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症治方》~ 卷之一 (3)
卷之一 (3)
1. 中風(附癱瘓癘風驚風)
太陽經中風。加乾薑(八分)、倍附子。
少陰經中風。加桂枝(八分)、倍附子。
厥陰經中風。加連翹、羌活(各八分)
胎前中風。加荊芥穗、天麻、桑寄生(各一錢),去桂附。
產後中風。加荊芥穗(各一錢)、桃仁、紅花、澤蘭葉(各八分)。
中風無汗而拘急者。加羌活、白芷、蒼朮(各一錢),去桂附。
中風汗多而恍惚。加黃耆(一錢)、茯神(一錢)、遠志(七分),去麻黃、杏仁、桂附。
四肢拘急疼。加大麻、秦艽、羌活(各八分)。
痰涎壅盛。加南星、半夏(各一錢五分)、薑汁(一盞)、竹瀝(二盞)。
春月。宜倍用麻黃、川芎。
夏月。宜加石膏、倍用黃芩。
秋月。宜倍用當歸,加生地黃(薑汁浸三日焙乾)。
冬月。宜倍用附子,加乾薑(七分)。
又方,防風通聖散四時通用。治諸風熱。
防風(一錢五分),川芎(八分),川歸(一錢),白芍藥(一錢),白朮(一錢二分),麻黃(一錢二分),石膏(一錢),滑石(八分),桔梗(八分),連喬(八分),黃芩(八分),梔子(八分)荊芥(七分),薄荷(七分),大黃(二錢看虛實),芒硝(一錢),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棗一枚。水二鍾。煎一鍾。食遠熱服。
風痰壅盛。加南星、半夏(各一錢五分)、天麻、白附子(各七分)。
熱痰。加二陳湯,入薑汁(半盞)、竹瀝(一盞)。
氣虛卒倒。加參耆(各一錢五分),去麻黃、石膏、滑石、桔梗、連翹、梔子、薄荷、芒硝、大黃。
口乾有熱。加柴胡葛根、天花粉(各八分)。
頭痛。加用川芎、石膏(各一倍)、半夏(一錢五分)。
半身不遂。在右者。加痰藥、在左者。加血藥,並用薑汁竹瀝。能食者,去竹瀝,加荊瀝傳送。
抽搐。加天麻、白芷(各一錢)、殭蠶、全蠍(各七分)。
肢節寒濕疼痛。加羌活、蒼朮(各一錢)、桂(少五分)。
肌肉蠕動。加天麻、羌活、白芷(各一錢)、蠍梢(五分)。
七情所傷。成氣中者。中烏藥、枳殼、香附、紫蘇(各一錢),去麻黃、石膏、滑石、連翹、芒硝、大黃。
飲酒被風。頭痛如破。加黃連、葛粉、半夏、蒼朮(各八分),去麻黃、滑石、連翹芒硝、大黃。
風傷於肺。喘急咳嗽,加半夏、貝母、杏仁、金沸草、款冬花(各八分),去硝、黃、滑石。
破傷風。在表則以辛散之。去硝、黃,加薑蔥、在裡。則以苦泄之。去麻黃、汗下後。通利氣血。驅逐風邪。本方煎調羌活末、全蠍末(各一錢)。
諸風潮搐。小兒急慢驚風。大便秘結。邪熱暴甚。腸胃乾燥。寢汗咬牙。目睛上攛。睧語不安。轉筋驚悸。本方倍大黃、梔子、煎調茯苓末、全蠍末(各一錢)。
腰脅走注疼痛。本方加硝石、羌活末(各一錢)、煎調車前子末、海金砂末(各一錢)、木香末(五分)。
白話文:
中風(包含癱瘓、癘風、驚風)
太陽經絡中風:加入乾薑(八分),加倍附子用量。
少陰經絡中風:加入桂枝(八分),加倍附子用量。
厥陰經絡中風:加入連翹、羌活(各八分)。
懷孕期間中風:加入荊芥穗、天麻、桑寄生(各一錢),去掉桂枝和附子。
生產後中風:加入荊芥穗(各一錢)、桃仁、紅花、澤蘭葉(各八分)。
中風沒有出汗且身體僵硬:加入羌活、白芷、蒼朮(各一錢),去掉桂枝和附子。
中風出汗多且神志不清:加入黃耆(一錢)、茯神(一錢)、遠志(七分),去掉麻黃、杏仁、桂枝和附子。
四肢僵硬疼痛:加入大麻、秦艽、羌活(各八分)。
痰液很多:加入南星、半夏(各一錢五分)、薑汁(一小杯)、竹瀝(二小杯)。
春季:宜加倍使用麻黃、川芎。
夏季:宜加入石膏,加倍使用黃芩。
秋季:宜加倍使用當歸,加入用薑汁浸泡三天後烘乾的生地黃。
冬季:宜加倍使用附子,加入乾薑(七分)。
另一個方子,防風通聖散四季都可使用,治療各種風熱病症。
防風(一錢五分),川芎(八分),當歸(一錢),白芍藥(一錢),白朮(一錢二分),麻黃(一錢二分),石膏(一錢),滑石(八分),桔梗(八分),連翹(八分),黃芩(八分),梔子(八分),荊芥(七分),薄荷(七分),大黃(二錢,根據體虛實調整用量),芒硝(一錢),甘草(五分)。
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飯後稍後溫服。
風痰很多:加入南星、半夏(各一錢五分)、天麻、白附子(各七分)。
熱痰:加入二陳湯,加入薑汁(半小杯)、竹瀝(一小杯)。
氣虛突然昏倒:加入人參、黃耆(各一錢五分),去掉麻黃、石膏、滑石、桔梗、連翹、梔子、薄荷、芒硝、大黃。
口乾且有熱:加入柴胡、葛根、天花粉(各八分)。
頭痛:加倍使用川芎、石膏,加入半夏(一錢五分)。
半身不遂:如果右邊身體不能動,加入化痰藥;如果左邊身體不能動,加入活血藥,都加入薑汁和竹瀝。如果病人能吃飯,去掉竹瀝,加入荊瀝送服。
抽搐:加入天麻、白芷(各一錢)、殭蠶、全蠍(各七分)。
關節寒濕疼痛:加入羌活、蒼朮(各一錢)、桂枝(少量,五分)。
肌肉跳動:加入天麻、羌活、白芷(各一錢)、蠍梢(五分)。
因為情緒受到傷害而導致氣滯:使用烏藥、枳殼、香附、紫蘇(各一錢),去掉麻黃、石膏、滑石、連翹、芒硝、大黃。
飲酒後受風,頭痛欲裂:加入黃連、葛粉、半夏、蒼朮(各八分),去掉麻黃、滑石、連翹、芒硝、大黃。
風邪傷到肺,呼吸急促咳嗽:加入半夏、貝母、杏仁、金沸草、款冬花(各八分),去掉芒硝、黃、滑石。
破傷風:如果病邪在體表,用辛散的藥物發汗,去掉芒硝、黃,加入薑、蔥;如果病邪在體內,用苦味的藥物疏泄,去掉麻黃。發汗或排便後,暢通氣血,驅逐風邪。此方煎好後,加入羌活末、全蠍末(各一錢)服用。
各種風邪引起的抽搐,小兒急慢驚風,大便不通,邪熱很盛,腸胃乾燥,睡覺出汗咬牙,眼睛向上翻,胡言亂語,煩躁不安,抽筋驚嚇:此方加倍大黃、梔子,煎好後加入茯苓末、全蠍末(各一錢)服用。
腰脅部遊走性疼痛:此方加入硝石、羌活末(各一錢),煎好後加入車前子末、海金砂末(各一錢)、木香末(五分)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