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附方

〔便秘〕,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炙草

〔風腫〕,消風散,見本卷失音。

〔腎虛〕,七味丸,六味丸加桂心。

〔陽虛〕,安腎丸,便制香附(二兩),炮川烏,川椒(各一兩),青鹽炒,小茴香(三兩),熟地(四兩),川楝子(三錢),酒糊丸。

〔舌衄〕,黃耆六一散,黃耆(六兩),甘草(一兩),

〔舌衄〕,塗舌丹,烏賊骨,蒲黃,等分研末,塗舌上。

〔肌衄〕,當歸六黃湯,當歸,黃耆,生地,熟地(各一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五分),

〔肌衄〕,黃耆建中湯,耆,桂,芍,草,姜,棗,飴糖

〔紅汗〕,妙香散,人參,黃耆,遠志,茯苓,茯神(各一兩),桔梗(三錢),甘草(二錢),木香(錢半),麝香(一錢),辰砂(二錢),

〔九竅〕,側柏散,側柏葉(蒸乾二兩半),荊芥炭,人參(各一兩),每末三錢,入白麵三錢調服。

〔九竅〕,犀角湯,犀角汁,黃連,荊芥炭,小薊(各一錢),生龍骨(八分),黃芩(錢半)

〔遍身〕,五花湯,水蘆花,紅蓼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人參,等分,水煎,入側柏汁和服。

〔血溢〕,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

〔血溢〕,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附方]

便秘:服用調胃承氣湯,藥材包括大黃、芒硝、炙甘草。

風腫:服用消風散(消風散配方詳見本書失音條目)。

腎虛:服用七味丸或六味丸加桂心。

陽虛:服用安腎丸,藥材包括:制香附二兩、炮川烏一兩、川椒一兩、青鹽炒小茴香三兩、熟地四兩、川楝子三錢,以酒糊製成丸劑。

舌衄(舌頭出血):服用黃耆六一散,藥材包括黃耆六兩、甘草一兩;或使用塗舌丹,藥材為烏賊骨和蒲黃等量研磨成粉,塗抹於舌頭上。

肌衄(皮膚出血):服用當歸六黃湯,藥材包括當歸、黃耆、生地、熟地各一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五分;或服用黃耆建中湯(黃耆、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飴糖)。

紅汗:服用妙香散,藥材包括人參、黃耆、遠志、茯苓、茯神各一兩,桔梗三錢,甘草二錢,木香一錢半,麝香一錢,辰砂二錢。

九竅(指九竅出血):服用側柏散,藥材包括蒸乾的側柏葉二兩半、荊芥炭、人參各一兩,每次服用三錢藥末,加三錢白麵調服;或服用犀角湯,藥材包括犀角汁、黃連、荊芥炭、小薊各一錢,生龍骨八分,黃芩一錢半。

遍身(指全身症狀):服用五花湯,藥材包括水蘆花、紅蓼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人參等量,水煎後加入側柏汁服用。

血溢(出血):服用黃連瀉心湯,藥材包括大黃、黃連;或服用十全大補湯(十全大補湯配方詳見本書中風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