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脈症治方》~ 卷之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9)

1. 上部(眼耳口鼻舌牙咽喉是也)

治,河間云:目疾在腑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為里。當養血安神。如暴失明。昏澀翳膜。眵淚斑瘡。入眼暴散。皆表也。此風熱所幹。宜表散以去之。如昏弱不欲視物。內障見黑花。瞳散睛背。久病。皆里也。此血少神勞。腎虛所致。宜養血補水安神。王節齋云:眼痛亦腫。

古方用藥。內外不同。在內湯藥。則用苦寒辛涼之劑。以瀉其火。在外點洗。則用辛熱辛涼之藥。以散其邪。故點藥莫要於冰片。而冰片大辛熱。以其辛性急。故藉以拔出火毒。而散其熱氣。古方用燒酒洗眼者。皆此意也。大概火眼是火邪上攻於目。故內治用苦寒之藥治其本也。

然火邪既客於目。從內出外。若外用寒涼以阻逆之。則鬱火內攻。不得散矣。故點藥用辛熱。而洗眼用熱湯。是火抑則發。因而散之。從內達外法也。治法云:久病目昏暗。熟地黃、當歸為君。防風、羌活、甘菊佐之。暴發赤腫。芩連、防風為君。以瀉火。四物為佐。以涼血養血。

羌活、柴胡、甘菊為使。以疏風散熱。血氣壅盛而痛。四物、加龍膽草、大黃以下之。肥人多是痰火。宜涼血清熱行痰。痛人多是血少火盛。宜養血藥為主。少加風藥佐之。丹溪云:耳聾。屬少陽厥陰二經鬱熱多。有氣閉者。有痰火上攻而鳴。或聾。治宜開痰散風熱。通聖散、滾痰丸之類。

皆可用。大病後與陰虛火動而聾者。宜滋陰降火。以四物湯,加知母、黃柏、耳鳴。宜當歸龍會丸。飲酒厚味之人。宜木香檳榔丸。王節齋云:耳鳴一症。世人多作腎虛。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鬱於耳中而為鳴。郁甚則壅閉矣。大抵此症。多因先有痰火在上。又感惱怒而得。

怒則氣上逆。而少陽之火客於耳也。若腎虛而鳴者。其鳴不甚。治宜詳之。口病或瘡。皆中上二焦積熱。輕者瀉黃散。重者涼膈散主之。口病服涼藥不愈者。此酒色過度。勞役不睡。或因憂思損傷中氣。虛火泛上無制。用理中湯。加附子、或官桂、冷服。一方、治口瘡。以黃連六錢、官桂一錢、為未。

噙下。或調付瘡上。甚效。口臭以黃連、生甘草、藿香、蘭草、扁豆、砂仁為末。清茶調下。鼻塞不利。有肺熱。或肺經素有火邪。久鬱於內。遇寒便塞。宜清肺降火。而佐以通氣之劑。亦有感冒風寒而致。鼻塞聲重。或流清涕者。作風寒治。宜表而散之。鼻或紅。及酒齄鼻者。

皆熱傷肺經。以致血氣壅滯。宜涼血化滯。清肺藥主之。舌腫舌瘡。皆心熱所致。治宜瀉心湯。甚者黃連解毒湯。舌胎者。治各有法。如傷寒舌胎。或黃或黑者。諒輕重下之。詳見本門。雜病舌胎。宜清之。黃連解毒湯。或涼膈散。選而用之。王節齋云、牙床腫痛。或齒動搖。

或黑爛脫落。世人皆作腎虛治。殊不知此屬陽明經濕熱。蓋齒雖屬腎。而生於牙床。上下牙床屬陽明大腸與胃。猶木生於土也。腸胃傷於美酒厚味。膏粱黏滑之物。致濕上攻。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故齒不得安。而動搖黑爛脫落矣。治宜瀉陽明經之濕熱。

白話文:

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舌頭、牙齒、咽喉這些部位的疾病,治療原則如下:

關於眼睛的疾病,河間學派認為,眼睛的疾病如果表現在六腑,就屬於表證,應該用疏散風熱的方法治療;如果表現在五臟,就屬於裡證,應該用養血安神的方法治療。像是突然失明、視力模糊、眼睛長翳膜、眼屎多、眼睛出現斑點或瘡,以及眼睛突然紅腫散開,這些都屬於表證,是風熱侵襲所致,應該用疏散風熱的方法來治療。如果出現視力昏弱、不想看東西、內障看到黑點、瞳孔散大、眼睛疼痛,或是久病等情況,這些都屬於裡證,是血虛、精神勞累、腎虛所導致,應該用養血、補腎、安神的方法治療。王節齋認為,眼睛疼痛腫脹,古代用藥有內服和外用之分。內服的湯藥,會使用苦寒或辛涼的藥材,來瀉火;外用的點眼或清洗藥物,則會使用辛熱或辛涼的藥材,來驅散邪氣。因此,點眼藥最重要的是冰片,而冰片性味大辛大熱,因為它辛散的特性快速,所以可以藉此拔出火毒,散開熱氣。古人用燒酒洗眼睛,也是這個道理。總體來說,眼睛紅腫發炎,是因為火邪向上侵犯眼睛,所以內服藥要用苦寒的藥材來治療根本。

然而,當火邪侵犯眼睛後,會由內向外發散,如果外用寒涼藥物來阻擋,反而會使火鬱積在內,無法散開。因此,點眼藥要用辛熱的藥物,洗眼要用熱水,這樣可以讓鬱積的火氣發散出去,達到從內到外的治療效果。治療方法上,對於久病導致的眼睛昏暗,應該以熟地黃、當歸為主藥,配以防風、羌活、菊花來輔助。對於突然發作的眼睛紅腫,應該以黃芩、黃連、防風為主藥來瀉火,配以四物湯來涼血養血,羌活、柴胡、菊花作為引經藥,來疏風散熱。如果血氣壅盛導致疼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龍膽草、大黃來疏導。肥胖的人多半是痰火體質,應該用涼血清熱、化痰的藥物治療。瘦弱的人多半是血虛火旺,應該用養血的藥物為主,輔以少量疏風的藥物。

丹溪認為,耳聾大多是因少陽和厥陰兩經的鬱熱所致,有的是因為氣機閉塞,有的是因為痰火向上侵犯而導致耳鳴或耳聾。治療上應該用開痰、散風熱的方法,像是通聖散、滾痰丸等都可以使用。如果是大病之後或是陰虛火旺導致的耳聾,應該用滋陰降火的方法,像是四物湯加上知母、黃柏等藥材。耳鳴則可以用當歸龍會丸。經常飲酒、吃油膩食物的人,可以用木香檳榔丸。王節齋認為,耳鳴這個病,世人多半認為是腎虛,但往往治療無效。其實,耳鳴多半是痰火上擾,鬱積在耳中所造成的,鬱積嚴重就會導致阻塞。這種情況,多半是先有痰火,又因為發怒而導致的。發怒會使氣向上逆行,少陽的火邪就會侵犯耳朵。如果是腎虛導致的耳鳴,聲音不會很嚴重,治療時應該仔細辨別。

口腔疾病,像是嘴巴長瘡,多半是中焦和上焦積熱所致。輕微的可以使用瀉黃散,嚴重的可以用涼膈散。如果口腔疾病吃涼藥沒有效果,多半是縱慾過度、勞累失眠,或是憂思損傷中氣,導致虛火上炎無法控制,應該用理中湯加上附子或肉桂,放冷後服用。另外,治療口瘡有一個方子,用黃連六錢、肉桂一錢磨成粉,含在嘴裡或是敷在瘡上,效果很好。口臭可以用黃連、生甘草、藿香、蘭草、扁豆、砂仁磨成粉,用清茶調服。

鼻塞不通暢,有的是因為肺熱,有的是因為肺經本身有火邪,長期鬱積在內,遇到寒冷就會阻塞。應該用清肺降火的方法,輔以通氣的藥物。也有的是因為感冒風寒所導致的鼻塞、聲音沙啞,或是流清鼻涕,應該用治療風寒的方法,發散表邪。如果鼻子發紅,或是長酒糟鼻,都是因為熱邪損傷肺經,導致血氣壅滯,應該用涼血化瘀、清肺的藥物來治療。

舌頭腫脹或是長瘡,都是因為心火旺盛所致,應該用瀉心湯來治療,嚴重的可以用黃連解毒湯。舌苔的治療,各有不同的方法,像是傷寒的舌苔,呈現黃色或黑色,應該根據輕重程度來治療,詳細情況可以參考相關書籍。雜病的舌苔,應該用清熱的方法來治療,可以選用黃連解毒湯或是涼膈散。

王節齋認為,牙齦腫痛、牙齒鬆動,或是牙齒腐爛脫落,世人多半認為是腎虛,其實這是陽明經濕熱所導致的。牙齒雖然屬於腎,但是長在牙齦上,上下牙齦屬於陽明經的胃和大腸,就像樹木長在土壤上一樣。如果腸胃被美酒、油膩食物、黏膩食物所損傷,導致濕邪上攻,牙齦就會不清爽,出現腫痛、出血、或是長蟲,導致牙齒不穩固、鬆動腐爛脫落。應該用瀉陽明經濕熱的方法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