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症治方》~ 卷之一 (24)
卷之一 (24)
1. 內傷(脾胃附)
有食積痞塊。堅硬在腹內者。加山楂(二兩)、黃連、厚朴、莪朮。阿魏。昆布。(各一兩)、木香(五錢)、檳榔(八分)。
痞積氣塊在腹脅者。加黃連(吳萸炒一兩五錢)、木香(一兩)、莪朮、阿魏(各一兩五錢)、瓦龍子(煆一兩)、鱉甲(一兩)。
勉強多食。致心腹痞悶不快。加山楂、神麯、陳皮(各一兩五錢)、厚朴、砂仁(各一兩)
傷冷食不消。腹痛溏瀉。加半夏、陳皮(各一兩)、砂仁、乾薑(炮)、大麥芽、山楂(各一兩)。
濕熱痞悶。加茯苓、澤瀉、連翹、蘿蔔子(炒各一兩五錢)。
心口胃脘痛。加乾薑、砂仁(各一兩)、丁香(四錢)。
素有痰火人。加半夏、橘紅(各一兩五錢)、白茯苓、黃芩、黃連(各一兩)。
若胸膈不利。服辛香燥藥。以致上焦受傷。胃脘乾燥。而嘔噎膈等症作矣。加黃連(吳萸炒)、山梔(薑汁炒)、白芍藥、當歸(各一兩五錢)、石膏、桔梗(各一兩)、生甘草(五錢)。膈上頑痰膠結。及大便燥秘。加當歸、白芍藥、黃芩(各一兩五錢)、枳殼、桔梗、石膏、玄明粉(各一兩)、生甘草(五錢)。
若能食好食。但食後反飽難化。此胃旺脾陰虛也。加白芍藥(酒炒二兩)、人參、黃連、香附(各一兩五錢)、石膏(一兩)、生甘草、木香(各五錢)
老人脾虛血燥易飽易飢。大便難。加白芍、當歸(各一兩五錢)、人參(一兩)、山楂、麥芽、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七錢)、升麻、甘草(各五錢)、此老人常服之藥也。
瀉痢後虛膨。加人參、白茯苓、陳皮(各一兩五錢)、木香(五錢)。
小兒瀉痢不止。加山楂(二兩)、訶子肉果、黃連(燒酒浸炒各一兩)、木香(五錢)。
小兒疳積。加胡黃連、使君肉、山楂(各二兩)、蕪荑(一兩)。
小兒久瘧。左脅有塊。加山楂。鱉甲(各二兩)、青皮、白芥子(各一兩)。
白話文:
內傷(脾胃附)
如果因為食物積滯導致腹內有堅硬的痞塊,可以加入山楂(二兩)、黃連、厚朴、莪朮、阿魏、昆布(各一兩)、木香(五錢)、檳榔(八分)。
如果痞塊積滯在腹部兩側,可以加入黃連(用吳茱萸炒過,一兩五錢)、木香(一兩)、莪朮、阿魏(各一兩五錢)、瓦楞子(煅燒過,一兩)、鱉甲(一兩)。
如果因為勉強吃太多,導致心腹脹悶不舒服,可以加入山楂、神麯、陳皮(各一兩五錢)、厚朴、砂仁(各一兩)。
如果因為吃了生冷食物導致消化不良,腹痛拉稀,可以加入半夏、陳皮(各一兩)、砂仁、乾薑(炮製過)、大麥芽、山楂(各一兩)。
如果因為濕熱導致腹部脹悶,可以加入茯苓、澤瀉、連翹、炒過的蘿蔔子(各一兩五錢)。
如果心口或胃脘疼痛,可以加入乾薑、砂仁(各一兩)、丁香(四錢)。
如果體質屬於痰火旺盛的人,可以加入半夏、橘紅(各一兩五錢)、白茯苓、黃芩、黃連(各一兩)。
如果因為胸膈不暢,服用辛辣燥熱的藥物,導致上焦受損,胃部乾燥,出現嘔吐、噎膈等症狀,可以加入黃連(用吳茱萸炒過)、山梔(用薑汁炒過)、白芍藥、當歸(各一兩五錢)、石膏、桔梗(各一兩)、生甘草(五錢)。如果胸膈有頑固的痰液膠結,以及大便乾燥便秘,可以加入當歸、白芍藥、黃芩(各一兩五錢)、枳殼、桔梗、石膏、玄明粉(各一兩)、生甘草(五錢)。
如果能吃東西,也覺得好吃,但是吃完後反而覺得飽脹難以消化,這是因為胃功能強,但脾的陰液不足,可以加入用酒炒過的白芍藥(二兩)、人參、黃連、香附(各一兩五錢)、石膏(一兩)、生甘草、木香(各五錢)。
老年人因為脾虛血燥,容易飽也容易餓,大便也困難,可以加入白芍、當歸(各一兩五錢)、人參(一兩)、山楂、麥芽、桃仁(去皮尖,另外研磨,各七錢)、升麻、甘草(各五錢)。這是適合老年人長期服用的藥方。
拉肚子後感到虛弱腹脹,可以加入人參、白茯苓、陳皮(各一兩五錢)、木香(五錢)。
小孩子拉肚子不止,可以加入山楂(二兩)、訶子肉果、黃連(用燒酒浸泡後炒過,各一兩)、木香(五錢)。
小孩子營養不良,導致疳積,可以加入胡黃連、使君子肉、山楂(各二兩)、蕪荑(一兩)。
小孩子長期瘧疾,左邊脅肋有腫塊,可以加入山楂、鱉甲(各二兩)、青皮、白芥子(各一兩)。