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脈症治方》~ 卷之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8)

1. 諸虛

脾胃虛弱。畏寒易泄。加陳皮(一錢)、乾薑(五分)、倍白朮,去川芎、當歸、地黃。

肝虛眼目昏暗。加黃連、扁豆、甘菊花(各等分)、去耆桂。

男子左尺既虛。右尺亦微。命門火衰。陽事不舉。加熟附子(一錢)、沉香(五分)。

氣血兩虛。眩運。加半夏、天麻(各一錢)。

自汗盜汗。加麻黃根(一錢五分)、去桂、婦人胎產有汗。加同上。

瘡瘍潰後。或平後氣血俱虛。用本方。加防風(八分)、去桂、婦人產後諸疾。加黑乾薑、(八分)、去芍藥。

產後惡露不行。腹疼。加牡丹皮、紅花、乾薑(炒各八分)、去參、耆。

產後惡露不止。加赤石脂、續斷、地榆(各等分)。

婦人胎動。或痛或漏。加黃芩、枳殼、阿膠、艾葉、砂仁(各等分)、去桂。

婦人經水澀少。或行。或作痛。氣血虛也。用本方。

小兒諸疳。加胡黃連、使君肉、山楂、蘆會(各等分)、去黃耆、桂、川芎、或丸或散皆可。(此十全大補湯加減法也)。

又方,加減人參固本丸養心補脾。清肺滋腎。

天門冬(去心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生地黃(二兩),山藥(一兩五錢),枸杞子(一兩去梗),五味子,(去梗五錢),熟地黃(二兩四錢另用酒煮),人參(一兩去蘆上五味正方),黃柏(四制一兩五錢),知母(同上制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九十丸。空心白湯送下。兼有他症。依後加減。

有汗。加黃耆、知母(各一兩)。

有痰火。加貝母、黃芩(各一兩二錢)。

遺精。白濁。夢遺。加鹿角膠、鹿角霜、菟絲子(各一兩)、山茱萸(一兩五錢)、龍骨、(五錢)。

上熱下寒。加附子(制一兩)、乾薑(五錢炮)、沉香(三錢)。

陰虛火動。加知母、龜板(各一兩五錢)、虎脛骨、牛膝(各一兩)。

咳嗽。加知母、貝母、當歸(各一兩五錢)、阿膠、杏仁(各一兩俱妙)。

吐血。加牡丹皮、紫菀、薏苡仁(各一兩)。

腰痛。加杜仲、破故紙、肉蓯蓉(各一兩)。

下元虛冷。陰痿。加熟附子(一兩)、桂(五錢)。

腳膝無力。加牛膝。木瓜、虎脛骨(各一錢)。

眼暗。或翳膜失明。加白芍藥、當歸、甘菊花(各一兩五錢)、川芎、黃連(各一兩)、生甘草(四錢)。一方加犀角。羚羊角(各八錢)、決明子、青葙子、菟絲子、石斛、枳殼(各一兩)名固本還睛丸。治肝腎虛損眼疾有效。

命門火衰。陽事不舉。精氣虛竭。加熟附(一兩五錢)、鹿茸(一兩)、沉香(五錢)

男婦上盛下虛。久無孕育。加熟附、鹿茸、巴戟、牛膝(各一兩)、海狗腎(一副)、婦人。再加當歸、蘄艾、香附(各一兩五錢)。

又方,六味地黃丸治男婦腎虛。寢汗潮熱。煩蒸骨痿。婦人經水不調。赤白帶下。

白話文:

**脾胃虛弱:**容易怕冷,容易腹瀉,可以使用原方,並加入陳皮(3.8克)、乾薑(1.9克),白朮的用量加倍,去掉川芎、當歸、地黃。

**肝虛導致眼睛昏花:**可以使用原方,加入黃連、扁豆、甘菊花(各等量),去掉黃耆、肉桂。

**男子左脈虛弱,右脈也稍虛:**這是命門火衰,導致陽痿不舉,可以使用原方,加入熟附子(3.8克)、沉香(1.9克)。

**氣血兩虛,導致頭暈:**可以使用原方,加入半夏、天麻(各3.8克)。

**自汗或盜汗:**可以使用原方,加入麻黃根(5.7克),去掉肉桂。如果是婦女因懷孕或生產導致的汗,也是用同樣的加減。

**瘡瘍潰爛之後,或是痊癒後氣血虛弱:**可以使用原方,加入防風(3克),去掉肉桂。婦女產後各種疾病,則加入黑乾薑(3克),去掉芍藥。

**產後惡露不下,導致腹痛:**可以使用原方,加入牡丹皮、紅花、炒乾薑(各3克),去掉人參、黃耆。

**產後惡露不止:**可以使用原方,加入赤石脂、續斷、地榆(各等量)。

**婦女懷孕期間胎動不安,或疼痛,或出血:**可以使用原方,加入黃芩、枳殼、阿膠、艾葉、砂仁(各等量),去掉肉桂。

**婦女月經量少或不順,或來經時疼痛:**這是氣血虛弱,可以使用原方。

**小兒各種疳積:**可以使用原方,加入胡黃連、使君子肉、山楂、蘆薈(各等量),去掉黃耆、肉桂、川芎,可以做成藥丸或藥粉服用。(以上是十全大補湯的加減方法)。

**另一個處方:**可以用加減人參固本丸來養心補脾,清肺滋腎。

藥材組成:天門冬(去心,75克)、麥門冬(去心,75克)、生地黃(75克)、山藥(56克)、枸杞子(去梗,38克)、五味子(去梗,19克)、熟地黃(75克,另用酒煮)、人參(38克,去蘆,取上方五味)、黃柏(四制,56克)、知母(同上制,56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煉好的蜂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九十丸,早晨空腹用白開水送服。如果兼有其他症狀,可以依據以下方法加減:

**有汗:**加入黃耆、知母(各38克)。

**有痰火:**加入貝母、黃芩(各45克)。

**遺精、白濁、夢遺:**加入鹿角膠、鹿角霜、菟絲子(各38克)、山茱萸(56克)、龍骨(19克)。

**上熱下寒:**加入製附子(38克)、炮乾薑(19克)、沉香(11克)。

**陰虛火旺:**加入知母、龜板(各56克)、虎脛骨、牛膝(各38克)。

**咳嗽:**加入知母、貝母、當歸(各56克)、阿膠、杏仁(各38克,效果更佳)。

**吐血:**加入牡丹皮、紫菀、薏苡仁(各38克)。

**腰痛:**加入杜仲、補骨脂、肉蓯蓉(各38克)。

**下元虛冷,陽痿:**加入熟附子(38克)、肉桂(19克)。

**腳膝無力:**加入牛膝、木瓜、虎脛骨(各3.8克)。

**眼睛昏暗,或有翳膜導致失明:**加入白芍藥、當歸、甘菊花(各56克)、川芎、黃連(各38克)、生甘草(15克)。另一個處方是加入犀角、羚羊角(各30克)、決明子、青葙子、菟絲子、石斛、枳殼(各38克),稱為固本還睛丸。此方治療肝腎虛損引起的眼疾有效。

**命門火衰,陽痿不舉,精氣虛竭:**加入熟附子(56克)、鹿茸(38克)、沉香(19克)。

**男女上盛下虛,久未懷孕:**加入熟附子、鹿茸、巴戟、牛膝(各38克)、海狗腎(一副),如果是婦女,再加入當歸、蘄艾、香附(各56克)。

**另外一個處方:**六味地黃丸治療男女腎虛,盜汗潮熱、煩躁、骨骼痿軟,婦女月經不調、赤白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