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四 (31)
卷之四 (31)
1. 痢症論治
痢多發於秋,即《內經》之腸澼也。症由胃腑濕蒸熱壅,致氣血凝結,挾糟粕積滯,進入大小腑,傾刮脂液,化膿血下注,或痢白,痢紅,痢瘀紫,痢五色,腹痛嘔吐,口乾溺澀,裡急後重,氣陷肛墜,因其閉滯不利,故亦名滯下也。俗以白屬寒,赤屬熱,不知白傷氣分,赤傷血分,赤白相間,氣血俱傷。
白話文:
痢疾多在秋季發作,就是《內經》中所說的腸澼。症狀是由於胃腑濕熱蒸騰,導致氣血凝結,夾雜糟粕積滯,進入大小腑,刮傷脂液,化膿血下泄,有時候是白色痢疾,有時候是紅色痢疾,有時候是紫色痢疾,有時候是五色痢疾,伴有腹痛嘔吐,口乾小便難,裡急後重,氣陷肛門下墜;因為閉塞不通,所以也稱為滯下。通常以白色屬寒,紅色屬熱,但不知道白色傷害氣分,紅色傷害血分,白色和紅色交雜,表示氣血都受傷了。
傷氣分則調氣,四七湯、木香化滯湯。傷血分則和血,四物地榆湯或理陰煎加減。易老所謂調氣則後重除,和血則便膿愈也。然論致痢之由,其暑濕傷胃者,鬱熱居多,生冷傷脾者,寒滯為甚,入手宜分。氣陷則倉廩不藏,陰亡則門戶不閉。由脾傷腎,勢所必然。故鬱熱者清之,芩連芍藥湯。
白話文:
若傷及氣分,就使用調理氣的功能,可以服用四七湯或是木香化滯湯。若是傷及血分,就調理血液,可以服用四物地榆湯或是理陰煎加減。易老所說,調理氣分可以讓大便變實,調理血分可以讓膿血痊癒。但探討導致腹瀉的原因,大多是暑濕傷胃,鬱熱居多;或者是生冷傷脾,寒滯嚴重,在治療時應該依照情況來區分。若氣虛下陷,就好像是倉庫不儲藏東西;陰液不足,就好像是門戶不關閉。由於脾虛會傷及腎,這是必然的,所以,如果有鬱熱的情況,應該清熱,可以用黃芩、黃連、芍藥一起煎煮的藥湯。
寒滯者溫之,香砂枳朮丸、香砂異功散。濕勝者泄之,四苓散白朮改蒼朮。宿食者消之,保和丸。積滯者導之,小承氣湯、熟大黃丸。腹痛者和之,芍藥湯加木香。氣陷下者舉之,補中益氣湯。虛滑者攝之,赤石脂禹餘糧丸。脂液涸者潤之,豬臟湯、阿膠丸。久不愈者補而固之,八珍湯加炮薑、肉桂、木香、肉果、烏梅、牡蠣。
白話文:
-
寒症:溫熱之,如香砂枳朮丸、香砂異功散。
-
濕症:利濕之,如四苓散(將白朮改為蒼朮)。
-
積食:消積之,如保和丸。
-
積滯:導之,如小承氣湯、熟大黃丸。
-
腹痛:和之,如芍藥湯加木香。
-
氣陷下:舉之,如補中益氣湯。
-
虛滑:攝之,如赤石脂禹餘糧丸。
-
脂液涸:潤之,如豬臟湯、阿膠丸。
-
久不愈:補而固之,如八珍湯加砲薑、肉桂、木香、肉果、烏梅、牡蠣。
痢止後調之,參苓白朮散。治法盡此矣。而症之寒熱虛實,宜細審焉。凡痢挾熱者多實,初起外受暑熱,內因停滯,繞臍痛脹,煩渴迸迫,下痢鮮紅,脈洪滑者,宜清火導滯。導氣湯、芍藥湯去桂。如挾虛感寒,生冷不節,脾失轉輸,因而嘔逆,下痢白膿,脈弦弱者,宜溫理脾胃,兼佐行氣。香砂溫胃飲。
白話文:
痢疾在停止後,調理身體可用參苓白朮散。治療的方法僅止於此。而痢疾的寒熱虛實,要仔細診斷。凡是伴有熱象的痢疾,多半是實證,開始是受到外感暑熱,內因停滯,肚臍周圍疼痛脹滿,口渴難耐,經常腹瀉,大便鮮紅,脈象洪滑的人,應該清火導滯。導氣湯、芍藥湯去桂。如果是伴有虛寒,生冷不忌,脾失轉輸,因而嘔吐反胃,腹瀉膿血,脈象弦弱的人,應該溫暖胃腸,兼佐行氣。香砂溫胃飲。
蓋因寒傷臟,忌用苦寒下奪也。況所痢膿垢,皆大小腸脂液所化,已非胃腑宿食,不得誤認積滯,肆行攻下,剝削殆盡,但見下利血水,或如屋漏水,即須溫攝。黑豆散加苓、朮、茴香、肉果。如痢純血,鮮紅成塊者,多心脾伏熱。用黃連、白芍、丹皮。黑梔、黑荊芥、生地。
白話文:
這是因為寒氣傷及臟腑,因此不能使用苦寒的藥物,以免損傷正氣。況且痢疾患者所排出的膿液和污垢,都是大、小腸的脂液所化,已不是胃腸道內的宿食,不能誤認為是積滯,而肆意攻下,將腸胃中的脂液剝削殆盡。這樣就會出現下利血水、或如屋漏水一般的症狀。這時就必須採用溫熱的藥物來調養身體。
黑豆散加上茯苓、白朮、茴香、肉果。如果痢疾患者排出的全是鮮紅成塊的血,那麼多半是心脾蘊含伏熱所致。這時就需要使用黃連、白芍、丹皮、黑梔、黑荊芥、生地等藥物來治療。
若未止,地榆丸。其血紫黯稀淡,乃陽虛不能攝陰,宜溫調其氣,非炮薑不治。理中湯加木香。痢色黑有二,焦黑者熱極反兼勝己之化,芩芍湯、香連丸。光如黑漆者為瘀血,桃仁承氣湯。純下清血者,為腸胃風襲,胃風湯加枳、荊、防。五色痢乃五臟氣化並傷。昔人以為腎損,蓋不液不守,精室受傷,治必益火消陰,實脾防水,兼理其氣。
白話文:
若腹瀉仍未停止,則可服用地榆丸。糞便呈現紫色黯淡稀薄,是陽氣虛弱,不能約束陰氣,宜溫暖調理其氣,非炮製過的生薑無法治療,可加木香於理中湯服用。大便顏色發黑的,有兩種情況。焦黑色是因為過度灼熱,連及火能生土的力量,適宜使用黃芩、芍藥湯或香連丸。表面光亮,像黑色塗料塗過的是瘀血,適宜使用桃仁承氣湯。只有血水流出,是因為腸胃受到風寒,適宜使用胃風湯,再加枳實、荊芥和防風。五色痢是五臟氣化同時受傷。古代的人認為是腎臟受損,蓋因為腎臟精氣盈滿,固攝功能良好,則精室方可無礙,治療的目的是益火消陰,補益脾腎,防止水氣外泄,且調理五臟之氣。
真人養臟湯。赤白痢由冷熱不調。駐車丸,連理湯。痢純白乃臟寒氣滑,與暴注屬熱不同,或如凍膠,如魚腦,由氣分致病,為臟寒滯下。先用沉香、白蔻、木香、小茴、砂仁。次用理中湯加香、砂。白痢初起,裡急後重,為濕鬱化熱。平胃散加香、砂。痢稀白肢冷腹痛不已,附子理中湯。
白話文:
「真人養臟湯」
- 將赤白痢視為冷熱不調所致。
「駐車丸」
- 適用於連理湯。
「痢純白」
- 是臟寒氣滑所致,與暴注引起之熱痢不同。
- 有時如凍膠,有時如魚腦,都是由於氣分致病,為臟寒滯下所致。
「治療方法」
- 先用沉香、白蔻、木香、小茴、砂仁等藥物治療。
- 接著再用理中湯加香、砂治療。
「白痢初起」
- 裡急後重,是濕鬱化熱所致。
- 用平胃散加香、砂治療。
「痢稀白肢冷腹痛不已」
- 用附子理中湯治療。
痢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通脈四逆湯。先白痢,後下膿血者,戊己丸。先白痢,後下鮮血者,阿膠四物湯。先痢膿血,後變青黑雜色,腹痛倍常者,駐車丸。先膿血,後變白沫白膿者,補中益氣湯加炮薑、赤石脂。下痢發熱者,疏其邪,倉廩散。腹痛身微熱者,和其營。
白話文:
-
痢疾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四肢冰冷,服用通脈四逆湯。
-
先出現白色痢疾,之後排出膿血的,服用戊己丸。
-
先出現白色痢疾,之後排出鮮血的,服用阿膠四物湯。
-
先出現膿血痢疾,之後轉變為青黑色雜色,腹痛加劇的,服用駐車丸。
-
先出現膿血,之後轉變為白沫白膿的,服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赤石脂。
-
下痢並發熱的,疏散邪氣,服用倉廩散。
-
腹痛身微熱的,調和營氣。
小建中湯。一種陰虛下血發熱,煩渴至夜轉劇者,急宜救液存陰。阿膠丸、阿膠梅連丸、黃連阿膠丸。下痢漸減,津液枯燥,肛門澀滯者,豬臟湯。痢後便秘後重,由氣虛下陷者,升其陽則陰自降。補中益氣湯加防風。膿血稠黏,挾熱後重,煩渴脈洪者,白頭翁湯。濕熱下痢後重者,升陽除濕湯。
白話文:
小建中湯:適用於陰虛、下血、發熱、煩渴,到了晚上病情加劇的人。應急救治,以補液、存陰。
阿膠丸、阿膠梅連丸、黃連阿膠丸:下痢漸減,津液枯燥,肛門澀滯的人。
豬臟湯:痢疾後便祕,後重,由氣虛下陷引起的人。升其陽氣,則陰自下降。可加入防風作為補中益氣湯服用。
白頭翁湯:膿血稠黏,挾熱後重,煩渴脈洪的人。
升陽除濕湯:濕熱下痢後重的人。
風邪傷衛,後重不除者,三奇散。虛滑而後重者,痢後不減,真人養臟湯。虛滑而腑陽向衰者,桃花湯加人參。裡急仍不得便,屬氣滯,蘇子降氣湯。裡急頻見汙衣者,為氣脫,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肉果。洞瀉不止,真人養臟湯。下利大孔痛,火因瀉陷,升其氣則痛自定,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1、風邪侵襲衛氣,之後小便不利證狀不消除者,使用三奇散。
2、虛寒滑脫,小便不利證狀仍不能消除、痢疾病後腹瀉症狀不減輕者,使用真人養臟湯。
3、虛寒滑脫,並且腑陽衰退者,使用桃花湯加減人參。
4、裡急後重,大便不通,屬氣滯證者,使用蘇子降氣湯。
5、裡急後重,經常大便失禁者,為氣脫證,使用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肉果。
6、腹瀉不止者,使用真人養臟湯。
7、下瀉大孔痛,為火邪瀉陷所致,升其氣則疼痛自定,使用補中益氣湯。
〔噤口痢〕乃熱氣自下衝上而犯胃口,腸中傳導,皆逆阻似閉。宜人參、石蓮、石菖蒲、竹茹、茯苓、麥冬、粳米。丹溪用人參、石蓮、黃連濃煎,加薑汁沖服。但得下咽便開,如胃虛嘔逆,治中湯加丁香。肝邪乘脾嘔逆,吳茱萸湯加丁香、白芍、青皮、黃連、烏梅肉。久痢噤口不食,非大補胃氣,兼行津液,不能開。
白話文:
噤口痢是熱氣從下衝上而犯胃口,腸道內的傳導都逆阻不通,就像關閉了一樣。治療宜用人參、石蓮、石菖蒲、竹茹、茯苓、麥冬、粳米。丹溪用人參、石蓮、黃連濃煎,加入薑汁沖服。只要能下嚥便能開胃,如果胃虛出現嘔逆,可在治中湯中加入丁香。肝邪乘脾引起的嘔逆,吳茱萸湯加入丁香、白芍、青皮、黃連、烏梅肉。久痢噤口不食,如果不大量補益胃氣,兼行為津液,就不能開。
香砂四君湯加扁豆、薏仁、藿香、煨葛根、粳米。得胃氣一醒思食,宜獨參湯,少加橘皮。
白話文:
香砂四君湯加入扁豆、薏仁、藿香、煨葛根、粳米。胃氣一醒來就思食,適合服用獨參湯,少加一點橘皮。
〔休息痢〕屢止屢發,經久不愈,訶黎勒丸。因兜澀太早,積滯未清者,香連丸加茯苓、枳實。因飲食失節者,香連丸加楂肉、神麯。因中氣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因臟寒虛滑者,大斷下丸。
白話文:
【休息痢】腹瀉反覆發作,經久不愈,服用訶黎勒丸。
- 訶黎勒丸:具有清熱利濕、瀉下通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痢、濕痢等症。
- 兜澀太早:指大便黏膩、乾燥,難以排出。
- 積滯未清:指腸胃中積聚有未消化的食物、痰飲等,導致腹瀉。
- 香連丸加茯苓、枳實:香連丸具有清熱燥濕、瀉下通便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枳實具有破氣行滯的功效,三藥合用可治療因兜澀太早、積滯未清引起的腹瀉。
- 因飲食失節者:指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或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導致腹瀉。
- 香連丸加楂肉、神麯:楂肉具有消積化滯的功效,神麯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三藥合用可治療因飲食失節引起的腹瀉。
- 因中氣下陷者:指中氣虛弱,導致胃腸蠕動無力,出現腹瀉。
- 補中益氣湯: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中氣下陷引起的腹瀉。
- 因臟寒虛滑者:指臟腑虛寒,腸道滑利,導致腹瀉。
- 大斷下丸:具有溫中散寒、澀腸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臟寒虛滑引起的腹瀉。
〔風痢〕純下青沫,蒼朮防風湯。寒痢白如鴨溏,腸鳴痛墜不甚,理中湯、訶子肉湯。暑痢面垢煩冤,燥渴引飲,薷苓湯。濕痢身重腹滿,紅黑混濁,除濕湯。脾濕血痢,蒼朮地榆湯。氣痢下如蟹沫,氣痢丸。疫痢時邪傳染,一方相似,人參敗毒散加減。蠱蛀毒痢,血如雞冠,烏梅丸。
白話文:
風痢:
- 症狀:單純瀉出青色的泡沫。
- 治療:蒼朮防風湯。
寒痢:
- 症狀:大便白色如鴨蛋清,腸鳴腹痛,但程度不嚴重。
- 治療:理中湯、訶子肉湯。
暑痢:
- 症狀:面容憔悴、煩躁、口乾舌燥,想喝冷飲。
- 治療:薷苓湯。
濕痢:
- 症狀:身體沉重、腹滿,大便紅黑混濁。
- 治療:除濕湯。
脾濕血痢:
- 症狀:脾虛濕盛,大便帶血。
- 治療:蒼朮地榆湯。
氣痢:
- 症狀:大便如蟹沫。
- 治療:氣痢丸。
疫痢:
- 症狀:由時令邪氣傳染,症狀類似,可能伴隨其他症狀。
- 治療:人參敗毒散加減。
蠱蛀毒痢:
- 症狀:大便帶血,血色像雞冠。
- 治療:烏梅丸。
蟯蟲痢蟲形極細,從穀道溢出,以雄黃銳散納下部,內服蕪荑丸。瘧後痢,痢後瘧,東坡薑茶飲。瘧痢齊發,補中益氣湯加減。洞瀉不止,厥逆,附子理中湯。胎前赤白痢,連理湯加膠艾。胎前痢,產後未止,最危。駐車丸,伏龍肝湯加減。
白話文:
-
蟯蟲痢:蟯蟲是一種非常細小的寄生蟲,會從肛門排出。可以用雄黃銳散塞入肛門內部,同時服用蕪荑丸。
-
瘧後痢、痢後瘧:瘧疾後引起的痢疾,或痢疾後引起的瘧疾,可以用東坡薑茶飲來治療。
-
瘧痢齊發: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減來治療。
-
洞瀉不止,厥逆:腹瀉不止,伴有手腳冰冷、呼吸困難等症狀,可以用附子理中湯來治療。
-
胎前赤白痢:懷孕期間出現的痢疾,大便中有血和膿,可以用連理湯加膠艾來治療。
-
胎前痢,產後未止,最危:懷孕期間出現痢疾,產後仍未停止,是最危險的情況。可以用駐車丸、伏龍肝湯加減來治療。
〔協熱下利〕由上受溫暑濕熱之邪,循募原下陷腸胃,或血水,或黏膩,皆濕熱傳化,宜用分消,清熱利濕。如厚朴、黃芩、茯苓、滑石、豬苓、澤瀉、廣皮、扁豆,甚則加黃連。
白話文:
【協熱下利】:是因感染夏季溫熱潮濕有毒之氣後,毒氣沿著全身經絡,下陷入侵腸胃,造成血水、黏膩便便。此病應著重清熱化濕。藥方:厚朴、黃芩、茯苓、滑石、豬苓、澤瀉、廣皮、扁豆,若是病情較嚴重,可以加黃連。
凡治痢與治瀉異,水瀉由清濁不分,可利小便。痢則邪毒膠滯,津液枯澀,大忌分利,且痢久必傷腎,腎陰虧,宜滋液。黑地黃丸、六味地黃丸。腎陽虛,宜益火,如四神丸,及沉香、桂、附、益智。以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也。故痢久先溫脾,不應,即溫腎。丹溪以先瀉後痢為脾傳腎,為賊邪,難治;先痢後瀉為腎傳脾,為微邪,易愈。故治痢以脾腎為要。
白話文:
凡是治痢和治瀉有不同的方法,水瀉是清濁不分,可以利尿。痢則病邪毒素黏滯,津液枯澀,最忌分利,而且痢疾久治不癒,必定會傷及腎臟,腎陰虧損,宜滋養液體。可用黑地黃丸、六味地黃丸。腎陽虛弱,宜溫補腎陽,可用四神丸,以及沉香、桂枝、附子、益智。腎臟為胃氣的關口,朝兩個陰竅開啟。所以,痢疾久了,先溫暖脾胃,若無效,即溫暖腎臟。丹溪認為,先瀉後痢是脾臟傳給腎臟,為賊邪,難以治癒;先痢後瀉是腎臟傳給脾臟,為微邪,容易治癒。所以,治療痢疾,以調理脾臟和腎臟為主要關鍵。
噤口痢由熱氣自下上衝而犯胃口,腸中傳導,皆逆阻似閉,宜清解熱毒。如黃連、酒炒黃芩、白芍、石蓮肉、廣皮、銀花、楂肉、木香汁。又方,五穀蟲焙黃研末,黑糖拌勻,新汲水送下,即愈。
痢症初起,有兼外感者,身必發熱,表裡俱病,其症最重,宜表裡並治。
白話文:
噤口痢是由於熱氣自下往上衝,侵入胃口,腸道中傳導,皆逆流阻塞,好像閉塞一樣,應該清解熱毒。可以用黃連、酒炒黃芩、白芍、石蓮肉、廣皮、銀花、山楂肉、木香汁。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把五穀蟲炒黃研成細末,用黑糖拌勻,用新汲的水送服,立即可愈。
痢疾初期,若合併外感表證,全身必定發熱,表裡同時有病,病情最為嚴重,應同時治療表證和裡證。
痢疾初起,必兼濕熱宿滯,宜用治痢散。葛根、苦參、松蘿茶葉、麥芽、山楂、赤芍、陳皮研末,每服四錢,加黃連尤效。此方出《醫學心悟》,不論赤白皆效。葛根,鼓舞胃氣上行也。茶葉、苦參,清濕熱也。麥芽、山楂,消宿食也。赤芍、陳皮,行血調氣也。腹痛裡虛者,用橘餅半個,紅棗十枚,沙糖五錢,煎湯服,立效。
白話文:
痢疾剛發生時,必定同時伴有濕熱和宿食停滯,宜使用治痢散。葛根、苦參、松蘿茶葉、麥芽、山楂、赤芍、陳皮研成細末,每次服用約20克,如果再加入黃連,效果更加顯著。這個方子出自《醫學心悟》,不管痢疾是赤痢還是白痢,都有效。葛根,能鼓舞胃氣向上運行。茶葉、苦參,可以清除濕熱。麥芽、山楂,可以消解停留過久的食物。赤芍、陳皮,可以活血調氣。如果是腹痛裡虛的,就使用半個橘餅、十顆紅棗、五錢沙糖,煎成湯藥服用,立即可見效。
《醫通》曰:痢後風者,因痢後不善調攝,或多行,或房勞,或受風寒,或感濕氣,致兩腳痿軟腫痛。宜大防風湯。又痢後變成痛風,皆調攝失宜所致。宜補中益氣湯加羌活、續斷、虎骨。
白話文:
根據《醫通》記載,痢疾後風濕病的形成,是由於痢疾痊癒後不注意調理,或是過度勞累,或是房事過度,或是受風寒,或是感染濕氣,導致雙腳麻痺、腫痛。此時應該服用大防風湯。另外,痢疾後轉變成痛風的疾病,都是由於調養不當所致,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羌活、續斷、虎骨等藥物。
《病機沙篆》曰:痢起夏秋,濕熱鬱蒸因乎天,生冷停滯由乎人,當炎暑令行,不能保攝脾胃,多食瓜果肥甘,土氣受傷,無以制濕,濕蒸熱壅,氣機阻逆,不得宣通,因而腸胃反窒,裡急後重,小水赤澀。宜苦寒之藥,燥濕滌熱,佐以辛溫,便能開鬱運氣。故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然虛寒實熱,淺深新久之不同,難一例治。
白話文:
《病機沙篆》記載:痢疾多發生於夏季和秋季,是因夏季濕熱的氣候,再加上人飲食不節,吃了生冷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損傷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導致濕熱鬱積在體內,無法宣通,便會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出現裡急後重、小便赤澀等症狀。治療原則是採用苦寒性藥物,以祛除濕熱,再輔以辛溫性藥物,以開鬱運氣。這樣,就可以使血行通暢,膿血自行消散,氣機調和,後重症狀也可以消除。但是,由於痢疾的虛寒實熱、淺深新久不同,治療方法也不相同,很難一概而論。
沈朗仲曰:痢症初起,形氣尚強,脹實堅痛者,可速去積,積去痢止,此通因通用,症隨痢減之法。若煩熱喜冷,脈實腹滿,或下純紅鮮血者,此濕熱內盛,法宜清利。若經久正傷,有傷陰傷陽兩途。傷陰者精血脂液,悉從痢去,多煩躁熱渴之候,宜以清潤養其陰。傷陽者脾腎元陽,悉從痢散,多滑脫厥逆之候,宜行溫補回其陽。
白話文:
沈朗仲說:痢疾初期,患者形氣還很強,腹脹實堅,疼痛明顯的,可以迅速清除積滯,積滯消除了,痢疾就能停止,這是一種根據痢疾的原因和症狀進行通用治療的方法。如果患者煩熱喜歡吃冷的東西,脈搏實數,肚子脹滿,或者拉出純紅鮮血的,是濕熱在體內太盛造成的,適宜採用清熱利濕的方法治療。如果是患病時間長了,正氣受到損傷,有陰虛和陽虛兩種情況。陰虛是指精血津液都隨著痢疾排出體外,常常出現煩躁、發熱、口渴的症狀,宜清潤滋陰。陽虛是指脾腎的元陽都隨著痢疾排出體外,常常出現滑脫、厥逆的症狀,宜溫補回陽。
總之暴病多實,久病多虛,滑脫者多寒,澀滯者多熱。參之脈症,合之新久,百無一失矣。
附倪涵初痢疾三方,
白話文:
突發的疾病大多是實證,長期患病的疾病大多是虛證。滑利順暢的症狀,多是寒證,澀滯不通的症狀,多是熱證。將脈象和症狀結合起來,再考慮發病時間的新舊,診斷疾病幾乎不會有錯。
〔初起煎方〕黃連(去蘆),黃芩,白芍,楂肉(各一錢二分),枳殼(去穰),厚朴(薑汁炒),檳榔,青皮(去穰。各八分),當歸,地榆,甘草(炙。各五分),紅花(酒炒,三分),木香(二分),桃仁(研,一錢),
白話文:
將黃連(去掉蘆頭)、黃芩、白芍、山楂肉(各一錢二分)、枳殼(去掉瓤)、厚朴(用薑汁炒)、檳榔、青皮(去掉瓤,各八分)、當歸、地榆、甘草(炙烤,各五分)、紅花(酒炒,三分)、木香(二分)、桃仁(研磨,一錢)一起煎服。
如法炮製,水二碗,煎一碗,空心服。此方治紅白痢,裡急後重,身熱腹痛者,皆宜。如痢純白,去地榆、桃仁,加橘紅四分,木香三分。如滯澀甚者,加酒炒大黃二錢,服一二劑,仍除之。若服過一劑,滯澀已去,不必再服。年幼者,大黃只用一錢。
上方用之三五日神效,旬日亦效,半月後則當加減。
白話文:
依照這個方法進行,加水兩碗,煎成一碗,空腹服用。這個方劑適用於治療紅白痢疾,裡急後重,身熱腹痛者。如果痢疾純白,去掉地榆、桃仁,加入橘紅四分,木香三分。如果便祕嚴重,加入酒炒大黃二錢,服用一二劑,仍然可以解除便祕。如果服過一劑,便祕已經解除,不必再服用。年幼者,大黃只需用一錢。
持續使用三到五日便能見效,十天左右也會有效,半個月後就需要調整用藥了。
〔加減煎方〕黃連(酒炒,六分,生用四分),白芍(酒炒,六分,生用四分),楂肉(一錢),橘紅,青皮,檳榔(各四分),炙草(三分,生用二分),當歸(五分),地榆(四分),桃仁(研粉,六分),紅花(三分),木香(二分),
如法制服,延至月餘,脾胃虛弱而滑泄,當補理。
白話文:
〔加減煎方〕黃連(用酒炒過,六分,生用四分),白芍(用酒炒過,六分,生用四分),山楂肉(一錢),橘紅,青皮,檳榔(各四分),炙草(三分,生用二分),當歸(五分),地榆(四分),桃仁(研磨成粉末,六分),紅花(三分),木香(二分)。
按照法方服藥,服用到一個多月,脾胃虛弱而腹瀉,此時應當補益脾胃。
〔補理煎方〕黃連(酒炒,五分),黃芩(酒炒,六分),白芍(酒炒,四分),橘紅(六分),當歸(五分),人參(五分),白朮(鹽炒,五分),炙草(五分),
如法制服,以上三方,如婦人有胎,去桃仁、紅花、檳榔服。
白話文:
【補理煎方】
- 黃連(酒炒,五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黃芩(酒炒,六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白芍(酒炒,四分):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的功效。
- 橘紅(六分):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當歸(五分):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人參(五分):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
- 白朮(鹽炒,五分):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 炙草(五分):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的功效。
以上三方之藥如法調製配伍,若婦人懷有身孕,去除桃仁、紅花、檳榔後服用。
一忌溫補早。痢起於濕熱蘊積,膠滯腸胃,宜清熱邪,導滯氣,行瘀血,其病即去。若用參、術等溫補藥,則熱愈盛,氣愈滯,血亦凝,邪何由去。
白話文:
第一個忌諱是過早使用溫補藥。痢疾是由濕熱蘊積在體內,導致腸胃黏滯不通暢,應該清熱去除邪氣,疏導滯氣,化瘀血,才能根治疾病。如果使用參、術等溫補藥,反而會使熱氣更盛,氣更滯,血更凝,邪氣無法去除。
一忌大下。痢因邪熱膠滯,用疏通則愈。若用大承氣湯下之,膠滯未去,徒傷胃氣,損元氣耳。正氣傷損,邪氣不可除,壯者猶可,弱者危矣。
白話文:
- 忌大下:痢疾是邪熱膠滯引起的,用疏通的方法來治療就可以治癒。如果用大承氣湯來治療,膠滯沒有去除,反而損傷胃氣、元氣。正氣受損,邪氣就不能消除,強壯的人還能忍受,虛弱的人就會很危險。
一忌發汗。痢發寒熱,頭目痛眩,由內毒熏蒸,自內達外,非表邪也。若發汗,則風劑燥熱,愈助熱邪,正虛於外,邪熾於內,鮮不斃矣。
白話文:
第一條禁忌:發汗。痢疾發生的寒熱,頭目疼痛眩暈,是由內毒燻蒸,從內部到達外部,而不是表邪。如果發汗,則風劑燥熱,更加助熱邪,正氣虛弱於外,邪氣熾盛於內,很少有不死的。
一忌分利。痢因熱邪膠滯,津液枯澀,若用五苓等分利其水,則津液愈枯,枯澀愈甚,纏綿不止。第清熱導滯,則痢自愈,而小便自清。安用分利為?利小便為治水瀉之良法,以之治痢,則大乖矣。
白話文:
第一條禁忌:忌諱分利。痢疾是由於熱邪膠滯,津液枯澀引起的。如果使用五苓等藥物來分利其水,那麼津液就會更加枯竭,枯澀就會更加嚴重,纏綿不斷。只要清熱導滯,痢疾就會自然痊癒,小便也會自然清澈。何必使用分利的方法呢?利小便是一種治療水瀉的良方,用來治療痢疾,那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