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四 (30)
卷之四 (30)
1. 痢症脈候
下痢沉小微細者吉,洪大滑數者死。沉弦者重,脈大者為未止,微弱者為欲愈,雖發熱不死。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者即愈。下利發熱而渴,脈弱者自愈。《醫通》曰:痢白沫初起,脈小滑,能食者,易治;洪大急疾,四肢厥冷者,難治。久痢脈微弱小細者愈;數實,或虛大無根者危。
下痢膿血,初起脈小滑,或弦軟,身不熱者,易治。數實滑大而身熱者,勢雖甚,猶或可治。若先不熱,五六日後反發熱,脈大者,必死。久則脈宜芤遲虛,不宜數盛滑實,身熱不止,口噤不食,或久痢脈結代,反驟能食,為除中,皆死。下痢脈,六七日後最忌強盛。凡下痢脈浮身熱,作風治。
脈沉身重,作濕治。下痢為腸胃病,雖頻迸,而能食則吉。若噤口痢初起,脈數實可治,久痢反不能食,脈見有餘者死。惟小弱流利者,當作胃虛治之。
白話文:
拉肚子時,如果脈象是沉、小、微、細的,是好現象;如果脈象是洪、大、滑、數的,就表示情況危險。脈象是沉弦的,病情會比較嚴重;脈象大的,表示拉肚子還沒停止;脈象微弱的,表示快要痊癒了,即使發燒也不會死。拉肚子時,如果脈象是數的,又有微微發熱、出汗的情況,就表示快要好了。拉肚子又發燒、口渴,但脈象虛弱的,也會自己痊癒。《醫通》說:拉出白色泡沫的痢疾剛開始時,如果脈象是小、滑,且病人能吃東西,就容易治療;如果脈象是洪、大、急、疾,四肢冰冷的,就很難治療。拉肚子很久了,脈象如果是微、弱、小、細的,就會痊癒;如果是數、實,或是虛大無力的,就很危險。
拉出膿血的痢疾,剛開始如果脈象是小、滑,或是弦而柔軟,身體沒有發熱的,容易治療。如果脈象是數、實、滑、大,而且身體發熱,雖然病情很嚴重,但還是有可能治好。如果剛開始不發熱,過了五六天反而發熱,而且脈象大的,一定會死。拉肚子久了,脈象應該是芤、遲、虛的,不應該是數、盛、滑、實的,如果身體發熱不止,嘴巴緊閉不能吃東西,或是拉肚子很久脈象出現結代,反而突然能吃東西了,這叫做除中,都會死。拉肚子時,脈象在六七天後最忌諱出現強盛的現象。凡是拉肚子,脈象浮,身體發熱的,要用治療風的方法來治療。
脈象沉,身體沉重的,要用治療濕的方法來治療。拉肚子是腸胃的疾病,即使拉的次數頻繁,但如果能吃東西就是好現象。如果剛開始就嘴巴緊閉的痢疾,脈象是數實的還可以治療,拉肚子很久反而不能吃東西,脈象出現有餘的,就會死。只有脈象是小、弱、流利的,才應該當作是胃虛來治療。
2. 附方
〔調氣〕,四七湯,見二卷咳嗽。
〔調氣〕,木香化滯湯,香,柴,陳,夏,歸,草,草蔻,香附,紅花,胸滿加枳殼,腹脹加厚朴。
〔和血〕,四物地榆湯,地,芍,歸,芎,加地榆,或加阿膠。
〔和營〕,理陰煎,見二卷咳嗽。
〔清熱〕,芩連芍藥湯,白芍(二錢),黃芩,黃連,木香,枳殼(各錢半),陳皮(一錢),炙草(三分),
〔溫寒〕,香砂枳朮丸,木香,砂仁,枳,術
〔寒滯〕,香砂異功散,木香,砂仁,參,術,苓,草,陳
〔泄濕〕,四苓散,苓,術,澤,豬苓
〔消食〕,保和丸,見二卷痰飲。
〔導滯〕,小承氣湯,見一卷溫。
〔和痛〕,芍藥湯,歸,芍,芩,連,桂,草,檳,木香,大黃
〔升陽〕,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攝滑〕,赤石脂禹餘糧丸,赤石脂,禹餘糧
〔潤涸〕,豬臟湯,取不落水豬大腸煮汁,吹去油麵飲之。以臟補臟,且潤枯澀,最為久痢妙方。
〔潤枯〕,阿膠丸,阿膠,黃連(各一兩),茯苓(二兩),
〔補固〕,八珍湯,見一卷中風。
〔調補〕,參苓白朮散,見三卷脾胃。
〔清導〕,導氣湯,芩,連,歸,芍,檳,枳,木香,大黃
〔溫里〕,香砂溫胃飲,溫胃飲見一卷中風,此加木香、砂仁。
〔溫攝〕,黑豆飲,黑豆(一兩半),罌粟殼(蜜炙,八錢),地榆,炙草(各六錢),炮姜(四錢),白芍(三錢),分三四服,水煎。
〔血痢〕,地榆丸,地榆,當歸,阿膠,黃連,訶子肉,木香,烏梅肉(各五錢),蜜丸。
〔溫脾〕,理中湯,參,術,姜,草
〔黑痢〕,芩芍湯,芩,芍,草
〔通治〕,香連丸,黃連(吳萸拌炒),木香,醋糊丸。
〔瘀血〕,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清血〕,胃風湯,見本卷泄瀉。
〔五色〕,真人養臟湯,歸,芍,術,草,參,桂,訶子肉,木香,肉果,粟殼
〔通治〕,駐車丸,黃連,阿膠,當歸(各一兩),乾薑(五錢),醋糊丸。
〔赤白〕,連理湯,見一卷暑。
〔濕鬱〕,平胃散,術,樸,陳,草
〔冷痛〕,附子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厥逆〕,通脈四逆湯,生附子(一枚),乾薑(一兩),炙草(二兩),冷服,加蔥九莖。
〔膿痢〕,戊己丸,黃連,茱萸,白芍
〔痢血〕,阿膠四物湯,四物湯加阿膠。
〔發熱〕,倉廩湯,參,苓,羌,獨,柴,胡,枳,芎,草,前胡,桂枝,陳米,姜
〔和營〕,小建中湯,見二卷咳嗽。
〔救液〕,阿膠丸,阿膠,黃連(各二兩),當歸,乾薑(各一兩),木香,黃芩,赤石脂,龍骨(各一兩),厚朴(五錢),
〔救液〕,阿膠梅連丸,阿膠,黃連(各三兩),歸,芍,苓,柏,烏梅(各一兩五錢),炮姜(一錢),醋煮阿膠為丸。
〔存陰〕,黃連阿膠丸,即阿膠丸。
〔熱痢〕,白頭翁湯,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
〔後重〕,升陽除濕湯,見一卷濕。
〔風邪〕,三奇散,黃耆,防風,枳殼
〔虛滑〕,桃花湯,赤石脂,乾薑,粳米
〔裡急〕,蘇子降氣湯,見二卷失音。
〔胃虛〕,治中湯,見三卷飲食。
〔嘔痢〕,吳茱萸湯,見三卷嘔吐。
〔休息〕,訶黎勒丸,樗白皮(二兩),訶子肉(五錢),母丁香(三十枚),陳米湯下三錢。
〔久痢〕,大斷下丸,良薑,炮姜,細辛(各一兩半),龍骨,枯礬,肉果,訶子肉,赤石脂,牡蠣,附子(各一兩),石榴皮(五錢),
〔風痢〕,蒼朮防風湯,蒼朮,防風,麻黃,姜
〔冷痢〕,訶子肉湯,訶子(炮),厚朴,炮姜,草蔻,陳皮,良薑,茯苓,神麯,麥芽,炙草
〔暑痢〕,薷苓湯,見本卷泄瀉。
〔濕痢〕,除濕湯,夏,樸,蒼朮(各錢二分),藿香,陳,苓(各七分),木香,肉桂,甘草(各五分),姜(三片),棗(二枚)
〔脾濕〕,蒼朮地榆湯,蒼朮,地榆
〔氣痢〕,氣痢丸,訶子肉,陳皮,厚朴(各五錢),蜜丸,米飲下。
〔疫痢〕,人參敗毒散,見一卷傷風。
〔蠱疰〕,烏梅丸,見三卷嘔吐。
〔殺蟲〕,雄黃銳散,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桃仁,研細,搗生艾汁為丸,如棗核大,綿裹納下部。
〔蟲痢〕,蕪荑丸,蕪荑(炒),黃連(各二兩),蚺蛇膽(五錢),蜜丸。每服二錢,杏仁湯下。
〔瘧痢〕,東坡薑茶飲,生薑,陳細茶(各三錢),
〔產痢〕,伏龍肝湯,伏龍肝,赤石脂(各一兩),生薑,生地(各兩半),甘草,艾葉,當歸,肉桂(各六錢),
〔痢風〕,大防風湯,參,耆,術,草,地,芍,羌,防,桂,附,川芎,牛膝,杜仲
〔通治〕,治痢散,葛根,苦參,松蘿茶葉,麥芽,山楂,赤芍,陳皮,研服四錢,加黃連尤效。
〔滋燥〕,黑地黃丸,蒼朮,五味,熟地,乾薑
〔潤燥〕,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益火〕,四神丸,見三卷飲食。
白話文:
[附方]
[調氣]:
- 四七湯,請參閱第二卷咳嗽篇。
- 木香化滯湯:包含木香、柴胡、陳皮、半夏、當歸、甘草、草豆蔻、香附、紅花等藥材。胸悶者加枳殼,腹脹者加厚朴。
[和血]:
- 四物地榆湯:包含地黃、芍藥、當歸、川芎,另加地榆,或可加入阿膠。
[和營]:
- 理陰煎,請參閱第二卷咳嗽篇。
[清熱]:
- 芩連芍藥湯:包含白芍(二錢)、黃芩、黃連、木香、枳殼(各一錢半)、陳皮(一錢)、炙甘草(三分)。
[溫寒]:
- 香砂枳朮丸:包含木香、砂仁、枳實、白朮。
[寒滯]:
- 香砂異功散:包含木香、砂仁、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
[泄濕]:
- 四苓散:包含茯苓、白朮、澤瀉、豬苓。
[消食]:
- 保和丸,請參閱第二卷痰飲篇。
[導滯]:
- 小承氣湯,請參閱第一卷溫病篇。
[和痛]:
- 芍藥湯:包含當歸、芍藥、黃芩、黃連、肉桂、甘草、檳榔、木香、大黃。
[升陽]:
- 補中益氣湯,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篇。
[攝滑]:
- 赤石脂禹餘糧丸:包含赤石脂、禹餘糧。
[潤涸]:
- 豬臟湯:取不沾水的豬大腸煮汁,吹去浮油後飲用。以臟補臟,且潤澤枯燥,是治療久痢的妙方。
[潤枯]:
- 阿膠丸:包含阿膠、黃連(各一兩)、茯苓(二兩)。
[補固]:
- 八珍湯,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篇。
[調補]:
- 參苓白朮散,請參閱第三卷脾胃篇。
[清導]:
- 導氣湯:包含黃芩、黃連、當歸、芍藥、檳榔、枳實、木香、大黃。
[溫里]:
- 香砂溫胃飲:溫胃飲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篇,此方加入木香、砂仁。
[溫攝]:
- 黑豆飲:包含黑豆(一兩半)、蜜炙罌粟殼(八錢)、地榆、炙甘草(各六錢)、炮姜(四錢)、白芍(三錢),分三四次水煎服用。
[血痢]:
- 地榆丸:包含地榆、當歸、阿膠、黃連、訶子肉、木香、烏梅肉(各五錢),製成蜜丸服用。
[溫脾]:
- 理中湯:包含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黑痢]:
- 芩芍湯:包含黃芩、芍藥、甘草。
[通治]:
- 香連丸:包含黃連(以吳茱萸拌炒)、木香,以醋糊製成丸劑。
[瘀血]:
- 桃仁承氣湯,請參閱第一卷疫病篇。
[清血]:
- 胃風湯,請參閱本卷泄瀉篇。
[五色痢]:
- 真人養臟湯:包含當歸、芍藥、白朮、甘草、人參、肉桂、訶子肉、木香、肉豆蔻、罌粟殼。
[通治]:
- 駐車丸:包含黃連、阿膠、當歸(各一兩)、乾薑(五錢),以醋糊製成丸劑。
[赤白痢]:
- 連理湯,請參閱第一卷暑病篇。
[濕鬱]:
- 平胃散:包含白朮、厚朴、陳皮、甘草。
[冷痛]:
- 附子理中湯,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篇。
[厥逆]:
- 通脈四逆湯:包含生附子(一枚)、乾薑(一兩)、炙甘草(二兩),冷服,加蔥白九根。
[膿痢]:
- 戊己丸:包含黃連、吳茱萸、白芍。
[痢血]:
- 阿膠四物湯: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加阿膠。
[發熱]:
- 倉廩湯:包含人參、茯苓、羌活、獨活、柴胡、胡黃連、枳實、川芎、甘草、前胡、桂枝、陳米、生薑。
[和營]:
- 小建中湯,請參閱第二卷咳嗽篇。
[救液]:
- 阿膠丸:包含阿膠、黃連(各二兩)、當歸、乾薑(各一兩)、木香、黃芩、赤石脂、龍骨(各一兩)、厚朴(五錢)。
[救液]:
- 阿膠梅連丸:包含阿膠、黃連(各三兩)、當歸、芍藥、茯苓、黃柏、烏梅(各一兩五錢)、炮姜(一錢),以醋煮阿膠製成丸劑。
[存陰]:
- 黃連阿膠丸:即前述的阿膠丸。
[熱痢]:
- 白頭翁湯:包含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
[後重]:
- 升陽除濕湯,請參閱第一卷濕病篇。
[風邪]:
- 三奇散:包含黃耆、防風、枳殼。
[虛滑]:
- 桃花湯:包含赤石脂、乾薑、粳米。
[裡急]:
- 蘇子降氣湯,請參閱第二卷失音篇。
[胃虛]:
- 治中湯,請參閱第三卷飲食篇。
[嘔痢]:
- 吳茱萸湯,請參閱第三卷嘔吐篇。
[休息痢]:
- 訶黎勒丸:包含樗白皮(二兩)、訶子肉(五錢)、母丁香(三十枚),以陳米湯送服三錢。
[久痢]:
- 大斷下丸:包含良薑、炮薑、細辛(各一兩半)、龍骨、枯礬、肉豆蔻、訶子肉、赤石脂、牡蠣、附子(各一兩)、石榴皮(五錢)。
[風痢]:
- 蒼朮防風湯:包含蒼朮、防風、麻黃、生薑。
[冷痢]:
- 訶子肉湯:包含訶子(炮製過)、厚朴、炮薑、草豆蔻、陳皮、良薑、茯苓、神麴、麥芽、炙甘草。
[暑痢]:
- 薷苓湯,請參閱本卷泄瀉篇。
[濕痢]:
- 除濕湯:包含半夏、厚朴、蒼朮(各一錢二分)、藿香、陳皮、茯苓(各七分)、木香、肉桂、甘草(各五分),生薑(三片)、紅棗(二枚)。
[脾濕]:
- 蒼朮地榆湯:包含蒼朮、地榆。
[氣痢]:
- 氣痢丸:包含訶子肉、陳皮、厚朴(各五錢),製成蜜丸,以米湯送服。
[疫痢]:
- 人參敗毒散,請參閱第一卷傷風篇。
[蠱疰]:
- 烏梅丸,請參閱第三卷嘔吐篇。
[殺蟲]:
- 雄黃銳散:包含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桃仁,研磨成粉,用新鮮艾葉汁搗成丸,如棗核大小,用棉布包裹塞入下部。
[蟲痢]:
- 蕪荑丸:包含蕪荑(炒)、黃連(各二兩)、蚺蛇膽(五錢),製成蜜丸。每次服用二錢,以杏仁湯送服。
[瘧痢]:
- 東坡薑茶飲:包含生薑、陳年細茶(各三錢)。
[產痢]:
- 伏龍肝湯:包含伏龍肝、赤石脂(各一兩)、生薑、生地黃(各一兩半)、甘草、艾葉、當歸、肉桂(各六錢)。
[痢風]:
- 大防風湯:包含人參、黃耆、白朮、甘草、地黃、芍藥、羌活、防風、肉桂、附子、川芎、牛膝、杜仲。
[通治]:
- 治痢散:包含葛根、苦參、松蘿茶葉、麥芽、山楂、赤芍、陳皮,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黃連效果更佳。
[滋燥]:
- 黑地黃丸:包含蒼朮、五味子、熟地黃、乾薑。
[潤燥]:
- 六味丸,請參閱第一卷中風篇。
[益火]:
- 四神丸,請參閱第三卷飲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