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6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63)

1. 附方

〔劫痰〕,常山飲,常山(酒浸,炒,二錢),草果,檳榔,知母(各一錢),貝母(錢半),甲片(一錢),烏梅(二個),

〔劫濕〕,七寶飲,常山,草果,檳,樸,青,陳,草,水酒煎,露。

〔散寒〕,露姜煎,見本卷瘧。

〔寒熱〕,小柴胡湯,見一卷溫。

〔熱多〕,清脾飲,樸,術,苓,夏,青,草,柴胡,草果,黃芩,姜

〔濕盛〕,平胃散,見一卷中風。

〔痰多〕,二陳湯,見一卷中風。

〔消痰〕,二妙丸,橘紅,半夏,神麯和丸。

〔滲濕〕,四苓散,五苓去桂,見一卷溫。

〔濕熱〕,清中驅瘧飲,柴,芩,枳,樸,青,陳,術,夏,山楂,草果,姜

〔暑瘧〕,香薷飲,見一卷中風。

〔痞熱〕,半夏瀉心湯,見一卷溫。

〔結熱〕,小陷胸湯,黃連,半夏,蔞仁

〔補脾〕,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截邪〕,截瘧飲,黃耆(二錢),參,術,苓(各錢半),砂仁,草果,橘紅(各一錢),五味(三分),甘草(六分),烏梅(三個),姜(三片),棗(二枚)

〔養正〕,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夜熱〕,何首烏散,生何首烏(五錢),青陳,草(各一錢),姜(七片),大棗(三枚),露一宿。

〔陰陽〕,固本丸,見一卷中風。

〔營衛〕,養營湯,見二卷勞瘵。

〔營衛〕,何人飲,首烏,人參(各三錢),當歸,陳皮(各二錢),姜(三片)

〔陽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

〔補截〕,四獸飲,六君子湯加,烏梅,草果,姜,棗

〔陽虛〕,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補脾〕,歸芍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加歸、芍。

〔脾胃〕,參苓白朮散,見三卷睥胃。

〔吐蛔〕,烏梅丸,見三卷嘔吐。

〔陰虛〕,六味湯,見一卷中風。

〔陽虛〕,八味湯,見一卷中風。

〔氣癖〕,鱉甲飲子,鱉甲,耆,術,檳,樸,芎,芍,陳草,烏梅,草果,姜,棗

〔血癖〕,何膝煎,首烏(制二兩),牛膝,鱉甲(醋炙,各一兩),當歸(五錢)橘紅(三錢),虛加人參,發日空心服。

白話文:

[附方]

[化痰],使用常山飲:常山(用酒浸泡後炒過,二錢)、草果、檳榔、知母(各一錢)、貝母(一錢半)、甲片(一錢)、烏梅(兩個)。

[祛濕],使用七寶飲:常山、草果、檳榔、厚朴、青皮、陳皮、甘草,用水和酒煎煮,再露天放置。

[散寒],使用露薑煎:做法參考本卷的瘧疾部分。

[寒熱交替],使用小柴胡湯:做法參考第一卷的溫病部分。

[熱象偏重],使用清脾飲:厚朴、白朮、茯苓、半夏、青皮、甘草、柴胡、草果、黃芩、生薑。

[濕邪偏重],使用平胃散:做法參考第一卷的中風部分。

[痰液過多],使用二陳湯:做法參考第一卷的中風部分。

[消痰],使用二妙丸:橘紅、半夏、神麯混合製成藥丸。

[利水滲濕],使用四苓散:五苓散去除桂枝,做法參考第一卷的溫病部分。

[濕熱交織],使用清中驅瘧飲:柴胡、黃芩、枳實、厚朴、青皮、陳皮、白朮、半夏、山楂、草果、生薑。

[暑熱引起的瘧疾],使用香薷飲:做法參考第一卷的中風部分。

[胸腹痞悶發熱],使用半夏瀉心湯:做法參考第一卷的溫病部分。

[內部結熱],使用小陷胸湯:黃連、半夏、瓜蔞仁。

[補益脾氣],使用歸脾湯:做法參考第二卷的勞瘵部分。

[阻斷病邪],使用截瘧飲:黃耆(二錢)、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半)、砂仁、草果、橘紅(各一錢)、五味子(三分)、甘草(六分)、烏梅(三個)、生薑(三片)、紅棗(二枚)。

[扶助正氣],使用補中益氣湯:做法參考第一卷的中風部分。

[夜間發熱],使用何首烏散:生何首烏(五錢)、青皮、陳皮、甘草(各一錢)、生薑(七片)、紅棗(三枚),露天放置一夜。

[調理陰陽],使用固本丸:做法參考第一卷的中風部分。

[調理營衛],使用養營湯:做法參考第二卷的勞瘵部分。

[調理營衛],使用何人飲:何首烏、人參(各三錢)、當歸、陳皮(各二錢)、生薑(三片)。

[陽氣虛弱],使用六君子湯:做法參考第一卷的中風部分。

[補虛又截瘧],使用四獸飲:六君子湯再加入烏梅、草果、生薑、紅棗。

[陽氣虛弱],使用理中湯:做法參考第一卷的中風部分。

[補益脾氣],使用歸芍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再加入當歸、白芍。

[調理脾胃],使用參苓白朮散:做法參考第三卷的脾胃部分。

[吐蛔蟲],使用烏梅丸:做法參考第三卷的嘔吐部分。

[陰液不足],使用六味湯:做法參考第一卷的中風部分。

[陽氣虛弱],使用八味湯:做法參考第一卷的中風部分。

[氣滯血瘀],使用鱉甲飲子:鱉甲、黃耆、白朮、檳榔、厚朴、川芎、白芍、陳皮、甘草、烏梅、草果、生薑、紅棗。

[血瘀],使用何膝煎:制何首烏(二兩)、牛膝、醋炙鱉甲(各一兩)、當歸(五錢)、橘紅(三錢),虛弱者加人參,在發病日早上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