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症治方》~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火熱(顛狂附)
氣淋氣秘。加木香(五分)、青皮(一錢)、木通(一錢五分)、烏藥(八分)。
癲癇狂妄。屬痰與火。實者。本方對二陳湯。加南星、竹瀝、薑汁、先服十數劑。清其痰。後用牛黃琥珀丸主之。虛者。先用十全一補湯。減去川芎、官桂,加麥門冬、酸棗仁、黃連(各一錢)、遠志(五分),滋培其血氣。後亦用牛黃琥珀丸主之。(丸方見後附方內)。
婦人產後驚風搐搦。語言恍惚。治亦同上。但不去川芎、官桂,加防風、天麻、白芷(各一錢)以上加減法亦大概耳。臨症斟酌。方能盡變通之妙。按先賢云:凡火盛者驟用寒涼。必須溫散。火急甚者。必緩之。生甘草兼瀉兼緩。虛者。參耆甘草亦可用。人壯氣實。火盛癲狂者可用。
前法正治。或硝水、冰水與之。虛火狂者。薑汁、竹瀝制之。若依前法正治立死。又有補陰則火自降之說。炒黃柏生地之類。經曰:壯火之主。以制陽光是也。噫。虛實施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機。應若影響。可不深思而明辨哉。
又方,調中散火湯治症熱發熱。虛火通用。
人參,黃耆(蜜炙各八分),當歸,白芍藥,白朮(各一錢),甘草(四分),柴胡(六分),升麻(五分),葛根,防風,羌活,黃芩(七分)
上作一服。薑棗煎。食遠服。兼有他症。依後加減。
陰虛發熱。加麥門冬、黃柏、知母、地骨皮(各一錢),倍柴胡。
手心發熱。加山梔、香附(各一錢)、川芎、白芷(各七分)。
虛熱不能食。自汗氣短。加茯苓、陳皮(各八分)。
天明時發熱。加麥門冬、地骨皮(各八分)、倍柴胡。
肺經發熱。按之熱在皮毛。日西甚。加石膏、知母、地骨皮(各一錢)。
心經發熱微。重按之。熱在血脈。日中甚。加麥門冬、黃連(各一錢)。
肝經發熱。重按至肉下骨上熱。寅卯甚。倍柴胡,加青皮(七分)。
上焦發熱。加知母、天門冬、麥門冬(各一錢)、保定肺氣。
中焦發熱。屬脾虛、倍參朮,加陳皮、白茯苓(各一錢)。
下焦發濕熱。或膀胱有火邪。加漢防己、龍膽草、黃柏(各一錢)。
蒸蒸發熱。晝夜不退者。加知母、秦艽、牡丹皮、地骨皮(各一錢)、柴胡倍用。
晝則發熱。夜則安靜。四君子湯。加麥門冬、胡黃連、秦艽、地骨皮(各等分)。
夜則發熱煩躁。晝則安靜。四物湯對小柴胡湯。一二服愈。
涼血解除五心煩熱。四物湯。加麥門冬、連翹、山梔、薄荷。
白話文:
火熱(癲狂附)
排尿困難或小便不暢。可使用木香(五分)、青皮(一錢)、木通(一錢五分)、烏藥(八分)。
癲癇發作、精神錯亂,多半是痰和火引起的。如果是體質強盛的,可以用原本的藥方,搭配二陳湯,再加入南星、竹瀝、薑汁,先服用十幾劑,清理體內的痰。之後再用牛黃琥珀丸來治療。如果是體質虛弱的,先用十全大補湯,去掉川芎、肉桂,加入麥門冬、酸棗仁、黃連(各一錢)、遠志(五分),滋養氣血。之後也用牛黃琥珀丸來治療。(丸藥的配方在後面的附方裡)。
婦女產後出現驚風抽搐、胡言亂語,治療方法和上面相同,但不要去掉川芎、肉桂,加入防風、天麻、白芷(各一錢)。以上的加減藥方只是大概的原則,臨床上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古人說,凡是火氣旺盛的人,如果馬上用寒涼的藥,反而要先用溫散的藥。火氣特別急的,要慢慢地緩解。甘草既能瀉火也能緩解藥性,體質虛弱的,可以用人參、黃耆、甘草。體質強壯、火氣旺盛、出現癲狂的人才可以用。
前面的方法是常規的治療方法。也可以用硝水或冰水來幫助降火。如果是虛火引起的癲狂,要用薑汁、竹瀝來調制。如果用常規的方法來治療,反而會加速死亡。還有一種說法是,通過滋補陰液,火自然會降下來,例如使用炒黃柏、生地等藥材。古籍上說:強盛的火氣,要用滋陰的方法來抑制陽氣的過盛。啊!虛證和實證的治療方法是完全相反的,治療結果的吉凶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不得不仔細思考、明辨啊!
另外一個藥方,調中散火湯,可以治療體內發熱,虛火實火都可以使用。
人參,黃耆(蜜炙,各八分),當歸,白芍藥,白朮(各一錢),甘草(四分),柴胡(六分),升麻(五分),葛根,防風,羌活,黃芩(七分)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成一服,用生薑、紅棗煎湯送服,在吃飯前服用。如果還有其他症狀,可以根據後面的說明加減藥材。
如果是陰虛引起的發熱,可以加入麥門冬、黃柏、知母、地骨皮(各一錢),柴胡要加倍。
如果是手心發熱,可以加入山梔、香附(各一錢)、川芎、白芷(各七分)。
如果是虛熱導致沒有食慾、自汗、氣短,可以加入茯苓、陳皮(各八分)。
如果是天亮時發熱,可以加入麥門冬、地骨皮(各八分)、柴胡要加倍。
如果是肺經發熱,按壓皮膚會感到發熱,下午發熱更明顯,可以加入石膏、知母、地骨皮(各一錢)。
如果是心經發熱,輕微發熱,用力按壓會感覺血管內發熱,中午發熱更明顯,可以加入麥門冬、黃連(各一錢)。
如果是肝經發熱,用力按壓至肌肉深處、靠近骨頭的地方會感到發熱,清晨和卯時(約早上五點到七點)發熱更明顯,柴胡要加倍,加入青皮(七分)。
如果是上焦發熱,可以加入知母、天門冬、麥門冬(各一錢),以保護肺氣。
如果是中焦發熱,屬於脾虛,人參和白朮要加倍,加入陳皮、白茯苓(各一錢)。
如果是下焦濕熱,或是膀胱有火邪,可以加入漢防己、龍膽草、黃柏(各一錢)。
如果是持續發熱、不論白天黑夜都發熱,可以加入知母、秦艽、牡丹皮、地骨皮(各一錢),柴胡要加倍。
如果是白天發熱、夜晚安靜,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入麥門冬、胡黃連、秦艽、地骨皮(各等分)。
如果是夜晚發熱煩躁、白天安靜,可以用四物湯搭配小柴胡湯,服用一兩劑就會好轉。
為了涼血、解除手心腳心煩熱,可以用四物湯,加入麥門冬、連翹、山梔、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