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症治方》~ 卷之二 (20)
卷之二 (20)
1. 喘嗽
方,清肺飲子治喘治嗽。通用。依症加減。
黃芩(一錢二分),麥門冬(一錢二分),貝母(一錢五分),陳皮(去白一錢),白茯苓(一錢),甘草(三分),桔梗(八分),枳殼(七分),杏仁(去皮尖一錢),半夏(薑製一錢二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煎。食後服。
肺實而喘。加麻黃、桑白皮(各一錢五分)、石膏(二錢)、甚者。再加葶藶。
肺虛喘。加人參、阿膠、天門冬(各一錢)、五味子(五分),去枳殼、半夏。
食積喘。加山楂、神麯、麥芽(各一錢),去麥冬、杏仁。
痰盛而喘。加栝蔞仁、枳殼、蘇子(各一錢)、薑汁、竹瀝(各一盞)。
火盛而喘。加石膏(一錢五分)、黃連、梔子(各一錢)、甚者。酒蒸大黃。
水氣喘者。加桑白皮、蘇子、葶藶子、蘿蔔子(各一錢)。
肺脹嗽喘。加訶子(一錢五分)、五味(七分)、海蛤、香附、青黛、天花粉(各一錢)。凡嗽春是春升之氣。宜潤肺抑肝。加知母(一錢)、五味(七分)、川芎、白芍藥(各八分)。
夏是火炎上。最重。本方去半夏,加桑皮、知母(各一錢)、石膏(一錢五分)、五味(七分)。
秋是濕熱傷肺。宜清熱。瀉濕。本方去半夏,加桑白皮、天門冬(各一錢)、五味子(七分)、蒼朮、防風、山梔(各八分)。
冬是風寒外感。宜解利。加麻黃、桂枝、防風(各一錢)、乾薑(八分)、如發熱頭疼。鼻塞聲重。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蘇葉(各一錢)。
清晨嗽者。此胃中有食積。至此時火氣流入肺中。加梔子、知母、地骨皮、當歸(各一錢)、天門冬(一錢二分)、五味子(五分)。
上半日嗽多者。胃中有火。加石膏、知母(各一錢五分)。
午後嗽多者。屬陰虛。加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柏、知母(各一錢)。
黃昏嗽多者。本是火氣浮於肺。不宜涼劑。本方去黃芩、半夏,加天門冬、百藥煎訶子(各一錢)、五味(七分)、斂而降之。
嗽而無聲有痰。加白朮(一錢)、五味(七分)、防風(八分)。
嗽而有聲無痰。加防風(八分)、升麻、五味、生薑(各等分)。
嗽而有聲有痰。加白朮、阿膠(各一錢)、防風(八分)、五味(五分)。
嗽而寒熱交作者。加柴胡、知母、地骨皮、挾虛再加人參、當歸、白芍藥(各一錢),去枳殼、杏仁。
氣虛嗽。本方去半夏、杏仁、枳殼,加門君子湯(三錢)、款冬花、天門冬、阿膠(各一錢)、五味(五分)。
血虛嗽。本方去半夏、枳殼,加四物湯(四錢)、紫菀、阿膠、知母(各一錢)。
氣血俱虛嗽。本方去半夏、枳殼,加八物湯(五錢)、款冬花、紫菀、阿膠、天門冬(各一錢)、五味(七分)。
冷嗽。右寸脈弦遲。本方去黃芩、麥門冬、杏仁,加乾薑、細辛、白芍藥、五味(各七分)。
白話文:
喘嗽
這個方子叫做清肺飲子,用來治療喘和咳嗽,基本上各種情況都適用,但要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材。
基本藥方如下:
黃芩(4.5克),麥門冬(4.5克),貝母(6克),陳皮(去白色部分,3克),白茯苓(3克),甘草(1克),桔梗(2.4克),枳殼(2.1克),杏仁(去皮尖,3克),半夏(用薑汁製過的,4.5克)
以上藥材合在一起算一服。加三片生薑一起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如果因為肺部實熱導致的喘,要加入麻黃、桑白皮(各6克)、石膏(8克),如果情況嚴重,再加葶藶子。
如果因為肺氣虛弱導致的喘,要加入人參、阿膠、天門冬(各3克)、五味子(1.5克),並去掉枳殼和半夏。
如果因為消化不良導致的喘,要加入山楂、神麯、麥芽(各3克),並去掉麥門冬和杏仁。
如果痰多導致的喘,要加入栝蔞仁、枳殼、蘇子(各3克),以及薑汁和竹瀝(各一杯)。
如果因為火氣旺盛導致的喘,要加入石膏(4.5克)、黃連、梔子(各3克),如果情況嚴重,還要用酒蒸大黃。
如果因為體內水氣過多導致的喘,要加入桑白皮、蘇子、葶藶子、蘿蔔子(各3克)。
如果因為肺脹導致的咳嗽和喘,要加入訶子(4.5克)、五味子(2.1克)、海蛤、香附、青黛、天花粉(各3克)。一般來說,咳嗽在春天是身體陽氣上升的表現,適合潤肺並抑制肝火,可以加入知母(3克)、五味子(2.1克)、川芎、白芍藥(各2.4克)。
夏天是火氣上升最厲害的季節,這種情況最嚴重,基本方要去掉半夏,加入桑白皮、知母(各3克)、石膏(4.5克)、五味子(2.1克)。
秋天容易因為濕熱損傷肺部,適合清熱、去除濕氣。基本方要去掉半夏,加入桑白皮、天門冬(各3克)、五味子(2.1克)、蒼朮、防風、山梔(各2.4克)。
冬天容易因為外感風寒而生病,適合解表、疏通。要加入麻黃、桂枝、防風(各3克)、乾薑(2.4克),如果出現發燒、頭痛、鼻塞、聲音嘶啞等症狀,還要加入藁本、川芎、前胡、柴胡、蘇葉(各3克)。
如果早上咳嗽比較厲害,這表示胃裡有食物積滯,到了早上火氣上升到肺部,要加入梔子、知母、地骨皮、當歸(各3克)、天門冬(3.6克)、五味子(1.5克)。
如果上半天咳嗽比較厲害,表示胃裡有火,要加入石膏、知母(各4.5克)。
如果下午咳嗽比較厲害,屬於陰虛,要加入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柏、知母(各3克)。
如果傍晚咳嗽比較厲害,表示火氣浮於肺部,不適合用寒涼的藥,基本方要去掉黃芩和半夏,加入天門冬、百藥煎訶子(各3克)、五味子(2.1克),用藥來收斂並使火氣下降。
如果咳嗽沒有聲音只有痰,要加入白朮(3克)、五味子(2.1克)、防風(2.4克)。
如果咳嗽有聲音但沒有痰,要加入防風(2.4克)、升麻、五味子、生薑(各等量)。
如果咳嗽有聲音也有痰,要加入白朮、阿膠(各3克)、防風(2.4克)、五味子(1.5克)。
如果咳嗽時冷熱交替,要加入柴胡、知母、地骨皮,如果兼有虛弱的情況,再加入人參、當歸、白芍藥(各3克),並去掉枳殼和杏仁。
如果因為氣虛導致的咳嗽,基本方要去掉半夏、杏仁、枳殼,加入門君子湯(9克)、款冬花、天門冬、阿膠(各3克)、五味子(1.5克)。
如果因為血虛導致的咳嗽,基本方要去掉半夏、枳殼,加入四物湯(12克)、紫菀、阿膠、知母(各3克)。
如果氣血都虛弱導致的咳嗽,基本方要去掉半夏、枳殼,加入八物湯(15克)、款冬花、紫菀、阿膠、天門冬(各3克)、五味子(2.1克)。
如果是因為體內寒冷導致的咳嗽,這種情況通常右手的寸脈會呈現弦而遲緩的狀態,基本方要去掉黃芩、麥門冬、杏仁,加入乾薑、細辛、白芍藥、五味子(各2.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