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6)

1. 痹症脈候

脈澀又緊,為痹痛。(《脈經》)脈大而澀,為痹,脈急亦為痹。(《玉機》)浮澀而緊,風寒濕三氣皆備。(《脈訣》)肺脈微為肺痹,心脈微為心痹。右寸沉而遲澀,為皮痹。左寸結而不流利,為血痹。右關脈舉按皆無力而澀,為肉痹。左關脈弦緊,浮沉有力,為筋痹。(《醫通》)

白話文:

  1. 脈搏澀又緊,是痺痛的症狀。(《脈經》)

  2. 脈搏大而澀,是痺病的症狀,脈搏急也是痺病的症狀。(《玉機》)

  3. 浮脈澀而緊,是風、寒、濕三種邪氣都存在的症狀。(《脈訣》)

  4. 肺脈微弱是肺痹的症狀,心脈微弱是心痹的症狀。右手寸脈沉而遲澀,是皮膚痺病的症狀。左手寸脈結聚而不流暢,是血痺的症狀。右手關脈舉按都沒有力氣而澀,是肌肉痺病的症狀。左手關脈弦緊,浮沉有力,是筋脈痺病的症狀。(《醫通》)

2. 附方

〔行痹〕,防風湯,見一卷濕。

〔痛痹〕,加減五積散,見一卷濕。

白話文:

行痹

防風湯

參見《一卷濕》

痛痹

加減五積散

參見《一卷濕》

〔著痹〕,川芎茯苓湯,赤苓,桑皮(各錢半),川芎,防風,麻黃,赤芍,當歸(各一錢),陳皮,炙草(各五分),棗(二枚)

〔風濕〕,羌活勝濕湯,見一卷濕。

白話文:

治療風濕痹痛的川芎茯苓湯:

赤苓、桑皮(各半錢)

川芎、防風、麻黃、赤芍、當歸(各一錢)

陳皮、炙草(各五分)

棗(兩顆)

風濕

羌活勝濕湯(見《金匱要略》卷一「濕」)

〔風濕〕,史國公酒,羌活,防風,白朮,當歸,牛膝,萆薢,杜仲,松節,虎脛骨(酥炙),炙鱉甲,蠶砂,秦艽,蒼耳子,杞子,白茄根,各味粗研,絹袋盛浸。此方去鱉甲、蒼耳子,加龜板、蒼朮,名換骨丹。

〔寒濕〕,附子丸,附,薑,芍,苓,參,草,朮,桂

白話文:

【風濕】疼痛的藥方:

成分:

  • 史國公酒
  • 羌活
  • 防風
  • 白朮
  • 當歸
  • 牛膝
  • 萆薢
  • 杜仲
  • 松節
  • 虎脛骨(酥炙)
  • 炙鱉甲
  • 蠶砂
  • 秦艽
  • 蒼耳子
  • 杞子
  • 白茄根

做法:

  1. 將所有藥材粗略研磨成粉末。

  2. 裝入絹袋中,浸泡於藥酒中。

功效:

  • 舒筋活絡:適用於風濕所致的肢體關節疼痛、活動不便等症狀。

備註:

  • 換骨丹:此方去除鱉甲、蒼耳子,加入龜板、蒼朮,另名為換骨丹,具有滋補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

寒濕

附子丸

組成:附子、生薑、白芍藥、茯苓、人參、炙草、白朮、肉桂

〔寒濕〕,苡仁湯,苡仁,歸,芎,薑,桂,羌,獨,防,朮,草,川烏,麻黃

白話文:

【寒濕】,苡仁湯。

配方:苡仁、歸身、川芎、生薑、桂枝、羌活、獨活、防風、蒼朮、草烏、川烏、麻黃。

功能主治:溫陽祛寒、除濕止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方解:苡仁湯是中醫治療寒濕證的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濕痺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等症狀。方中苡仁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濕的作用;歸身、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生薑、桂枝溫陽散寒、祛風除濕;羌活、獨活、防風祛風勝濕、散寒止痛;蒼朮燥濕健脾、祛風止痛;草烏、川烏溫經散寒、止痛;麻黃發汗散寒、利水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溫陽祛寒、除濕止痛之效。

〔寒濕〕,三痹湯,地,芍,歸,芎,參,耆,苓,草,防,獨,杜仲,牛膝,續斷,桂心,細辛,秦艽,薑,棗,水煎。

白話文:

寒濕痹證,三痹湯:生地、芍藥、當歸、川芎、人參、熟地、茯苓、茅根、防風、獨活、杜仲、牛膝、續斷、桂心、細辛、秦艽、生薑、紅棗,水煎服。

〔濕熱〕,加味二妙散,黃柏(酒炒),蒼朮(米泔浸炒)名二妙丸,此加,當歸,牛膝,防己,萆薢,龜板,

白話文:

濕熱證,使用二妙散並加入以下藥材,黃柏(用酒炒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再炒),稱之為二妙丸。另外添加的藥材有:當歸、牛膝、防己、萆薢、龜板。

〔濕熱〕,蒼朮散,蒼朮,黃柏(各四兩),虎骨(酥炙,二兩),防風(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

白話文:

濕熱:

蒼朮散:

組成:蒼朮、黃柏(各 4 兩),虎骨(酥炙,2 兩),防風(1 兩)。

製法:將藥材磨成細粉。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 2 錢,用白開水送服。

〔濕熱〕,當歸拈痛散,見一卷濕。

〔風熱〕,消風散,見二卷失音。

〔暑濕〕,清暑益氣湯,見一卷暑。

白話文:

濕熱

當歸拈痛散,見《醫方大成》第一卷《濕氣》。

風熱

消風散,見《醫方大成》第二卷《失音》。

暑濕

清暑益氣湯,見《醫方大成》第一卷《暑氣》。

〔冷痹〕,巴戟天湯,巴戟(二錢),附子,五加皮,石斛,炙草,茯苓,當歸(各一錢),牛膝,萆薢(各錢半),肉桂,防風,防己(各五分),生薑,水煎。

白話文:

〔冷痹〕,服用巴戟天湯,藥方如下:巴戟(二錢),附子、五加皮、石斛、甘草、茯苓、當歸(各一錢),牛膝、萆薢(各錢半),肉桂、防風、防己(各五分),加上生薑,以水煎服。

〔熱痹〕,千金犀角散,犀角(鎊,二兩),羚羊角(鎊,一兩),前胡,黃芩,梔仁,大黃,升麻(各用薑汁拌炒,五錢),射干(酒炒黑,四錢),豆豉(一升),研末。

白話文:

【熱痹】,服用千金犀角散,犀角(研成粉末,二兩),羚羊角(研成粉末,一兩),前胡、黃芩、梔仁、大黃(各用薑汁拌炒,五錢),射干(用酒炒黑,四錢),豆豉(一升),研磨成末。

〔營熱〕,四物湯,地,芍,歸,芎

〔營虛〕,當歸建中湯,見三卷脾胃。

〔衛虛〕,防己黃耆湯,見一卷濕。

白話文:

營熱

  • 四物湯:生地、芍藥、當歸、川芎

營虛

  • 當歸建中湯:見第三卷「脾胃」篇

衛虛

  • 防己黃耆湯:見第一卷「濕」篇

〔氣痹〕,蠲痹湯,耆,歸,芍,羌,防,薑黃(各一錢半),甘草(五分),薑(五片),棗(二枚)

白話文:

〔氣痹症〕,蠲痹湯,人參、當歸、芍藥、羌活、防風、薑黃(各一錢半),甘草(五分),生薑(五片),紅棗(二枚)

〔血痹〕,黃耆五物湯,耆,芍,桂枝(各三錢),薑(六片),棗(二枚),日三服,一方加人參。

白話文:

「血痹」的治療方法:

黃耆五物湯:

材料:

  • 黃耆:3錢
  • 芍藥:3錢
  • 桂枝:3錢
  • 生薑:6片
  • 大棗:2枚

作法:

將黃耆、芍藥、桂枝、生薑和大棗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當的水,煮沸後轉小火,燉煮約30分鐘。

服用方法:

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一碗。

其他治療方法:

  • 有些醫師會在黃耆五物湯中加入人蔘,以增強補氣的效果。

〔瘀血〕,桃紅飲,桃仁,紅花,川芎,當歸尾,威靈仙,煎好,加麝香少許沖服。

白話文:

【瘀血】,桃紅飲,配以桃仁、紅花、川芎、當歸尾、威靈仙煎煮,加入少許麝香沖服。

〔停痰〕,二陳湯,見一卷中風。

〔支飲〕,指迷茯苓丸,見二卷痰飲。

白話文:

停痰

二陳湯,出現在《中風》卷。

支飲

指迷茯苓丸,出現在《痰飲》卷。

〔經痹〕,木防己湯,木防己,石膏,桂枝,薑黃,杏仁,桑枝

白話文:

用於治療經絡痺阻的木防己湯,由以下藥材組成:

  • 木防己: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 石膏: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消腫的功效。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通經絡的功效。

  • 薑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杏仁:具有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桑枝: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絡痹〕,活絡飲,朮,歸,芎,羌,獨(各一錢),甘草(五分),薑

白話文:

〔絡痹〕,活絡飲,配方:當歸、川芎、羌活、獨活(各一錢),甘草(五分),生薑。

〔通絡〕,活絡丹,川烏,草烏(各炮去皮臍),南星(膽套九次),地龍(焙乾。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二錢二分),酒丸,酒下。

白話文:

〔疏通經絡〕,化痰散結丸,炮製過的川烏、草烏(各去皮去臍),膽礬煮過九次的南星,焙乾的地龍(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二錢二分),做成酒丸,用酒送服。

〔補虛〕,活血丹,熟地(三兩),參,朮,歸,芍,續斷(各一兩),酒糊丸。

白話文:

〔補虛〕,活血丹:

  • 熟地:三兩。
  • 人參、白朮、當歸、芍藥、續斷: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酒糊製成丸劑服用。

〔經絡〕,續斷丹,續斷,萆薢,牛膝,木瓜,杜仲(各二兩),蜜丸,酒下二錢半。

白話文:

續斷丹:

材料:

續斷、萆薢、牛膝、木瓜、杜仲各二兩。

製作方法:

  1.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

  2. 加入適量的蜂蜜,並將藥粉搓成丸狀。

服用方法:

  1. 每次服用二錢半。

  2. 用酒送服。

功效:

續斷丹具有續筋接骨、活血化瘀、滋補肝腎的功效。可以治療骨折、脫臼、扭傷、跌打損傷等症狀。

〔鎮補〕,人參散,人參(二兩),杜仲,黃耆,棗仁,茯神(各一兩),五味子,川芎,熟地,秦艽,羌活(各五錢),細辛(二錢),丹砂(五錢),研服。

白話文:

鎮補:

人參散,由以下藥材組成:

  • 人參(二兩)
  • 杜仲、黃耆、棗仁、茯神(各一兩)
  • 五味子、川芎、熟地、秦艽、羌活(各五錢)
  • 細辛(二錢)
  • 丹砂(五錢)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服用。

〔合痹〕,改定三痹湯,參,苓,朮,草,歸,芍,芎,耆,桂,心,防己,防風,烏頭,細辛,薑,棗

白話文:

治療合痹症,可用三痹湯,藥材包括人參、茯苓、蒼朮、白芷、川芎、當歸、芍藥、獨活、桂枝、甘草、防己、防風、烏頭、細辛、生薑、大棗。

〔合痹〕,通痹散,天麻(三兩),獨活,藁本,歸,芎,朮(各二兩),研服三錢,酒下,日二服。

〔行痹〕,烏藥順氣散,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風濕痹痛,通痹散:天麻(三兩),獨活、藁本、當歸、川芎、白朮(各二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行痹

烏藥順氣散(出自《中風一卷》)

〔行痹〕,虎骨散,虎骨(二兩),白花蛇,天麻,防風,牛膝,殭蠶,當歸,乳香,肉桂(各一兩),炙草,全蠍(各五錢),麝香(一錢),每末服二錢。

白話文:

〔治療痹症〕方劑:虎骨散,虎骨(二兩),白花蛇,天麻,防風,牛膝,僵蠶,當歸,乳香,肉桂(各一兩),炙草,全蠍(各五錢),麝香(一錢),每末服二錢。

〔痛痹〕,疏風活血湯,歸,芎,威靈仙,白芷,防己,黃柏,南星,蒼朮,羌活,桂枝(各一錢),紅花(三分),薑(五片)

白話文:

〔痛痹〕

疏風活血湯的藥方如下:

  • 歸:1錢
  • 芎:1錢
  • 威靈仙:1錢
  • 白芷:1錢
  • 防己:1錢
  • 黃柏:1錢
  • 南星:1錢
  • 蒼朮:1錢
  • 羌活:1錢
  • 桂枝:1錢
  • 紅花:3分
  • 生薑(切片):5片

以上的藥材,以水煎服,可以治療痛痹。

〔痛痹〕,五靈散,五靈脂(二兩),川烏(兩半),沒藥(一兩),乳香(五錢),

白話文:

痛風:五靈散。五靈脂(二兩),川烏(一兩),沒藥(一兩),乳香(五錢)。

〔著痹〕,除濕蠲痹湯,蒼朮(二錢),白朮,茯苓,羌活,澤瀉(各一錢),陳皮(一錢),甘草(五分),薑汁,竹瀝(各三匙)

〔著痹〕,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患上著痹症,可以使用除濕蠲痹湯來治療,藥方如下:蒼朮兩錢、白朮、茯苓、羌活、澤瀉各一錢、陳皮一錢、甘草五分,加入薑汁和竹瀝各三匙。

患上著痹症,也可以參考第一卷中風篇中提到的補中益氣湯。

〔骨痹〕,安腎丸,肉桂,川烏(各兩半),白蒺藜,巴戟,山藥,茯苓,石斛,萆薢,蓯蓉,補骨脂(各四兩八錢),蜜丸。

白話文:

(骨痹),安腎丸:肉桂、川烏(各兩半)、白蒺藜、巴戟、山藥、茯苓、石斛、萆薢、蓯蓉、補骨脂(各四兩八錢),以蜜糖製成丸劑。

〔骨痹〕,羚羊角散,羚羊角,歸,芎,防,獨,棗仁,茯神,杏仁,薏苡,木香,甘草,薑

白話文:

〔骨質增生〕,【羚羊角散】:羚羊角、當歸、川芎、防風、獨活、棗仁、茯神、杏仁、薏苡仁、木香、甘草、生薑。

〔熱痹〕,升麻湯,升麻(三錢),茯神,人參,防風,犀角,羚羊角,羌活(各一錢),桂心(三分),加竹瀝半杯,和服。

〔脈痹〕,秦艽四物湯,四物湯加,秦艽,薏苡,蠶砂,甘草

白話文:

【熱性痺症】,用升麻湯來治療,用升麻(三錢)、茯神、人參、防風、犀角、羚羊角、羌活(各一錢)、桂心(三分),加入半杯竹瀝,混合服用。

脈痹

秦艽四物湯:

四物湯加上:

  • 秦艽
  • 薏苡
  • 蠶砂
  • 甘草

〔鎮補〕,人參丸,人參,麥冬,茯神,龍齒,石菖蒲,遠志,肉,耆,歸,地,蜜丸。

白話文:

〔調補〕,人參丸,人參、麥冬、茯神、龍齒、石菖蒲、遠志、肉桂、熟地,用蜂蜜製成丸劑。

〔肌痹〕,神效黃耆湯,參,耆,芍,陳,草,蔓荊子,尿澀加澤瀉,身熱加丹皮。

白話文:

〔肌痹〕,效驗顯著的黃耆湯,黨參、黃耆、芍藥、陳皮、白茅根、蔓荊子,如果小便不通加澤瀉,身體發熱加丹皮。

〔皮痹〕,秦艽地黃丸,四物湯加,秦艽,荊,防,羌,芷,升麻,蔓荊,甘草,大力子(各一錢),

白話文:

〔皮痹〕,使用秦艽地黃丸,再加入四物湯的藥材,包括秦艽、荊芥、防風、羌活、芷草、升麻、蔓荊、甘草、大力子(各一錢)。

〔五臟〕,五痹湯,參,苓,歸,芍,芎,朮,五味子,細辛,或加引經之藥。

白話文:

「五臟」類型的痹症,可以用五痹湯來治療。藥方包括黨參、茯苓、當歸、芍藥、川芎、白術、五味子、細辛等。如果痹症有特定的傳經路線,還可以添加引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