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2)

1. 瘧脈案

甲申予館新洲,長夏感暑兼濕,瘧間日發,寒熱俱重,涎沫甚多。用平胃散加柴胡、製半夏、神麯、赤苓,二服愈。又乙酉感風成瘧。經曰:風淫於內。治以辛涼,用芎蘇飲去乾葛、木香,加薄荷、薑皮。一服愈。

白話文:

甲申年,我在新洲開醫館,長夏時節,因暑熱加溼,患上了瘧疾,隔日發作,寒熱交加,口水很多。我用平胃散加柴胡、制半夏、神曲、赤茯苓,服了兩劑就痊癒了。乙酉年,我又因風邪而得了瘧疾。經書上說:風邪侵襲人體內部,應以辛涼藥物治療。我用芎蘇飲去除了幹葛、木香,加了薄荷、薑皮。服了一劑就痊癒了。

胡,伏暑發寒熱如瘧,頭暈脘痞,此暑邪挾濕,阻遏氣分,故汗止在胸前,宜辛涼解散。用梔豉湯加杏仁、枳殼、黃芩、半夏、栝蔞、滑石。數服而平。

白話文:

胡某人,在伏暑期間發作寒熱,類似瘧疾,頭暈,胸腹痞滿。這是暑邪挾濕,阻遏了氣機,所以汗液只停留在胸前,應當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解表。用梔豉湯加上杏仁、枳殼、黃芩、半夏、栝蔞、滑石。服用幾次後,病情平復。

族婦,暑症轉瘧,寒微熱甚,汗多頭眩便硬。用竹葉石膏湯去參加知母,服愈。

白話文:

病人是位婦女,暑症轉變為瘧疾,怕冷但體溫很高,伴隨著多汗和頭暈目眩,大便乾硬。使用竹葉石膏湯,並加入知母,服用後病症痊癒。

毛,熱症未愈,復因邪滯,惡寒怯風,胸滿腹脹,午前寒熱如瘧,至夜乃汗,右關尺浮滑,症兼表裡,治宜經腑疏解。用柴胡、半夏、薄荷、蘇梗、陳皮、厚朴、赤苓、神麯、生薑。二服諸症退。去薄荷,加黃芩、砂仁殼、雞內金(炙)。數服全愈。

白話文:

毛氏患者,患有熱症未癒,又因邪氣滯留,出現惡寒怕風、胸悶腹脹的症狀,午前出現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到了晚上纔出汗。右關尺脈浮滑,症狀兼有表證和裡證,治療宜疏通經絡、調理臟腑。使用柴胡、半夏、薄荷、蘇梗、陳皮、厚朴、赤苓、神麯、生薑等藥物。服用了兩劑藥後,諸症狀消退。去薄荷,加入黃芩、砂仁殼、雞內金(炒)。數次服藥後,患者痊癒。

侄,寒瘧吐瀉,脈遲虛。用理中湯加半夏、茯苓、砂仁、神麯、薑汁。一服吐瀉止,瘧輕,診脈虛而少力,此中氣不足也。令與稀糜,用補中益氣湯,神爽思食瘧止。又服四君子湯加黃耆(炙)、砂仁,愈。

白話文:

侄兒得了寒瘧,還伴隨著嘔吐和腹瀉,脈搏又慢又虛。我採用理中湯,加入半夏、茯苓、砂仁、神曲和薑汁治療。服藥後,嘔吐腹瀉停止了,瘧疾症狀也減輕了,但是把脈時還是發現脈搏虛弱無力,這說明他的中氣不足。於是我讓他服用稀粥,並用補中益氣湯治療,服用後,精神爽朗,胃口好轉,瘧疾也痊癒了。我又讓他服用四君子湯,並加入炙黃耆和砂仁,最終完全康復。

李,秋瘧背寒肢厥,從卯時冷至酉方熱,夜半無汗自退,不飢不食倦臥。仿陳遠公解寒湯,潞參、於朮、川附(炙)、川芎、柴胡、桂枝、草果(煨研)、薑、棗。煎服得汗而寒減,去川附,加半夏、穀芽、陳皮、當歸。思食瘧止。(此症與丹溪所治少年足冷瘧相似,但彼由接內,此係陽虛。)

白話文:

李某,患有秋季瘧疾,背部寒冷,四肢麻木,從早上開始感到寒冷,到了傍晚才開始發熱,半夜沒有出汗,自行退燒,不想吃東西,疲倦地躺著。仿照陳遠公的解寒湯,加入潞參、於朮、炙川附、川芎、柴胡、桂枝、炒草果、薑、棗。煎服後出汗,寒意減輕,去掉川附,加入半夏、穀芽、陳皮、當歸。有食慾了,瘧疾也停止了。(此症與丹溪所治的少年足冷瘧相似,但少年足冷瘧是由內寒引起的,而此症是陽虛引起的。)

王,咳嗽痰多,右膊痛,瘧間日發,脈浮緩,此為肺瘧。得之浴後當風,經所謂夏傷於暑。汗大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也。肺主皮毛,故為肺瘧。用柴胡湯合二陳,去黃芩,加防風、蘇葉、桑皮、杏仁、薑、棗煎,數服愈。

白話文:

王姓患者,有咳嗽多痰、右臂疼痛的症狀,並且間日發作瘧疾,脈象浮緩。這種情況被稱為「肺瘧」。

根據《黃帝內經》記載,肺瘧是由於夏季受暑邪侵襲所致。夏季天氣炎熱,汗液大量排出,腠理疏鬆,此時若遇寒風,寒濕之氣就會侵入腠理皮膚,到秋季再受風邪侵襲,就會發病。

肺主皮毛,所以肺瘧主要侵犯皮毛。治療時宜選用柴胡湯合二陳湯,去掉黃芩,加入防風、蘇葉、桑皮、杏仁、薑、棗等藥材,煎服幾次即可痊癒。

侄,間日瘧寒熱俱重,頭痛背寒,肢麻肋悶,嘔惡痰多,由濕熱阻遏氣分。白蔻仁、厚朴(各五分)、廣皮、枳殼(各一錢)、半夏、茯苓(各二錢)、青蒿(八分)、杏仁(錢半)、栝蔞、竹茹(各錢二分)、煨薑(二錢),一服脘悶已展,嘔惡亦除,痰降便通,濕熱去,瘧自止。

白話文:

侄子,間歇性瘧疾寒熱一起都加重,頭痛背部寒冷,四肢麻木肋骨悶痛,嘔吐、惡心和痰多,這是由於濕熱阻滯氣血而引起的。白蔻仁、厚朴(各五分)、廣皮、枳殼(各一錢)、半夏、茯苓(各二錢)、青蒿(八分)、杏仁(錢半)、栝蔞、竹茹(各錢二分)、煨薑(二錢),喝一付就覺得肚子悶痛的症狀減輕了,嘔吐惡心的症狀也消失了,痰液減少了大便通暢了,濕熱退了,瘧疾自然就停止了。

杏仁、半夏(各錢半)、赤苓(二錢)、栝蔞、枳殼、橘紅、甘菊(各八分)、蔻仁(三分)、竹茹(一錢)、嫩桑葉(三錢),一劑瘧止。前用溫膽湯愈瘧,尚不嗜食,大便難,脘中欠爽,病在左關不和。因之腸腑失降,用兩和厥陰陽明。白芍、旋覆花、陳皮、半夏、栝蔞仁、牡蠣粉、杏仁、竹茹、枳實汁,再服悉平。

族孫,胎瘧停滯。用寸金丹三錢,薑湯服,二次愈。

白話文:

杏仁、半夏(各 1.5 錢)、赤苓(2 錢)、栝蔞、枳殼、橘紅、甘菊(各 0.8 錢)、蔻仁(0.3 錢)、竹茹(1 錢)、嫩桑葉(3 錢),一劑即可治瘧疾。

之前用溫膽湯治癒了瘧疾,但患者仍然不愛吃飯,大便困難,上腹部不舒服,病在左關不和。因此腸胃失去下降的功能,用兩和厥陰陽明。白芍、旋覆花、陳皮、半夏、栝蔞仁、牡蠣粉、杏仁、竹茹、枳實汁,再服用後病情都平復了。

族孫,胎瘧停滯。服用三錢寸金丹,以薑湯送服,分兩次服用後痊癒。

本,間日瘧偏頭痛連齒,夜煩不寐,症由膽火升越,震動心主,致神憒語錯,必熄膽絡風火,瘧邪自已。鉤藤、鱉甲(各二錢)、山梔、丹皮、麥冬(各一錢)、黃芩、連翹(各七分)、半夏(青鹽炒,一錢半)、夜交藤(五錢),日二服,兼下牛黃清心丸,瘧輕,改用烏梅(二枚)、赤苓、生首烏(各三錢)、鱉甲(二錢)、牛膝、當歸、丹皮(各八分),一啜而止。

白話文:

患者患有間日瘧疾,伴有偏頭痛和牙齒疼痛。晚上煩躁不安,無法入睡。此症狀是由膽火上升、震動心臟所致,導致精神恍惚、言語錯亂。必須熄滅膽絡的風火,瘧疾自然會自行消失。

處方:

  1. 鉤藤、鱉甲(各二錢)

  2. 山梔、丹皮、麥冬(各一錢)

  3. 黃芩、連翹(各七分)

  4. 半夏(青鹽炒,一錢半)

  5. 夜交藤(五錢)

每日服用兩次,兼用牛黃清心丸。當瘧疾症狀減輕時,改用以下處方:

  1. 烏梅(二枚)

  2. 赤苓、生首烏(各三錢)

  3. 鱉甲(二錢)

  4. 牛膝、當歸、丹皮(各八分)

此方服用一次即可見效。

梁氏,粵產,地暖氣泄,客居黃河以北,風土迥殊。今夏秋暑雨蒸淫,感症成瘧,寒熱煩滿,微汗,以濕瘧治。仿古柴平湯,用柴胡、黃芩、半夏、茯苓、枳殼、山梔、茅朮(生)、厚朴、陳皮、薑、棗。二服汗透,寒熱減,改用清暑退邪,前方去茅朮、樸、枳,加青蒿、香薷、薄荷,再劑而愈。

白話文:

梁姓患者來自廣東,由於廣東地處溫暖潮濕,因此他身體的氣血運行比較舒暢。但現在他客居在黃河以北,這裡的氣候與廣東截然不同,比較乾燥寒冷。再加上今年夏秋季節,暑熱交加,陰雨連綿,空氣非常潮濕鬱悶,因此梁氏受到了暑邪的侵襲,患上了瘧疾。他感到寒熱交替,煩躁不安,身體發熱,但有細微的汗珠。按照濕瘧的治療方法,我給他開了柴平湯,其中包括柴胡、黃芩、半夏、茯苓、枳殼、山梔、茅朮(生)、厚朴、陳皮、薑、棗。服用兩劑藥之後,梁氏開始出汗,寒熱的症狀減輕了。於是我改用了清暑退邪的方劑,在原方中去掉了茅朮、厚朴、枳殼,加入了青蒿、香薷、薄荷,再服用了兩劑藥之後,他的病情痊癒了。

某,瘧間日發,寒重熱輕,汗多神倦,發時頭不痛,口不渴,但凜寒拘急,肢冷髀酸。老人氣虛有痰,此非暑非風,乃虛邪入絡,名曰勞瘧。先時勿食,汗後服保元湯扶正以逐絡邪。參、耆、術,草、歸、陳、鱉甲(炙)、柴胡、半夏、威靈仙、薑煎,一啜遂止。

白話文:

某人,間日瘧疾發作,寒氣重、發熱輕,出汗多、精神倦怠,發作時頭不痛、口不渴,但感到寒冷拘急、四肢冰冷痠痛。老人氣虛有痰,此非暑邪、非風邪,而是虛邪進入經絡,稱為勞瘧。發作前不要進食,等到出汗後服用保元湯扶正,以祛除經絡中的邪氣。人參、黃耆、白朮、草果、當歸、陳皮、鱉甲(炙過的)、柴胡、半夏、威靈仙、生薑煎煮,喝一煎藥就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