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中風脈候

浮遲者吉,堅大急疾者凶。浮大為風,浮遲為寒,浮滑為痰,浮數有力為火,浮弦有力為氣。沉澀而數為血凝,寸關虛滑而大,為真氣散。尺脈浮而無力,為腎氣不足;尺脈洪弦而數,為腎氣大虧。類中風脈,遲緩可生,急數弦大者死;舉之搏大,按之絕無,為孤陽無依者死。

口開眼閉,手撒遺尿,鼻鼾吐沫直視,昏沉不醒,髮直搖頭上竄,面赤頭重,山根青黑,皆不治。

白話文:

脈象浮而且慢的,是吉象;脈象堅硬、粗大、急促的,是凶象。脈象浮而且大,是風邪;脈象浮而且慢,是寒邪;脈象浮而且滑,是有痰;脈象浮而且快又有力,是火邪;脈象浮而且像琴弦一樣有力,是氣滯。脈象沉而且澀又快,是血凝滯;寸關脈虛弱、滑大,是元氣耗散。尺脈浮而且無力,是腎氣不足;尺脈洪大、像琴弦又快,是腎氣嚴重虧損。類似中風的脈象,如果脈搏遲緩還可存活,脈搏急促、像琴弦又大的就會死亡;摸起來搏動很大,按下去卻感覺不到,是孤陽無依的現象,會死亡。

嘴巴張開、眼睛閉上,手無力張開、大小便失禁,打鼾、吐白沫、眼睛直視,昏沉不清醒,頭髮豎直搖頭上竄,臉色赤紅、頭部沉重,鼻樑山根部位青黑色,這些都是無法醫治的。

2. 附方

〔中風〕,小續命湯,麻黃,人參,黃芩,芍藥,甘草,川芎,杏仁,防己,官桂,防風,附子,姜

〔表邪〕,疏風散,麻黃(三兩),杏仁,益智仁(各一兩),升麻(一錢),每服五錢。

〔經邪〕,大秦艽湯,茯苓,白朮,甘草,生地,白芍,歸身,川芎,羌活,獨活,秦艽,石膏,白芷,防風,細辛,黃芩,姜

〔通治〕,愈風散,大秦艽湯加,人參,黃耆,桂心,厚朴,柴胡,枳殼,杜仲,防己,知母,半夏,薄荷,蔓荊,甘菊,前胡,蒼朮,麻黃,枸杞,地骨皮,

〔府實〕,三化湯,大黃,枳實,厚朴,羌活

〔中臟〕,麻仁丸,大黃,枳實,厚朴,芍藥,麻仁,杏仁,蜜丸。

〔脾虛〕,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甘草(一錢),姜(三片),棗(二枚),名四君子湯,此加陳皮、半夏。

〔嘔痰〕,異功散,六君子湯除去半夏。

〔腎虛〕,六味地黃丸,熟地黃(酒蒸曬八兩),萸肉,山藥(各四兩),茯苓,丹皮,澤瀉(各三兩),蜜丸。

〔陽虛〕,八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桂心一兩,名七味地黃丸,此再加附子一兩。

〔中虛〕,補中益氣湯,黃耆(錢半),人參,甘草(各一錢),白朮,陳皮,當歸(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姜,棗

〔滋腎〕,補陰煎,熟地,黃柏,知母,龜板,白芍,當歸,牛膝,虎脛骨,鎖陽,廣皮

〔除痰〕,滌痰湯,人參,南星,半夏,枳實,茯苓,橘紅,菖蒲,竹茹,甘草,姜

〔宣竅〕,至寶丹,烏犀角,硃砂,雄黃,玳瑁,琥珀(各研一兩),麝香,龍腦(各研一錢),金銀箔(各十五片),牛黃(研半兩),安息香(一兩),將安息香熬膏,和諸藥末,分作百丸,蠟護。

〔辟邪〕,蘇合香丸,蘇合香,安息香(各二兩),薰陸香,龍腦,丁香,麝香(各研一兩),青木香,白朮,沉香,香附,烏犀角(各研一兩),加煉白蜜和,分作五十丸,另以硃砂一兩,水飛為衣,蠟護。原方又有檀香、蓽茇、訶黎勒。

〔閉症〕,三生飲,生南星,生川烏,生附子,木香,人參,姜

〔脫症〕,理中湯,白朮(土炒二兩),人參,炮姜,炙草(各一兩),每服四錢。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取嚏〕,通關散,南星,皂角,細辛,薄荷,生半夏,為末,吹鼻。又南星,冰片,烏梅肉,擦牙開噤,名開關散。

〔吐涎〕,稀涎散,剛子仁(六粒,劈開),牙皂角(三錢),礬(一兩),將礬化開,入二味攪勻,待礬枯,研末,用三分吹喉。

〔吐痰〕,三聖散,防風,藜蘆,甜瓜蒂

〔吐痰〕,瓜蒂散,甜瓜蒂,赤小豆,全蠍,又名全蠍散。

〔痰滯〕,星香散,南星(四錢),木香(五分),

〔化痰〕,二陳湯,半夏(二錢),陳皮,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姜煎。

〔膠痰〕,導痰湯,二陳湯再加膽南星、枳實。

〔溫中〕,溫胃飲,人參,白朮,炮姜,扁豆,當歸,陳皮,炙草

〔補氣〕,十全大補湯,當歸,生地(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錢半),名四物湯,合四君子湯,名八珍湯。再加黃耆,肉桂,名十全大補湯。

〔營衛〕,黃耆五物湯,黃耆,白芍,桂枝,姜,棗

〔瀉濕〕,胃苓湯,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名平胃散。白朮,澤瀉,豬苓,茯苓,名四苓散,合二方,名胃苓湯。

〔補陰〕,地黃飲子,熟地,桂心,附子,蓯蓉,巴戟,遠志,萸肉,石斛,麥冬,五味,薄荷,菖蒲,茯苓

〔瀉火〕,涼膈散,大黃,芒硝,連翹,山梔,甘草,黃芩,薄荷,蜜,去硝黃,加桔梗、竹葉,名加減涼膈散。

〔舌強〕,正舌散,蠍尾(醋泡炒三錢),茯苓(薑汁拌曬一兩),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並擦牙齦。

〔痰熱〕,省風湯,防風,生南星(各二錢),生半夏,黃芩,甘草(各一錢),加姜煎。

〔不語〕,解語湯,防風,天麻,附子,棗仁(各錢半),羚羊角,官桂,羌活(各八分),炙草(五分),竹瀝(半杯)

〔言謇〕,加味轉舌膏,連翹,遠志,薄荷,柿霜,菖蒲,梔子,防風,桔梗,黃芩,炙草,犀角,大黃,元明粉,川芎,蜜丸。

〔補氣〕,五福飲,人參,熟地,當歸,白朮,炙草

〔培中〕,大補元煎,人參,熟地,山藥,杞子,萸肉,當歸,炙草,杜仲,陽虛加薑、附,氣虛加耆、術。

〔中絡〕,烏藥順氣散,麻黃,枳殼,桔梗,烏藥,殭蠶,白芷,陳皮,乾薑,川芎,甘草

〔補陰〕,虎潛丸,黃柏,知母,熟地,龜板,虎脛骨,鎖陽,當歸,牛膝,白芍,陳皮,羯羊肉,搗丸。

〔補元〕,固本丸,人參(二兩),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各四兩),蜜丸。

〔潤燥〕,復脈湯,炙草(四兩),生薑,桂枝,人參,阿膠(各二兩),生地(一斤),麥冬,麻仁(各八兩)大棗(十二枚),水酒各半煎。一名炙甘草湯。

〔通補〕,還少丹,熟地(二兩),山藥,牛膝,杞子(各兩半),萸肉,茯苓,杜仲,遠志,五味,楮實,茴香,巴戟,蓯蓉(各一兩),石菖蒲(五錢),加棗肉蜜丸,鹽湯下。

〔表虛〕,玉屏風散,黃耆,防風(各一兩),白朮(二兩),

〔扶脾〕,外臺茯苓飲,茯苓,人參,白朮,枳實,橘皮,生薑

〔補脾〕,酸棗仁湯,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精虛〕,生脈補精湯,人參,麥冬,五味,熟地,當歸,鹿茸

〔內濕〕,滲濕湯,即胃苓湯加,香附,川芎,砂仁,黃連

〔外濕〕,除濕湯,羌活,藁本,升麻,柴胡,防風,蒼朮

〔身寒〕,附子麻黃湯,附子,麻黃,甘草

〔驅暑〕,香薷飲,香薷,厚朴,扁豆,黃連,除扁豆,名黃連香薷飲。除黃連,名三物香薷飲,加苓、草,名五物香薷飲。

〔陰暑〕,二香湯,香薷飲合藿香正氣散,名二香湯。

〔除熱〕,蒼朮白虎湯,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名白虎湯,此加蒼朮,或加人參。

〔調氣〕,八味順氣散,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烏藥,白芷,青皮,陳皮

〔暴怒〕木香,藿香,砂仁,蔻仁,炙草,丁香,檀香

〔中暑〕,藿香正氣散,藿香,紫蘇,白芷,腹皮,茯苓(各三兩),白朮,陳皮,半夏,厚朴,桔梗(各二兩),甘草(一兩),加薑棗煎,每服五錢。

〔惡中〕,調氣平胃散,木香,檀香,砂仁,蔻仁,厚朴,陳皮,蒼朮,藿香,甘草

白話文:

[中風],使用小續命湯,成分包含麻黃、人參、黃芩、芍藥、甘草、川芎、杏仁、防己、官桂、防風、附子、生薑。

[表邪],使用疏風散,成分包含麻黃三兩、杏仁一兩、益智仁一兩、升麻一錢,每次服用五錢。

[經邪],使用大秦艽湯,成分包含茯苓、白朮、甘草、生地、白芍、當歸身、川芎、羌活、獨活、秦艽、石膏、白芷、防風、細辛、黃芩、生薑。

[通治],使用愈風散,在大秦艽湯的基礎上,加入人參、黃耆、桂心、厚朴、柴胡、枳殼、杜仲、防己、知母、半夏、薄荷、蔓荊、甘菊、前胡、蒼朮、麻黃、枸杞、地骨皮。

[府實],使用三化湯,成分包含大黃、枳實、厚朴、羌活。

[中臟],使用麻仁丸,成分包含大黃、枳實、厚朴、芍藥、麻仁、杏仁,製成蜜丸。

[脾虛],使用六君子湯,成分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二枚。六君子湯又名四君子湯,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陳皮和半夏。

[嘔痰],使用異功散,是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去除半夏。

[腎虛],使用六味地黃丸,成分包含熟地黃(用酒蒸曬八兩)、山茱萸肉、山藥各四兩、茯苓、丹皮、澤瀉各三兩,製成蜜丸。

[陽虛],使用八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入桂心一兩,稱為七味地黃丸。然後再加入附子一兩。

[中虛],使用補中益氣湯,成分包含黃耆一錢半、人參、甘草各一錢、白朮、陳皮、當歸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生薑、大棗。

[滋腎],使用補陰煎,成分包含熟地、黃柏、知母、龜板、白芍、當歸、牛膝、虎脛骨、鎖陽、廣陳皮。

[除痰],使用滌痰湯,成分包含人參、南星、半夏、枳實、茯苓、橘紅、菖蒲、竹茹、甘草、生薑。

[宣竅],使用至寶丹,成分包含烏犀角、硃砂、雄黃、玳瑁、琥珀各研磨成一兩、麝香、龍腦各研磨成一錢、金銀箔各十五片、牛黃研磨成半兩、安息香一兩。先將安息香熬成膏,然後將所有藥末混合,分成一百丸,用蠟封護。

[辟邪],使用蘇合香丸,成分包含蘇合香、安息香各二兩、薰陸香、龍腦、丁香、麝香各研磨成一兩、青木香、白朮、沉香、香附、烏犀角各研磨成一兩。加入煉製的白蜂蜜混合,分成五十丸,另外用硃砂一兩,用水飛法處理後作為外衣,用蠟封護。原方還有檀香、蓽茇、訶黎勒。

[閉症],使用三生飲,成分包含生南星、生川烏、生附子、木香、人參、生薑。

[脫症],使用理中湯,成分包含白朮(用土炒過)二兩、人參、炮薑、炙甘草各一兩,每次服用四錢。如果在理中湯中加入附子,則稱為附子理中湯。

[取嚏],使用通關散,成分包含南星、皂角、細辛、薄荷、生半夏,研磨成粉末,吹入鼻中。另外,用南星、冰片、烏梅肉擦拭牙齒,可以開口,稱為開關散。

[吐涎],使用稀涎散,成分包含剛子仁(六粒,劈開)、牙皂角(三錢)、礬(一兩),先將礬化開,加入另外兩種成分攪拌均勻,待礬乾燥後,研磨成粉末,用三分吹入喉嚨。

[吐痰],使用三聖散,成分包含防風、藜蘆、甜瓜蒂。

[吐痰],使用瓜蒂散,成分包含甜瓜蒂、赤小豆、全蠍,又名全蠍散。

[痰滯],使用星香散,成分包含南星四錢、木香五分。

[化痰],使用二陳湯,成分包含半夏二錢、陳皮、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入生薑煎煮。

[膠痰],使用導痰湯,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再加入膽南星、枳實。

[溫中],使用溫胃飲,成分包含人參、白朮、炮薑、扁豆、當歸、陳皮、炙甘草。

[補氣],使用十全大補湯,成分包含當歸、生地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半,這四味藥合稱四物湯。然後再與四君子湯合用,稱為八珍湯。最後再加入黃耆、肉桂,稱為十全大補湯。

[營衛],使用黃耆五物湯,成分包含黃耆、白芍、桂枝、生薑、大棗。

[瀉濕],使用胃苓湯,成分包含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稱為平胃散。另外,白朮、澤瀉、豬苓、茯苓合稱為四苓散。將平胃散和四苓散合用,稱為胃苓湯。

[補陰],使用地黃飲子,成分包含熟地、桂心、附子、蓯蓉、巴戟、遠志、山茱萸、石斛、麥冬、五味子、薄荷、菖蒲、茯苓。

[瀉火],使用涼膈散,成分包含大黃、芒硝、連翹、山梔、甘草、黃芩、薄荷、蜂蜜。去除芒硝和大黃,加入桔梗、竹葉,稱為加減涼膈散。

[舌強],使用正舌散,成分包含蠍尾(用醋浸泡後炒)三錢、茯苓(用生薑汁拌過後曬乾)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送服,並用藥粉擦拭牙齦。

[痰熱],使用省風湯,成分包含防風、生南星各二錢、生半夏、黃芩、甘草各一錢,加入生薑煎煮。

[不語],使用解語湯,成分包含防風、天麻、附子、酸棗仁各一錢半、羚羊角、官桂、羌活各八分、炙甘草五分、竹瀝半杯。

[言謇],使用加味轉舌膏,成分包含連翹、遠志、薄荷、柿霜、菖蒲、梔子、防風、桔梗、黃芩、炙甘草、犀角、大黃、元明粉、川芎,製成蜜丸。

[補氣],使用五福飲,成分包含人參、熟地、當歸、白朮、炙甘草。

[培中],使用大補元煎,成分包含人參、熟地、山藥、枸杞子、山茱萸、當歸、炙甘草、杜仲。陽虛者加入生薑和附子,氣虛者加入黃耆和白朮。

[中絡],使用烏藥順氣散,成分包含麻黃、枳殼、桔梗、烏藥、殭蠶、白芷、陳皮、乾薑、川芎、甘草。

[補陰],使用虎潛丸,成分包含黃柏、知母、熟地、龜板、虎脛骨、鎖陽、當歸、牛膝、白芍、陳皮、羯羊肉,搗碎製成藥丸。

[補元],使用固本丸,成分包含人參二兩、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各四兩,製成蜜丸。

[潤燥],使用復脈湯,成分包含炙甘草四兩、生薑、桂枝、人參、阿膠各二兩、生地一斤、麥冬、麻仁各八兩、大棗十二枚。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又名炙甘草湯。

[通補],使用還少丹,成分包含熟地二兩、山藥、牛膝、枸杞子各兩半、山茱萸、茯苓、杜仲、遠志、五味子、楮實、茴香、巴戟、蓯蓉各一兩、石菖蒲五錢。加入大棗肉製成蜜丸,用鹽水送服。

[表虛],使用玉屏風散,成分包含黃耆、防風各一兩、白朮二兩。

[扶脾],使用外臺茯苓飲,成分包含茯苓、人參、白朮、枳實、橘皮、生薑。

[補脾],使用酸棗仁湯,成分包含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精虛],使用生脈補精湯,成分包含人參、麥冬、五味子、熟地、當歸、鹿茸。

[內濕],使用滲濕湯,是在胃苓湯的基礎上,加入香附、川芎、砂仁、黃連。

[外濕],使用除濕湯,成分包含羌活、藁本、升麻、柴胡、防風、蒼朮。

[身寒],使用附子麻黃湯,成分包含附子、麻黃、甘草。

[驅暑],使用香薷飲,成分包含香薷、厚朴、扁豆、黃連。去除扁豆,稱為黃連香薷飲。去除黃連,稱為三物香薷飲。加入茯苓和甘草,稱為五物香薷飲。

[陰暑],使用二香湯,是香薷飲與藿香正氣散合用。

[除熱],使用蒼朮白虎湯,成分包含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白虎湯的基礎上加入蒼朮,或加入人參。

[調氣],使用八味順氣散,成分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烏藥、白芷、青皮、陳皮。

[暴怒],使用木香、藿香、砂仁、蔻仁、炙甘草、丁香、檀香。

[中暑],使用藿香正氣散,成分包含藿香、紫蘇、白芷、腹皮、茯苓各三兩、白朮、陳皮、半夏、厚朴、桔梗各二兩、甘草一兩,加入生薑和大棗煎煮,每次服用五錢。

[惡中],使用調氣平胃散,成分包含木香、檀香、砂仁、蔻仁、厚朴、陳皮、蒼朮、藿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