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6)

1. 三消脈候

消渴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內經》)趺陽脈數,胃中有熱,即消穀引飲,大便必堅,小便即數。(仲景)消渴脈當緊實而數,反沉澀而微者死。心脈滑為渴,滑者陽氣勝也。心脈微小為消癉,凡消症脈數大者生,沉小者死。(《脈經》)真陰耗竭,腎氣不升,肺臟枯燥,寸口數盛,為上消。

白話文:

消渴脈象

  1. 脈搏實大:病情較久,但仍有治癒的希望。

  2. 脈搏懸小而堅硬:病情較久,難以治癒。

趺陽脈與消渴

趺陽脈數:胃中有熱,會導致消穀引飲(食量大增、口渴),大便一定堅硬,小便必定頻繁。

消渴脈象與預後

  1. 消渴的脈象應緊實而數,如果脈象沉澀而微弱,預示著死亡。

  2. 心脈滑動:主渴,表示陽氣盛。

  3. 心脈微小:主消癉,凡消渴症脈數大者生,沉小者死。

真陰耗竭與肺燥

真陰耗竭,腎氣不升,肺臟枯燥,寸口脈數盛,為上消。

竭力房室,服食剽悍,火土太強,恣情肥美,氣口動滑為中消。虛陽不守,封藏不固,右尺數大,為下消。《張氏醫通》消癉診論,宜參玩。

白話文:

過度縱慾,服用溫熱藥物,體內火氣太旺,飲食肥膩,脈動滑利是中消。虛陽不固,收藏不足,右尺脈寸口較大,這是下消。可參考《張氏醫通》中的消癉診斷理論。

2. 附方

〔腎虛〕,六味丸,八味丸,俱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腎虛:見於卷一「中風」篇中的六味丸和八味丸。

〔上消〕,人參白虎湯白虎湯見一卷中風,加人參

白話文:

上消:

人參白虎湯:由白虎湯加人參組成。白虎湯的方劑組成和用法用量,請參閱第一卷中風條。

〔中消〕,調胃承氣湯,見二卷汗。

〔補脾〕,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肺虛〕,人參固本丸,見一卷中風。

〔肺虛〕,生脈散,參,麥,五味

白話文:

〔中消〕,[調胃承氣湯],見第二卷「汗」篇。

〔補脾〕,[歸脾湯],見第二卷「勞瘵」篇。

〔肺虛〕,[人參固本丸],見第一卷「中風」篇。

〔肺虛〕,[生脈散],(組成:)人參、麥門冬、五味子

〔氣燥〕,黃芩湯,芩,梔,桔,麥,歸,芍,參,地,花粉,葛根(各一兩),烏梅(一個),

白話文:

【氣燥】,使用黃芩湯治療,藥物有:黃芩、梔子、桔梗、麥冬、當歸、芍藥、 人參、生地、花粉、葛根(各一兩)、烏梅(一個)。

〔血燥〕,地黃飲子,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血燥

地黃飲子(見《一卷中風》)

〔氣血燥〕,黃耆竹葉湯,參,耆,歸,芍,地,麥,芎,芩,草,石膏(各一錢),竹葉(二錢),

白話文:

在出現氣血燥的情況下,可服用黃耆竹葉湯的組合,其成分有:黃耆、竹葉、人參、當歸、芍藥、生地、麥冬、川芎、黃芩、甘草、石膏,各一錢,竹葉二錢。

〔肺火〕,生津飲,二冬,二地,歸,味,蔞,草,麻仁,花粉(各一錢),

白話文:

【肺火】,生津飲:

二冬(玉竹、天冬)各一錢,

二地(生地黃、熟地黃)各一錢,

歸(當歸)一錢,

味(五味)子一錢,

蔞(桔梗)一錢,

草(麥冬)一錢,

麻仁一錢,

花粉一錢。

〔心火〕,清心蓮子飲,見一卷火症。

白話文:

心火

清心蓮子飲

見一卷《火症》。

〔心肺〕,降心湯,花粉(二錢),參,耆,歸,地,味,草,苓,遠志(各一錢),棗(二枚)

白話文:

(心肺),降心湯:花粉(四公克),人參、黨參、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麥冬、茯苓、遠志(各二公克),大棗(兩枚)。

〔滋陰〕,加減地黃丸熟地山藥,山萸,丹皮,五味,百藥煎

白話文:

滋陰:加減地黃丸,熟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五味子、百藥煎服。

〔身腫〕,紫蘇湯,紫蘇,桑皮,赤茯(各一錢),郁李仁(二錢),羚羊角(七分半),檳榔(七分),肉桂木香獨活枳殼(各五分),

白話文:

【身體腫脹】,以紫蘇湯治療,藥方包括:紫蘇、桑皮、赤茯苓(各一錢,約三點一公克)、郁李仁(二錢,約六點二公克)、羚羊角(七分半,約二點三公克)、檳榔(七分,約二點二公克)、肉桂、木香、獨活、枳殼(各五分,約一點六公克)。

〔利溺〕,五苓散,見一卷溫。

白話文:

利尿

五苓散(見《溫病條辨》卷一)

〔鬲消〕,麥門冬飲,麥冬(二錢),知母,花粉,人參,五味,葛根,茯神,生地,甘草(各一錢),竹葉(十張)

白話文:

[鬲消],麥門冬飲,麥門冬(二錢),知母,花粉,人參,五味子,葛根,茯神,生地黃,甘草(各一錢),竹葉(十片)

〔虛渴〕,人參麥冬湯,參,苓,麥,味,草,杞子

白話文:

虛渴,人參麥冬湯(方劑) 人參、茯苓、麥冬、五味子、生地黃、枸杞

〔上消〕,天花粉散,花粉,生地,麥冬,乾葛(各二錢),五味,甘草(各一錢),粳米(百粒)

白話文:

上消:

藥方名稱:天花粉散

藥物組成:

‧天花粉:2 錢

‧花粉:2 錢

‧生地黃:2 錢

‧麥冬:2 錢

‧乾葛:2 錢

‧五味子:1 錢

‧甘草:1 錢

‧粳米:100 粒

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細粉,並與粳米一起煮粥,即可食用。此方可用於治療上消,即胃部灼熱、口渴、口臭等症狀。

白話文:

研磨:將所有藥物磨成細粉。

與粳米同煮粥:把藥粉和粳米一起煮成粥。

可用:此方可治療上消,也就是胃部灼熱、口渴、口臭等症狀。

〔中消〕,蘭香飲子,石膏(三錢),知母(錢半),甘草,防風(各一錢),人參,蘭香葉連翹,蔻仁,桔梗升麻(各五分),半夏(二分),薑湯下。

白話文:

【中醫藥方劑】蘭香飲劑:

石膏(三錢)、知母(一錢五分)、甘草、防風(各一錢)、人參、蘭香葉、連翹、蔻仁、桔梗、升麻(各五分)、半夏(二分),用薑湯送服。

〔氣虛〕,七味白朮散,參,術,苓,草,藿香(各五分),乾葛(一錢),木香(五分),

白話文:

虛弱體質

七味白朮散

材料:

  • 人參(五分)
  • 白朮(五分)
  • 茯苓(五分)
  • 藿香(五分)
  • 乾葛(一錢)
  • 木香(五分)

使用方法:

將所有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5公克,一天服用兩次。

〔胃火〕,瀉黃散,見一卷火。

〔胃熱〕,玉女煎,見一卷溫。

白話文:

胃火瀉黃散,見一卷火。

胃熱玉女煎,見一卷溫。

〔心肺〕,藕汁膏,人乳,生地汁,藕汁(各一大盞),先熬為膏,加黃連(五錢),花粉(一兩),研末同熬,再加,薑汁,白蜜為膏,噙化。

白話文:

「心肺」適用。藕汁膏、人乳、生地汁、藕汁,這四種各取一大杯,先熬製成膏狀。再加入黃連(五錢)和花粉(一兩),研磨成粉末後,一起熬製。最後再加入薑汁和白蜜熬製成膏狀,可以含化服用。

〔脾肺〕,黃耆湯,耆,地,芍,麥冬,五味(各三兩),參,草,天冬(各三錢),茯苓(一兩),每服三錢,加烏梅、薑、棗。

白話文:

〔脾肺〕,黃耆湯,用黃耆、地黃、芍藥(須剝皮)、麥冬(須去心)、五味子(不必炒),各三兩;人參、大棗、天冬(須去心),各三錢;茯苓一兩。每次三錢,加入烏梅、生薑、大棗。

〔通治〕,黃連豬肚丸,黃連,粱米,花粉,茯神(各四兩),知母麥冬(各二兩),為末,以豬肚一個洗淨,入藥縫口,煮爛杵細,蜜丸,人參湯下。

白話文:

[通治],黃連豬肚丸:

黃連、粱米、花粉、茯神(各四兩),

知母、麥冬(各二兩),

將其搗碎成粉末,

取一個豬肚洗淨,

將藥粉放入豬肚縫合開口,

煮至豬肚熟爛,搗碎成泥,

加入蜂蜜做成丸劑,

以人參湯送服。

〔痿弱〕,白茯苓丸,茯苓,黃連,花粉,萆薢,熟地,覆盆子,人參,元參(各一兩),石斛蛇床子(各七錢半),雞內金(炒三十個),蜜丸磁石湯下。

白話文:

(治療)痿弱,(可用)白茯苓丸,(其藥物組成及用量為:)茯苓、黃連、花粉、萆薢、熟地、覆盆子、人參、元參(各一兩),石斛、蛇牀子(各七錢半),雞內金(炒三十個),用蜜丸,以磁石湯送服。

〔下消〕,元菟丸,菟絲子(酒浸,研,焙乾,十兩),五味子(酒浸,研,焙乾,七兩),茯苓,蓮肉(各三兩),山藥(六兩),共研,將所浸酒打糊為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下消〕,元菟丸,菟絲子(用酒浸泡,研磨,焙乾,十兩),五味子(用酒浸泡、研磨,焙乾,七兩),茯苓和蓮肉(各三兩),山藥(六兩),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再將浸過的酒打成糊狀,將藥粉和酒糊混合製成丸狀,空腹時服用,並用米湯送服。

〔攝精〕,秘元煎,遠志,山藥,芡實,棗仁(各炒),金櫻子(各二錢),白朮,茯苓(各錢半),炙草,人參(各一錢),五味(十四粒),水煎。

白話文:

[祕元煎],用於固腎攝精。

取遠志、山藥、芡實、棗仁(均炒過)、金櫻子(各二錢)、白朮、茯苓(各錢半)、炙草、人參(各一錢)、五味子(十四粒),一起煎煮。

〔通攝〕,雙補丸鹿角膠,人參,茯苓,苡仁,熟地,蓯蓉,當歸,石斛,黃耆木瓜,五味子,菟絲子,覆盆子(各一兩),沉香澤瀉(各五分),麝香(一錢),

白話文:

〔通攝〕,雙補丸,鹿角膠、人參、茯苓、苡仁、熟地、蓯蓉、當歸、石斛、黃耆、木瓜、五味子、菟絲子、覆盆子(各一兩),沉香、澤瀉(各五分),麝香(一錢)。

〔補瀉〕,大補地黃丸,見一卷燥。

〔補攝〕,左歸飲,見二卷虛損。

〔補攝〕,大補元煎,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補瀉

大補地黃丸:可見於醫書第一卷的「燥症」章節。

補攝

左歸飲:可見於醫書第二卷的「虛損」章節。

大補元煎:可見於醫書第一卷的「中風」章節。

〔益大〕,加減腎氣丸,熟地(二兩),丹皮,澤瀉,茯苓,山藥,山萸,五味,鹿茸(各一兩),肉桂,沉香(各五錢),蜜丸,空心服。

白話文:

益大丸(增補腎氣的藥丸),加減了腎氣丸的成分,由熟地(二兩)、丹皮、澤瀉、茯苓、山藥、山萸肉、五味子、鹿茸(各一兩)、肉桂、沉香(各五錢)製成。將藥材研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藥丸,在空腹時服用。

〔益火〕,右歸飲,見二卷虛損。

白話文:

益火

右歸飲

可見於《傷寒論》卷二《虛損》篇。

〔補固〕,鹿茸丸,麥冬(二兩),鹿茸,熟地,黃耆,五味,雞內金,蓯蓉,故紙,牛膝,山萸,人參(各七錢五分),地骨,茯苓,元參(各五錢),蜜丸。

白話文:

【補固】丸,成份與份量:

麥冬(二兩),鹿茸、熟地、黃耆、五味子、雞內金、蓯蓉、故紙、牛膝、山萸肉、人參(各七錢五分),地骨皮、茯苓、元參(各五錢),用蜂蜜調成丸劑。

〔強中〕,石子薺苨湯,黑大豆(一升,煮汁去渣入豬腎一個煮汁),入薺苨,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花粉,甘草(各二兩),分三服,水煎。

白話文:

〔強中〕,將石子薺苨湯、黑大豆(一升,煮成汁,去除渣滓,加入一個豬腎煮成汁),加入薺苨、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花粉、甘草(各二兩),分為三份服用,水煎服。

〔下消〕,加減八味丸,八味減附子,加五味。

白話文:

治療腹瀉:加減八味丸,八味丸減去附子,加入五味。

〔消癉〕,玉泉丸,花粉,葛根(各一兩五錢),人參,麥冬,烏梅草(各一兩),生耆,炙耆(各五錢),蜜丸。

白話文:

【治療癉】,玉泉丸,花粉,葛根(各一兩五錢),人參,麥冬,烏梅草(各一兩),生耆,炙耆(各五錢),加蜂蜜製成藥丸。

〔酒渴〕,烏梅木瓜湯,烏梅,木瓜(各二錢),麥芽草果,甘草(各一錢),姜(五片)

白話文:

【酒渴】,烏梅木瓜湯

  • 烏梅、木瓜(各二錢)
  • 麥芽、草果、甘草(各一錢)
  • 生薑(五片)

〔蟲渴〕,苦楝子湯苦楝根皮(一握,切焙),麝香(少許)水煎。

白話文:

蟲渴,用苦楝子湯治療,苦楝樹根的樹皮(一把,切碎並烘烤),麝香(少許)水煎服。

〔煩渴〕,理中丸,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煩渴

理中丸,見《傷寒論》卷一《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