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中風論治

〔口眼喎僻〕因血液衰涸,不能榮潤筋脈。《靈樞》云:足陽明筋病,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又云:足陽明、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僻。宜潤燥以熄風。大秦艽湯、或十全大補湯尤妥。

〔半身不遂〕因氣血不至,故痛癢不知,經曰:營虛則不仁,衛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自丹溪以左枯屬血虛,用四物湯。右枯屬氣虛,用四君子湯。氣血兩虛而挾痰,用二陳湯,加鉤藤、竹瀝、薑汁。宗其治者多不效,何也?治偏枯,宜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從右引左,從左引右,使氣血灌注,周流不息,莫如養血溫經。補中湯少加附子,下七味地黃丸。

以附子能行參、耆之力,而陽和自轉,肉桂能通血脈,而筋節自榮,挾痰者,八珍、十全等湯加南星、半夏、薑汁。營衛俱虛者,黃耆五物湯,膝骨軟,加牛膝、虎骨,節軟,加木瓜、當歸。

〔四肢不收〕諸陽經皆取於手足,循行身體,如邪氣客於肌膚,隨其虛處停滯,與氣血相搏,故肢不舉,脈緩大有力,土太過也,當瀉其濕。胃苓湯。脈細小無力,土不足也,當補其氣。補中湯。瘦人血枯筋急,木旺風淫者,四物湯加鉤藤、秦艽、防風、木瓜。肥人色白多痰者,六君子湯加秦艽、天麻、竹瀝、薑汁。

〔角弓反張〕邪入經絡,則腰背反折,攣急如角弓狀。小續命湯。如先受風,復感寒,無汗惡寒為剛痙;先受風,復感濕,惡風有汗為柔痙。剛痙續命湯去附子,柔痙續命湯去麻黃。

〔瘛瘲〕因肝經風火搏於經絡,則手足抽搐,或伸或縮,而動不止,由血虛不能榮筋,而燥氣乘之,宜滋肝腎,灌輸筋脈,使水火熄,則風木自平。大秦艽湯,或十補湯加減。

〔猝倒無知〕凡類中病出於臟,精去則氣去,所以眩暈猝倒,氣去則神去,所以昏憒無知,陰陽脫離,精氣不交,須參附大劑,峻補其陽。繼以地黃丸,加杞子、當歸,或十補丸,填補真陰。若心火盛,腎水衰,致猝倒神昏,肢掣口喎,宜地黃飲子去桂、附、巴戟,峻補其陰。繼以生脈散,滋其化源。

〔舌強不語〕舌為心、脾、肝、腎四經所繫,邪中其經,則痰涎閉其脈道,舌機不掉,因痰迷心竅者,清心火,滌痰湯。因濕痰者,清脾熱,六君子湯加枳實、竹茹。因風熱者,清肝火,涼膈散加減。腎虛內奪為喑痱,地黃飲子。舌強口角流涎,脾不能攝者,六君子湯加竹瀝、薑汁。

驚痰堵塞,舌本強硬者,正舌散加薄荷。舌麻語謇者,省風湯加沉香。唇緩舌強者,解語湯。肥人舌本強,作濕痰治,瘦人作心火治,不可純補,恐堵塞經絡中痰火。通用加味轉舌膏。外取龜尿少許,點舌神效。(置龜於新荷葉上,以豬鬃戳其鼻,尿立出。)有飲食照常,但失音不語者,名曰啞風。

白話文:

中風論治

口眼歪斜:由於血液衰竭,無法滋潤筋脈。《靈樞》記載:足陽明經筋病變,面頰肌肉受寒則緊縮,牽拉面頰使嘴巴歪斜;受熱則筋脈鬆弛,無法收縮,所以嘴巴歪斜。又說:足陽明經、手太陽經筋脈緊縮,則口眼歪斜。應該滋潤乾燥以熄滅風邪。大秦艽湯或十全大補湯尤其適合。

半身不遂:由於氣血運行不至,所以感覺不到疼痛和瘙癢,經書說:營氣不足則感覺遲鈍,衛氣不足則肢體不能活動,營衛氣皆不足,則感覺遲鈍且肢體不能活動。從朱丹溪以來,左半身癱瘓歸因於血虛,用四物湯;右半身癱瘓歸因於氣虛,用四君子湯。氣血都虛弱且伴有痰飲,則用二陳湯,再加入鉤藤、竹瀝、薑汁。遵循這種治療方法,很多人卻無效,這是為什麼呢?治療半身不遂,應該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從右引左,從左引右,使氣血灌注,周流不息,最好是滋養血液溫通經脈。補中益氣湯稍微加點附子,再服用七味地黃丸。

因為附子能促進人參、黃耆的功效,使陽氣和煦自轉;肉桂能通暢血脈,使筋骨滋潤;伴有痰飲者,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加南星、半夏、薑汁。營衛氣都虛弱者,用黃耆五物湯,膝蓋骨軟弱的,加牛膝、虎骨;關節軟弱的,加木瓜、當歸。

四肢不能活動:所有陽經都經過手足,循行全身,如果邪氣侵入肌膚,停留在虛弱的地方,與氣血互相搏鬥,就會導致肢體抬不起來。脈象緩慢有力,是脾土過盛,應該瀉去濕氣,用胃苓湯;脈象細小無力,是脾土不足,應該補益氣血,用補中益氣湯。瘦弱的人,血液枯竭,筋脈緊縮,是木氣過旺,風邪侵襲,用四物湯加鉤藤、秦艽、防風、木瓜。肥胖的人,面色蒼白,痰多,用六君子湯加秦艽、天麻、竹瀝、薑汁。

角弓反張:邪氣侵入經絡,就會導致腰背反折,肌肉痙攣,像弓一樣彎曲。用小續命湯。如果先受風邪,又感受寒邪,沒有汗出,惡寒,是陽性痙攣;先受風邪,又感受濕邪,惡風,有汗出,是陰性痙攣。陽性痙攣用小續命湯去附子,陰性痙攣用小續命湯去麻黃。

抽搐:由於肝經風火搏擊經絡,就會導致手足抽搐,時伸時縮,不停地動,這是由於血虛不能滋養筋脈,燥熱之氣乘虛而入,應該滋養肝腎,灌注筋脈,使陰陽平衡,則風木之邪自然平息。用大秦艽湯,或十全大補湯加減。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凡是類似中風的疾病都起源於臟腑,精氣耗損則氣血虧虛,所以會頭暈目眩突然昏倒;氣血虧虛則神明受損,所以會昏迷不省人事。陰陽離絕,精氣不能相交,必須用參、附子大劑量峻補陽氣。然後服用地黃丸,加入枸杞子、當歸,或十全大補丸,補充真陰之氣。如果心火旺盛,腎水衰竭,導致突然昏倒神志不清,肢體抽搐,口眼歪斜,應該用地黃飲子去掉桂枝、附子、巴戟天,峻補陰氣。然後服用生脈散,滋養其化源。

舌強不語:舌頭與心、脾、肝、腎四經相關聯,邪氣侵犯這些經絡,就會導致痰涎阻塞經脈,舌頭不能靈活轉動。由於痰濁蒙蔽心竅,應該清瀉心火,服用滌痰湯;由於濕痰,應該清瀉脾熱,服用六君子湯加枳實、竹茹;由於風熱,應該清瀉肝火,服用涼膈散加減。腎虛內損導致聲音嘶啞,服用地黃飲子。舌頭強硬,嘴角流涎,是脾氣不能攝納,服用六君子湯加竹瀝、薑汁。

驚痰阻塞,舌根強硬,服用正舌散加薄荷;舌頭麻木,說話困難,服用省風湯加沉香;嘴唇緩慢,舌頭強硬,服用解語湯。肥胖的人舌根強硬,應該從濕痰治療;瘦弱的人,應該從心火治療,不能單純補益,以免阻塞經絡中的痰火。常用加味轉舌膏。外用龜尿少許,點在舌頭上,效果很好。(將龜放在新鮮荷葉上,用豬鬃戳它的鼻子,尿液就會流出來)。如果飲食如常,只是失音不語,叫做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