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脈症治方》~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火熱(顛狂附)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熱服。兼有他症。依後加減。

心火實熱。加生地黃。麥門冬(各一錢五分)、生甘草(五分),加黃連(一錢)

肝火實熱。加川芎(一錢)、赤芍藥(一錢)、龍膽草(一錢五分)、大黃(三錢)。

脾火實熱。加白芍藥(一錢)、山梔(一錢五分)。

肺火實熱。加石膏、天門冬(各一錢五分)、桑白皮(一錢)、山梔(一錢五分)。

腎火。加熟地黃、知母(各一錢五分)、玄參(一錢)、澤瀉(八分)、減芩連。

小腸火加木通(二錢)、活石(一錢五分)、甘草梢(五分)、赤茯苓(一錢)。

膽火。加柴胡(一錢五分)、竹茹(八分)、青皮(七分)。

胃實火輕者。加石膏、知母(各二錢)、甘草(七分)、粳米(一錢五分)。甚者。加大黃(三錢或五錢)、芒硝(一錢)。

大腸火。加當歸(一錢五分)、連翹、槐實(各一錢五分)。

膀胱火。加澤瀉(一錢)、白茯苓(一錢五分)、細辛(五分)。

三焦火。加連翹、防風、荊芥、山梔(各一錢五分)。

命門火盛。以四制黃柏丸降之。火衰。以茸附丸溫之。

鬱火。去芩柏,加香附、山梔(各一錢五分)、青黛、川芎(各一錢)。

心肝肺熱甚。兩目紅腫疼痛。加赤芍藥、川芎(各一錢)、當歸、生地黃(各一錢五分)、龍膽草、甘菊花(各一錢二分)、防風、荊芥、薄荷(各七分)。

心火亢極。胃肝火盛。狂亂譫妄。加石膏(二錢)、山梔(一錢五分)、大黃(三錢或五錢)、芒硝(一錢),即三黃石膏湯也。

中上二焦火熱。涼膈散主之。本方去黃連、黃柏,加山梔、連翹、大黃(各二錢)、朴硝、薄荷、甘草(各七分)。

上焦火熱。喉痛喉痹。舌腫口瘡。加山豆根(一錢五分)、玄參(一錢)、桔梗、甘草(各八分)。

陽明火盛攻上。頭面腫。或腮頰腫。牙齦腫。齒痛。加升麻(五分)、白芷(八分)、防風(一錢)、細辛(五分)、石膏(二錢),去黃柏一半。

少陽火盛。耳腫痛。頸項腫痛。加川芎(一錢)、柴胡(一錢五分)、夏枯草、牛蒡子、連翹(各一錢五分)、防風(八分)、甘草、青皮(各五分)。

太陽火盛。頭痛痰盛。加石膏(二錢)、升麻(五分)、羌活(一錢)、半夏、南星(膽制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本方各減半。

熱結下焦。大小便秘不通。加山梔、木通(各一錢五分)、大黃(三錢或五錢)、甘草梢(五分)。

腸風臟毒下血。痔漏等症。皆胃與大腸素有積火。及風熱所致。加槐實(膽制)、荊芥、防風(各一錢二分)、生地黃、當歸(各一錢五分)、地榆、連翹、人參、白朮(各一錢),補而清之。

五淋赤白濁。小便秘澀。皆心肺與小腸膀胱。素有鬱火復因外邪所觸。騷動其火。所致。加木通、赤茯苓(各一錢五分)、車前子、澤瀉、郁李仁、甘草梢(各錢)、大黃(三錢)、血淋尿血。加當歸、生地黃、地榆(各一錢五分)、發灰(五分)、牛膝(一錢)。

白話文:

火熱(顛狂附)

以上方劑為一劑的用量。用水煎煮,在飯後稍遠一點的時間,趁熱服用。如果同時有其他症狀,可以根據後面的說明進行藥材的加減。

心火實熱:加入生地黃、麥門冬(各一錢五分)、生甘草(五分),再加入黃連(一錢)。

肝火實熱:加入川芎(一錢)、赤芍藥(一錢)、龍膽草(一錢五分)、大黃(三錢)。

脾火實熱:加入白芍藥(一錢)、山梔(一錢五分)。

肺火實熱:加入石膏、天門冬(各一錢五分)、桑白皮(一錢)、山梔(一錢五分)。

腎火:加入熟地黃、知母(各一錢五分)、玄參(一錢)、澤瀉(八分),並減少黃芩、黃連的用量。

小腸火:加入木通(二錢)、活石(一錢五分)、甘草梢(五分)、赤茯苓(一錢)。

膽火:加入柴胡(一錢五分)、竹茹(八分)、青皮(七分)。

胃實火較輕微者:加入石膏、知母(各二錢)、甘草(七分)、粳米(一錢五分)。胃實火嚴重者:加大黃(三錢或五錢)、芒硝(一錢)。

大腸火:加入當歸(一錢五分)、連翹、槐實(各一錢五分)。

膀胱火:加入澤瀉(一錢)、白茯苓(一錢五分)、細辛(五分)。

三焦火:加入連翹、防風、荊芥、山梔(各一錢五分)。

命門火過於旺盛:使用四制黃柏丸來降火。命門火衰弱:使用茸附丸來溫補。

鬱火:去除黃芩、黃柏,加入香附、山梔(各一錢五分)、青黛、川芎(各一錢)。

心肝肺熱嚴重,導致兩眼紅腫疼痛:加入赤芍藥、川芎(各一錢)、當歸、生地黃(各一錢五分)、龍膽草、甘菊花(各一錢二分)、防風、荊芥、薄荷(各七分)。

心火極度旺盛,導致胃和肝火也盛,出現狂亂、說胡話等症狀:加入石膏(二錢)、山梔(一錢五分)、大黃(三錢或五錢)、芒硝(一錢),這就是三黃石膏湯。

中、上二焦火熱:使用涼膈散為主。原方去除黃連、黃柏,加入山梔、連翹、大黃(各二錢)、朴硝、薄荷、甘草(各七分)。

上焦火熱,導致喉嚨疼痛、喉痹、舌頭腫脹、口腔潰瘍:加入山豆根(一錢五分)、玄參(一錢)、桔梗、甘草(各八分)。

陽明經火盛,向上攻襲,導致頭面腫脹,或腮頰腫脹,牙齦腫脹,牙齒疼痛:加入升麻(五分)、白芷(八分)、防風(一錢)、細辛(五分)、石膏(二錢),並減少一半的黃柏用量。

少陽經火盛,導致耳朵腫痛、頸項腫痛:加入川芎(一錢)、柴胡(一錢五分)、夏枯草、牛蒡子、連翹(各一錢五分)、防風(八分)、甘草、青皮(各五分)。

太陽經火盛,導致頭痛、痰多:加入石膏(二錢)、升麻(五分)、羌活(一錢)、半夏、南星(膽汁炮製,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原方劑的用量都減半。

熱邪積聚在下焦,導致大小便秘不通暢:加入山梔、木通(各一錢五分)、大黃(三錢或五錢)、甘草梢(五分)。

腸風、臟毒導致便血、痔瘡等症狀:皆因胃與大腸平時就積有火氣,又加上風熱所致。加入槐實(用膽汁炮製)、荊芥、防風(各一錢二分)、生地黃、當歸(各一錢五分)、地榆、連翹、人參、白朮(各一錢),以補益並清除火邪。

五淋(小便淋瀝不盡,伴有疼痛)的赤白濁(小便混濁)症狀,小便不暢,澀痛:皆因心、肺、小腸、膀胱平時就有鬱積的火氣,又因為受到外邪侵擾,導致火氣騷動所致。加入木通、赤茯苓(各一錢五分)、車前子、澤瀉、郁李仁、甘草梢(各一錢)、大黃(三錢)。如果是血淋(小便帶血)、尿血:加入當歸、生地黃、地榆(各一錢五分)、頭髮灰(五分)、牛膝(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