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癇症論治

癇症,肝膽心腎病,而旁及陰陽維蹺督諸經俱動也。《脈經》曰:前部左右彈者陽蹺也。動則苦癲癇羊鳴,從少陰斜至太陽者,陽維也。動苦癲癇羊鳴,從少陽斜至厥陰者,陰維也。動苦癲癇,三部俱浮,直上直下為督脈,動則大人癲,小兒癇。經言二陰急為癇厥,足少陰腎為二陰。

白話文:

癇症,由肝臟、膽囊、心臟、腎臟的疾病引起,並且還同時影響了陰經、陽經、維脈、蹺脈、督脈等經絡。

《脈經》講到:人體前部左右彈動的是陽蹺脈,動則癲癇、羊叫聲,從少陰斜行到太陽的,是陽維脈,動則癲癇、羊叫聲,從少陽斜行到厥陰的,是陰維脈,動則癲癇,三部均浮,直上直下,是督脈,動則大人癲,小兒癇。

經方提到二陰急則為癇厥,足少陰腎為二陰。

謂少陰氣逆於經而上行,則喉塞音喑而癇發矣。症由心腎虛怯,肝風膽火倏逆,痰涎上壅心包,經脈閉阻,猝然暈僕,口眼牽掣,腰背反張,手足抽搐。此由熱極生風。喊作畜聲,因其近似,分馬癇搖頭張口應心、牛癇直視腹脹應脾、豬癇吐沫應腎、羊癇揚目吐舌應肺、雞癇搖頭反折應肝,以內應五臟,而五癇名焉。癇症幼小為多,大人亦有之。

白話文:

少陰之氣逆於經絡而向上運行,就會導致喉嚨阻塞、聲音喑啞,並發作癲癇。

發病的原因在於心腎虛弱膽怯,肝風膽火突然逆行,痰液壅塞在心包,經脈閉阻,猝然昏迷,口眼歪斜,腰背反張,手足抽搐。

這是由熱極生風引起的。

癲癇症的叫聲像動物的叫聲,因為它們很相似,可以分為馬癇(搖頭張口,應於心)、牛癇(直視腹脹,應於脾)、豬癇(吐沫,應於腎)、羊癇(揚目吐舌,應於肺)、雞癇(搖頭反折,應於肝),以內應五臟,因此有了五癇的稱呼。

癲癇症多發於兒童,成年人也有。

經久失調,遂成痼疾,一觸厥氣鼓風,涎沫升逆莫遏,痰在膈間則眩微不僕;痰溢膈上則眩甚而倒。必待其氣反,吐去驚涎宿沫而後蘇。若元氣虛甚,乃屢發不止。癇與中風、中寒、中暑、屍厥等仆地不同,癇僕時口中作聲,將醒吐沫,醒後又發,若中風等病。僕時無聲,醒時無沫,後不復發,又與痙症相似。

白話文:

長期失調,便會形成根深蒂固的疾病,稍微一接觸到邪氣鼓動身體的風,唾液向上湧升,無法控制,痰在膈肌之間的話,就會頭暈輕微不倒地;痰超過膈肌上升的話,就會頭暈厲害而倒地。一定要等身體的氣恢復過來,吐出阻塞在喉嚨的唾液和積存的痰沫之後才會清醒。若是元氣虛弱得很厲害,就會反覆發作不停。癇病與中風、中寒、中暑、屍厥等倒地的疾病不同,癇病倒地時口中發出聲音,將要清醒時吐出唾沫,清醒後又發作,像中風等疾病。倒地時沒有聲音,清醒時沒有唾沫,之後不會再發作,又與痙攣症狀相似。

但癇發身軟,時醒,痙則身強直,角弓反張,不時醒。痙比癇為重。雖分五癇,治要在火與痰。通治定癇丸、參湯下,或人參琥珀丸。愈後必斷其根,河車丸。其因驚發癇者,神出舍空,驚涎,乍服溫膽湯加竹瀝、膽星。愈後必復其神,七福飲、遠志丸。其膽火生風者,熱痰阻絡,直視吐沫。

白話文:

如果癲癇發作,身體柔軟,神志清醒,痙攣是指身體強直,像彎弓一樣向後彎曲,神志不清。痙攣比癲癇更嚴重。雖然癲癇分為五種,但治療的重點在於火和痰。一般治療上可以服用定癇丸,以參湯送服,或服用人參琥珀丸。癲癇治癒後,一定要鞏固療效,服用河車丸。如果癲癇是因驚嚇而發作的,神志可能會暫時離開身體,並且會出現驚悸涎流的症狀,可以服用溫膽湯加竹瀝、膽星。癲癇治癒後,一定要補養精神,服用七福飲、遠志丸。此外,如果是膽火生風引起的癲癇,可能伴有痰熱阻絡,患者會直視並吐口水,可以服用清肝熄風湯。

用羚羊角、鉤藤、天麻、丹皮、連翹、膽星、竹瀝、橘紅、前胡。怒觸肝火者,咬牙齧舌,叫吼遺尿。小柴胡湯去甘草,加青皮,甚則瀉肝湯。痰火阻竅者,神機不發,昏不知人。龍腦安神丸,或膽星、牛黃、菖蒲、鬱金汁、薑汁、橘紅湯灌之。因抑鬱發者調其氣,四七湯加木香、南星。

白話文:

  1. 羚羊角、鉤藤、天麻、丹皮、連翹、膽星、竹瀝、橘紅、前胡。
  • 羚羊角、鉤藤、天麻、丹皮、連翹、膽星、竹瀝、橘紅、前胡。
  1. 怒觸肝火者,咬牙齧舌,叫吼遺尿。

    • 肝火上逆的人,常會咬牙切齒、咬舌頭,甚至大吼大叫、小便失禁。
  2. 小柴胡湯去甘草,加青皮,甚則瀉肝湯。

    • 小柴胡湯去除甘草,加入青皮,嚴重的改用瀉肝湯。
  3. 痰火阻竅者,神機不發,昏不知人。

    • 痰火阻滯神竅,神志昏迷,不認識人。
  4. 龍腦安神丸,或膽星、牛黃、菖蒲、鬱金汁、薑汁、橘紅湯灌之。

    • 龍腦安神丸,或使用膽星、牛黃、菖蒲、鬱金汁、薑汁、橘紅混合煎煮灌服。
  5. 因抑鬱發者調其氣,四七湯加木香、南星。

    • 因抑鬱症發作引起精神問題的人,對症調理其氣機,使用四七湯加上木香、南星。

白話文:

生氣容易導致肝火上炎,這時病人會咬牙切齒、咬舌頭,甚至大吼大叫、尿失禁。如果只是輕微的肝火,可以將小柴胡湯去掉甘草,加入青皮,如果情況嚴重,則需改用瀉肝湯。痰火阻滯神竅的人,神志昏迷,不認識人。可用龍腦安神丸治療,或使用膽星、牛黃、菖蒲、鬱金汁、薑汁、橘紅混合煎煮灌服。若因抑鬱症發作引起精神問題,需調理其氣機,使用四七湯加上木香、南星。

因腎經虛者培其源。六味湯加首烏、白芍、棗仁、龍骨。肝腎陽亢者和其陰,虎潛丸。心氣不足者安其神,養心湯。思慮煩勞者補其營,益營煎。胎癇得之母腹中者鎮其怯。燒丹丸。

白話文:

  • 腎經虛弱者,滋養腎臟。六味湯加入首烏、白芍、棗仁、龍骨。

  • 肝腎陽氣亢盛者,滋陰降火。虎潛丸。

  • 心氣不足者,安神養心。養心湯。

  • 思慮煩勞者,補血益氣。益營煎。

  • 胎癇是由於母體在懷孕期間受到驚嚇而導致的,需要鎮驚安神。燒丹丸。

又按《千金方》分陽癇陰癇。以先體熱,瘛瘲驚啼而後發,脈浮洪者,為陽癇,病在腑,易治。妙香丸。先身冷,不驚掣啼叫,病發脈沉微者,為陰癇,病在臟,難治。五生丸,引神歸舍丹。古方通治五癇,五癇丸、五色丸、六珍丹。風癇驟發,項強直視,此肝經有熱,咬牙者,瀉青丸合導赤散。

白話文:

根據《千金方》,可以將遺傳性癲癇症分為陽癇和陰癇。如果患者先是有身體發熱、煩躁不安、哭鬧不止的症狀,然後才發病,脈搏浮而洪大,則為陽癇,病位在腑,較容易治療。可以服用妙香丸。如果患者先是有身體發冷、不哭鬧、不抽搐的症狀,發病後脈搏沉而微弱,則為陰癇,病位在臟,較難治療。可以服用五生丸、引神歸舍丹。古方中有一些藥方可以通治五種遺傳性癲癇症,包括五癇丸、五色丸和六珍丹。如果患者突然發病,脖子僵直、眼睛直視,這是肝經有熱引起的,如果患者同時咬牙,則可以服用瀉青丸合導赤散。

痰火俱盛,清膈飲下硃砂安神丸。痰多,控涎丹,導痰湯。痰迷心竅,金箔鎮心丸。心熱痰迷,清神湯。火盛,抽薪飲。氣逆食滯,大和中飲。因驚,抱膽丸。因怒,安神導痰湯。心臟氣血不足,滋陰安神湯、清心溫膽湯。神不守舍,歸神丹。癲癇屢發,五癇神應丸。病久則成窠囊,日久必生蟲。

白話文:

  • 痰火並盛:服用清膈飲和下硃砂安神丸。

  • 痰多:服用控涎丹和導痰湯。

  • 痰迷心竅:服用金箔鎮心丸。

  • 心熱痰迷:服用清神湯。

  • 火盛:服用抽薪飲。

  • 氣逆食滯:服用大和中飲。

  • 因驚嚇:服用抱膽丸。

  • 因憤怒:服用安神導痰湯。

  • 心臟氣血不足:服用滋陰安神湯和清心溫膽湯。

  • 神不守舍:服用歸神丹。

  • 癲癇反覆發作:服用五癇神應丸。

  • 疾病長期拖延,會形成窠囊,時間一長,必然生蟲。

妙功丸神效。婦人患癇由血失調,加味逍遙散。肥人多痰,加味壽星丸。瘦人多火,清心滾痰丸。癇愈復發,斷癇丹。癇病晝發,灸陽蹺。宜補中益氣湯加益智。陽蹺起於足太陽膀胱經,足外踝下五分陷中,申脈穴也。夜發,灸陰蹺。宜六味丸加鹿角膠。陰蹺起於足少陰內踝前,大骨下陷中,然谷穴也。

石頑謂癇以補腎為本,豁痰為標,其由來不外肝腎龍雷上衝所致,豈不信哉。

白話文:

妙功丸有神奇的療效。婦女患癇是由於血失調,可以加上味逍遙散。肥胖的人多痰,可以加上味壽星丸。瘦弱的人多火,可以服用清心滾痰丸。癇愈後復發,可以服用斷癇丹。癇病白天發作,可以灸陽蹺穴。宜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益智。陽蹺穴起於足太陽膀胱經,在足外踝下五分陷中,是申脈穴。夜間發作,可以灸陰蹺穴。宜服用六味丸加上鹿角膠。陰蹺穴起於足少陰內踝前面,大骨下陷中,是然谷穴。

石頑先生對於驚癇的看法,認為根本在於補腎,發作時稍用化痰藥物,其來源不外乎肝腎虛弱,導致腎氣上沖而已,難道不可相信嗎?

丹溪治癇主痰與熱,以星、半、芩、連為主。熱多者涼膈散,加川連、麥冬以泄之。痰多者,戴人三聖散吐之。如驚者,東垣安神丸平之。

白話文:

丹溪派治癲癇,主要認為是痰和熱引起的,常用星、半、芩、連等藥物為主。如果熱比較多,就加川連、麥冬來瀉熱。如果痰比較多,就用戴人三聖散來吐痰。如果是驚癇,就用東垣安神丸來平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