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附方
〔寒滯〕,丁香散,丁香,柿蒂(各一錢),青皮,陳皮,炙草,良薑(各五分),
〔消痰〕,二陳湯,夏,陳,苓,草,姜,加丁香,名丁香二陳湯。
〔寒呃〕,橘皮乾薑湯,橘皮,通草(各錢半),參,桂(各一錢),乾薑,炙草(各五分),
〔火呃〕,安胃飲,見本卷脾胃。
〔熱呃〕,橘皮竹茹湯,見本卷嘔吐。
〔氣逆〕,旋覆代赭湯,見本卷嘔吐。
〔肝火〕,左金湯,黃連,吳萸
〔食滯〕,養胃湯,藿,樸,苓,夏(各一錢半),肉果,人參,白朮,陳皮(各一錢),丁香,砂仁,蔻仁,沉香(各七分),麥芽,神麯,甘草(各一錢),川附(三分),
〔消食〕,大和中飲,見本卷飲食。
〔少陽〕,小柴胡湯,見一卷溫。
〔少陽〕,柴陳煎,即二陳湯加柴胡。
〔陽明〕,白虎湯,見一卷中風。
〔胃火〕,竹葉石膏湯,見一卷傷風。
〔補脾〕,大補元煎,見一卷中風。
〔補腎〕,右歸飲,見二卷虛損。
〔氣滯〕,丁香柿蒂散,丁香,柿蒂,良薑,參,夏,陳,苓,草
〔虛寒〕,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胃寒〕,溫胃飲,見一卷中風。
〔陽虛〕,歸氣飲,熟地(三錢),茯苓,扁豆(各三錢),藿香(錢半),炮姜,丁香,陳皮(各一錢),炙草(八分),
〔陰陽〕,理陰煎,見二卷咳嗽。
〔陰虛〕,大補陰丸,見一卷火。
〔瀉熱〕,滋腎丸,見一卷火。
〔產後〕,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
〔感寒〕,羌活附子湯,羌活,附子,炮姜(各一錢),茴香(八分),丁香(五分),
〔死血〕,越鞠丸,見本卷諸氣。
白話文:
附方
寒邪停滯:用丁香散,包含丁香、柿蒂各一錢,青皮、陳皮、炙甘草、良薑各五分。
消除痰液:用二陳湯,包含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薑,再加入丁香,稱為丁香二陳湯。
寒性呃逆:用橘皮乾薑湯,包含橘皮、通草各一錢半,人參、桂枝各一錢,乾薑、炙甘草各五分。
火熱呃逆:用安胃飲,詳細內容請參閱本卷脾胃章節。
熱性呃逆:用橘皮竹茹湯,詳細內容請參閱本卷嘔吐章節。
氣機上逆:用旋覆代赭湯,詳細內容請參閱本卷嘔吐章節。
肝火:用左金湯,包含黃連、吳茱萸。
食物積滯:用養胃湯,包含藿香、厚朴、茯苓、半夏各一錢半,肉豆蔻、人參、白朮、陳皮各一錢,丁香、砂仁、豆蔻仁、沉香各七分,麥芽、神麴、甘草各一錢,川附子三分。
幫助消化:用大和中飲,詳細內容請參閱本卷飲食章節。
少陽病:用小柴胡湯,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一卷溫病章節。
少陽病:用柴陳煎,也就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入柴胡。
陽明病:用白虎湯,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章節。
胃火:用竹葉石膏湯,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一卷傷風章節。
補益脾氣:用大補元煎,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章節。
補益腎氣:用右歸飲,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二卷虛損章節。
氣機鬱滯:用丁香柿蒂散,包含丁香、柿蒂、良薑、人參、半夏、陳皮、茯苓、甘草。
虛寒證:用理中湯,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章節。
胃寒:用溫胃飲,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章節。
陽氣虛弱:用歸氣飲,包含熟地黃三錢,茯苓、扁豆各三錢,藿香一錢半,炮薑、丁香、陳皮各一錢,炙甘草八分。
陰陽失調:用理陰煎,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二卷咳嗽章節。
陰虛證:用大補陰丸,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一卷火證章節。
瀉熱:用滋腎丸,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一卷火證章節。
產後:用四逆湯,包含附子、乾薑、甘草。
感受寒邪:用羌活附子湯,包含羌活、附子、炮薑各一錢,茴香八分,丁香五分。
瘀血:用越鞠丸,詳細內容請參閱本卷諸氣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