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肝氣脈案

本,脅左隱痛,胸間動氣,頭暈肢麻,寐即舌乾似辣,中夜自汗,清晨咳痰,便瀉覺爽。肝陽挾風火上冒,侵犯脾土使然。秋深左關脈弦長牢實,醫謂金弱木強,非時脈見,來春木必侮土,膈逆司憂,遂用滋腎鎮肝,數十劑脈症未退。更醫進胃愛丸,服後痰較少而泄氣多,且皆健脾藥,不能制肝陽,歷冬並右脈亦弦勁,胸脘引痛。予謂前症自是肝陽肆橫,但肝為剛臟,不任剋制,專用滋清,恐又致痛為脹。

若仿《內經》治肝以酸瀉之法,自然柔伏矣。因用白芍、木瓜、烏梅、萸肉、五味、金橘、棗仁等,加牡蠣(醋煅)、橘絡、木香、茯神、芝麻、小麥、桑枝膏為丸。服後左關漸軟,不見弦長矣。且示以靜攝戒怒節勞,右脈亦和,諸症漸除。

王,高年胸脅氣阻痛,脈虛弦。用苦鹹酸以泄降。厚朴(薑汁製,五分)、枳殼、旋覆花(各錢半)、牡蠣粉(醋煅,二錢)、白芍(炒,三錢)、木瓜(八分)、降香末(二錢)。三服肝逆已平,尚未嗜食,用甘涼以調胃陰。石斛(二錢)、麥冬(錢半)、甘草(五分)、茯苓、白芍、當歸(各二錢)、小麥(一撮)、紅棗(五枚)。五服全安。

沈氏,寒熱食減,厥氣攻注,痛連胸背,脈弦,左浮大。服平肝鎮逆之劑,攻注稍緩,宿有脹症,曾用通腑法獲痊。今懼其壅而成脹,兼用通鎮,庶幾善後之防。白雲苓(二錢)、鬱金、厚朴(各六分)、砂仁、烏藥(各八分)、蘇梗、枳殼(汁,各錢半)、代赭石、石決明(各二錢),金器同煎,三五服愈。

何氏,肝鬱失暢,循經則頭項作脹,乘脾則痰濁化酸,入絡則肌肉刺痛,腋下零濕,經信愆期,左關沉弦。治在疏肝,佐以滲濕。厚朴、香附、鬱金、白芍、茯苓、金橘皮、山梔、鉤藤、當歸鬚。三四服諸症減,自述平昔腸鳴,必傾瀉乃爽。亦木氣乘土之咎,且肥人慮虛其陽。前方去鬱金、山梔、加製半夏、炒白朮、薏米、炙草。經亦調。

蔡,小腹氣上衝膈,食下嘔吐,寒熱,便瀉,溺痛。病久脈弦左虛,乃厥陰濁逆為吐,攻腸為瀉。治在泄濁安胃。吳萸(泡)、川楝子(酒蒸)、小茴香(酒炒)、茯苓、車前子、橘核、白芍(俱炒)、生薑、半夏曲。數服諸症退,去吳萸、川楝子、車前子、生薑,加砂仁、炮薑、廣皮。服愈。

束氏,經阻疑孕,胸痞嘔酸,寒熱脛冷,食減便難,兩部沉弦。乃氣逆濁踞,非惡阻病,宜和肝泄濁。吳萸、香附(鹽水炒)、茯苓、厚朴、半夏(俱薑汁炒)、橘白、蘇梗、枳殼、煨姜。三服前症漸平。

張,當春脈弦,肝木乘土,噫氣,大便艱少,常欲入廁,皆肝氣忽升忽降致之。青皮、旋覆花、降香、白芍、牡蠣、炙草、當歸、半夏(薑汁製)。二服噫氣平,大便不結,惟睪丸注痛,加橘核(酒炒)。服全瘳。

白話文:

肝氣脈案

這個病人,左邊肋骨下方隱隱作痛,胸口有氣在竄動,頭暈、肢體麻木,睡覺時嘴巴會乾得像被辣椒刺激,半夜會自己流汗,早上起床會咳嗽有痰,大便稀但拉完感覺舒暢。這是因為肝陽帶著風火往上衝,侵犯到脾土的緣故。秋天時,把脈發現左手的脈象弦長而有力,醫生說是金氣虛弱而木氣過旺,這種脈象不應該現在出現,預言明年春天木氣一定會反過來欺負脾土,導致腸胃不順,讓人擔心。所以用了滋養腎陰、鎮攝肝陽的藥,但吃了幾十劑脈象和症狀都沒改善。

後來換了一個醫生,用健脾胃的藥丸,吃了之後痰確實比較少,但放屁很多,而且都是健脾的藥,沒辦法抑制肝陽,到了冬天右手脈也變得弦勁有力,胸口和胃脘都感到疼痛。我認為之前的症狀是肝陽過度亢奮造成的,但肝是剛強的臟器,不能過度壓制,只用滋養清潤的藥,恐怕反而會造成疼痛變成脹痛。

如果按照《內經》用酸味來瀉肝的方法,自然就能讓肝氣柔和順服。所以我用了白芍、木瓜、烏梅、山茱萸、五味子、金橘、棗仁等藥,加上醋煅的牡蠣、橘絡、木香、茯神、芝麻、小麥、桑枝膏做成藥丸。吃藥後,左手的脈象漸漸變得柔軟,不再弦長有力了。同時也告訴病人要靜心養神,戒怒,注意休息,右手的脈象也變得平和,各種症狀也逐漸消失。

王老先生,年紀大了,胸口和肋骨之間感到氣滯疼痛,把脈發現脈象虛弱而弦。用苦味、鹹味和酸味的藥來疏通降泄。用了厚朴(薑汁製過)、枳殼、旋覆花、醋煅的牡蠣粉、炒白芍、木瓜、降香末。吃了三服藥,肝氣上逆的情況就平息了,但還沒什麼食慾,所以改用甘涼的藥來調理胃陰。用了石斛、麥冬、甘草、茯苓、白芍、當歸、小麥、紅棗。吃了五服藥就完全康復了。

沈先生,時而發冷發熱,食慾下降,有氣上衝,疼痛連到胸背,把脈發現脈象弦,左手的脈象浮而大。吃了平肝鎮逆的藥,氣上衝的症狀稍稍緩解,之前有過腹脹,用過通大便的方法才好轉。現在擔心會再堵塞變成腹脹,所以用疏通和鎮攝的藥一起用,希望可以預防病情惡化。用了白茯苓、鬱金、厚朴、砂仁、烏藥、蘇梗、枳殼、代赭石、石決明,用金屬器皿一起煎煮,吃了三五服藥就好了。

何女士,肝氣鬱結不順暢,沿著經絡就會感到頭部和頸部脹痛,影響到脾胃就會產生痰濁、化成酸水,進入經絡就會造成肌肉刺痛,腋下濕漉漉的,月經也不規律,把脈發現左手脈沉而弦。治療重點在於疏肝,同時輔以滲濕。用了厚朴、香附、鬱金、白芍、茯苓、金橘皮、山梔子、鉤藤、當歸鬚。吃了三四服藥,各種症狀都減輕了,自己說以前常常腸鳴,一定要拉肚子才覺得舒服。這也是木氣欺負脾土造成的,而且肥胖的人要考慮到會虛耗陽氣。所以之前的藥方去掉鬱金和山梔子,加上製過的半夏、炒過的白朮、薏米、炙甘草。月經也恢復正常了。

蔡先生,小腹有氣向上衝到胸膈,吃東西就吐,時而發冷發熱,拉肚子,小便疼痛。病了很久,把脈發現脈弦,左手脈虛弱,這是厥陰的濁氣上逆造成嘔吐,攻到腸道就造成腹瀉。治療重點在於疏泄濁氣、安定脾胃。用了泡過的吳茱萸、酒蒸過的川楝子、酒炒過的小茴香、茯苓、車前子、橘核、炒過的白芍、生薑、半夏曲。吃了幾服藥各種症狀都退了,之後去掉吳茱萸、川楝子、車前子、生薑,加上砂仁、炮薑、廣陳皮。吃藥後病就好了。

束女士,月經沒來,懷疑是懷孕了,但胸口悶脹、嘔吐酸水、時而發冷發熱、小腿冰冷、食慾下降、大便困難,兩手的脈象都沉而弦。這是因為氣逆、濁氣淤積,不是妊娠反應,應該調和肝氣、疏泄濁氣。用了吳茱萸、鹽水炒過的香附、茯苓、厚朴、薑汁炒過的半夏、橘白、蘇梗、枳殼、煨姜。吃了三服藥,之前的症狀就逐漸平息了。

張先生,春天時把脈發現脈象弦,這是肝木欺負脾土,會打嗝、大便乾硬、常常想上廁所,這些都是肝氣時上時下造成的。用了青皮、旋覆花、降香、白芍、牡蠣、炙甘草、當歸、薑汁製過的半夏。吃了兩服藥,打嗝的情況就平了,大便也不乾硬了,只有睪丸疼痛,所以加上酒炒過的橘核。吃藥後病就好了。

丁先生,精神受損思慮過度就會肌肉消瘦,精神受到憂愁就會肢體無力。年紀大了,因為憂愁思慮過度,損傷肝脾,導致右邊肋骨疼痛,疼痛向上到胸口、背部,沒辦法平躺,呼吸急促、津液耗損、食慾下降、大便困難。這是因為肝胃不和,腸胃的氣機不能下降,導致耳鳴、肢體麻木、身體消瘦、把脈發現脈弦,風氣內動、陽氣上升,脂肉消瘦,有暈倒的危險。香岩說肝是剛強的臟器,忌用剛烈的藥。仲景的理論說肝病要從治療脾胃入手,用酸味疏泄、通降的藥是有道理的。

用了白芍、木瓜、牡蠣、金橘皮、蘇子、蔞仁、杏仁、當歸鬚、枳殼,再吃藥效果還不錯。但這個病是從情緒上來的,應該要開心一點,好好調理心情,不應該完全依賴藥物。

陳先生,肋骨脹痛、胸痛、嘔吐,這是肝氣上升,陽明經首當其衝,一定會造成胃脘不適,導致津液外溢。把脈發現左手脈遲緩而虛弱,右手脈弦而小,之前有陰瘧的舊疾還沒好。治療重點在於健脾胃、調和肝氣,防止瘧疾發作。用了白芍、茯苓、製過的厚朴、製過的半夏、橘白、枳殼、砂仁(連殼)、烏梅、煨姜。吃了幾服藥,脹痛就好像消失了,陰瘧也好了。

於先生,先是吞酸,接著胸口和肋骨之間感到悶脹,吃完東西一定會吐,病因是肝氣鬱結不順暢,時間長了就變成木氣欺負脾土,水濁之氣不能下降,一定會小便減少、大便乾硬,肝氣反過來侵犯胃了。治療重點在於用苦味藥來降逆,用辛味藥來疏泄濁氣。用了製過的厚朴、吳茱萸、乾薑、炒過並研碎的蘇子、枳殼、降香末、半夏曲、茯苓、椒目。吃了幾服藥就漸漸好了。

潘先生,少腹是足厥陰肝經的區域,那邊疼痛不止,拉出的東西黏膩像魚腦,而且嘔吐出很多紫黑色的血,接著又吐出鮮紅色的血,晚上煩躁睡不著,腳冰冷,把脈發現左手脈虛弱而弦,右手脈虛弱而小。這是因為脾土受到肝木的欺負,一定是因為吃東西後導致肝氣鬱結,厥陰肝經侵犯中下焦,清氣和濁氣互相損傷,所以嘔吐和腹瀉都很嚴重,節氣交替時,風陽之氣突然襲來,用藥要避免剛燥,應該用柔肝、熄風、緩和疼痛的藥。用了水煨的阿膠、白芍、木香、鹽水炒過的小茴香、醋炒過的香附、酒炒過的延胡索、茯神。

吃了一服藥,血就止住了,疼痛和腹瀉也大大減輕,腳也暖和了。再加炮薑、黑山楂肉服用,症狀就完全平息了。改用潞黨參、茯苓、白芍、山藥、炙甘草、砂仁、訶子肉、粳米、紅棗,調理脾胃後食慾就好了。但是因為嘔吐和腹瀉傷到陰液,精神還沒恢復,因為一些事情心情不好,又開始發冷發熱、煩躁疼痛,按摩一下會稍微好一點,這是因為營衛之氣的運行不太順暢了。而且還會咳嗽喘息、痰是灰色的,這是腎氣虛弱、氣不足導致不能納氣的表現,一定要補中氣讓營衛之氣調和,補腎氣才能讓喘息咳嗽停止。

用了潞黨參、炙黃耆、當歸身、炙甘草、茯神、五味子、山藥、骨脂、核桃肉、沙苑子。慢慢調理身體就逐漸康復了。

從侄兒,左邊乳房下方有一股氣往上升,熱痛到脖子,這明顯是肝陽鬱積太久造成的。正好遇到夏天濕熱,每年都會發作,根本原因是因為心情不好、肝氣長期不順暢,經絡裡的痰氣堵塞,導致肺和胃的升降功能失常。會胸悶打嗝、吞酸水,大便時而稀溏時而乾硬,把脈發現脈沉澀。模仿丹溪的越鞠丸。用了山梔子、川芎、神麯、醋炒過的香附、蔞仁、旋覆花、杏仁、貝母、枳殼。煎藥服用後就會好轉。

嚴先生,中年人,有氣從肋骨下方橫衝到胃脘,嘔吐帶血,一年多都沒好。最近食慾下降、精神萎靡,服用燕窩湯後反而腹脹,兩手的脈象虛弱而緩,口中吐出冷涎。這是因為肝的濁氣淤積,時間久了進入經絡導致腹滿,應該用辛溫的藥來疏泄濁氣。用了鹽水炒過的吳茱萸、薑汁製過的半夏、廣陳皮、酒焙過的延胡索、薑製過的厚朴、茯苓、降香末、當歸鬚。吃了兩服藥,冷涎、疼痛、腹脹都停止了。但因為陽氣衰弱、小腿冰冷,應該用溫陽的藥,所以去掉吳茱萸,加上桂枝、炮薑、煨過的草果等。吃了三劑藥食慾就恢復了。

吳先生,冬天剛開始時,因為腹瀉後造成腹脹,這是因為體內虛寒導致腹部脹滿,把脈發現脈虛弱、食慾下降。治療重點在於先用溫陽疏通的藥。用了益智仁、炮薑、潞黨參、茯苓、製半夏、縮砂殼、廣陳皮、陳年粳米煎湯喝。吃了幾劑藥效果還不錯。晚餐時稍微消化不良,加上炒過的神麯和雞內金,腹脹就減輕了。冬天時因為心情不好傷到肝氣,導致肋腹脹痛,時而發冷發熱,把脈發現脈細而數。所以改用白芍、當歸、潞黨參、蘇梗、新鮮的橘子葉、縮砂殼、鬱金汁,調理肝胃,疼痛減緩就停止用藥了。

春天時,胃脘疼痛、嘔吐白色泡沫,這是肝邪侵犯脾胃,胃氣不能下降就會腹脹,肝陽上升就會嘔吐疼痛,因為肝是剛強的臟器,應該用柔和的藥來軟化它,用甘味的藥來緩解它。而且肝陰已經虧虛很久了,一遇到事情就容易生氣,脾的元氣也沒恢復,病首先從肌肉消瘦開始。庸醫竟然用赭石這種重鎮的藥,用桂心這種剛烈的藥來抑制肝氣,用炒過的白朮壅塞氣機,還加上蒺藜、青皮來疏肝伐肝,病人一吃藥就煩躁大痛,再吃一劑就感覺肋骨像被刀割一樣,腹部絞痛到快要死掉。我聽說後,開了甘潤柔和的藥方,用了阿膠、雞蛋黃、白芍、甘草、棗仁、當歸、飴糖等。

寄了藥方過去,藥還沒送到,病人就過世了。記錄這件事,是要給那些用剛烈藥治療剛強肝氣,和那些喜歡說平肝的人做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