並效。以青皮乃肝膽二經藥,多怒,脅有鬱積,宜此解之。若二經氣血不足,當先補血,少用青皮。

白話文:

《醫鑑》中記載:患有脅痛的人必須使用炒過醋的柑橘皮,煎服或末服皆有效。因為柑橘皮是肝膽兩經的藥材,如有肝膽累積熱氣的人,宜用此方治療。若肝膽兩經氣血不足,應先補血,並減少使用柑橘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