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附方

〔心脾〕,歸脾湯,見本卷勞瘵。

〔益肺〕,生脈散,參,麥,五味

〔虛寒〕,理中湯,參,術,姜,草

〔補腎〕,六味丸,七味丸,八味丸,俱見一卷中風。六味丸加五味,名都氣丸。

〔熱寒〕,麻黃人參芍藥湯,麻,桂,參,耆,歸,芍,麥,五,味,草

〔補氣〕,保元湯,見一卷火。

〔壯水〕,青鉛六味飲,六味湯加青鉛。

〔導下〕,復元活血湯,柴胡,當歸,花粉,甲片,紅花,桃仁,大黃,甘草

〔攻瘀〕,代抵當湯,大黃,歸尾,生地,甲片,元明粉,桂

〔通補〕,元戎四物湯,地,芍,歸,芎,加桃仁、紅花。

〔和營〕,當歸建中湯,見一卷傷風,加人參,名人參建中湯。

〔通絡〕,旋覆花湯,見本卷痰飲。

〔菸酒〕,紫草茸湯,紫草茸,白朮,澤瀉,丹皮,麥冬,犀角,甘草,藕汁,薇銜

〔胃火〕,犀角地黃湯,見一卷溫。

〔肺傷〕,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肝逆〕,化肝煎,青,陳,芍,貝(各二錢),丹,梔,澤(各錢半),

〔心氣〕,天冬湯,參,耆,歸,芍,地,草,二冬,遠志,阿膠,沒藥,藕節,姜

〔胃陽〕,歸耆異功散,參,苓,術,草,陳,歸,耆

〔胃陰〕,金匱麥門冬湯,見一卷燥。

〔肺痿〕,人參固本丸,見一卷中風。

〔勞怯〕,四陰煎,見本卷痰飲。

〔血虛〕,當歸補血湯,耆(一兩),歸(二兩)

〔血虛〕,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

〔氣虛〕,養營湯,見本卷勞瘵。

〔津涸〕,元霜紫雪膏,雪梨(六十枚),藕汁(十杯),生地汁(十杯),麥冬汁(五杯),萊菔汁(五杯),茅根汁(十杯),合煎。去渣,入煉蜜(一斤),飴糖(八兩),薑汁(半杯),再熬服。

〔胸痛〕,小烏沉湯,童便制香附(三錢),烏藥(錢半),炙草(一錢),沉香(五分磨汁),加入鹽一字。

〔去瘀〕,黑神散,熟地,歸尾,赤芍,蒲黃,桂心,炮姜,甘草,黑豆(炒去皮),童便、酒各半,煎。

〔虛勞〕,劫勞散,見本卷咳嗽。

〔乾咳〕,瓊玉膏,見一卷燥。

〔降痰〕,天門冬丸,(一兩),阿膠,茯苓,杏仁,貝母(各五錢),蜜丸。

〔陰虛〕,六味阿膠飲,六味丸加阿膠。

〔潮熱〕,八珍湯,見一卷中風。

〔勞嗽〕,人參飲子,人參(二錢),五味(二十粒),耆,麥,歸,芍(各錢半),甘草(一錢),

〔止血〕,花蕊石散,花蕊石(煅研細,三錢),以童便煎溫調下,男用酒一半,女用醋一半,和。

〔逐瘀〕,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

〔咽火〕,清咽太平丸,薄荷(十兩),川芎,防風,犀角,柿霜,甘草(各二兩),桔梗(三兩),蜜丸。

〔補心〕,養心湯,見本卷勞瘵。

〔唾血〕,清唾湯,二母,桔梗,元參,黃柏,熟地,天冬,遠志,麥冬(各一錢),炮姜(五分),

白話文:

[心脾],使用歸脾湯,詳見本卷勞瘵篇。

[益肺],使用生脈散,藥材包含:人參、麥冬、五味子。

[虛寒],使用理中湯,藥材包含: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補腎],使用六味丸、七味丸、八味丸,這些方劑都詳見第一卷中風篇。六味丸再加上五味子,就稱為都氣丸。

[熱寒],使用麻黃人參芍藥湯,藥材包含:麻黃、桂枝、人參、黃耆、當歸、芍藥、麥冬、五味子、甘草。

[補氣],使用保元湯,詳見第一卷火篇。

[壯水],使用青鉛六味飲,也就是在六味湯的基礎上加入青鉛。

[導下],使用復元活血湯,藥材包含:柴胡、當歸、花粉、穿山甲片、紅花、桃仁、大黃、甘草。

[攻瘀],使用代抵當湯,藥材包含:大黃、當歸尾、生地黃、穿山甲片、芒硝、桂枝。

[通補],使用元戎四物湯,藥材包含:生地黃、芍藥、當歸、川芎,再加入桃仁、紅花。

[和營],使用當歸建中湯,詳見第一卷傷風篇,再加入人參,就稱為人參建中湯。

[通絡],使用旋覆花湯,詳見本卷痰飲篇。

[菸酒],使用紫草茸湯,藥材包含:紫草茸、白朮、澤瀉、丹皮、麥冬、犀角、甘草、藕汁、薇銜。

[胃火],使用犀角地黃湯,詳見第一卷溫病篇。

[肺傷],使用補中益氣湯,詳見第一卷中風篇。

[肝逆],使用化肝煎,藥材包含:青皮、陳皮、芍藥、貝母(各二錢)、丹皮、梔子、澤瀉(各一錢半)。

[心氣],使用天冬湯,藥材包含:人參、黃耆、當歸、芍藥、生地黃、甘草、天冬、麥冬、遠志、阿膠、沒藥、藕節、生薑。

[胃陽],使用歸耆異功散,藥材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當歸、黃耆。

[胃陰],使用金匱麥門冬湯,詳見第一卷燥病篇。

[肺痿],使用人參固本丸,詳見第一卷中風篇。

[勞怯],使用四陰煎,詳見本卷痰飲篇。

[血虛],使用當歸補血湯,藥材包含:黃耆(一兩)、當歸(二兩)。

[血虛],使用十全大補湯,詳見第一卷中風篇。

[氣虛],使用養營湯,詳見本卷勞瘵篇。

[津涸],使用元霜紫雪膏,藥材包含:雪梨(六十枚)、藕汁(十杯)、生地黃汁(十杯)、麥冬汁(五杯)、萊菔汁(五杯)、茅根汁(十杯),將這些汁液合在一起煎煮,去除殘渣,加入煉蜜(一斤)、飴糖(八兩)、薑汁(半杯),再次熬煮服用。

[胸痛],使用小烏沉湯,藥材包含:用童子小便浸泡過的香附(三錢)、烏藥(一錢半)、炙甘草(一錢)、沉香(五分,磨成汁),加入少許鹽。

[去瘀],使用黑神散,藥材包含:熟地黃、當歸尾、赤芍、蒲黃、桂心、炮薑、甘草、黑豆(炒過並去皮),用童子小便和酒各一半煎煮。

[虛勞],使用劫勞散,詳見本卷咳嗽篇。

[乾咳],使用瓊玉膏,詳見第一卷燥病篇。

[降痰],使用天門冬丸,藥材包含:天門冬(一兩)、阿膠、茯苓、杏仁、貝母(各五錢),用蜂蜜製成藥丸。

[陰虛],使用六味阿膠飲,也就是在六味丸的基礎上加入阿膠。

[潮熱],使用八珍湯,詳見第一卷中風篇。

[勞嗽],使用人參飲子,藥材包含:人參(二錢)、五味子(二十粒)、黃耆、麥冬、當歸、芍藥(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止血],使用花蕊石散,藥材包含:煅燒研磨細的花蕊石(三錢),用童子小便溫服,男性用酒一半調和,女性用醋一半調和。

[逐瘀],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藥材包含:大黃、黃連。

[咽火],使用清咽太平丸,藥材包含:薄荷(十兩)、川芎、防風、犀角、柿霜、甘草(各二兩)、桔梗(三兩),用蜂蜜製成藥丸。

[補心],使用養心湯,詳見本卷勞瘵篇。

[唾血],使用清唾湯,藥材包含:知母、貝母、桔梗、元參、黃柏、熟地黃、天冬、遠志、麥冬(各一錢)、炮姜(五分)。

[胃虛],使用七珍散,藥材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耆、山藥、粟米。

[勞唾],使用黃耆散,藥材包含:炙黃耆、炒糯米、阿膠,等分研磨成粉末,用米湯服用三錢。

[肺痿],使用人參平肺散,詳見第一卷火病篇。

[怒嘔],使用柴胡疏肝散,詳見本卷勞瘵篇。

[胃傷],使用是齋白朮散,藥材包含:人參、白朮、黃耆、茯苓(各一錢)、山藥、百合(各八分)、生薑(三片)、紅棗(二枚)。

[酒傷],使用葛黃散,藥材包含:黃連(四兩)、葛花(三兩),用水熬煮大黃末成膏狀製成丸藥,或研磨成粉末服用,用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