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9)
卷之一 (9)
1. 溫症脈候
溫病脈,多在肉分,不甚浮,右脈倍於左,熱氣佛郁在裡故也。劉復真曰:寒病傳經,故脈日變;溫熱不傳經,故不變。寒病浮洪有力易治,芤細無力難治,無脈不治。溫熱不然,溫有一二部無脈者,有三四部無脈者,被火所逼而伏,非絕無也,於病無妨。照經用辛寒,火散脈起,病愈矣。
白話文:
溫病的脈象,多半在肉分層次,脈象並不太浮,右手脈比左手脈強,這是因為人體內部熱氣鬱結的緣故。劉復真說:寒性疾病沿著經絡傳播,所以脈象一天一變;溫熱疾病不沿著經絡傳播,所以脈象不會改變。寒性疾病脈象浮大而有力比較容易治,脈象細小而無力則難以醫治,沒有脈象就無法醫治。溫熱疾病則不然,溫熱疾病患者有的有一兩部脈象消失,有的有三四部脈象消失,這是因為火氣壓迫所導致的脈象隱伏,並不是完全沒有脈象,這對病情沒有妨礙。按照經絡理論使用辛寒性質的藥物,火氣消散脈象就顯現出來,疾病就會痊癒了。
蓋溫病發在二三經,始終在此,更不遞傳他經,其一二經或洪數,他經弱且伏,依經調之,伏者起,洪者平,自愈。
白話文:
一般溫病的病情都發生在陽明、少陽、太陰三經,而且始終停留在這些經絡上,並不會傳遞到其他經絡。在三經之中,可能會有一、二經的病情很嚴重,而其他經絡的病情則比較輕微或隱伏不顯。依據這些經絡的病情來進行調整治療,那麼隱伏的病情就會發作,嚴重的病情就會平復,最後自然就會痊癒。
2. 附方
〔涼解〕,蔥豉湯,蔥白,豆豉,解表熱。又梔豉湯吐虛煩。
梔子,豆豉
白話文:
〔清熱解毒〕,蔥豉湯,蔥白、豆豉,可以解表面熱氣。另外梔豉湯可以止虛煩吐。
梔子 **功效:**清熱瀉火,涼心止血。 **主治:**熱病煩渴,血熱吐衄,小便淋痛,目赤腫痛。
豆豉 **功效:**消食化積,除脹氣,利水消腫。 **主治:**胸悶腹脹,消化不良,水腫,小便不利。
〔徹熱〕,黃芩湯,黃芩,芍藥,甘草,大棗
〔瀉火〕,涼膈散,見前中風。
白話文:
徹熱:黃芩湯
組成:黃芩、芍藥、甘草、大棗。
功用: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主治:溫病初起,壯熱頭痛,身熱汗出,口渴舌紅,脈浮洪。
瀉火
涼膈散 (見前中風條)
〔熱利〕,葛根黃連黃芩湯,葛根,黃連,黃芩,甘草
〔咽痛〕,甘桔湯,甘草,桔梗
白話文:
〔發熱煩渴〕,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葛根三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甘草半兩
咽痛
甘桔湯
成分:甘草、桔梗
〔除煩〕,黃連阿膠湯,黃連,黃芩,芍藥,阿膠,雞蛋黃
白話文:
(消除煩躁)的配方是:黃連、黃芩、芍藥、阿膠、雞蛋黃。
〔生液〕,玉女煎,生石膏,熟地,麥冬,知母,牛膝
白話文:
生津止渴的湯劑,玉女煎,材料有生石膏、熟地、麥冬、知母、牛膝。
〔清心〕,牛黃清心丸,黃連,黃芩,山梔,鬱金,辰砂,西牛黃,此萬氏牛黃清心丸,與醫宗方別出。
〔宣竅〕,至寶丹,見前中風。
白話文:
清心丸,牛黃清心丸,黃連,黃芩,山梔,鬱金,辰砂,西牛黃,這種萬氏牛黃清心丸,與醫宗派的方劑不同。
宣竅
至寶丹
見前中風的治療。
〔痰熱〕,溫膽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名大棗,加竹茹、枳實,名溫膽湯。
白話文:
痰熱引起膽熱,治療方子是溫膽湯,由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大棗組成,加上竹茹、枳實,合稱溫膽湯。
〔攻裡〕,承氣湯,大黃,枳實,芒硝,厚朴,名大承氣湯,去芒硝,名小承氣湯。
白話文:
攻裡:承氣湯,大黃,枳實,芒硝,厚朴,合稱大承氣湯,去除芒硝,則稱為小承氣湯。
〔消痞〕,瀉心湯,湯名有五,若半夏,黃連,黃芩,人參,甘草,乾薑,大棗,名半夏瀉心湯,去熱開痞。
〔散結〕,小陷胸湯,黃連,半夏,栝蔞
白話文:
消痞,瀉心湯,湯名有五,如果是半夏、黃連、黃芩、人參、甘草、乾薑、大棗,那就叫做半夏瀉心湯,可以清熱消痞。
散結
小陷胸湯
藥材:
- 黃連
- 半夏
- 栝蔞
〔風溫〕,葳蕤湯,葛根,白芷,麻黃,羌活,杏仁,甘草,葳蕤,川芎,石膏,木香
〔濕溫〕,蒼朮白虎湯,見前中風。
白話文:
[風溫],可以用葳蕤湯來治療,葳蕤湯的配方如下:
- 葛根
- 白芷
- 麻黃
- 羌活
- 杏仁
- 甘草
- 葳蕤
- 川芎
- 石膏
- 木香
這些藥材可以一起煎煮,服用後可以發汗解表,宣肺止咳,清熱生津。適用於風溫感冒的患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身體疼痛、咳嗽、喉嚨痛、口乾舌燥等。
濕溫
蒼朮白虎湯(見前中風條)
〔冬溫〕,陽旦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名麻黃,加黃芩,名陽旦湯。
白話文:
〔冬季養生〕,在冬至這一天喝陽旦湯,用麻黃、桂枝、杏仁、甘草製成,又叫麻黃湯。加黃芩,就叫做陽旦湯。
〔發斑〕,升麻葛根湯,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加紫草茸。
白話文:
〔發斑〕,服用升麻葛根湯,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再加紫草絨。
〔斑毒〕,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山梔,毒盛加大青。
白話文:
斑毒:用黃連解毒湯治療,方劑組成為: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如果毒性很盛,可以加大青的用量。
〔透斑〕,犀角大青湯,大青,犀角,梔子,香豉
白話文:
透斑(症狀)使用犀角大青湯來治療。
犀角大青湯的組成包含:大青葉、犀角、梔子、香豉。
〔胃熱〕,人參化斑湯,即白虎湯加人參。
白話文:
胃火盛旺:用人參化斑湯,也就是在白虎湯中加入人參。
〔胃傷〕,犀角地黃湯,犀角,生地,赤芍,丹皮
白話文:
胃有損傷:犀角地黃湯。藥物包括:犀角、生地黃、赤芍藥、丹皮。
〔利府〕,導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葉
白話文:
〔利府〕,導赤散:生地黃、木通、甘草尖、竹葉。
〔滋液〕,炙甘草湯,見前中風。
〔保胎〕,四物湯,見前中風。
白話文:
滋液
炙甘草湯,請見「中風」項前的說明。
保胎
四物湯,請見「中風」項前的說明。
〔熱陷〕,小柴胡湯,柴胡,半夏,人參,甘草,黃芩,薑,棗
白話文:
【熱陷】
小柴胡湯,
處方:柴胡、半夏、人參、甘草、黃芩、薑、棗。
作用:這劑藥可治療因熱邪深入體內而引起的疾病。
症狀:
高燒不退、煩躁不安、口渴、噁心嘔吐、腹瀉、小便赤黃、大便乾結、舌紅苔黃或黃膩。
說明: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功效。
半夏:具有化痰止嘔、降逆止咳的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的功效。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的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的功效。
棗:具有補氣養血、益胃健脾的功效。
合用這七種藥物,可以疏肝解鬱、清熱退燒、化痰止嘔、降逆止咳、補氣健脾、益氣生津、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發汗解表、溫中散寒、補氣養血、益胃健脾,從而達到治療暑熱感冒或溫病初期症狀的目的。
〔結胸〕,海蛤散,海蛤,滑石,甘草,芒硝,每服二錢,雞子湯調下。
白話文:
胸悶氣結:用海蛤散,海蛤、滑石、甘草、芒硝,每次服二錢,用雞湯調下。
〔濕溫〕,香薷飲,見前中風。
〔濕溫〕,正氣散,見前中風。
白話文:
〔濕溫〕,〔香薷飲〕,見前中風條目。
〔濕溫〕,〔正氣散〕,見前中風條目。
〔利濕〕,五苓散,豬苓,茯苓,白朮,澤瀉,桂
白話文:
【利濕】,五苓散,豬苓,茯苓,白朮,澤瀉,桂皮。
利濕的代表方劑,是五苓散,它能讓小便通暢,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
五苓散的組成包括豬苓、茯苓、白朮、澤瀉、桂皮。
〔瀉濕〕,天水散,即六一散。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燈心湯調下,加辰砂少許,名益元散。
白話文:
【瀉濕】,天水散,就是六一散。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用燈心湯服用,加入辰砂少許,叫做益元散。
〔溫毒〕,消斑青黛飲,人參,石膏,知母,甘草,青黛,黃連,犀角,元參,山梔,生地,柴胡,苦酒煎。
〔便秘〕,大柴胡湯,柴胡,半夏,黃芩,芍藥,枳實,大黃,薑,棗
白話文:
【溫毒】,消斑青黛飲,用人參、石膏、知母、甘草、青黛、黃連、犀角、元參、山梔、生地、柴胡、苦酒煎煮。
便祕
大柴胡湯(方劑編號:35)
組成:
- 柴胡
- 半夏
- 黃芩
- 芍藥
- 枳實
- 大黃
- 生薑
- 大棗
〔毒壅〕,消毒犀角飲,犀角,牛蒡子(炒研),荊芥穗,防風,甘草,咽痛,加桔梗、薄荷。
〔斑毒〕,大青四物湯,大青(錢半),阿膠,甘草(各一錢),豆豉(百粒)
白話文:
[毒壅],用消毒犀角飲來治療,藥材包括犀角、牛蒡子(炒研)、荊芥穗、防風、甘草。如果出現咽喉疼痛的症狀,可以額外加入桔梗和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