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六 (18)
卷之六 (18)
1. 心痛脈候
心脈微急為痛,短而數或澀,皆心痛。浮大弦長者死,沉細者生。胃脈微滑為痰飲,滑實為宿食。沉緊為冷積、沉澀為氣滯。數為火,弦澀或芤為死血,忽大忽小為蟲,痛甚脈必伏。心痛在寸,腹痛在關,下痛在尺。
白話文:
-
心臟脈搏微弱且急促,伴有疼痛,短促而頻繁或阻塞,都屬於心痛。浮脈、大脈、弦脈或長脈的人會死亡,沉脈、細脈的人會活下去。
-
胃脈微弱且滑動,代表有痰飲。滑脈且實代表宿食。沉脈且緊代表有寒冷積聚,沉脈且澀代表有氣滯。
-
快速的脈搏代表火,弦脈或澀脈或芤脈代表死血,脈搏忽大忽小代表有蟲子,疼痛劇烈時脈搏必定會隱藏。
-
心痛在寸脈上,腹痛在關脈上,下半身疼痛在尺脈上。
2. 附方
〔通治〕,必應散,延胡,香附,艾灰,歸身,砂仁,生薑
白話文:
通用處方:
必應散:延胡索、香附、艾葉灰、黨參、砂仁、生薑。
〔腎心痛〕,神保丸,全蠍(七個),巴霜(十粒),木香,胡椒(各二錢半),辰砂為衣,薑湯下。
白話文:
〔腎心疼痛〕,神保丸,全蠍(七個),巴術(十個),木香,胡椒(各二錢半),以辰砂做外衣,用薑湯送下。
〔胃心痛〕,草蔻丸,枳殼(二個),草蔻(煨),白朮(各一兩),麥芽,神麯,半夏(各五錢),乾薑,青,陳(各二錢),炒鹽(五分)
白話文:
〔胃痛、心痛〕
藥方:草蔻丸,枳殼(兩個),草蔻(烘焙過的),白朮(各一兩),麥芽,神曲,半夏(各五錢),乾薑,青皮,陳皮(各二錢),炒鹽(五分)
〔同上〕,清熱解鬱湯,山梔(錢半),枳,芎,香附(各一錢),黃連,蒼朮(各七分),陳皮,薑炭,炙草(各五分),薑(三片)
〔脾心痛〕,訶子肉湯,見四卷痢。
白話文:
清熱解鬱湯:
- 山梔(半錢)
- 枳實(一錢)
- 芎藭(一錢)
- 香附(一錢)
- 黃連(七分)
- 蒼朮(七分)
- 陳皮(五分)
- 薑炭(五分)
- 炙草(五分)
- 生薑(三片)
脾心痛
方:訶子肉湯,見第四卷痢疾。
〔同上〕,復元通氣湯,白醜(二兩),炙甲片,茴香(炒。各一兩五錢),陳皮,延胡,炙草(各一兩),木香(五錢),為末,每服二錢,薑湯下。
白話文:
以上的方法還不行,可以用復元通氣湯來治癒。藥方是:白醜(二兩)、炙甲片、茴香(炒。各一兩五錢)、陳皮、延胡、炙草(各一兩)、木香(五錢)。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湯送服。
〔肝心痛〕,金鈴子散,見三卷郁。
〔肺心痛〕,七氣湯,見二卷咳嗽。
〔寒厥〕,朮附湯,朮,附,草
白話文:
肝心痛 金鈴子散(見《鬱証三卷》)
肺心痛 七氣湯(見《咳嗽二卷》)
寒厥 朮附湯(術、附子、草)
〔熱厥〕,清郁湯,陳,夏,苓,曲,連,梔,蒼朮,香附(各一錢),川芎(六分),炮薑(五分),炙草(三分),薑(三片)
〔心疝〕,五苓散,見一卷溫。
白話文:
【熱厥】,清鬱湯,陳(皮)、夏(枯草)、茯苓、麥曲、連翹、梔子、蒼朮、香附(各一錢),川芎(六分),炮薑(五分),炙草(三分),生薑(三片)。
心痛,見五苓散,(載於)第一卷溫病篇。
〔通治〕,九痛丸,附子(三兩),茱萸,人參,炮薑,巴霜(各一兩),狼毒(五錢),蜜丸桐子大,溫酒下三五丸。
〔飲痛〕,胃苓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通用治療〕,九痛丸,附子(三兩),茱萸,人參,炮薑,巴霜(各一兩),狼毒(五錢),用蜂蜜丸成桐子般大小,用溫酒送服三到五丸。
飲痛
胃苓湯(見正中風論,卷一)
〔飲痛〕,小胃丹,芫花,甘遂,大戟,大黃,黃柏,以白朮煎膏和丸。
白話文:
「飲痛」,也就是胃痛。需要治療時,可以用小胃丹、芫花、甘遂、大戟、大黃、黃柏等藥材,以白朮煎熬成膏後和成丸劑。
〔食痛〕,青皮丸,青皮,山楂,神麯,麥芽,草果
白話文:
(食物引起的疼痛)服用青皮丸,青皮、山楂、神曲、麥芽、草果
〔溫散〕,桂枝七氣湯,七氣湯見二卷咳嗽,此加桂,芍,參,陳,草
〔虛寒〕,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腎寒〕,加減五積散,見一卷濕。
白話文:
【溫散】 桂枝七氣湯:詳細內容請見第二卷「咳嗽」章節。在此方劑中,再加入桂枝、芍藥、紅參、陳皮、草果。
【虛寒】 歸脾湯:詳細內容請見第二卷「勞瘵」章節。
【腎寒】 加減五積散:詳細內容請見第一卷「濕」章節。
〔血澀〕,神效散,青,陳,枳,曲,桂,芍,草,芷,木香,麥芽,三稜,蓬朮,延胡,補骨脂(各七分),丁香,畢澄茄(各三分),薑,棗
白話文:
【血澀】,神效散,青皮、陳皮、枳殼、曲柴胡、桂皮、芍藥、白芷、木香、麥芽、三稜、蓬朮、延胡索、補骨脂(各七分),丁香、畢澄茄(各三分),生薑、大棗
〔火痛〕,清中湯,連,梔,陳,苓,夏,草,草蔻,薑
〔氣痛〕,沉香降氣散,見三卷郁。
〔有痰〕,二陳湯,見一卷中風。
〔中虛〕,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補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火痛
清中湯:連翹、梔子、陳皮、茯苓、夏枯草、草蔻、生薑
氣痛
沉香降氣散:見《郁李三卷》
有痰
二陳湯:見《中風一卷》
中虛
理中湯:見《中風一卷》
補虛
六君子湯:見《中風一卷》
〔血痛〕,手拈散,延胡(醋炙),五靈脂(醋炒),草蔻,沒藥,每服三錢,酒下。
白話文:
【血痛】,用手指捏取散藥,延胡索(以醋炙過),五靈脂(以醋炒過),草蔻,沒藥,每次服用三錢,以酒送服。
〔血痛〕,四物湯,見一卷中風。
〔悸痛〕,辰砂妙香散,見四卷健忘。
白話文:
脹痛
- 四物湯:見第一卷,中風篇
心悸
- 硃砂妙香散:見第四卷,健忘篇
〔悸痛〕,加味七氣湯,七氣湯加,遠志,炙草(各五分),茯神,菖蒲(各錢半),薑,棗
白話文:
【心悸疼痛】,服用加味七氣湯,在七氣湯中加入遠志、炙草(各五分),茯神、菖蒲(各錢半),生薑、大棗。
〔蟲痛〕,翦紅丸,莪朮,三稜,雄黃,木香,檳榔,乾漆,陳皮,大黃,貫仲,糊丸,米湯下。
白話文:
【蟲痛】,用翦紅丸、莪朮、三稜、雄黃、木香、檳榔、乾漆、陳皮、大黃、貫仲等藥材研成細末,糊丸,米湯送服。
〔蛔痛〕,烏梅丸,見三卷嘔吐。
〔蛔痛〕,妙應丸,見三卷積聚。
〔疰痛〕,蘇合香丸,見一卷中風。
〔和胃〕,小建中湯,見二卷衄血,去黃耆。
〔寒嘔〕,大建中湯,見三卷積聚。
白話文:
蛔痛
烏梅丸(用方參照《外臺祕要》第三卷《嘔吐》)
蛔痛
妙應丸(用方參照《濟生拔萃》第三卷《積聚》)
疰痛
蘇合香丸(用方參照《外臺祕要》第一卷《中風》)
和胃
小建中湯(用方參照《千金要方》第二卷《衄血》,除去黃耆)
寒嘔
大建中湯(用方參照《千金要方》第三卷《積聚》)
〔氣虛〕,參朮湯,參,朮,薑,陳,草,豆蔻,砂仁,丁香(各一錢),薑(三片),或加炒蚌粉二錢尤妙。
白話文:
氣虛:
參朮湯:
- 人蔘、白朮、生薑、陳皮、草豆蔻、砂仁、丁香(各一錢)
- 生薑(三片)
- 可加炒過的蚌粉二錢效果更好
〔氣實〕,梔萸丸,山梔(一兩半),吳萸,香附(各二錢五分),生薑湯下。
白話文:
[氣實],梔萸丸,山梔子(一兩半),吳茱萸,香附(各二錢五分),用生薑湯送服。
〔心癰〕,涼血飲,荊,芷,地,麥冬,芍,梔,翹,草,木通,瞿麥,薄荷,花粉,車前子(各八分),燈心(十條),竹葉(二十片)
白話文:
「心癰」之涼血飲,用荊介、芷草、生地黃 、麥冬、芍藥、梔子、翹鬚草、木通、瞿麥、薄荷、花粉、車前子(各八分),燈心(十條),竹葉(二十片)等材料製成。
〔溺澀〕,清心散,地,芍,麥冬,草,遠志,赤苓,知母(各一錢),薑(三片),棗(二枚),加黃連尤妙。
〔便澀〕,涼膈散,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溺澀】,清心散,生地黃、白芍、麥冬、天花粉、遠志、茯苓、知母(各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二枚),若加上黃連更好。
便祕,〔涼膈散〕,載於《醫方類聚》卷一中風篇。
〔便秘〕,內固清心散,白蔻,人參,硃砂,赤苓,雄黃,綠豆,朴硝,甘草,皂角(各一錢),冰片,麝香(各一分),每服一錢。
白話文:
【便祕】內固清心散:
白蔻、人參、硃砂、赤苓、雄黃、綠豆、朴硝、甘草、皁角(各一錢)
冰片、麝香(各一分)
每服一錢。
〔心胃痛〕,倉猝散,山梔(連皮炒,四十九枚),大附子(一個,炮去皮臍),為末,每三錢水一盞,酒半盞煎七分,入鹽少許服,加川芎尤妙。
白話文:
【心胃疼痛】,服用倉猝散,倉猝散的製作方法是用四十九顆連皮炒過的山梔子,一個炮製後去除皮臍的大附子,將它們研磨成細末。每次用三錢藥末,加一湯匙水,半湯匙酒煎至藥液剩七分,加少許鹽服用,如果再加川芎則效果更好。
〔心痛〕,愈痛散,五靈脂,延胡,蓬朮,良薑,當歸,等分為末,每二錢,醋湯調下。
白話文:
【心痛】,疼痛加劇時服用愈痛散。處方:五靈脂,延胡,蓬朮,良薑,當歸,各等份研成細末,每次二錢,用醋湯送服。
〔通治〕,心頭痛方,烏梅(三個),元棗(三個),杏仁(七個),麝香(一字)搗如泥,黃酒一杯煎,溫服。
白話文:
(通治) 心痛頭痛方:烏梅(三個),元棗(三個),杏仁(七個),麝香(少許),搗成泥,再加入一杯黃酒煎至一定濃度,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