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五 (4)
卷之五 (4)
1. 癘風脈候
癘風陽脈浮弦關前,陰脈實大關後。兩寸浮而緊,或浮而洪,浮緩者易治;洪大而數,或沉實者,難治。脈若沉而病反在上,浮而病反在下,皆不治。
白話文:
瘧疾時,陽脈在寸口部位浮起,弦脈在前,陰脈在關後實大。脈搏在兩寸部位浮起而緊,或浮起而洪大,浮緩的較容易醫治;洪大而數,或沉實的,難以醫治。脈象沉而病反在上,脈象浮而病反在下,都不能治癒。
2. 附方
〔發汗〕,紫萍散,紫背浮萍一味,曬乾研末,每服三錢,以黑豆淋酒,臨臥調服取汗,弱者間二三日再服。
白話文:
發汗的方法:
-
紫萍散:紫背浮萍一味,曬乾後研成細末。
-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用黑豆淋酒調服,在睡前服用,以發汗。體質較弱的人,可以間隔二、三日再服用。
〔攻蕩〕,涼膈散,見一卷中風。
〔表裡〕,雙解散,見一卷疫。
白話文:
攻蕩
涼膈散
記載於《中風論》第一卷。
表裡
雙解散
記載於《疫論》第一卷。
〔肺風〕,樺皮散,樺皮(四兩,炒灰),荊芥穗(二兩),炙草(五錢),枳殼(四兩),杏仁(二兩),每服四五錢。
白話文:
肺風:
樺皮散:
- 樺皮(四兩,炒成灰)
- 荊芥穗(二兩)
- 炙草(五錢)
- 枳殼(四兩)
- 杏仁(二兩)
每服四五錢。
〔上體〕,醉仙散,胡麻,牛蒡,蔓荊,枸杞(俱炒。各一兩),白蒺藜,苦參,防風,花粉(各五錢),為末。每用一兩五錢,入輕粉二錢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晨午各一服。服至五七日,齒縫中出臭涎,令人如醉,下盡惡物,病根乃去。一方多乳香、沒藥、麝香、全蠍、蛤粉、大楓子、藿香等味。
白話文:
(上半身):醉仙散,成分有:胡麻、牛蒡、蔓荊、枸杞(都要炒過,各一兩)、白蒺藜、苦參、防風、花粉(各五錢),弄成藥末。每次用一兩五錢,加入輕粉二錢拌勻,每次服用一錢,用茶水沖調,早上和中午各服用一次。服用五到七天,牙縫中就會流出帶臭味的口水,讓人感覺像喝醉了,把體內的壞東西都排出來,病根也就去除了。另一種藥方,裡面含有乳香、沒藥、麝香、全蠍、蛤粉、大楓子、藿香等成分。
〔下體〕,再造散,鬱金,角刺(各五錢),大黃(制一兩),白牽牛(取頭末,半生半炒,六錢)為末,酒下五錢。
白話文:
治療下半身的疾病,藥方為再造散、鬱金、角刺(各五錢),大黃(一兩,經過炮製),白牽牛(取頭部,一半生藥一半炒熟,六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服用時用酒送服五錢。
〔上下〕,必勝散,檳榔,角刺(各五錢),大黃(制一兩),白牽牛(取頭末,半生半炒,六錢),甘草(生熟各半二錢),輕粉(二錢),為末,分七服,糖五匙,薑汁五匙,調服。
白話文:
上下交攻必勝散
藥方:檳榔、角刺(各五錢)、大黃(制一兩)、白牽牛(取頭末,半生半炒,六錢)、甘草(生熟各半二錢)、輕粉(二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分成七份。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份,用糖五匙、薑汁五匙調服。
〔疹塊〕,防風通聖散,荊,防,歸,芍,芎,朮,苓,梔,桔草,連翹,麻黃,薄荷,大黃,芒硝,石膏,滑石,蔥
白話文:
〔疹塊〕防風通聖散:
荊芥,防風,當歸,芍藥,川芎,白朮,茯苓,梔子,桔梗,連翹,麻黃,薄荷,大黃,芒硝,石膏,滑石,蔥。
這個方子是治療疹塊的,由荊芥、防風、當歸、芍藥、川芎、白朮、茯苓、梔子、桔梗、連翹、麻黃、薄荷、大黃、芒硝、石膏、滑石、蔥等藥材組成。
〔氣血〕,八珍湯,見一卷中風。
〔兩補〕,聖愈湯,見二卷勞瘵。
白話文:
方劑:
此方治療疹塊,由以下藥材組成:
- 荊芥
- 防風
- 當歸
- 芍藥
- 川芎
- 白朮
- 茯苓
- 梔子
- 桔梗
- 連翹
- 麻黃
- 薄荷
- 大黃
- 芒硝
- 石膏
- 滑石
- 蔥
其他相關方劑:
氣血: 八珍湯(見第一章中風)
兩補: 聖愈湯(見第二章勞瘵)
〔洗浴〕,白玉蟾浴湯,蒼耳子,馬鞭草,防風,荊芥,紫蘇,苦參,銀花,白芷,遍地香,澤蘭
白話文:
洗澡:白玉蟾洗澡的湯方,使用蒼耳子、馬鞭草、防風、荊芥、紫蘇、苦參、銀花、白芷、遍地香、澤蘭等藥材。
〔外治〕,白玉蟾擦藥,白芷,草烏,南星,杏仁,半夏,大楓子,白芨,白蘞,蛇床子,等分為末,薑片擦之。
白話文:
(外用治療),白玉蟾的擦藥。將白芷、草烏、南星、杏仁、半夏、大楓子、白芨、白蘞、蛇牀子等藥材等分成末,用薑片擦患處。
〔血燥〕,四物湯,地,芍,歸,芎
〔血虛〕,養營湯,見二卷勞瘵。
〔氣陷〕,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血虛
四物湯
生地黃、芍藥、當歸、川芎
血虛
養營湯
見第二卷的勞瘵。
氣虛下陷
補中益氣湯
見第一卷的中風。
〔風熱〕,胡麻散,胡麻(兩半),苦參,荊芥,首烏(各八錢),威靈仙,防風,菖蒲,牛蒡,甘菊,蔓荊子,白蒺藜(炒),炙草(各六錢),每服三錢。
白話文:
【風熱】,使用胡麻散來治療,胡麻(二兩),苦參,荊芥,首烏(各八錢),威靈仙,防風,菖蒲,牛蒡,甘菊,蔓荊子,白蒺藜(炒過),炙草(各六錢),每次服用三錢。
〔風熱〕,祛風丸,耆,枳,防,芍,杞,草,地骨皮,生地,熟地,蜜丸。
白話文:
〔風熱〕
祛風丸
組成:
- 耆
- 枳
- 防
- 芍
- 杞
- 草
- 地骨皮
- 生地
- 熟地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丸劑。
功效:
祛風熱、清肝明目。
主治:
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風毒〕,羌活當歸散,歸,芎,羌,防,荊,芩,翹,芷,草,黃連,牛蒡子,升麻(各一錢),水煎。
白話文:
【風毒】,羌活當歸散,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黃芩、連翹、白芷、茅根、黃連、牛蒡子、升麻(各一錢),用清水煎服。
〔血熱〕,當歸飲,歸,芎,地,芍,荊,防,蒺藜(各錢半),耆草,首烏(各一錢),水煎。
白話文:
【適用於】血熱。
【方劑】當歸飲。
【組成】當歸、川芎、生地黃、芍藥、荊芥、防風、蒺藜(各1.5錢),生耆、何首烏(各1錢),水煎服。
〔血燥〕,加味逍遙散,見一卷火。
〔肺風〕,消風散,見二卷失音。
白話文:
血燥
加味逍遙散
- 出自《醫方集解》卷一
肺風
消風散
- 出自《醫方集解》卷二,治療失音
〔肢攣〕,換肌散,白花蛇,黑花蛇(酒浸。各三兩),地龍,當歸,細辛,白芷,天麻,蔓荊,威靈仙,荊芥,菊花,苦參,紫參,沙參,木賊草,白蒺藜,不灰木,甘草,天冬,赤芍,九節菖蒲,定風草,首烏,胡麻,草烏(炮去皮臍),川芎,蒼朮,木鱉子(各一兩),研末,每服五錢,溫酒調下。
白話文:
(肢體攣縮)肌肉痙攣,使用換肌散。配方:白花蛇、黑花蛇(用酒浸泡。各三兩),地龍、當歸、細辛、白芷、天麻、蔓荊、威靈仙、荊芥、菊花、苦參、紫參、沙參、木賊草、白蒺藜、不灰木、甘草、天冬、赤芍、九節菖蒲、定風草、首烏、胡麻、草烏(炮製去除皮和肚臍)、川芎、蒼朮、木鱉子(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服五錢,用溫酒調和服用。
〔肝火〕,梔子清肝湯,柴,梔,丹(各二錢),歸,芍,苓,芎,牛蒡(各七分),水煎。
白話文:
(肝火),以梔子清肝湯治療,藥材包括:柴胡、梔子、丹皮(各二錢),當歸、芍藥、茯苓、川芎、牛蒡(各七分),以水煎服。
〔腎虛〕,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寒熱〕,小柴胡湯,見一卷溫。
〔陽虛〕,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腎虛
六味丸,詳見卷一《中風》。
寒熱
小柴胡湯,詳見卷一《溫病》。
陽虛
十全大補湯,詳見卷一《中風》。
〔瘡爛〕,紅玉散,文蛤,白芷,當歸,大黃,白芨,草烏(各一兩),乳香,沒藥,兒茶,雄黃,血竭,韶粉,東丹(各三錢),為末,香油調搽。
白話文:
〔瘡爛〕,紅玉散、文蛤、白芷、當歸、大黃、白芨、草烏(各一兩)、乳香、沒藥、兒茶、雄黃、血竭、韶粉、東丹(各三錢),研磨成粉末,以香油調和塗抹。
〔外敷〕,坎離膏,血竭(三錢),冰片(一錢),輕粉,水銀(各二錢),大楓子(一兩),白蠟(五錢),研極細,加熬熟香油調,入麝香(二分)。大風久爛,以甘草湯洗搽。
白話文:
外敷藥:
-
坎離膏:將血竭(三錢)、冰片(一錢)、輕粉、水銀(各二錢)、大楓子(一兩)、白蠟(五錢)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熬熟的香油調勻,再加入麝香(二分)。
-
大風久爛:用甘草湯清洗和塗抹患處。
〔足心〕,香珠散,木香,硃砂,赤石脂,東丹,車前子,各等分研細,先以茶葉、川椒煎湯洗淨,再摻藥,外用綿紙紮好。
白話文:
〔足心〕,香珠散,木香、硃砂、赤石脂、東丹、車前子等量研成細末。先用茶葉和川椒煮水洗淨患處,再敷上藥末,用棉紙包好。
〔風虛〕,固命丹,人參,熟地(各四兩),杞子,麥冬(各六兩),茯苓,當歸(各十六兩),仙靈脾(取葉一斤去毛,酒拌蒸),為末蜜丸,每服四十丸,米湯下。
白話文:
風虛:
固命丹、人參、熟地(各 4 兩),枸杞、麥冬(各 6 兩),茯苓、當歸(各 16 兩),仙靈脾(選用 1 斤去除毛的葉子,用酒拌過蒸熟),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並用蜂蜜製成丸狀,每次服用 40 粒,以米湯送服。
〔通治〕,豨薟丸,豨薟草(五月取赤莖者陰乾,以蜜酒蒸曬,一斤),歸,芍,熟地(各一兩),川烏(黑豆制,六錢),羌活,防風(各一兩),蜜丸,二錢,以酒下。
白話文:
〔通治〕,豨薟丸,豨薟草(在五月採摘呈紅色的莖,陰乾,用蜂蜜酒蒸曬,一斤),當歸、芍藥、熟地黃(各一兩),川烏(用黑豆製成,六錢),羌活、防風(各一兩),用蜂蜜丸成藥丸,每次二錢,以酒送服。
〔通治〕,胡麻丸,胡麻(一斤),苦參皮(五斤,酒浸),荊芥穗(四斤),豨薟草(三斤),蒼耳葉,紫背浮萍(各二斤,曬),研末,酒糊丸。硃砂為衣每服百丸。
白話文:
〔通用治療〕,胡麻丸,材料:胡麻(一斤),苦參皮(五斤,用酒浸泡),荊芥穗(四斤),豨薟草(三斤),蒼耳葉,紫背浮萍(各二斤,曬乾),研磨成粉末,以酒調糊,製成丸劑。硃砂做藥衣,每次服用一百丸。
〔追毒〕,黃龍丸,舶上硫黃(打碎熔化,傾入釅醋內,取淨硫一斤,入竹筒內以蠟封口,浸糞缸中,一年取起,放長流水中四十九日),松香(熔化,加火酒煮七沸,傾入冷水內,但取淨松香三兩),茅朮(米泔浸,刮一斤),檀香,白膠香,川烏(炮),川芎(各四兩),惡實,草烏,天麻(各三兩),地龍(二兩),研末,陳米糊丸,每服五十丸,開水下。
白話文:
追毒:
- 黃龍丸:
- 將舶上硫磺打碎、熔化,然後倒入濃醋中。
- 等硫磺凝固後,取出淨硫 1 斤,放入竹筒中並用蠟封口。
- 將竹筒浸泡在糞缸中一年,然後取出,再浸泡在長流水中 49 天。
- 松香:
- 將松香融化,並加入火酒煮沸 7 次。
- 然後倒入冷水中,取出淨松香 3 兩。
- 茅朮:
- 將茅朮用米泔浸泡,然後刮出 1 斤。
- 其他藥材:
- 檀香、白膠香、川烏、川芎、惡實、草烏、天麻各 4 兩。
- 地龍 2 兩。
- 製作方法:
-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陳米糊製成丸劑。
- 每服藥丸 50 丸,以開水送服。
〔滌穢濁〕,烏龍丸,肥皂角刮去皮筋子,水浸捶爛,絞去渣,取汁入瓦器,用黑牽牛末共搗,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利三五次不傷正氣。
白話文:
[清潔汙濁] 烏龍丸:肥皂角颳去表皮和筋子,用水浸泡後搗爛,過濾掉雜質,取汁液放入瓦器中,加入黑牽牛粉末一起搗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以白開水送服,可連續排便三到五次,不會損傷正氣。
〔逐濕〕,白龍丸,乳香,沒藥,川烏,草烏,地龍,南星,酒糊丸。每服四十丸,或酒或荊芥湯下。
白話文:
【逐濕】,白龍丸、乳香、沒藥、川烏、草烏、地龍、南星、酒糊丸。每次服用 40 丸,可用酒或荊芥湯送服。
〔除濕〕,花龍丸,蒼朮,黃柏,龜殼(酥炙),牛膝,當歸,萆薢,防己,茄根皮(各一兩),酒糊丸,每服百丸。
白話文:
祛除濕氣的藥丸:
花龍丸,一兩。
蒼朮,一兩。
黃柏,一兩。
龜殼(經過酥油炒製),一兩。
牛膝,一兩。
當歸,一兩。
萆薢,一兩。
防己,一兩。
茄根皮,一兩。
酒糊丸,百丸。
每服藥,取一百粒酒糊丸。
〔痿痛〕,赤龍丸,麝香(二錢半),乳香,沒藥,當歸(各七錢),地龍,白膠香(各二兩五錢),木鱉子(三錢),川烏,五靈脂(各二兩),京墨,線膠(炒),紫背浮萍(各二兩五錢),飯丸龍眼大,日服一丸,酒下。又名一粒金丹。
白話文:
(痿痛)赤龍丸:
麝香二錢半,乳香、沒藥、當歸各七錢,地龍、白膠香各二兩五錢,木鱉子三錢,川烏、五靈脂各二兩,京墨、線膠(炒)、紫背浮萍各二兩五錢,做成龍眼大小的丸劑,每天服一丸,用酒送服。又名一粒金丹。
〔驅風〕,千年藥,蒼朮,羌活,烏藥,風藤,防己,防風,白芷,大黃,獨活,藁本,桔梗,草烏,柴胡,黃芩
白話文:
〔驅風〕,千年藥方:
蒼朮:具有祛風濕、健脾胃、燥濕、消積的功效。
羌活: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烏藥: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風藤:具有祛風勝濕、解毒止癢的功效。
防己:具有祛風濕、通痹的功效。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
白芷:具有祛風通竅、散寒止痛的功效。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熱燥濕的功效。
獨活: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藁本:具有祛風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解毒的功效。
草烏:具有溫經止痛、祛風濕的功效。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毒三十六種〕天麻,細辛,甘松,蔓荊子,五加皮,白蒺藜,川斷,白芍,南星,大腹皮,角刺,薄荷(各三兩),荊芥,升麻(各五錢),紫背浮萍(一斤),麻黃(六錢),當歸,苦參(各二兩)煎去渣,煉成膏,用:人參,白朮,乳香,沒藥,牛膝,香蛇,血竭,茯苓,胡麻,松脂,殭蠶,研末,以前膏和丸彈子大,硃砂為衣,金箔包裹。遠年病服十丸,近年服五七丸,用麻姑酒磨服,汗出則愈。
此方張真人《邋遢傳》內,有蟾蜍、麝香、冰片、磁石、人牙等。
白話文:
36 種熬製排毒丸藥材:天麻、細辛、甘松、蔓荊子、五加皮、白蒺藜、川斷、白芍、南星、大腹皮、角刺、薄荷(各 120 公克)、荊芥、升麻(各 20 公克)、紫背浮萍(400 公克)、麻黃(24 公克)、當歸、苦參(各 80 公克)。
將以上藥材熬製成濃湯去渣,煉製成膏狀,再加入:人參、白朮、乳香、沒藥、牛膝、香蛇、血竭、茯苓、胡麻、松脂、殭蠶,搗成粉末,與上述熬製的藥膏混合,製成彈子般大小的藥丸,外層塗上硃砂、金箔包裹。
久年病患服用 10 丸,近年患病者服用 5-7 丸,以麻姑酒磨服,服後流汗則痊癒。
此方出自張真人所著的《邋遢傳》,其中包含下列藥材:蟾蜍、麝香、冰片、磁石、人牙。
〔尹仙傳方〕,東華玉髓,大楓子(研末,隔湯化油,四兩),乳香,沒藥,血竭(各二錢),牛黃(一錢五分),麝香(五分),阿膠(一錢),琥珀,珍珠(各三錢),雄黃(五錢),地龍(炙,七錢),冰片(三錢),芒硝(八分),大楓油調藥,每服一錢,酒下。
白話文:
〔尹仙傳方〕:
東華玉髓()、大楓子(研末,隔湯化油,四兩)、乳香、沒藥、血竭(各二錢)、牛黃(一錢五分)、麝香(五分)、阿膠(一錢)、琥珀、珍珠(各三錢)、雄黃(五錢)、地龍(炙,七錢)、冰片(三錢)、芒硝(八分),用大楓油調藥,每次服用一錢,用酒送服。
〔麻頑〕,馮夷瓊漿,川烏,苦參,羌活,防風,胡麻,甘菊花,荊芥,連翹,甘草,風藤,白芷,黃連,當歸,川芎,黃芩,白芍,牛膝,獨活,殭蠶,蟬蛻,生地,何首烏,威靈仙,金銀花(各五錢),上藥勻兩帖,用酒二瓶,密封煮,每一日進一杯。治疙瘩攣拳,割剜不知痛者,輕則一料愈已。
白話文:
麻頑
藥材:
- 馮夷瓊漿
- 川烏
- 苦參
- 羌活
- 防風
- 胡麻
- 甘菊花
- 荊芥
- 連翹
- 甘草
- 風藤
- 白芷
- 黃連
- 當歸
- 川芎
- 黃芩
- 白芍
- 牛膝
- 獨活
- 殭蠶
- 蟬蛻
- 生地
- 何首烏
- 威靈仙
- 金銀花(各五錢)
製作方法:
-
將上述藥材均勻分成兩帖。
-
準備兩瓶酒,將藥材密封在酒瓶中。
-
煮沸後,每一天服用一杯。
功效:
治療疙瘩攣拳、割剜不知痛等症狀。輕微的情況下一劑藥即可治癒。
〔腎藏〕,四生散,白附子,獨活,黃耆,白蒺藜(炒),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用豬腰子劈開,入藥,濕紙裹,煨熱,鹽湯下。
白話文:
[腎臟],四生散,由白附子,獨活,黃耆,炒白蒺藜,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豬腰子劈開,加入藥物,以濕紙包裹,加熱後,用鹽湯送服。
〔繡球〕,蛇床子湯,蛇床子,獨活,苦參,防風,荊芥(各三錢),枯礬(五錢),煎湯熏洗。
白話文:
〔繡球〕:以蛇牀子湯,將蛇牀子、獨活、苦參、防風、荊芥(各三錢)、枯礬(五錢)煎湯,燻洗。
〔雁來〕,羌活白芷散,羌活,白芷,柴胡,荊芥,蔓荊子,防風,豬牙皂角,甘草,黃連,黃芩(各一錢),
白話文:
「雁來」湯藥方,也稱「羌活白芷散」,
藥材包括:
羌活、白芷、柴胡、荊芥、蔓荊子、防風、豬牙皁、甘草、黃連、黃芩(各一錢)。
〔蛇皮〕,火龍散,人牙(一兩半),雄黃,辰砂,大黃(酒蒸),代赭石(醋煅。各一兩),共研末,每服三錢。
白話文:
【蛇皮】:火龍散、人牙(一兩半)、雄黃、辰砂、大黃(用酒蒸過)、代赭石(用醋煅過,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
〔鵝掌〕,大消風散,防風,蒺藜,荊芥,苦參(各十二兩),乳香,沒藥(各二兩),黃芩(一兩),胡麻(十兩),大楓子(五兩),當歸,黃柏(各二兩),麝香(五錢),每服八錢,水煎。
白話文:
鵝掌:
- 大消風散:由防風、蒺藜、荊芥、苦參各12兩製成。
- 乳香、沒藥:各2兩。
- 黃芩:1兩。
- 胡麻:10兩。
- 大楓子:5兩。
- 當歸、黃柏:各2兩。
- 麝香:5錢。
用法:
每服用量為8錢,加水煎煮。
〔紫雲〕,何首烏散,何首烏,防風,白蒺藜,枳殼,天麻,殭蠶,胡麻,茺蔚子,蔓荊子(各一錢),茵陳(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紫雲散】
由以下藥材組成:何首烏、防風、白蒺藜、枳殼、天麻、殭蠶、胡麻、茺蔚子、蔓荊子(各一錢),茵陳(五分)。將這些藥材一起水煎服。
〔疥癩〕,一掃光,防風,荊芥,苦參,地骨皮,薄荷,甘草,為末,每服三錢,蜜水調下。
白話文:
〔疥癬〕,用下列藥物即可一掃光,配方:防風、荊芥、苦參、地骨皮、薄荷、甘草,打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蜜水調服。
〔雀斑〕,玉肌散,綠豆粉(八兩),滑石(一兩),白芷(一兩),白附子(五錢),為末,每晚用數錢搽面。
白話文:
雀斑:
玉肌散:
綠豆粉(八兩):將綠豆磨成粉末。
滑石(一兩):將滑石研磨成粉末。
白芷(一兩):將白芷研磨成粉末。
白附子(五錢):將白附子研磨成粉末。
將以上四種藥粉混合均勻,每晚取適量塗抹於臉上。
〔擦藥〕,肥皂丸,荊芥穗,藁本,白芷,羌活,防風,薄荷,甘松,山柰,朴硝(各一兩),為末,入肥皂角去子弦三斤,搗丸,曬乾晨擦。
白話文:
(擦藥),肥皂丸、荊芥穗、藁本、白芷、羌活、防風、薄荷、甘松、山柰、朴硝(各一兩) ,將它們搗成粉末,加入肥皂角除去種子的果肉三斤,搗成丸狀,曬乾後,每天早上擦拭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