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症治方》~ 卷之一 (3)
卷之一 (3)
1. 中寒
脈,六脈沉微而伏。重按至骨乃見。或遲而澀。挾風則帶浮。眩運不仁。兼濕則帶濡。而四肢腫痛。大抵中寒脈多沉細而微。四肢厥。而手足爪甲青。
白話文:
脈象方面,六脈沉細微弱而隱伏,必須重按到骨頭才顯現。可能緩慢而遲滯,兼挾風則帶浮。頭暈目眩,肢體麻木不仁。兼挾濕則帶潮濕濡潤,肢體腫脹疼痛。一般而言,中寒的人脈象多沉細微弱,四肢厥冷,手足指甲青紫。
症,集成云。中寒者。寒邪直中三陰也。非比傷寒。邪從外循經而入。以麻桂輩微表而安。以病不甚虛也。中寒則倉猝感受。因其腠理疏豁。一身受邪。難分經絡。無熱可散。溫補自解。此大虛也。不急治即死矣。大抵一時為寒所中。則昏不知人事。口噤失音。四肢僵直。攣急疼痛。
或浙浙惡寒。或翕翕發熱。汗出。或唇青厥逆。中脘及臍腹疼痛。此皆中寒之候也。
白話文:
症狀,集成中說,中寒是寒邪直接侵入三陰所致,這不同於傷寒,傷寒是邪氣從外沿着經絡而侵入,用麻黃、桂枝這類藥物微微發散表邪就可以治好,因為傷寒病人一般不十分虛弱。而中寒則是倉促感受寒邪,由於腠理疏鬆,寒冷之邪侵入全身,難以分辨是哪條經絡受到侵犯,沒有熱可以發散,只能溫補來緩解症狀。人體虛弱到這種程度,如果不緊急救治就會死亡。一般情況下,人體被寒邪侵入後,就會昏迷不省人事,口禁閉而失音,四肢僵直,抽搐疼痛。
治,蘊要云寒中太陰。則中脘疼痛。宜理中湯。加附子。寒中少陰。則臍腹疼痛。宜五積散加吳茱萸。寒甚。脈沉足冷者。四逆加吳茱萸。厥陰則小腹疼痛。宜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甚者。倍加附子。如極冷。唇青厥逆。無脈濃縮者。用蔥熨法。或茱萸炒熨。並灸臍中及氣海開元。
白話文:
調理與治療方法。《蘊要》上說,患寒冷中證的太陰經之人,會出現中脘疼痛的症狀。應服用理中湯,並加入附子。患寒冷中證的少陰經之人,會出現臍腹疼痛的症狀。應服用五積散,並加入吳茱萸。寒冷中證嚴重,脈搏沉緩、足部寒冷的,應服用四逆湯,並加入吳茱萸。患寒冷中證的厥陰經之人,會出現小腹疼痛的症狀。應服用當歸四逆湯,並加入吳茱萸。病情嚴重的,加倍服用附子。如果極度寒冷,嘴脣發青、呼吸困難、脈搏微弱、臉色發紺的,應使用蔥熨法或茱萸炒熨法治療。並灸臍中穴和氣海穴,以疏通經絡。
二三十壯。待脈漸應。手足溫暖。乃可生也。如倉猝無藥。急用茱萸一合。煎濃湯灌下亦妙。大抵寒者溫之。治宜薑附等藥。以散寒氣。不可妄施吐下。如舌卷囊縮者。不治。
方,附子理中湯治中寒及一切寒症。隨症加減用。
白話文:
病人年齡在二十到三十歲之間,等脈象漸漸有力了,手腳暖和了,纔有存活的希望。如果突然病重,沒有藥物可以使用,就趕快用一合茱萸煎濃湯灌下去,也有效用。總之,治療寒證應該用溫陽藥,如生薑、附子等,以驅散寒氣。不能隨便用吐下法治療。如果舌頭捲縮、小腹收縮,就沒治了。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甘草(五分),乾薑(炮二錢),附子(麵包煨二錢)
上用水一鍾半。煎至八分。食遠服。
寒中太陰。依本方。
寒中少陰。加吳茱萸(二錢)。
白話文:
人參(二錢):補氣益血,強健身體。
白朮(二錢):健脾益氣,除濕止瀉。
甘草(五分):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乾薑(炮二錢):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麵包煨二錢):回陽救逆,溫腎壯陽。
寒中厥陰。加當歸、芍藥、桂枝(各一錢五分)、吳茱萸(二錢)。
白話文:
冬季,厥陰證。加入當歸、芍藥、桂枝(各1.5錢)、吳茱萸(2錢)。
沉寒痼冷。加丁香(一錢)、官桂(一錢五分)、沉香(七分)。
白話文:
治療寒症。加入丁香(一錢)、官桂(一錢五分)、沉香(七分)。
心腹冷痛。加官桂、吳茱萸、白芍藥、玄胡索(各一錢五分)、木香(一錢)。
白話文:
心腹冷痛。再加入肉桂、吳茱萸、白芍藥、玄胡索(各1.5錢)、木香(1錢)。
胃寒咳逆。加丁香(一錢)、柿蒂(一錢五分)。
婦人血虛寒。加當歸、官桂、艾葉、吳茱萸(各一錢五分)、益志(一錢)。
白話文:
胃寒咳嗽,加入丁香(一錢)、柿蒂(一錢五分)。
婦女血虛寒,加入當歸、官桂、艾葉、吳茱萸(各一錢五分)、益智(一錢)。
男婦下元冷極。久不孕育。加鹿茸、官桂、茱萸(各一錢五分)、蘄艾(一錢)、沉香(一錢)。
白話文:
男性或女性因下元(腎臟)非常虛寒,長期不孕不育。加入鹿茸、桂皮、茱萸(各1.5錢)、艾葉(1錢)、沉香(1錢)。
久瀉元氣虛。脈微欲絕者。加黃耆(二錢)。
小兒冷瀉。加肉豆蔻(一錢五分)、丁香(七分)。
腳膝冷痛。加鹿茸、牛膝、官桂(各等分)、或丸。或煎。
白話文:
長期腹瀉導致元氣虛弱。脈搏微弱幾乎中斷的,加入黃耆(兩錢)。
小兒因寒引起的腹瀉,加入肉豆蔻(一錢五分)、丁香(七分)。
腳膝因寒而疼痛的,加入鹿茸、牛膝、官桂(各等量),可製成丸劑或煎劑服用。
腰冷如冰。加鹿茸、杜仲、破故紙、肉蓯蓉(各等分)、或丸亦可。
精清如水。精冷如冰。加肉蓯蓉、韭子、鹿茸(各等分)、海狗腎(一具)。
白話文:
腰部冰涼如同冰塊一般。可加入鹿茸、杜仲、破故紙、肉蓯蓉等藥材(分量相等),再加入藥引製成藥丸服用。
2. 溫疫(大頭病附)
脈,脈訣云。瘟病之脈。散而難名。如太陽脈浮。陽明脈長。少陽脈弦。太陰脈細。少陰脈沉。厥陰脈微緩之類。又云。陽脈濡弱。陰脈弦緊。更遇溫氣。變為瘟疫。陽脈洪數。陰脈實大。更遇溫熱。變為瘟毒者危。凡瘟病大熱。脈沉澀細小足冷難治。洪大有力。或浮大者。可治。脈不浮者為傳染。若左寸浮大。右寸浮緩而盛。按之無力者。宜補中帶表而治之。
白話文:
太陽能
症,夫瘟疫之症。多由房勞太過。腠理閉泄。少陰不藏。觸冒冬時殺癘之氣。嚴寒之毒。中而即病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瘟病。至夏變為熱病也。又有時行不正之氣。如春應暖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
是以一歲之中。無分少長。病皆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即瘟疫也。外症頭痛。壯熱。口渴。不惡寒。
白話文:
疾病。瘟疫的疾病,多是因縱慾過度,使皮膚毛孔變得脆弱,導致元陽不固守於陽位,遇到冬天嚴寒毒邪,馬上發病,這種被稱為傷寒;沒馬上發病的話,寒毒潛藏於皮膚組織,到春天轉變為瘟病,到夏天轉變為熱病。有時會出現不正常的天氣,例如春天應該溫暖卻反而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而涼爽,秋天應該涼爽卻反而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溫暖。這些不是季節性的天氣,卻出現了這些天氣。
治,丹溪云。治法有三。有宜補。宜散。宜降。人參、白朮、防風、羌活、蒼朮、並大黃、黃芩、黃連、石膏、活石、人中黃之類主之。又吳氏云。凡黃柏脈浮者。發於太陽也。宜人參羌活散。加葛根、紫蘇、蔥白、生薑、以汗之。或有自汗身疼者。九味羌活湯主之。尺寸俱長者。
白話文:
治療的方法,丹溪說,有三個原則:需要補益的,需要宣散的,需要下降的。人參、白朮、防風、羌活、蒼朮,以及大黃、黃芩、黃連、石膏、活石、人中黃等藥物都可以用於治療。吳氏說,凡是脈浮的黃柏證,發病於太陽經,應該使用人參羌活散,加上葛根、紫蘇、蔥白、生薑,以發汗治療。或者有自汗、身體疼痛的,可以使用九味羌活湯治療。寸口和尺口脈都長的,
陽明也。宜葛根解肌湯。或十味芎蘇散汗之。尺寸俱弦而數者。少陽也。宜小柴胡加減主之。如兼太陽。羌活散。加柴胡、黃芩、兼陽明。小柴胡,加葛根、升麻主之。抑考瘟病。先因傷寒熱未除。更感時行之氣。而為瘟疫也。治與傷寒不同。蓋瘟病因春時溫氣而發。初非寒傷於表也。
白話文:
這是陽明病。適宜用葛根解肌湯。或用十味芎蘇散發汗治療。寸脈和尺脈皆弦緊而脈數。這是少陽病。適宜用小柴胡加減方來治療。如果兼有太陽病的證候,就用羌活散,再加柴胡、黃芩;兼有陽明病的證候,就用小柴胡,再加葛根、升麻來治療。考量瘟疫的病因,最初是因為傷寒的熱邪沒有完全消除,又感受時行的病氣。所以會患上瘟疫。瘟疫的治療方法與傷寒不同。因為瘟疫是因為春天的溫熱之氣而發病的。最初並不是寒邪侵犯人體的表層。
乃鬱熱自內而發於外。故宜辛平之劑以發散之。況時令已暖。不可用麻黃。如時令尚寒。少佐之亦可。凡瘟病發於三陽者多。三陰者少。若發於三陰者。必有所因也。或食寒物內傷太陰而得之。或因過欲先傷少陰而得之。治制皆與傷寒各條同。惟發表不同耳。又有大頭天行病。
白話文:
這種病症是鬱熱從內在發散到外在。所以要以辛涼的藥方來發散它。現在天氣已經轉暖了,不適合用麻黃。如果還處在寒冷的時令,少量添加也是可以的。瘟病大多數會在三陽這個時段發作,在三陰這個時段發作的較少。如果在三陰這個時段發作的,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吃了寒性的食物,導致太陰受傷而發作;或者由於過度縱慾,先傷及少陰而發作。治療方法都與傷寒的各個條例相同,只是在發散方面有所不同。另外還有一種大頭天行病。
乃濕熱在高巔之上。並陽明邪熱大甚。資實少陽相火而為之。視其腫勢在何部。隨經治之。用防風、羌活、酒芩、酒蒸、大黃、隨病加減治之。不可用降藥。
方,人參敗毒散治瘟疫及大頭病初感。服此藥散之。
白話文:
病因是因為濕熱在頭部,並且陽明經的邪熱很盛,受少陽經的相火而引起。要觀察腫勢在哪個部位,再依照經絡來治療。要用防風、羌活、酒芩、酒蒸、大黃這幾味藥,再視病情的不同做加減。不能使用降藥治療。
人參(一錢五分),白朮(二錢),白茯苓(一錢),甘草(五分),羌活(一錢五分),防風(一錢五分),柴胡(一錢五分),前胡(一錢),黃芩(一錢),枳殼(八分),蒼朮(一錢二分),桔梗(七分)
白話文:
人參(1.5錢),白朮(2錢),白茯苓(1錢),甘草(0.5錢),羌活(1.5錢),防風(1.5錢),柴胡(1.5錢),前胡(1錢),黃芩(1錢),枳殼(0.8錢),蒼朮(1.2錢),桔梗(0.7錢)
上作一服。用生薑三片。棗一枚。水二鍾。煎一鍾。熱服微汗為度。
又方,三黃石膏湯治疫症燥渴。將欲發狂者。
白話文:
上方煎成一次服用。使用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兩碗,煎至一碗,趁熱服用,微微出汗即可。
另有一方,三黃石膏湯,用於治療疫病引起的燥熱口渴,以及即將發狂的症狀。
石膏(三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一錢五分),麻黃(一錢五分寒用多暖用共之),山梔(一錢),熱甚者加大黃(三錢)
上用水二鍾。粳米一撮。煎服。連進三五服即愈。
白話文:
石膏(九公克),黃芩、黃連、黃柏(各三公克),麻黃(三公克,寒症用得較多,熱症則減少用量),山梔子(三公克),症狀嚴重的,可加大黃(九公克)。
又方,普濟消毒飲子。治瘟疫熱毒。清熱解毒。大頭病。頭面腫。亦可服。
白話文:
另外一方,普濟消毒飲劑。用於治療瘟疫熱毒。清熱解毒。大頭病。頭臉腫脹。也可以服用。
柴胡(一錢五分),黃連(炒),黃芩(炒),玄參,生甘草,桔梗,連翹,鼠黏子,白芷,馬勃,川當歸(各一錢),殭蠶(七分),升麻(七分),板藍根(一錢如無以藍葉代之或真青代亦可)
上作一服。薑三片。水煎。徐徐服。
如虛。加人參(一錢五分)、大便秘。加酒蒸大黃(二錢)。
白話文:
-
柴胡(6克),黃連(炒),黃芩(炒),玄參,生甘草,桔梗,連翹,鼠黏子,白芷,馬勃,川當歸(各5克),
-
殭蠶(3.5克),升麻(3.5克),板藍根(5克,如沒有可用藍葉代替,或可用真青代替)
又方,闢瘟丹凡春夏秋間預服。以免疫氣傳染。或初感。服此藥。得小汗亦愈。
白話文:
還有一種配方,闢瘟丹,凡是在春夏秋三季都要服用,來預防感染瘟疫,或是在剛開始感染的時候服用此藥,只要能出點汗,病就能痊癒。
防風(去蘆一兩五錢),川芎,當歸,白芍藥,白朮,麻黃,石膏,滑石,黃芩,連翹,梔子(各一兩),桔梗,荊芥,薄荷(各八分),玄胡粉(一兩五錢),大黃(煨二兩),鬼箭羽,馬勃管仲(各一兩二錢)
白話文:
防風(去除蘆葦,取一兩五錢),川芎、當歸、白芍藥、白朮、麻黃、石膏、滑石、黃芩、連翹、梔子(各一兩),桔梗、荊芥、薄荷(各八分),玄胡粉(一兩五錢),大黃(用溫火烘焙,取二兩),鬼箭羽、馬勃管仲(各一兩二錢)
上為細末。臘雪水。或冰水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薑蔥湯下。得周身微汗即解。此藥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冬至臘日。焚香禮斗。至誠修合。無不應驗。合時忌與婦人雞犬孝子見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小的粉末。用臘月積存的雪水或冰水做成藥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用薑蔥湯送服。直到全身微微出汗,症狀就會解除。此藥要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冬至臘日,焚香禮北斗,誠心誠意地製作,無不靈驗。製作時忌諱讓婦女、雞、狗和孝子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