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附方
〔清降〕,生地黃飲子,生地,熟地,杞子,阿膠,白芍,天冬,側柏葉,地骨皮,黃芩,各等分,水煎。
〔清降〕,茜根散,茜根,阿膠,黃芩,側柏葉,生地(各一兩),甘草(五錢),
〔溫攝〕,理中湯,見一卷中風。
〔溫攝〕,黑神散,見本卷血。
〔涼瀉〕,犀角地黃湯,見一卷溫。
〔涼瀉〕,七汁飲,韭汁,藕汁,鮮荷葉汁,京墨汁,側柏葉,汁,生地汁,童便各一杯,和勻服。
〔滋養〕,止衄散,黃耆(六錢),當歸,赤苓,白芍,生地,阿膠(各三錢),為末,麥冬湯調服。
〔益肺〕,生脈散,參,麥,五味
〔風寒〕,麻黃湯,麻,杏,桂,草
〔風寒〕,桂枝湯,桂,芍,草,姜,棗
〔傷脾〕,歸脾湯,見本卷勞瘵。
〔氣虛〕,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氣血〕,當歸補血湯,炙耆(一兩),當歸(二錢),
〔喘逆〕,都氣丸,見一卷火。
〔補火〕,八味丸,見一卷中風。
〔補火〕,鎮陰煎,熟地(一兩),牛膝(二錢),澤瀉(一錢五分),炙草,桂心(各一錢),製附子(七分),水煎冷服。
〔陰虛〕,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調營〕,養營湯,見本卷勞瘵。
〔酒沸〕,四生丸,生艾葉,生荷葉,生側柏葉,生地黃,搗丸如雞子大,水煎,去渣服。
〔傷中〕,保元湯,見一卷火。
〔虛寒〕,千金當歸湯,當歸(一錢),炮姜(五分),白芍,阿膠,黃芩(各一錢半),
〔病後〕,石膏牡蠣湯,石膏(五錢),牡蠣(一兩),研末酒服,日三次。
〔停瘀〕,加味犀角地黃湯,地,芍,丹,犀角,再加,歸,桔,陳,草,紅花,藕汁
〔降火〕,玉女煎,見一卷溫。
〔降氣〕,蘇子降氣湯,見本卷失音。
〔外治〕,單方,以大蒜頭搗如泥,作餅如錢大,貼足心,左衄貼右,右衄貼左,兩孔俱衄,左右俱貼,即止。
單方,用線扎中指中節,左孔衄扎左中指,右孔衄扎右中指,兩孔俱衄兩指俱扎。
單方,黑山梔,煅牡蠣,煅龍骨,京墨,百草霜,血餘
炭,等分為末,用茅花水蘸藥末入鼻孔,立止。
單方,用濕紙搭額上立止。
〔耳衄〕,柴胡清肝散,小柴胡湯去半夏、棗、姜,加,梔子、川芎、連翹、桔梗。
〔眼衄〕,滋陰地黃丸,二地,芩,連,參,草,歸,五味,柴枳,天冬,地骨皮,蜜丸,茶下。
〔眼衄〕,駐景丸,杞子,車前子(各二兩),熟地(五兩),菟絲子(八兩),蜜丸,酒下。
〔齒衄〕,甘露飲,二地,二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
〔齒衄〕,清胃散,生地(四錢),升麻(錢半),丹皮(五錢),當歸,川連(各三錢),為末,分三服。
〔外敷〕,冰玉散,硼砂,元明粉(各五錢),辰砂(六分),
白話文:
[清降]
- 生地黃飲子: 用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阿膠、白芍、天冬、側柏葉、地骨皮、黃芩,各取相同分量,加水煎煮服用。
- 茜根散: 用茜根、阿膠、黃芩、側柏葉、生地黃各一兩,甘草五錢,磨成粉末服用。
[溫攝]
- 理中湯: 參考第一卷中關於中風的內容。
- 黑神散: 參考本卷中關於血症的內容。
[涼瀉]
- 犀角地黃湯: 參考第一卷中關於溫病的內容。
- 七汁飲: 用韭菜汁、蓮藕汁、新鮮荷葉汁、墨汁、側柏葉汁、生地黃汁,和童便各一杯,混合均勻後服用。
[滋養]
- 止衄散: 用黃耆六錢,當歸、赤茯苓、白芍、生地黃、阿膠各三錢,磨成粉末,用麥門冬湯調服。
[益肺]
- 生脈散: 用人參、麥門冬、五味子。
[風寒]
- 麻黃湯: 用麻黃、杏仁、桂枝、甘草。
- 桂枝湯: 用桂枝、芍藥、甘草、生薑、紅棗。
[傷脾]
- 歸脾湯: 參考本卷中關於勞瘵的內容。
[氣虛]
- 補中益氣湯: 參考第一卷中關於中風的內容。
[氣血]
- 當歸補血湯: 用炙黃耆一兩,當歸二錢。
[喘逆]
- 都氣丸: 參考第一卷中關於火病的內容。
[補火]
- 八味丸: 參考第一卷中關於中風的內容。
- 鎮陰煎: 用熟地黃一兩,牛膝二錢,澤瀉一錢五分,炙甘草、桂心各一錢,製附子七分,加水煎煮放涼後服用。
[陰虛]
- 六味丸: 參考第一卷中關於中風的內容。
[調營]
- 養營湯: 參考本卷中關於勞瘵的內容。
[酒沸]
- 四生丸: 用新鮮艾葉、新鮮荷葉、新鮮側柏葉、生地黃,搗成泥狀,做成雞蛋大小的丸子,加水煎煮,去除藥渣後服用。
[傷中]
- 保元湯: 參考第一卷中關於火病的內容。
[虛寒]
- 千金當歸湯: 用當歸一錢,炮薑五分,白芍、阿膠、黃芩各一錢半。
[病後]
- 石膏牡蠣湯: 用石膏五錢,牡蠣一兩,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每天三次。
[停瘀]
- 加味犀角地黃湯: 用生地黃、芍藥、丹皮、犀角,再加入當歸、桔梗、陳皮、甘草、紅花,和蓮藕汁。
[降火]
- 玉女煎: 參考第一卷中關於溫病的內容。
[降氣]
- 蘇子降氣湯: 參考本卷中關於失音的內容。
[外治]
- 單方: 將大蒜頭搗成泥狀,做成錢幣大小的餅狀,貼在腳底,左鼻孔流血貼右腳,右鼻孔流血貼左腳,兩鼻孔都流血則左右腳都貼,即可止血。
- 單方: 用線紮住中指中間的關節,左鼻孔流血紮左手中指,右鼻孔流血紮右手中指,兩鼻孔都流血則兩手都紮。
- 單方: 用煅燒過的黑山梔、煅燒過的牡蠣、煅燒過的龍骨、墨汁、百草霜、血餘炭,各取相同分量磨成粉末,用茅草花水沾取藥粉塞入鼻孔,立即止血。
- 單方: 用濕紙敷在前額上,立即止血。
[耳衄]
- 柴胡清肝散: 用小柴胡湯去除半夏、紅棗、生薑,再加入梔子、川芎、連翹、桔梗。
[眼衄]
- 滋陰地黃丸: 用生地黃、熟地黃、黃芩、黃連、人參、甘草、當歸、五味子、柴胡、枳殼、天門冬、地骨皮,用蜂蜜製成藥丸,用茶水送服。
- 駐景丸: 用枸杞子、車前子各二兩,熟地黃五兩,菟絲子八兩,用蜂蜜製成藥丸,用酒送服。
[齒衄]
- 甘露飲: 用生地黃、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石斛、茵陳、黃芩、枳殼、枇杷葉、甘草。
- 清胃散: 用生地黃四錢,升麻一錢半,丹皮五錢,當歸、黃連各三錢,磨成粉末,分三次服用。
[外敷]
- 冰玉散: 用硼砂、芒硝各五錢,辰砂六分。
[便秘]
- 調胃承氣湯: 用大黃、芒硝、炙甘草。
[風腫]
- 消風散: 參考本卷中關於失音的內容。
[腎虛]
- 七味丸: 用六味丸加入桂心。
[陽虛]
- 安腎丸: 用便制香附二兩,炮川烏、川椒各一兩(青鹽炒過),小茴香三兩,熟地黃四兩,川楝子三錢,用酒調和製成藥丸。
[舌衄]
- 黃耆六一散: 用黃耆六兩,甘草一兩。
- 塗舌丹: 用烏賊骨、蒲黃,各取相同分量磨成粉末,塗在舌頭上。
[肌衄]
- 當歸六黃湯: 用當歸、黃耆、生地黃、熟地黃各一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五分。
- 黃耆建中湯: 用黃耆、桂枝、芍藥、甘草、生薑、紅棗,和飴糖。
[紅汗]
- 妙香散: 用人參、黃耆、遠志、茯苓、茯神各一兩,桔梗三錢,甘草二錢,木香一錢半,麝香一錢,辰砂二錢。
[九竅]
- 側柏散: 用蒸乾的側柏葉二兩半,荊芥炭、人參各一兩,每次用藥末三錢,加入白麵三錢調服。
- 犀角湯: 用犀角汁,黃連、荊芥炭、小薊各一錢,生龍骨八分,黃芩一錢半。
[遍身]
- 五花湯: 用水蘆花、紅蓼花、槐花、茅花、白雞冠花、人參各取相同分量,加水煎煮,加入側柏汁混合後服用。
[血溢]
- 黃連瀉心湯: 用大黃、黃連。
- 十全大補湯: 參考第一卷中關於中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