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五 (13)
卷之五 (13)
1. 痛風脈案
房弟,脛膝痛腫,流走不定,筋惕足酸,風濕久痹,都從熱化矣。古謂風從陽受,痹從陰受。始由絡痹失宣,十數年忽止忽發。今秋痛自右移左,行立頗難,陰絡受病。診脈下元先虛,搜理絡邪,宜兼滋化源,為有年陰虛痹症治法。熟地(水煮)、杞子、當歸、牛膝、茯苓、木瓜、威靈仙、桑寄生、玉竹、獨活、杜仲(生)、薏苡、地骨皮同熬膏,以虎脛骨膠收,開水化服,痛止。
族某,水濕與氣互搏,走註上下表里經絡不定。其走注處必略腫,膚熱如芒刺,前自耳項,直下胸鄉,汩汩走腸,別注莖囊;後自背膂,走腰注臀,行髀膝,至右胻,腫重。手按不即起,口燥咽痛,溺少便艱,此濕飲為風氣鼓動,溢於支絡,遊走升降,腸腑郁痹,針刺罔效。治用表裡宣泄。
杏仁、石膏、山梔、赤苓、木通、秦艽、黑豆皮、大腹皮、黃柏(酒炒),二服痹痛減,二便爽。再用宣理行痹。鉤藤、薏苡(各三錢)、山梔、杏仁、車前(各一錢)、茯苓、腹皮、川楝子、桑寄生(各二錢)、牛膝、狗脊、防己(各錢半),四服諸症平。再去牛膝、狗脊、川楝等,加神麯、半夏、椒目以運水濕,而腫退。
張,長夏曆節痛痹,身重肢軟,風濕淫注,血脈失於宣通,治用驅風逐濕,通調血脈。獨活、川烏(制)、當歸、牛膝(蒸)、薑黃、威靈仙、防己、松節、乳香、桑枝尋骨風,水酒各半煎,外用風藥煎湯熏洗而康。
族女,風濕走注,骨節痛痹,四肢筋掣,脈沉,由產後血虛留邪。當歸、木瓜、秦艽、杞子、鉤藤、茯苓、牛膝、薏苡、蠶砂、薑黃、桑枝,外用防風、豨薟、蒼耳子、菖蒲根、蔥、姜煎湯,浴取汗,六七次痛止如常。
白話文:
房先生的弟弟,他的小腿和膝蓋疼痛腫脹,而且疼痛的部位會不固定地到處移動,感覺筋脈抽動,腳底發酸。這是風濕病久了之後,熱邪累積所導致的。古人說,風邪從陽氣而受,痹症從陰氣而受。一開始是經絡阻塞不通,導致痹症,十幾年來時好時壞。今年秋天,疼痛從右邊移到左邊,行走站立都很困難,這是陰經絡生病了。把脈發現他的下焦元氣虛弱,因此治療要疏通經絡中的邪氣,同時也要滋養身體的本源,這是治療多年陰虛痹症的方法。用熟地(用水煮過)、枸杞子、當歸、牛膝、茯苓、木瓜、威靈仙、桑寄生、玉竹、獨活、杜仲(生的)、薏苡仁、地骨皮一起熬成膏,再用虎脛骨熬成的膠收膏,用開水化開服用,疼痛就停止了。
某位族人,水濕之氣和體內氣機互相搏擊,在身體上下表裡各個經絡之間不定地遊走。他遊走的地方一定會稍微腫脹,皮膚發熱就像被針刺一樣。之前從耳朵和脖子開始,往下到胸口,在腸胃裡咕嚕咕嚕地流竄,又跑到陰莖和陰囊;之後從背部脊椎,走到腰部臀部,再到大腿和膝蓋,最後到右小腿,腫脹嚴重。用手按壓腫脹處,不會馬上彈起來,而且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小便量少,大便困難。這是濕氣化成的痰飲被風邪鼓動,溢出到經絡支脈,導致氣機遊走升降不定,腸胃功能受阻不通,針灸治療沒有效果。所以要用表裡兼顧,宣通疏泄的方法來治療。
用杏仁、石膏、山梔子、赤茯苓、木通、秦艽、黑豆皮、大腹皮、黃柏(用酒炒過),服用兩劑後,痹痛就減輕了,大小便也順暢了。再用疏通經絡、運行痹阻的方法來治療。用鉤藤、薏苡仁(各三錢)、山梔子、杏仁、車前子(各一錢)、茯苓、大腹皮、川楝子、桑寄生(各二錢)、牛膝、狗脊、防己(各錢半),服用四劑後,各種症狀都平復了。之後去掉牛膝、狗脊、川楝子等,再加入神麯、半夏、椒目來運化水濕,腫脹就消退了。
張先生,在長夏季節,關節疼痛痹阻,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風濕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治療要用祛風除濕,疏通調和氣血的方法。用獨活、川烏(炮製過的)、當歸、牛膝(蒸過的)、薑黃、威靈仙、防己、松節、乳香、桑枝、尋骨風,用水和酒各半煎煮,再用祛風藥煎湯熏洗患處,病就好了。
某位族中的女子,患有風濕遊走,關節疼痛痹阻,四肢筋脈抽搐,脈象沉弱,這是因為產後血虛,邪氣滯留所致。治療要用當歸、木瓜、秦艽、枸杞子、鉤藤、茯苓、牛膝、薏苡仁、蠶砂、薑黃、桑枝,再外用防風、豨薟、蒼耳子、菖蒲根、蔥、姜煎湯,沐浴並取汗,六七次之後疼痛就和正常人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