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脈症治方》~ 卷之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7)

1. 燥門方(計方五條)

清燥湯治血虛筋痿。由燥勝也。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各一錢)陳皮,茯苓,黃柏,蒼朮,麥門冬,生地黃(各八分),豬苓,澤瀉,黃連,神麯(各七分),甘草(三分),五味(十二粒),升麻(三分),柴胡(四分)

上作一服。姜一片。棗一枚。煎。食遠服。

厚朴湯治氣虛秘結

厚朴,芍藥(各一錢五分),枳殼,陳皮,白朮(二錢五分),甘草(五分),半夏曲(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不拘時服。

麻仁丸治大便結。風秘脾約。

麻仁(去殼),郁李仁(去殼各一兩五錢),大黃(三兩),山藥,防風(去蘆),枳殼(去穰麩炒各一兩五錢),檳榔,羌活(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七宣丸治大便結燥。小便赤澀。

桃仁(去皮尖炒二兩),柴胡(五錢),枳殼(八錢),木香(二錢五分)甘草(一兩),大黃(煨五兩),郁李仁(去殼皮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食前臨臥。各一服。以利為度。

滋腸五仁丸治津枯竭。大腸秘澀。傳導艱難。宜此而潤之。

柏子仁(五錢),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各一兩),郁李仁(去殼五錢),松子仁(去殼衣二錢五分),陳皮(四兩另為末),加當歸(二兩合陳皮為末)

上將五仁另研為膏。入陳皮當歸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火門方(計方十條)。

黃連解毒湯治諸熱

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各等分)

上為㕮咀。每服五六錢。水煎服。

枳殼大黃湯下積熱積滯。

大黃(三錢或五錢),厚朴(一錢五分),白芍藥(一錢五分),甘草(五分),枳殼(一錢)

上作一服。棗一枚。姜一片。同煎。食遠溫服。

桂枝大黃湯即前方去枳殼。加桂枝、一錢五分、是也。專治腹痛。

清神益氣湯補中。養血。去濕熱。

人參(一錢五分),白芍藥,白朮,甘草,陳皮,麥門冬,茯苓,升麻(各八分),澤瀉,蒼朮防風(各一錢),生薑五味,青皮,黃柏(各六分)

上作一服。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服。

瀉黃散治脾熱

藿香(七錢),山梔(一兩),石膏(五錢),甘草(三兩),防風(四兩)

上為末。蜜酒拌。略炒。白湯送下。

涼膈散治諸熱。

連翹,大黃(各一錢五分),山梔,黃芩,薄荷(各一錢),甘草(三分),芒硝(二分五釐)

上作一服。加蜜少許。煎服。

妙香散

麝香(一錢),人參,桔梗,甘草(各五錢),木香(二錢),茯苓,茯神,黃耆,遠志,山藥(各一兩),辰砂(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四制黃柏丸滋陰降火。

黃柏(去皮淨)、一斤分作四分。每分四兩足。一分童便炒褐色。一分乳浸炒。一分蜜拌炒。一分鹽酒拌。炒褐色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下。

坎離丸降心火。滋腎水。

黃柏(童便浸一晝夜銼片炒褐色),淨半斤,知母(童便浸半日銼片炒淨半斤)

上各為末。煉蜜為丸。辰砂三錢為衣。每服八九十丸。

空心蓮子湯。或用山藥糊丸亦可。

白話文:

燥門方(共五條藥方)

清燥湯 用於治療因血虛導致的筋脈萎縮,這種情況是由於乾燥過盛引起的。

藥材組成: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各一錢,陳皮、茯苓、黃柏、蒼朮、麥門冬、生地黃各八分,豬苓、澤瀉、黃連、神麯各七分,甘草三分,五味子十二粒,升麻三分,柴胡四分。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加入生薑一片、紅棗一枚一同煎煮,飯後服用。

厚朴湯 用於治療因氣虛導致的便秘。

藥材組成:厚朴、芍藥各一錢五分,枳殼、陳皮、白朮各二錢五分,甘草五分,半夏曲一錢。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用水煎煮,不限時間服用。

麻仁丸 用於治療大便乾燥,包括風秘和脾約兩種便秘情況。

藥材組成:麻仁(去殼)、郁李仁(去殼)各一兩五錢,大黃三兩,山藥、防風(去蘆)、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五錢,檳榔、羌活各一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七十粒,用白開水送服。

七宣丸 用於治療大便乾燥,同時伴有小便赤澀的症狀。

藥材組成:桃仁(去皮尖炒)二兩,柴胡五錢,枳殼八錢,木香二錢五分,甘草一兩,大黃(煨)五兩,郁李仁(去殼皮)一兩五錢。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十粒,用米湯送服,飯前或睡前各服用一次,以排便通暢為度。

滋腸五仁丸 用於治療體液枯竭、大腸乾燥澀滯、排便困難的情況,此藥可以潤腸通便。

藥材組成:柏子仁五錢,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各一兩,郁李仁(去殼)五錢,松子仁(去殼衣)二錢五分,陳皮(四兩另磨成粉末),另加當歸二兩與陳皮粉末混合。

製作方法:先將五仁另外研磨成膏狀,再加入陳皮和當歸粉末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十粒,用米湯送服。

火門方(共十條藥方)

黃連解毒湯 用於治療各種熱症。

藥材組成: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各等份。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六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枳殼大黃湯 用於消除體內積熱和積滯。

藥材組成:大黃三錢或五錢,厚朴一錢五分,白芍藥一錢五分,甘草五分,枳殼一錢。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加入紅棗一枚、生薑一片一同煎煮,飯後溫服。

桂枝大黃湯 是在枳殼大黃湯的基礎上,去除枳殼,加入桂枝一錢五分,專門用於治療腹痛。

清神益氣湯 用於補益中氣、養血,並去除濕熱。

藥材組成:人參一錢五分,白芍藥、白朮、甘草、陳皮、麥門冬、茯苓、升麻各八分,澤瀉、蒼朮、防風各一錢,生薑、五味子、青皮、黃柏各六分。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加入兩碗水煎煮至一碗,空腹服用。

瀉黃散 用於治療脾熱。

藥材組成:藿香七錢,山梔一兩,石膏五錢,甘草三兩,防風四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蜜酒調拌,略微炒過,再用白開水送服。

涼膈散 用於治療各種熱症。

藥材組成:連翹、大黃各一錢五分,山梔、黃芩、薄荷各一錢,甘草三分,芒硝二分五釐。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加入少量蜂蜜煎煮後服用。

妙香散

藥材組成:麝香一錢,人參、桔梗、甘草各五錢,木香二錢,茯苓、茯神、黃耆、遠志、山藥各一兩,辰砂三錢。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送服。

四制黃柏丸 用於滋陰降火。

藥材組成:黃柏(去皮淨)一斤,分為四份,每份四兩。其中一份用童子尿炒至褐色,一份用牛乳浸泡後炒,一份用蜂蜜拌炒,一份用鹽酒拌炒至褐色,然後將四份一起磨成細粉。

製作方法: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八九十粒,空腹用鹽湯送服。

坎離丸 用於降低心火、滋養腎水。

藥材組成:黃柏(用童子尿浸泡一晝夜後切片炒至褐色)半斤,知母(用童子尿浸泡半日後切片炒)半斤。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分別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再用辰砂三錢包覆藥丸外層。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八九十粒,空腹用蓮子湯或山藥糊送服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