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8)

1. 怔忡驚恐脈候

手厥陰脈動甚,則心澹澹大動,胃絡名虛里,貫膈絡肺,出左乳下,其動應衣,虛而有痰則動,更須臾發一陣熱者是也。以上怔忡脈。

驚悸脈必結代,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病在心膽,其脈必大動,驚者其脈止而復來,其人目睛不轉,不能呼氣。以上驚脈。

恐則脈沉,恐傷腎,脈必沉。其人恐怖,其脈形如循絲,累累然,其面白,色脫也。以上恐脈。

白話文:

怔忡脈象:

如果手厥陰心包經的脈搏跳動得很厲害,就會感覺心臟不停地劇烈跳動。胃部的絡脈叫做虛里,它貫穿橫膈膜,連到肺部,並在左邊乳房下方出現搏動,這個搏動甚至能從衣服外面看到。如果這個部位搏動虛弱且有痰,搏動會更明顯,而且會間歇性地發一陣熱,這就是怔忡的脈象。

驚悸脈象:

驚悸的脈象一定是跳一下停一下,或者跳動不規律。寸口脈搏動微弱,搏動代表驚,微弱代表悸。病在心和膽,脈搏一定會劇烈跳動。驚的脈象是跳一下突然停止,然後又恢復跳動,患者眼睛發直不能轉動,而且呼吸困難。這就是驚的脈象。

恐懼脈象:

恐懼會使脈搏變沉,恐懼會傷害腎臟,脈搏一定會沉下去。當人感到恐懼時,脈象摸起來像是在摸細絲一樣,連續不斷但很微弱,臉色蒼白,沒有光澤。這就是恐懼的脈象。

2. 附方

〔心脾〕,七福飲,見三卷郁。

〔氣血〕,大補元煎,見一卷中風。

〔滋陰〕,左歸飲,見二卷虛損。

〔補陽〕,右歸飲,見二卷虛損。

〔三陰〕,大營煎,見三卷關格。

〔三陰〕,理陰煎,見二卷咳嗽。

〔心火〕,二陰煎,見本卷癲狂。

〔心火〕,加減一陰煎,生地,白芍,麥冬(各二錢),熟地(三錢),知母,地骨皮(各一錢),甘草(七分),

〔思郁〕,逍遙散,見一卷火。

〔思郁〕,益營煎,見本卷癇。

〔痰火〕,溫膽湯,見一卷溫。

〔寒痰〕,薑朮湯,姜,術,苓,夏,桂,草,棗

〔消痰〕,硃砂消痰飲,膽星(五錢),硃砂(二錢半),麝香(二分),為末,薑湯下。

〔心火〕,安神丸,見二卷汗。即硃砂安神丸。又名黃連安神丸。

〔血虛〕,四物安神湯,二地,歸,芍,參,術,茯神,棗仁,黃連,柏子仁,麥冬,竹茹,烏梅,辰砂

〔勞神〕,清鎮湯,茯神,棗仁,遠志,菖蒲,石蓮,當歸,生地,貝母,麥冬

〔心火〕,天王補心丹,見一卷火。

〔安心〕,養心湯,見二卷勞瘵。

〔不臥〕,棗仁湯,參,耆,歸,苓,陳草,棗仁,遠志,蓮子,茯神,姜,棗

〔思煩〕,養營湯,參,耆,歸,芍,遠志,棗仁,茯神,木香,柏子仁

〔憂鬱〕,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氣結〕,加味四七湯,夏,樸,蘇,草赤苓,茯神,遠志,菖蒲,姜,棗

〔痰火〕,參胡溫膽湯,溫膽湯加,人參,柴胡,麥冬,桔梗,甘草,香附,姜,棗

〔痰火〕,金箔鎮心丸,見本卷癲狂。

〔水悸〕,茯苓甘草湯,苓,桂,草,姜,若再加半夏,名半夏茯苓湯。

〔水凌〕,五苓散,見一卷溫。

〔痰侵〕,導痰湯,見一卷中風。

〔通治〕,加味安神丸,地,芍,歸,芎,陳,貝,連,草,茯神,麥冬,遠志,棗仁,蜜丸,辰砂為衣。

〔卑惵〕,人參養營湯,見二卷勞瘵。

〔去痰〕,控涎丹,見二卷痰飲。

〔驚魘〕,遠志丸,見本卷癇症。

〔虛風〕,獨活湯,羌,獨,苓,夏,參味,辛,草,前胡,沙參,棗仁,烏梅,姜

〔肝虛〕,珍珠母丸,珍珠母(研細,七錢五分),當歸,熟地(各一兩五錢),人參,棗仁,柏子仁,犀角,茯苓(各一兩),沉香,龍齒(各五分),煉蜜為丸。

〔多夢〕,鎮心丹,棗仁,茯苓,茯神,麥冬,五味,肉桂,人參,熟地,龍齒,天冬,遠志,山藥,車前,硃砂,蜜丸。

〔心跳〕,琥珀養心丹,琥珀,龍齒,遠志,菖蒲,茯神,人參,棗仁,生地,當歸,黃連,柏子仁,硃砂,牛黃,豬心血和丸。

〔神虛〕,妙香散,見二卷衄。

〔思煩〕,清心補血湯,參,苓,歸,芍,芎,地,麥,味,陳,梔,草,棗仁

〔痰擾〕,加味定志丸,茯苓(三兩),遠志,菖蒲(各二兩),人參(一兩),琥珀,鬱金(各五錢),薑汁糊丸,辰砂為衣。

〔心跳〕,蕊珠丸,豬心血(一兩),硃砂(一兩),干青靛花(一匕)將豬心血和靛花,研勻,加硃砂和丸,茶下。

〔腎恐〕,人參散,人參,枳殼,桂心,甘菊,茯神,山萸,五味,杞子(各七錢五分),柏子仁,熟地(各一兩),酒下二錢。

〔心恐〕,定志丸,見本卷癲狂。

〔胃恐〕,四君子湯,參,苓,術,草

〔陽虛〕,八味丸,見一卷中風。

〔膽恐〕,補膽防風湯,防風(一兩),人參(七分),細辛,甘草,川芎,茯神,獨活,前胡(各八分),為末煎。

白話文:

[附方]

[心脾],七福飲,參考第三卷的「郁」篇。

[氣血],大補元煎,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滋陰],左歸飲,參考第二卷的「虛損」篇。

[補陽],右歸飲,參考第二卷的「虛損」篇。

[三陰],大營煎,參考第三卷的「關格」篇。

[三陰],理陰煎,參考第二卷的「咳嗽」篇。

[心火],二陰煎,參考本卷的「癲狂」篇。

[心火],加減一陰煎,組成:生地黃、白芍藥、麥門冬(各六克),熟地黃(九克),知母、地骨皮(各三克),甘草(二克多)。

[思郁],逍遙散,參考第一卷的「火」篇。

[思郁],益營煎,參考本卷的「癇」篇。

[痰火],溫膽湯,參考第一卷的「溫」篇。

[寒痰],薑朮湯,組成:生薑、白朮、茯苓、半夏、桂枝、甘草、大棗。

[消痰],硃砂消痰飲,組成:膽南星(十五克),硃砂(七點五克),麝香(零點六克),磨成粉末,用薑湯送服。

[心火],安神丸,參考第二卷的「汗」篇,也就是硃砂安神丸,又名黃連安神丸。

[血虛],四物安神湯,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白芍藥、人參、白朮、茯神、酸棗仁、黃連、柏子仁、麥門冬、竹茹、烏梅、辰砂。

[勞神],清鎮湯,組成:茯神、酸棗仁、遠志、菖蒲、石蓮子、當歸、生地黃、貝母、麥門冬。

[心火],天王補心丹,參考第一卷的「火」篇。

[安心],養心湯,參考第二卷的「勞瘵」篇。

[不臥],棗仁湯,組成:人參、黃耆、當歸、茯苓、陳皮、甘草、酸棗仁、遠志、蓮子、茯神、生薑、大棗。

[思煩],養營湯,組成:人參、黃耆、當歸、白芍藥、遠志、酸棗仁、茯神、木香、柏子仁。

[憂鬱],歸脾湯,參考第二卷的「勞瘵」篇。

[氣結],加味四七湯,組成:半夏、厚朴、蘇葉、甘草、赤茯苓、茯神、遠志、菖蒲、生薑、大棗。

[痰火],參胡溫膽湯,在溫膽湯的基礎上加入:人參、柴胡、麥門冬、桔梗、甘草、香附、生薑、大棗。

[痰火],金箔鎮心丸,參考本卷的「癲狂」篇。

[水悸],茯苓甘草湯,組成:茯苓、桂枝、甘草、生薑,如果再加入半夏,就稱為半夏茯苓湯。

[水凌],五苓散,參考第一卷的「溫」篇。

[痰侵],導痰湯,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通治],加味安神丸,組成:生地黃、白芍藥、當歸、川芎、陳皮、貝母、黃連、甘草、茯神、麥門冬、遠志、酸棗仁,用蜂蜜製成藥丸,外裹辰砂。

[卑惵],人參養營湯,參考第二卷的「勞瘵」篇。

[去痰],控涎丹,參考第二卷的「痰飲」篇。

[驚魘],遠志丸,參考本卷的「癇症」篇。

[虛風],獨活湯,組成:羌活、獨活、茯苓、半夏、人參、五味子、細辛、甘草、前胡、沙參、酸棗仁、烏梅、生薑。

[肝虛],珍珠母丸,組成:珍珠母(研成細粉,二十二點五克),當歸、熟地黃(各四十五克),人參、酸棗仁、柏子仁、犀角、茯苓(各三十克),沉香、龍齒(各二克),用煉蜜製成藥丸。

[多夢],鎮心丹,組成:酸棗仁、茯苓、茯神、麥門冬、五味子、肉桂、人參、熟地黃、龍齒、天門冬、遠志、山藥、車前子、硃砂,用蜂蜜製成藥丸。

[心跳],琥珀養心丹,組成:琥珀、龍齒、遠志、菖蒲、茯神、人參、酸棗仁、生地黃、當歸、黃連、柏子仁、硃砂、牛黃,用豬心血調和製成藥丸。

[神虛],妙香散,參考第二卷的「衄」篇。

[思煩],清心補血湯,組成:人參、茯苓、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陳皮、梔子、甘草、酸棗仁。

[痰擾],加味定志丸,組成:茯苓(九十克),遠志、菖蒲(各六十克),人參(三十克),琥珀、鬱金(各十五克),用薑汁調和製成藥丸,外裹辰砂。

[心跳],蕊珠丸,組成:豬心血(三十克),硃砂(三十克),干青靛花(一匙),將豬心血與靛花混合均勻,再加入硃砂調和成丸,用茶水送服。

[腎恐],人參散,組成:人參、枳殼、桂心、甘菊、茯神、山茱萸、五味子、枸杞子(各二十二點五克),柏子仁、熟地黃(各三十克),用酒送服六克。

[心恐],定志丸,參考本卷的「癲狂」篇。

[胃恐],四君子湯,組成:人參、茯苓、白朮、甘草。

[陽虛],八味丸,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膽恐],補膽防風湯,組成:防風(三十克),人參(二克多),細辛、甘草、川芎、茯神、獨活、前胡(各二點四克),磨成粉末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